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訪收藏人家:周寶興的雜項與上海手錶,他說好玩也是歷史見證

2021-01-10 書影

在上海期間,《海鷗之家》相機文化收藏館創始人馬正康先生帶我拜訪了幾位民間收藏大家,讓我開了眼界,增長很多見識。

其中《寶豐堂》是周寶興先生的收藏室,他也是馬正康多年的同事與好友。

《寶豐堂》位於一處民宅中,進門就看見密密麻麻的擺放,幾個房間都是堆積得滿滿的。

周寶興先生不好意思說「房間太小了」,我好奇地四處看看,這不是房價太小,而是東西太多了。

我小心翼翼地看,慢慢地迴轉身,唯恐不小心碰到什麼。周先生的夫人說,電視臺經常來採訪拍攝,上次中央臺拍了快一天,在房間的幾個位置都設置了燈光,好不容易才架好,實在沒有多餘地方立足放燈架。

周先生同我說他喜歡收藏有四十多年了,他的愛好很廣,最先是以錢幣和集郵開始,後來涉獵面越來越廣,木器、玉器、鐘錶、瓷器、佛珠,喜歡太多的東西,凡是他覺的「好玩而有趣」的就收藏。

把收藏當成樂趣,喜歡的東西就把玩,這是很多收藏家的最初,有些人玩著玩著也就走向專項收藏,在某一方面最後成了專家。

周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收藏家,他有很多寶貝,有明清的古物瓷器文房,也有現代藝術品,都讓我很新奇,增長見識。

周先生又喜茶,還有很多佛教與明清禪茶、香薰的用品,都是精緻之作。

他對菩提佛珠與翡翠收藏也非常有成就,另外他對沉香的研究,都有獨到的見解。

他還收有不少青花瓷。

周先生對佛教與篆刻也很有研究,他正在雕刻系列佛像,這是一個精心而專注的過程。

周先生喜歡收藏鐘錶,除了大量的西洋鍾,他還收藏幾臺清代的南京鐘,經他動手維修保養後,現在依然可以正常地走動,一百多年前的聲音會按時敲響每個時段,他覺得這樣的歲月很美好。

而周先生收藏成就最大的上海表的研究和收藏,不僅登上電視媒體,也上網絡與報刊,他被譽為「收藏上海時間的人」。

談到上海表的收藏,周先生是飛機上無意看到香港人戴一塊舊錶,就是五十年代上海產的「上海581」,這讓他很新奇和不解。

香港人告訴他,上海表很好的,不僅走得準,樣子也是非常好看,雖然人們喜歡戴勞力士、歐米茄等瑞士名表,但他帶著古舊的上海表也是充滿驕傲,不覺得低氣。

這次邂逅,讓周先生對上海表有了深刻的烙印,作為上海人,卻對上海表不如香港人了解和熱愛,也讓他受到了刺激。

回到上海後,他開始收集和研究上海表,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成績斐然,不僅擁有了幾百塊老上海表,也成為了上海表的歷史收藏人,對上海表的品牌與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上海表誕生於1958年,但它的研製始於1955年,是58位鐘錶行業的老師傅,用幾個月時間,以瑞士表為藍本,進行技術攻關,最後研製並做出18隻樣品,送到了北京向中央匯報。

上海表在1958年正式建廠生產,開始大量生產中國人自己的手錶(這之前上海也曾有「華城」品牌手錶,但是那是使用外購的機芯,裝配自己的表殼),而上海581的問世,才是真正「上海」芯的手錶啊!

上海表最初的名字是「和平」和「東方紅」,但最後定名使用了「上海」,這品牌也一直用的現在。

2007年我在一次上海老相機拍賣會上遇到收藏家海鷗,他很驚喜地給我看這兩款表,就是「和平」與「東方紅」,說是剛剛花高價購買的。

而周先生說他也有這兩款表,可惜被借去參展了,我無緣拍到照片,屬於上海表的珍稀品種。

我對國產表也是十分的喜愛,十幾年前受北京瀋銘先生影響,也收集了幾百隻國產表,包括很少見的天津飛行表,算是「有見識」的人了,但周先生的一些藏品,還是讓我開了眼界。

這種軍表是專門給部隊高級幹部使用的,周先生不僅有普通款式,還有「火炬」和「白盤」兩種稀少品種。

「火炬」的黑盤,太少見了。

像羅馬表一樣可以退下機殼的上海表你看見過嗎?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

春雷表示後期的產品,市面上很多,但是右邊這隻就看不到的,這是當年專為出口製作的,不僅產量少,國內根本就沒有銷售過,也就無法看到了。

而上海581、上海611的各種款式就太多了,有幾十種。

周先生還給我看了他戴在手上這隻「現代表」,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陀飛輪」嗎?曾在瑞士展出銷售,售價1萬美金,而現在它後來出的紀念表已經超過了10萬人民幣。

這隻表也是上海產的,上海表廠現在依然存在(上海表業有限公司),並可以生產出世界上最頂尖工藝的「陀飛輪」手錶,這是上海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在周先生的「寶豐堂」短暫的參訪,還是讓我開眼和學到很多東西,我曾說「上海佔中國收藏界半壁江山」,說的不僅僅是物的擁有,而是文化的沉澱與弘揚。

當下國人收藏很多,有財力的大亨甚至可以一擲千金的購買,當收藏的也只是物而已,大多看中的是保值或者升值空間,而對於文化的意義往往重視不大,這樣的收藏難免有些缺失,但周先生的細緻入微的收藏,是完整的記錄和回顧了上海表業的發展歷程。

周先生對於上海手錶文化的挖掘與傳承,也得到了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的認可,他的上海表豐富而深層次的收藏品種,也成了上海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著上海的一段「時間」。

相關焦點

  • 國產質量最好的機械錶,國產手錶排行榜之上海手錶試用體驗
    父母結婚時就有兩塊上海機械錶,在我成年時還可以使用,它不僅是當時社會的見證,更是父母愛情的見證。後來隨著手機的普及,手錶慢慢退出了我的生活。然而,現在手錶在我的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畢竟有時候不允許帶手機。這款型號為532-5-z2的上海手錶,不但是款機械錶而且是款自動機械手錶,即每天佩戴8小時即可滿足正常運轉的動力。
  • 「滬上楹聯第一村」的法治張力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第一屆「上海法治楹聯作品徵集評選活動」就是從黃橋村啟程,至今已走過了近五個年頭,活動主題年年創新,活動規模越來越大,黃橋村也隨之從幕後走向臺前,讓這個被上海楹聯協會命名為「滬上楹聯第一村」的地方越發彰顯法治的張力和魅力。
  • 程正明:痴迷收藏收錄機的南昌老人
    從購買第一臺收音機開始,程正明就愛上了收藏收錄機。多年的收藏之路,程正明花費不菲,然而一刻也未曾停下。 舊貨市場「淘」來的收藏寶貝 程正明說,他收藏的絕大多數收錄機現在仍能「發聲」。這些老物件都是程正明多年來費盡心思從各地淘來的。在他心裡,不管這些機器生產於什麼年代、什麼造型、新舊程度如何,每一臺都是他的摯愛。
  • 怎麼看老手錶值錢嗎?手錶收藏價值判斷幾個標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鐘錶愛好者越來越多,而手錶收藏也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在西方收藏手錶是一種文化,需要從較高的學問和欣賞角度才能了解其中的門道。而我國不少收藏家以高價格購買保值空間小的手錶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古董手錶經常以天價賣出。但每塊手錶的真正價值,卻總被保值,升值等市場因素而掩蓋。
  • 滬諺:歷史活化石,文化土特產
    來自日常生活的滬諺可根據內容分為時政、修養、事理、社交、生產、自然等類別,具有五大特徵:一是使用原生態的老派上海方言,可稱為「歷史活化石」「文化土特產」。二是真實反映舊時上海鄉村農耕生活和市井平民生活風情。三是多為「不知書」而「達理」者的口頭創作,顯粗俗,欠文雅,但「俗而可耐」。四是由於人口多,民風揚,題材廣泛,層出不窮,詞條蘊藏量大於社會形態單一的地區。
  • 上海律師電競賽四強訪談|滬西天秀戰隊——滬西,要的是一股生命力
    要說訓練,我們更多的可能是一種心靈默契、互相信任、支持與鼓勵的團隊訓練。上海市滬西律師事務所十分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和團隊的共同成長,讓每一名成員都飽含了家一般的感覺。一句話,就是重視和諧度、配合度與歸屬感。所裡放手年輕律師鍛鍊,滬西合伙人團隊一直強調,年輕人永遠是對的,只要努力,年輕人就是最好的,只要認真,年輕律師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律師。
  • 天梭手錶怎麼樣?天梭手錶百年歷史
    手錶在近些年受到更多人關注,每一塊精細的手錶都值得被收藏,品相好的更有它存在的紀念意義,有的朋友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天梭手錶這款手錶的廣告,就產生了想購買這款手錶的衝動,在購買前想了解這款手錶的詳細概況。
  • 上海繼大倉橋後,又一老街火了,被稱「滬上精品「,且門票免費
    上海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特別是老上海,在每個人的腦海裡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歷史的發展在上海這個城市裡留下了痕跡,說到老北京,就會想到四合院,那麼說到老上海,又會想到什麼呢,當然就是上海的老弄堂了,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樣,弄堂是老上海發展的見證,就像老街一樣。
  • 從「寶島故事」到「上海傳奇」——三位滬上臺商的改革開放親歷記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 題:從「寶島故事」到「上海傳奇」——三位滬上臺商的改革開放親歷記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黃揚、潘清40年改革開放歷程波瀾壯闊。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恢復交流後,「大陸投資熱」不斷升溫,臺商群體成為大陸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 盤點:滬上10家好玩又有趣的博物館
    有好看的展品、好玩的遊戲,也不耗費體力。不論是帶孩子、帶朋友、帶家人還是一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樂趣。上海這些好玩又有趣的博物館,你都去過了嗎?  ★上海金屬玩具博物館  「動畫長廊」展區主要展示上海美術電影的發展歷史和獨特魅力。通過「大鬧天宮」、「經典動畫片手繪稿展陳櫃」、《小蝌蚪找媽媽》「地投遊戲」等美術片的展示,讓你回顧兒時的美好記憶。而在紀念品商店,各種根據兒時動畫設計的周邊商品,總有你喜愛的。
  • 留下愛因斯坦、泰戈爾在滬字跡的留言本,激活城市歷史記憶
    展覽過程中,一本有著愛因斯坦字跡的留言冊「浮出水面」——該留言冊來自滬上收藏家顏明,他向展方出借了這件藏品。留言冊主人是一位曾長期旅居上海的猶太人特裡薩·倫納(Theresa Renner,1890-1987)。
  • 南京「表爺」家藏手錶2000多塊 600多個品牌(圖)
    最近,手錶火了。不僅是網上「火」,生活中也很「火」。提示時間的功能被手機取代後,手錶不但沒被逐漸淘汰,反而重獲新寵,成了身份的象徵。南京人陳仲仁,50年前開始收藏手錶,如今家裡收了2000多塊來自世界各地的手錶,因其收藏的手錶都是數量稀少的老表(最老的有120多年歷史),陳仲仁在業內有了「表爺」的稱號。昨天,揚子晚報記者來到「表爺」家,看到了不少很少見的老表。
  • 為什麼說收藏是朝陽行業?中國歷史上五次收藏熱都是哪些時期?
    收藏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藝術品收藏的規模和範圍越來越大。 回顧一下中國藝術品收藏的歷史,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藝術品收藏的高潮:現在的收藏熱是第五次。
  • 老鐘錶匠1600塊鐘錶捐贈民俗博物館收藏展示
    修表之餘他收藏了手錶、掛鍾、鬧鐘等1600餘件。昨日,78歲的薛文泉老人將他收藏的1500塊手錶和100個鬧鐘正式無償捐贈給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收藏展示。記者從青島民俗博物館了解到,這些藏品將於今年8月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預展,並將其列入明年的固定展覽計劃,常年對外展示。  1600塊表擺滿了戲臺  昨日上午,「薛文泉先生收藏品捐贈儀式」在青島民俗博物館古戲樓二層舉行。
  • 上海簡稱滬或申,車牌第一個字,為啥用滬,而不用申?
    我們都知道,上海有兩個簡稱,一個是滬,一個是申。但是,奇怪的是,上海的車牌則是以「滬」開頭,比如滬A*****等等,這是為什麼呢?,也是聞名世界的大城市。,其中一個是「申」,這個簡稱和戰國時期的春申君黃歇有關,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門庭若市。
  • 上海人又見證歷史了!本世紀最長梅雨!33天還沒完!颱風啥時來?
    眼看今年上海梅雨已有33天 成為本世紀以來最長梅雨 而申城的溫度又來「搞事情」 今天最高氣溫直衝35℃! 上海中心氣象臺2020年07月12日11時35分發布高溫黃色預警[Ⅲ級/較重]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預計本市大部地區今天的最高氣溫將超過35℃,請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 奪冠頒獎儀式,廣東男籃一人發了一塊手錶,這塊手錶價值多少錢?
    今年CBA總冠軍是廣東隊,在奪冠頒獎儀式上一人發了一塊手錶,這塊手錶的紀念意義遠大於他的實際價值。但由於易建聯重傷,預估恢復期將達到一年以上,也就是說明年的CBA賽場不可能見到他的身影。在如此看來,這枚CBA官方定製的手錶,十冠王的見證,其紀念意義遠大於他的實際價值,具官方消息此手錶價值為19400元!官方訂製,給出的價位是19400元,相信大家去花二萬,三萬也買不到同款!如果廣東CBA王朝就此沒落,此手錶將極具收藏價值。
  • 卡西歐對蘋果說:你們的手錶太爛了,看我的手錶
    原標題:卡西歐對蘋果說:你們的手錶太爛了,看我的手錶 更多精彩內容訪問: 卡西歐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表製造商。 這款手錶的發布,也是讓智能手錶圈裡炸開了鍋,卡西歐負責人公然向蘋果下戰書,「你們的手錶太爛了,看我的手錶。」
  • 鐘錶收藏愛好者必看的十大國產古董表排名
    世界上也沒有任何國家的人能像中國人那樣,讓手錶在他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收集國產老表,留住那段崢嶸歲月的歷史記憶;目前國表收藏隊伍是越來越大,佩戴老表也已成為當下的時尚。特別是近年來,很多老的國產表已一表難求,價格也不斷攀升,潛力巨大,成為收藏佳品。
  • 新加坡駐滬總領事蔡簦合一行訪問上海交通大學
    11月16日下午,新加坡駐滬總領事蔡簦合(Chua Teng Hoe)一行訪問上海交大,校黨委書記楊振斌,副校長徐學敏在閔行校區會見來賓。他簡要回顧了學校悠久的歷史,介紹了學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指出,上海交大與新加坡的合作交流源遠流長,學校與新加坡政府、高校和企業等建立了深入持久的關係,去年交大還在新加坡成立了新加坡研究生院。他希望總領事能夠繼續支持交大與新加坡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使學校成為新滬兩地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蔡簦合對上海交通大學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