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收藏是朝陽行業?中國歷史上五次收藏熱都是哪些時期?

2020-11-30 騰訊網

收藏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藝術品收藏的規模和範圍越來越大。

回顧一下中國藝術品收藏的歷史,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藝術品收藏的高潮:現在的收藏熱是第五次。

第一次是在宋代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

中國的古玩市場在宋代就開始形成了。宋徽宗(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在治理國家方面可能不及格,但在藝術方面很有造詣。他網羅了天下的畫家集中在一起,自己等於兼了國家畫院院長,因為「領導重視」,所以,宋代的書畫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時宋代出現了中國第一次全國範圍內的收藏高潮。

宋人說收藏,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博古」。考「博古」之意,既有鑑賞古器、古玩的意思,也包含了「博古通今」的意義。

《宋人博古圖》

作為收藏熱的體現,宋代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博古圖」。為便於收藏者直觀地了解、鑑別文物古玩,一些宋代金石學著作還附上摹畫了古器形制的插圖。

在藝術史上,宋徽宗宣和年間,實在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除了器物考古學領域出了《宣和博古圖》之外,繪畫藝術領域則有《宣和畫譜》,書法藝術有《宣和書譜》,茶藝有《宣和北苑貢茶錄》,棋牌藝術有《宣和牙牌譜》,玩賞石類收藏有《宣和石譜》。

收藏家鑑賞、品評古器的畫面,多次被宋朝的畫家繪於筆下,顯示「博古」已經是常見的生活圖景,成了熱門的繪畫題材。

宋徽宗 《宣和博古圖》。《宣和博古圖》是中國宋代金石學著作。簡稱《博古圖》。宋徽宗敕撰,王黼編纂。三十卷。大觀初年(1107)開始編纂,成於宣和五年(1123)之後。該書著錄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銅器839 件。

宋末元初 錢選《鑑古圖》。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第二次收藏熱在明代

明,杜堇,《玩古圖》。此圖描繪風雅的主人,在庭院裡款待客人鑑賞文玩的情景。這裡可以看到主人和客人之間的桌上放滿了銅鐘、銅鼎、銅壺以及青瓷燭臺、香爐、碗、洗一類器物。

明朝是歷史上第二個收藏高潮,這個收藏高潮是以民間收藏家項元卞為首,還有文人詹景鳳、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等參與後形成的。其中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晚期時候的上海(松江)人,他是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影響巨大的一代書畫大師,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3月10日,上海博物館舉辦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董其昌書畫大展。

項元汴

唐韓幹的《牧馬圖軸》

項元汴舊藏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三次收藏熱在清代

弘曆觀畫圖

到了清朝,至乾隆年間,就進入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收藏高潮。乾隆皇帝素尚風雅,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藏家。他對前朝文物非常尊崇,如書畫、瓷器等,常常題詩表達自己的喜愛,據統計乾隆皇帝單單為官窯瓷器寫的詩就有199首。

清雍正《古玩圖》手卷-英國大維德基金會

宋汝窯御題詩文洗,御承堂博物館藏

2017年至2019年被山東濰坊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借展

這次收藏高潮還有一個源頭在民間,而前期是以揚州的大鹽商為主掀起的,當時揚州是中國鹽的集散地,而且原來鹽是官營的,這幫鹽商很有錢,有了錢以後就開始收藏了。

第四次是在民國

準確地說,應該是清末民國時期,當時的遺老遺少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他們手中有錢,財大氣粗又喜歡文化,所以,掀起了一股收藏熱潮。

龐元濟

龐元濟舊藏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卷》

吳湖帆

吳湖帆收藏倪瓚畫作

少年張伯駒

晉 陸機草隸書《平復帖》卷

張伯駒舊藏

目前的收藏熱是

中國歷史上的第五次收藏熱

第五次收藏高潮以從90年代中國成立收藏家協會為標誌,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民眾生活水準大幅提升,加之節假日的增多,為人們從事收藏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八十年代以集郵、集幣為先導的收藏隊伍異軍突起;到九十年代,古玩藝術品收藏熱又悄然興起,並顯示出前所未有的高漲勢頭。如今,收藏成為一種高雅的文化行為,是人民生活富足之後的對美的追求,也成為一種投資的渠道。中國進入了第五次收藏高潮。第五次和以前的四次收藏高潮有巨大的區別:首先是在這個收藏高潮中參與的人數是古代所有參與人數的還要多,目前號稱收藏大軍有一億左右。

清乾隆 御製琺瑯彩虞美人題詩盌

《乾隆年製》藍料款

成交價: 169,413,000 港幣

2018蘇富比

Lot 2988 圓夢—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

2019佳士得香港秋拍

成交價:87,200,000港元

南宋 官窰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

成交價: 113,880,000 港幣

2015蘇富比

清乾隆 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

2019保利秋拍

成交價:9200萬RMB

歷史進入了21世紀,當前中國的民間收藏表現了與以往三次收藏熱不同的三大特點:

(一)收藏隊伍擴大化

如今全國有收藏愛好者一億人左右,他們的收藏熱情很高卻是越來越理性化,越來越以冷靜的姿態出現。許多民營企業家也紛紛建起了他們自己的博物館,形成了在民營經濟中迴旋一股傳統文化的潮流。

(二)收藏隊伍年輕化

曾經盛行的「少年玩鴿,老年買寶」的說法已經開始改變。我身邊的收藏愛好者大多為年輕人,他們對古玩消費意識的改變,使過去的「玩物喪志」的老思想成為歷史,新的「玩物增智」和「玩物增資」的思維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被大家所接受。

(三)收藏隊伍學者化

現在的收藏者不僅注重收藏,還重視收藏品的藝術價值,他們會對自己所收藏的古玩進行研究,出版書籍,其專業程度不亞於大學教授。我們現在的收藏隊伍越來越成熟。

當然了,現在的收藏者在重視藝術品為他們帶來精神享受的同時,也收穫了投資價值帶來的豐厚利潤。

由於藝術品收藏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文化氛圍的進一步增強,藝術品市場只會越來越熱。

聲明: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文源網絡,同行轉載請註明藏友網編輯整理,藏友網的傳播需要您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收藏老紫砂壺是收藏歷史 初學者不能怕丟面子
    本版採寫/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川 實習生 陳宇強  在紫砂壺收藏的世界裡,書畫篆刻家李海愛收藏老紫砂壺。在他二十多年收藏的四百多件作品中,主要是明中期到民國的老紫砂壺,且基本涵蓋了各時期的名家作品。  在李海看來,每一把老壺都有生命,只要是老紫砂壺,不管好壞,他都會買,重在研究,「收藏,不是收藏自己的喜愛,而是收藏歷史。
  • 中國歷史大事件(收藏)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朝代更是零星紛繁,經歷了數次改朝換代。每一次偉大的改朝換代,都是一次社會秩序的重建與文化承繼的過程,都是歷史的進步,每一個朝代都代表著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也可謂是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
  • 古玩收藏有分為四大收藏種類,你知道哪些?
    現在很多人都在收藏古玩,,但是要不然就是在門檻邊緣,要不就是小打小鬧, 真正有心從事古玩收藏活動的人士,只有潛心研究鑑賞知識,了解市場動態、行情,才能懂得對繁雜的古舊物品有所甄別取棄,才能僥倖少花冤枉的學費,但是這類大牛卻是少之又少。古玩又分為四個大種類:陶瓷、書畫、青銅器、玉器,大家來了解一下。
  • 為什麼收藏的隕石90%都是假的?
    星友收藏隕石,視乎其有,若視未聞,廣天鋪地,大千世界,亂象眾生。
  •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搞收藏?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菜菜,菜菜說史,貨真價實。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重大發現,以及珍貴的藏品,主要都是由考古所發現的,在我們的記憶中,似乎考古這項工作只有近代才有。而且在菜菜小時候,一直認為考古學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啊,以為他們要是喜歡哪一件藏品就可以收藏起來。其實啊,菜菜錯了,相信許多朋友都跟菜菜一樣,會有這樣的誤解吧,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說說考古這項工作吧。「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搞收藏?
  • 猛獁象牙值得收藏嗎?
    猛獁象牙雕刻雕件今日與喜愛牙雕的藏友一起交流,問起現在象牙雕刻製品已經很難碰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猛獁象牙的雕件,到底現在猛獁牙有沒有收藏價值呢?我們下面來討論一下。著名的廣州牙雕「鬼工球」去廣州旅遊哪些地方值得一去?
  • 新疆阿克蘇市:社區裡的紅色收藏家 用十幾年做了一件事
    曹剛琪給社區居民講解收藏品背後的故事(央廣網記者 卜鵬 攝)央廣網阿克蘇12月25日消息(記者卜鵬)走進新疆阿克蘇市蘭幹街道朝陽社區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大廳的展示櫃裡擺滿了報紙、雜誌、圖書、照片、連環畫和徽章等紅色收藏品,這些紅色收藏品都是朝陽社區居民曹剛琪用十幾年的時間走街串巷收集而來的
  • 滬上訪收藏人家:周寶興的雜項與上海手錶,他說好玩也是歷史見證
    周寶興先生不好意思說「房間太小了」,我好奇地四處看看,這不是房價太小,而是東西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看,慢慢地迴轉身,唯恐不小心碰到什麼。周先生的夫人說,電視臺經常來採訪拍攝,上次中央臺拍了快一天,在房間的幾個位置都設置了燈光,好不容易才架好,實在沒有多餘地方立足放燈架。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以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
  • 舊物因「懷舊」而收藏 因收藏而升值
    從學生時代,李先生就開始搜集連環畫,「別看現在2毛錢很少,80年代初的時候我一個月的零花錢才一兩塊錢,為了買小人書,那時候我每個月都省吃儉用,雪糕都不吃了,就為買書。」李先生介紹,那時像《三國》、《水滸》這樣的系列連環畫都是一本一本地出,數量也相對較少,估計新的一本要到了,我就幾乎天天去書店看一圈,就怕賣光了。攢全一套《三國演義》花了十幾元錢,卻用了近5年的時間。
  • 照片作為一種藝術品,如何從零開始收藏
    影像收藏和影像拍賣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各位老師都是如何開始影像收藏的?其特點是哪些?金酉鳴:最開始是因為我的曾外公駱伯年是民國時期的攝影師,他的底片作為家族遺產的一部分交給了基金會進行整理研究和合作展覽。同時出於對攝影的喜愛,開始對不同材料和媒介的影像進行了收藏,比如銀鹽,蛋白等老照片。
  • 盛世收藏 如今尚未歸國的中國文物 都在世界哪些博物館中
    盛世收藏,在當今的新聞中,屢有富商在外國拍賣會上買回中國文物的消息。「黑石號」沉船位置眾所周知,由於長時期的積貧積弱,加之缺乏對各種文物的價值認識,從清末以來,中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加之在古代交流中散布到海外的文物(如外銷瓷和絲綢之路), 很多中國古人創造的燦爛文明,今日的國人只能在國外的博物館或圖書館中看到。
  • 化石收藏門檻高監管嚴
    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動物和植物等實體化石及其遺蹟化石。在科考界,這類化石一直被視為開展地球演變、生物進化等研究的最重要資料,不僅是確定地層時代進而尋找礦產資源的重要線索,也是研究古代動植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生態環境的珍貴實物證據,更是人類探索地球演化史上生物的大批死亡、滅絕事件的最重要實體。
  • 白酸枝收藏價值日益凸顯或將成市場新寵
    原標題:白酸枝收藏價值日益凸顯 而白酸枝則因其自身的價值越來越受到收藏人士的青睞。   白酸枝或將成市場新寵   中國木材與木質品流通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紅木委」)數據顯示,今年4月紅木製品市場景氣指數為96.0,同比下滑22.4%,環比下滑5.9%。
  • 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青銅鏡
    上世紀50年代以後,青銅器收藏環境遽變,出土的生坑器不可能在民間出現,而傳世熟坑也已經大多數收歸國有,所以一直處於低端藏品地位的古代銅鏡,必然要成為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類而在八九十年代以後的收藏高潮中上升到廣受關注的顯赫位置。
  • 收藏已徹底進入資本時代:高品質的收藏成為財富金字塔頂尖遊戲!
    導讀:雖然中國已經有一支龐大的收藏大軍,但在採訪這個行業的各色人物時,卻沒人說得出中國有誰能真正稱得上是「大收藏家」。 成立於1992年的「清雅集」幾乎匯聚了臺灣收藏界的頂級藏家,這些人同時都是臺灣最大的企業集團領導人,據稱可抵「半個臺灣」。 「中國的大收藏家主要在港臺地區,尤其是臺灣地區,他們很有中國傳統文人收藏的風範。」董國強說,「臺灣馬志林收藏的瓷器、林百裡收藏的字畫、曹興誠收藏的青銅器雜件,都是世界頂級的。
  • 博物館收藏平臺,收藏天地間萬物
    【開羅博物館】在埃及,最著名的要數開羅博物館,這家博物館是埃及的國家級藏館,也是當今世界聞名的大型博物館之一,在這座博物館中,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六世紀羅馬時代的歷史文物收藏多達,因此在最近,大埃及博物館應運而生,5000餘件伴隨圖坦卡門一生的物品都將展示在人們面前,而圖坦卡門給人的印象也不再只是擁有黃金面具的人。
  • 我真是受夠了奇石收藏,如今憑藉這點我決定忍痛割愛放下它!
    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奇石市場的走向也是越來越樂觀,很多專家就給奇石市場下了這樣的定義說其是「永不墜落的朝陽產業」雖然有些誇張但是近幾年奇石的熱度之高玩家是有目共睹的!奇石的崛起奇石之所以如今熱度極高與其自身的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這7款酒在中國已絕版,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其實不只於白蘭地,中國大地上都曾出現過各種美酒,但是由於現在人們收藏藏品更加注重藏品的升值潛力,自然也就對市面上流通較多的主流比較趨之若鶩,使得很多具有文化底蘊的老酒只能曇花一現。馬尾都曾經說過:「人一生中最大的的樂趣一定是文化帶來。」言外之意,一瓶稀世茅臺和一瓶名不見傳的卻富含文化內蘊的老酒,在經濟價值上也許有天壤之別。
  • 軍用品 瀰漫著粗獷氣息的收藏(圖)
    「八一」勳章和「八一」獎章,是授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戰爭有功人員;獨立自由勳章和獨立自由獎章,是授予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戰爭有功人員;解放勳章和解放獎章,授予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戰爭有功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新中國的各個時期,各軍區各部隊先後都頒發過多種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