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7日,中國首批共十八位博士:單墫、李尚志、蘇淳、謝惠民、洪家興、李紹寬、王建磐、於秀源、童裕孫、張蔭南、馮玉琳、白志東、趙林城、馬中騏、黃朝商、範洪義、徐功巧、徐文耀參與博士學位授予儀式。
在那個貧瘠的年代,以血肉之軀推進學術發展,他們在學術道路上所面臨的困難,是我們今日所不能想像。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跟小曼一起來了解一下,那個艱難時期中,堅守學術之路,在各學科領域中開闢星河,為人類知識寶庫添磚加瓦的學術先驅們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中騏博士 中科院首屆研究生,從研究生院獲001號博士學位證書。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四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等,馬中騏博士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重點在群論方法及其物理應用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已發表研究論文190餘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謝惠民教授 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1982年5月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授予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蘇州大學數學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控制論、非線性振動、動力系統的語法複雜性、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的研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
白志東教授 1982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概率統計中極限理論方面的研究,解決了數學、物理學界眾多公認的理論問題,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約130篇被SCI檢索,單篇最高引用次數為190,引用百次以上的文章3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尚志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代數學領域、特別是群論方向的科學研究。在典型群的子群結構的研究中取得了受到國際同行矚目的系統的成果,在國內外第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範洪義教授 著名物理學家、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協聯成員,共發表SCI研究論文824餘篇 ,六次獲得全國發表SCI論文個人排名第一,三次獲得多篇SCI論文數被引用全國第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
趙林城博士 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94年被選為國際統計學會(ISI)成員。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發表論文160篇,出版專著兩本,培養博士10人,碩士18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洪家興教授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幾何中的應用研究,現任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重點實驗室主任,2019年獲第十四屆「華羅庚數學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紹寬教授 東華大學教授,從事泛函分析、算子理論方向的學習與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八十餘篇論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蔭南教授 曾任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在Winner空間變分演算、無限維的Levy-Laplace算子、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的數值解等方面做出多項研究成果,發表論文20餘篇。近年來主要從事數據分析、數據挖掘e-1earning課件的應用研究開發工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童裕孫博士 曾任復旦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教研室系主任等教職,主要研究方向為算子譜論與算子代數,蹭參加「不定度規空間上算子理論」的研究,歷年來在國內外學術雜誌發表論文30餘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馮玉琳博士 現任中科院軟體所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他先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重點項目以及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國際國內學術雜誌和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90餘篇,學術著作5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黃朝商博士 曾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室主任,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場論領域的研究,已在國內外本學科一流刊物上發表論文一百三十餘篇,其中單篇引用超過50次以上的有8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建磐教授 華東師大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磐教授是代數群表示的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方面的領軍人物,他在Weyl模張量積的Weyl模濾過的存在性、 generic上同調的函子解釋、平移與消去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為國際同行所矚目。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徐功巧博士 1982年通過論文答辯被授予理學博士學位。1984-1986年在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細胞學系進行博士後訓練,學習分子生物學技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徐文耀博士 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在中、美、英、法、日、瑞等國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主要從事地磁、地震預報、震源物理研究。研究成果有:首次發現「行星際磁場反向扇形效應」,首次計算出包括極區在內的全球L(地磁太陰日變化)電流體系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於秀源博士 主要從事解析數論、超越數論和密碼學的研究,1994年以來,也從事數學教育的研究。已在《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20 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8部。於秀源博士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數學和密碼學人才,其中有享譽國內外的密碼學專家王小雲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蘇淳教授 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統計與金融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從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概率論極限理論與數理統計大樣本理論,已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單墫教授 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他長期從事數論及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發表各種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為獎掖後學,他捐獻出個人積蓄,在南京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設立了「善學獎」獎學金。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初被授予博士學位的首批學子都已從年過花甲,細數其履歷,除了堅持自己的研究外,他們多已是桃李滿園的教授。正是因為如這些首批博士們一般的熱血學子的堅持,才有現下高等教育體系。
如今,我國在冊博士已逾80萬,年增博士畢業生逾5萬,高學歷人才遍布全球,不論國內、國外,博士所蘊含的意義,在這些先驅者身上,在每一位博士的身上,不只是學歷、名望,這背後是一個探求知識的靈魂,是人類文明的先導,是文化與理想的不滅薪火,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博士!
【最新博士申請資訊鎖定 曼漢教育曼博士 MINHAND_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