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們報導了耐克為助力運動員們奧運表現,特別打造了最新的跑步裝備(),最近新消息傳來,其中最受跑者所關注的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將於6月2日在中國內地正式推出。
這雙Alphafly「超厚」的鞋底,前掌Zoom Air與ZoomX泡棉相結合的緩震中底,還有那陪伴基普喬格去年破2成功的「顯赫戰功」,令跑友們對它的正式發售翹首以盼。
這次嘉友酷跑俱樂部特地提前找到了雙Alphafly,讓俱樂部的一些小夥伴先提前零距離地感受Alphafly實物,來個搶鮮初體驗。他們對於這款萬眾矚目的Alphafly有著怎樣的第一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伙兒是怎麼說的。
Q:第一次接觸這種有碳板的跑鞋是哪一雙?
孔令大
第一次是初代的Vaporfly 4%
Wega
Vaporfly 4% Flyknit
大斌
NEXT%
刀刀
第一次接觸的碳板跑鞋是Vaporfly 4%,基本用於訓練。第一雙用於比賽的是NEXT%。
黃河
應該是很久前一雙Nike的場地釘鞋,死釘的,用來跑短跑的,還是鏟形外露碳板的,特別硬,但韌性也不錯。
史可鑑
粉色的NEXT%,被顏色所吸引~
Q:目前的最好馬拉松成績是穿的碳板跑鞋創造的嗎?
程暘
對,而且還就是第一代Vaporfly 4%首發的Breaking2配色。
Cindy
是的,2019柏林馬拉松時穿著箱根配色Vaporfly 4% Flyknit實現了全馬PB,3h44min55s。
孔令大
是的,穿的NEXT%的betrue配色。
刀刀
不是,原本計劃在2019柏林馬拉松PB,所以選擇NEXT%,可惜受到當時天氣影響(全程下雨)沒有跑出預期成績,之後為了有一個好成績還會選擇NEXT%去參賽。
史可鑑
就真實情況而言,是的。去年北馬穿著騷粉NEXT%跑進了四小時,當時激動壞了,但是因為錯誤的使用了保溫毯(小編按:拿保溫毯當圍裙,遮擋包裹了號碼牌中的感應晶片),到打卡點成績被沒有記錄下來。
於嘉
是的,各種距離的最好成績都是。
Q:平常訓練是否也會穿這類跑鞋?
程暘
一般比賽前如果決定了這場比賽要穿4%或者NEXT%,肯定會提前拿ZoomFly適應,或者直接用比賽鞋熱身。畢竟腳感和傳統跑鞋不一樣。定期也會穿這類跑鞋跑跑速度,就當過癮吧。
Cindy
賽前訓練會穿,適應性訓練。
Wega
只有賽前1個月,會穿著這類鞋跑2-3次預熱適應一下。一是因為不習慣,二是因為心疼錢。
大斌
極少,除非某天的訓練中希望達到某個距離的PB。
刀刀
訓練會穿,雖然感覺有些浪費,但是偶爾用碳板鞋跑調節一下跑步的狀態也是有必要的~
史可鑑
不會穿,太奢侈了,比賽再祭出神器。
Q:你覺得碳板跑鞋對你而言,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Cindy
明顯感覺到跑姿和節奏有變化,我之前是屬於典型的小步幅高步頻,全馬跑進4小時之後一度感覺可突破的空間不大了,在嘗試Vaporfly 4% Flyknit的初期也有短暫的不適應,逐漸調整適應後發現自己有了提髖抬腿的動作,步幅也增大了,雖然步頻相應的降了下來,但整體的動作有效性和成績都有了提升。
孔令大
跑姿的改善會更明顯,碳板和高落差的設計會要求跑者主動增加大腿提拉與小腿摺疊的幅度。
nikky
成績,省勁兒,不累
Peter.H
發力方式,更主動地去發力,不然被一股力推著還挺難受的。
刀刀
改變的目標一定是成績,但使用的過程中會關注細節比如抬腿、擺臂和保持平穩的節奏來呈現好的訓練效果,這些應該都算改變吧。發揮它的價值,畢竟鞋挺貴的(哈哈)
黃河
我覺得最大的改變其實是腳部的支撐感和重心推動性,從這點看,目前改變的是跑姿。
Q:對於這雙全新的Alphafly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程暘
Zoom Air真是經久不衰。
孔令大
更衝擊的視覺,更高的力量要求。
nikky
嚇人
大斌
應該是一雙非常神奇的跑鞋。
黃河
以後估計不會穿薄底鞋子跑步了。
史可鑑
講真,覺得特別臃腫,主要鞋底厚。
於嘉
平常完全沒法兒穿啊。
Peter.H
不得不令人感嘆,真是沒有最厚,只有更厚啊。
Q:和Vaporfly NEXT%比,在你眼裡,它最大的提升是什麼?
孔令大
腳踝包裹性和前掌的回彈,對前掌落地的跑者比NEXT%的支持更明顯,習慣Alphafly後步幅應該會有所提升。
Wega
原來還能比NEXT%更厚,然後開放式的前掌氣墊好帥啊。
nikky
更厚,更彈,前腳掌好像有機關。
大斌
感覺鞋底硬了一些,壽命應該會比NEXT%長。
刀刀
前掌氣墊回彈,鞋面材質透氣清爽,特殊天氣比如下雨基本可以不儲水不增重。
黃河
工業科技和體育研究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穿著改變。
史可鑑
踩了下,我覺得前掌部分比NEXT%回彈更強。
於嘉
對跑者跑步時的身體要求。
Q:有哪些細節給你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
程暘
這雙鞋的細節還是很值得玩味的,我很喜歡這雙鞋的鞋標(上圖),是透明的,雖然可能只是視覺上起到一些隱蔽的作用,但感覺相當走心。鞋面很通透,所以如果是一般的大白鞋標,很不好看。
nikky
前腳掌的那個氣墊吧。
大斌
外形,尤其是加了兩個彈簧樣式的裝置。
刀刀
重量比預想的輕。鞋帶處編織加防滑側邊舒適兼顧實用。鞋面材質透氣性更好。
史可鑑
鞋子重量,之前看報導說比NEXT%重,但是拿在手裡幾乎感覺不出來,鞋面的材質也是很透氣,最爽的還是腳感。
Peter.H
比起變厚,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前掌部分「底座」那誇張的寬度,這麼寬的前掌踩腳下可真夠穩當的。(下圖作證)
Q:第一感覺,是否能夠幫助你提升成績?
程暘
肯定能,Nike跑步這幾年確實越做越有信心。
Cindy
必須能!相信科技的力量。
但是打鐵仍需自身硬,要取得好成績還是要好好訓練,能力強的推著跑,能力中等彈著跳,能力差了只能磨鞋底了…現實殘酷,駕馭一雙好鞋也是需要硬實力的。
孔令大
10k或半馬應該可以,全程的話可能小腿腳踝力量會不足。
Wega
我覺得我不敢穿,所以應該不能提升成績。提升成績還是靠硬實力,而不是這些物理攻擊吧。
刀刀
能
於嘉
肯定能!
Q:拋開價格問題,說一個你不穿這雙鞋的原因?
程暘
我估摸著應該是自己有點駕馭不了這雙鞋吧,感覺對跑者的穩定性、腳踝的力量等各方面都有較強的需求,反正感覺對跑渣不太友好,畢竟這可是破2跑鞋。
Cindy
對於女生而言,配色的確不太喜歡,像條大青蟲,希望上市時還有其它配色,對女跑者友好些。
孔令大
日常訓練與NEXT%替換性稍顯不足。
Wega
NEXT%就不大能駕馭,NEXT%總有一種踩不下去的感覺,我覺得Alphafly更加駕馭不了。
nikky
怕崴腳
大斌
不如NEXT%好看
黃河
家裡的4%和NEXT%庫存太多
史可鑑
真說不出來~追求極致的跑者可能都抵禦不了成績提升對自己的誘惑。
於嘉
會讓我產生依賴性,從而忽視對個人能力的訓練。
Peter.H
會有可能駕馭不了的擔心。目前只踩著大了3碼的Alphafly隨便跑了幾步,估計因為鞋大了很多,腳在鞋裡,四周還有很大空間,所以跑起來居然意外地很穩當。還是挺期待穿自己合適的碼時,和這雙鞋不會有「排異反應」。
Q:不考慮價格因素,有沒有 入手這雙鞋的想法?
程暘
肯定還是想入手,畢竟有劃時代意義。而且我個人對Zoom氣墊挺有感情的,很想多感受一下這項科技25年來的不斷升級。
Cindy
想跑進330還是需要科技裝備的加持,買買買!
nikky
肯定買。
刀刀
只看圖不會入手,看到實物外加穿著體驗還是會考慮一下的…
黃河
必入
Peter.H
肯定想擁有的!去年基普喬格維也納159Challenge挑戰時,我和嘉友酷跑俱樂部的小夥伴在現場見證了基普喬格穿著專屬配色的Alphafly成功破2,這樣一雙鞋非常值得擁有一雙作為紀念。
Q:滿分100分,你會給這雙鞋的印象分打多少?
程暘
90吧。不斷創新的精神,佔了絕大多數。我又好奇Nike下一步會出什麼樣的鞋,還真挺期待的。當然,先穿這一代再說。
Cindy
98分,為Nike的堅持和卓越。
孔令大
75分,外形和科技感滿分,在性能提升上仍有質疑,前掌的設計對能力要求更高對300以外的跑者不夠友好。
Wega
75吧,蠻帥的,然後我覺得我駕馭不了,但是它肯定能給精英運動員帶來幫助,能幫助人類前進!
nikky
80分,造型有點誇張。
黃河
目前馬拉松距離成績最好的鞋子,高度在那裡擺著,不打滿分容易被罵。
於嘉
95吧,既然說是印象分就必須不能加入穿著感。
Peter.H
90分。都說登峰造極之後,緊隨而來的是虛脫與迷惘,在2017年Breaking2上Vaporfly Elite帶來了外形與性能的高潮後,人們會懷疑它還能怎麼變、是否瓶頸會到來。然而後來的NEXT%到現在的Alphafly,證明了一浪更比一浪浪,著實挺不容易的。
採訪小報告:
跑友們都對這款跨時代跑鞋Alphafly的卓越性能、前沿創新性和前衛誇張的造型印象深刻。
大家對於它所能帶給跑者的成績提升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由於是一款代表極致速度的競速跑鞋,它對於跑者綜合奔跑能力的要求,成為了部分跑者有所顧慮的地方。
去掉一個最高分與最低分,Nike Alphafly在此次採訪中第一印象平均得分86分,確實是雙帶給人驚喜與期待的速度戰靴。
好啦~,以上就是本次嘉俱成員們與Alphafly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關於這款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你有怎樣的感受呢,歡迎與我們一起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