【遊俠導讀】天文學家們日前將位於智利境內的4臺大口徑望遠鏡連接...

2020-12-02 遊俠網

智利帕拉那天文臺位於海拔2635米的山頂

位於智利帕拉那山的甚大望遠鏡(VLT)4臺獨立鏡面相互組合,形成了一臺相當於130米的超級光學望遠鏡

在2011年3月份工程師們首次嘗試將4臺望遠鏡進行連接,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北京時間2月7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天文學家們日前將位於智利境內的4臺大口徑望遠鏡連接起來,組成了一臺更加強大的望遠鏡。位於智利帕拉那山的甚大望遠鏡(VLT)4臺獨立鏡面相互組合,形成了一臺相當於130米的超級光學望遠鏡。

  就在去年3月份,科學家們也曾經嘗試過進行這樣的連接,但最後以失敗告終。周四的此次成功連接是為了進行技術測試,這是在正式開展科學工作之前進行的最後一個步驟。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只能做到將甚大望遠鏡系統4臺獨立望遠鏡中的2~3臺進行並聯觀測,而現在可以首次做到將全部4臺望遠鏡進行連接。這樣的結果是科學家們將首次有能力對宇宙進行遠比之前更加詳盡清晰的觀測。

  這種將不同望遠鏡進行連接的方法稱為「幹涉法」。在這一模式下,甚大望遠鏡便成為了這顆星球上最強大的地基光學望遠鏡。除了創建一面巨大的虛擬鏡面之外,這種幹涉操作還可以極大地改善望遠鏡的空間解析度和放大能力。

  甚大望遠鏡(VLT)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在智利阿塔卡瑪沙漠中建設的一系列大型天文臺之一。歐洲南方天文臺是一個國際性的研究組織,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其運作資金由其15個成員國共同承擔。

  關鍵裡程碑

  即便是在開始運作之前,僅僅是全部4臺望遠鏡的觀測圓頂緩緩開啟就讓帕拉那天文臺那件小小控制室內的人們歡欣雀躍。正如其中一位天文學家所說的那樣,這將是一個特別的夜晚。

  帕拉那天文臺設備儀器部門主管弗雷德裡克·甘特(Frederic Gonte)將這一進展稱作是「我們揭開宇宙奧秘徵程上的一個裡程碑」。他告訴BBC新聞稱:「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刻,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做好了準備,去從事真正的科學研究工作了。」他說:「從現在起,我們將有能力觀測那些以往所無法觀測的目標。」

  為了達成將全部4臺望遠鏡連接起來的目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和工程師小組使用了一種名為「Pionier」的設備,它可以替換原有的多個鏡面,而用一個單個光學微晶片取而代之。

  來自法國的天文學家朱安-菲利普·貝格爾(Jean-Philippe Berger)參與了這項工作,他說在去年3月份,工程師們進行了首次嘗試,但是卻沒有成功。但他又補充道,這一次已經可以確認所有儀器設備都工作正常,調試成功了。他回憶說:「上一次大氣狀況和系統本身的震動太厲害了,因此獲取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嘗試了大概半個小時,然後意識到這樣做不行。」他說:「因此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連續數小時進行觀測,以考察系統在不同情況下的性能表現。」

  從這一刻起,這一新的強大工具將被正式交到天文學家們的手中,任何在帕拉那山或者來此訪問的天文學家都將可以使用這臺設備。

  巨型望遠鏡

  「甚大望遠鏡幹涉儀」,縮寫「VLTI」。自從2002年以來一直被用於連接最多3臺VLT望遠鏡以及另外4臺較小口徑的附屬望遠鏡。這裡是帕拉那山的山頂,海拔2635米。

  作為一臺光學望遠鏡,其最主要的設備當然就是它的鏡面。不同的望遠鏡可以獨立進行觀測,也可以聯合起來進行觀測。怎麼做呢?

  當來自遙遠天體,如恆星,星雲或星系的光線抵達各臺望遠鏡,這裡就要用到幹涉儀設備。

  它會將光線引導至一條地下隧道,在這裡安裝有專門設備,可以計算並修正各臺望遠鏡之間對同一天體目標觀測上存在的細微時間偏差。

  當此誤差被修正之後,這些來自各臺望遠鏡的光線就會被聚合成一束。這樣天文學家們便得到了一幅清晰明亮得多的圖像,就像是使用一臺更大口徑的望遠鏡獲取的效果一樣。貝格爾表示,在這次VLT望遠鏡的案例中,圖像的放大性能較之以前幾乎提升了20倍。

  他解釋說,儘管要達成130米等口徑的目標只要將帕拉那山上甚大望遠鏡中兩臺位於兩端的望遠鏡成員連接起來就可以達到,但是將全部4臺望遠鏡連接起來還可以提供諸多其它方面的好處。

  他說:「望遠鏡越多越好,我們得到了這個虛擬鏡面,現在你需要儘可能用真實的鏡面去填滿它。這樣可以增加圖像重構的效率,也就可以更好地分辨天體的複雜細節。」他說:「如果只使用兩臺望遠鏡,你一般可以用來觀測恆星,比如說雙星系統,兩臺望遠鏡並行觀測可以讓你得以分辨出兩顆成員星之間的張角大小。而當你有4臺望遠鏡相互連接時,你就可以考慮觀測3星系統或周圍存在原行星盤的年輕恆星了。所謂原行星盤就是一個由塵埃和氣體構成的盤面,是最終形成行星的區域。現在,我們能夠觀測的候選目標大大增加了。」

相關焦點

  • ...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望遠鏡
    組成EHT望遠鏡分別是: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遠鏡(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 大望遠鏡時代
    從美國到歐洲,科學家們正在籌劃建造新一代口徑更大、功能更強的天文望遠鏡,它們的造價可能將超過1億美元。為了在智利建造這個20米口徑的下一代望遠鏡,卡內基天文臺聯合史密森天體物理觀測臺和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亞利桑納大學和密西根大學,成立了大麥哲倫望遠鏡聯盟。大麥哲倫望遠鏡的設計鏡面口徑雖然只有20米,但因為使用了多項最新技術,設計人員預計它將成為拍攝圖片質量最高、誤差最小的天文望遠鏡。
  • 甚大望遠鏡深入觀測獵戶座星雲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日前對獵戶座星雲的中心展開了迄今為止最為深入的觀測。  據每日科學網13日消息稱,此次,智利和德國的天文學家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對獵戶座大星雲展開了最為全面也最為深刻的一次剖析。望遠鏡配備的強大HAWK-I紅外儀,不僅為人們呈現了壯觀美麗的圖片,還揭示了是以往所知的十倍數量的褐矮星及獨立的具有行星質量的天體。  褐矮星的構成類似恆星,但因質量不夠大沒能點燃聚變反應。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新華網5月28日報導,由歐洲南方天文臺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26日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項目團隊說,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可能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 甚大望遠鏡觀測獵戶座星雲 發現大量褐矮星
    原標題:甚大望遠鏡深入觀測獵戶座星雲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日前對獵戶座星雲的中心展開了迄今為止最為深入的觀測。有關研究成果挑戰了此前被廣泛接受的對獵戶座星雲的形成及歷史的認識。
  •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見證行星誕生
    (ESO)的甚大望遠鏡(VLT)對距離地球520光年的御夫座AB星進行觀測,在其附近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塵埃和氣體螺旋。  ESO的甚大望遠鏡VLT由4架望遠鏡組成   來自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巴黎天文臺的課題負責人安東尼·博卡萊迪(Anthony Bocaleti)說道: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
  • 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原標題: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小麥哲倫星雲與月亮的大小對比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不僅比之前天文學家計算的大的多,而且在他們的外邊緣也有非均勻的結構,這說明他們形成和相互作用過程中,留下了豐富而複雜的碎片場。這是一個名為SMASH項目組的研究結論。這個項目的名稱是「麥哲倫星雲歷史的調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位於智利的託洛洛山美洲天文臺布蘭科4米口徑望遠鏡進行項目研究,並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5次會議上提交了研究結果。
  • 特稿:「拍攝」黑洞照片的功臣「相機」為何在智利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特稿:「拍攝」黑洞照片的功臣「相機」為何在智利  新華社記者黨琦 王沛  近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由計算機處理天文望遠鏡所獲數據而得到的圖像)轟動世界。  (小標題)ALMA為何是「功臣相機」  世界多國科研人員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10日發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該項目用於聯合觀測黑洞的8臺射電望遠鏡中,ALMA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  ALMA項目天文學家維奧莉特·因佩利澤裡直言,這臺望遠鏡是「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的核心。
  • 觀測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
    組成EHT望遠鏡分別是: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遠鏡(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 世界最巨型光學望遠鏡正式開建!2024年開始運營
    據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官方網站消息稱,該機構革命性的望遠鏡——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日前於智利正式開始建造。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巨型的光學望遠鏡,標著新一代超級太空觀測工程的裡程碑,也被天文學家們稱之為「地球望向天空的最大的眼睛」。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的施工設計想像圖。
  • 雲南天文臺2.4米望遠鏡明年正式對國內外天文學家開放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麗江2.4米望遠鏡是目前東亞最大口徑的光學天文通用望遠鏡。2008年4月驗收後,對國內天文學家小範圍開放。在一年多的試觀測工作中,通過具體的研究課題檢驗瞭望遠鏡和臺址的性能;積累瞭望遠鏡運行維護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同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紮根智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4月26日報導,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該天文臺決定耗資10億歐元,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一座海拔3060米的山上,建造迄今世界最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E-ELT),科學家希望藉助「這隻世界上最大的眼睛」,看到更多宇宙奧秘。
  • 智利將建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 成像比哈勃清楚10倍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美聯社12日報導,當地時間11日,「大麥哲倫望遠鏡」的動工儀式在智利舉行。眾多科學家和該國官員齊聚智利境內安第斯山脈的一處山峰上,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 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原標題:冰蓋之巔,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太陽升上了地平線,天空不再一直黑洞洞,南極「極夜」已經過去。對天文學家來說,這也意味著每年的最佳觀測時間已經過去。  9月12日,973計劃支持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在南京舉行驗收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極研究中心主任、AST3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力帆已只能用以往視頻,展示架設在萬裡之外的我國南極崑崙站的望遠鏡運行情況。  海拔4087米、零下80攝氏度,在讓人類望而生畏的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南極冰蓋冰穹A,天文學家緣何架設目前成功運行的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這將面臨哪些困難?
  • 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作者:包星明 鄧元勇  日前,中國科學家正計劃研製一臺巨型太陽望遠鏡,期望以空前高的空間解析度和磁場靈敏度看清太陽的細節,測量太陽的磁場,研究發生在太陽大氣中的物理過程。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一架是由美國卡內基天文臺、亞利桑那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率領的聯盟擬在智利建造的一個直徑25米的「巨獸」,名為大麥哲倫望遠鏡(GMT)。另一架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將建在智利海拔3060米塞魯阿瑪遜斯山上的世界口徑最大的39.3米的光學望遠鏡E-ELT。
  • 日本建成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
    據報導,晴明望遠鏡的口徑為3.8米,通過可見光和紅外線等進行觀測,將捕捉像超新星爆炸那樣突然發生的天體現象等。還將挑戰直接拍攝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晴明」取自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陰陽師、天文博士安倍晴明。日本國立天文臺臺長常田佐久表示,「建成了日本首臺充滿技術野心的望遠鏡」。該望遠鏡將供日本全國的研究人員使用。
  • 歐洲望遠鏡2.68億像素拍攝天鵝星雲圖像(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這是M-17天鵝星雲,藉助新啟用的望遠鏡和2.68億像素相機,科學家們首次獲取了這張細節解析度驚人的照片  北京時間6月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是一臺新望遠鏡進行觀測工作後發布的首張照片,揭示了一個星雲前所未有的細節。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雖然被稱為「望遠鏡」, 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Event Horizon Telescope)其實是2016年天文學家們發起的一項國際觀測項目, 由全球分布的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觀測陣列。這些望遠鏡從南到北橫跨7000千米左右,從東到西跨越的距離也差不多,就是如果將它們彼此連線串聯起來,它們組成的面積將和地球的視直徑差不多,這些望遠鏡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LBI) 同時觀測某個黑洞,基本上可以看作以地球的視面積範圍上觀察,因此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被稱為「地球一樣大的望遠鏡」。
  • 視界面望遠鏡:為黑洞拍首張照片
    就在今年的4月5日到14日之間,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將開展一項雄心勃勃的龐大觀測計劃,利用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人類或將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視界面。這個虛擬的望遠鏡網絡被稱為「視界面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其有效口徑尺寸將達到地球直徑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