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期間,《海鷗之家》相機文化收藏館創始人馬正康先生帶我拜訪了幾位民間收藏大家,讓我開了眼界,增長很多見識。
其中《寶豐堂》是周寶興先生的收藏室,他也是馬正康多年的同事與好友。
《寶豐堂》位於一處民宅中,進門就看見密密麻麻的擺放,幾個房間都是堆積得滿滿的。
周寶興先生不好意思說「房間太小了」,我好奇地四處看看,這不是房價太小,而是東西太多了。
我小心翼翼地看,慢慢地迴轉身,唯恐不小心碰到什麼。周先生的夫人說,電視臺經常來採訪拍攝,上次中央臺拍了快一天,在房間的幾個位置都設置了燈光,好不容易才架好,實在沒有多餘地方立足放燈架。
周先生同我說他喜歡收藏有四十多年了,他的愛好很廣,最先是以錢幣和集郵開始,後來涉獵面越來越廣,木器、玉器、鐘錶、瓷器、佛珠,喜歡太多的東西,凡是他覺的「好玩而有趣」的就收藏。
把收藏當成樂趣,喜歡的東西就把玩,這是很多收藏家的最初,有些人玩著玩著也就走向專項收藏,在某一方面最後成了專家。
周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收藏家,他有很多寶貝,有明清的古物瓷器文房,也有現代藝術品,都讓我很新奇,增長見識。
周先生又喜茶,還有很多佛教與明清禪茶、香薰的用品,都是精緻之作。
他對菩提佛珠與翡翠收藏也非常有成就,另外他對沉香的研究,都有獨到的見解。
他還收有不少青花瓷。
周先生對佛教與篆刻也很有研究,他正在雕刻系列佛像,這是一個精心而專注的過程。
周先生喜歡收藏鐘錶,除了大量的西洋鍾,他還收藏幾臺清代的南京鐘,經他動手維修保養後,現在依然可以正常地走動,一百多年前的聲音會按時敲響每個時段,他覺得這樣的歲月很美好。
而周先生收藏成就最大的上海表的研究和收藏,不僅登上電視媒體,也上網絡與報刊,他被譽為「收藏上海時間的人」。
談到上海表的收藏,周先生是飛機上無意看到香港人戴一塊舊錶,就是五十年代上海產的「上海581」,這讓他很新奇和不解。
香港人告訴他,上海表很好的,不僅走得準,樣子也是非常好看,雖然人們喜歡戴勞力士、歐米茄等瑞士名表,但他帶著古舊的上海表也是充滿驕傲,不覺得低氣。
這次邂逅,讓周先生對上海表有了深刻的烙印,作為上海人,卻對上海表不如香港人了解和熱愛,也讓他受到了刺激。
回到上海後,他開始收集和研究上海表,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成績斐然,不僅擁有了幾百塊老上海表,也成為了上海表的歷史收藏人,對上海表的品牌與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上海表誕生於1958年,但它的研製始於1955年,是58位鐘錶行業的老師傅,用幾個月時間,以瑞士表為藍本,進行技術攻關,最後研製並做出18隻樣品,送到了北京向中央匯報。
上海表在1958年正式建廠生產,開始大量生產中國人自己的手錶(這之前上海也曾有「華城」品牌手錶,但是那是使用外購的機芯,裝配自己的表殼),而上海581的問世,才是真正「上海」芯的手錶啊!
上海表最初的名字是「和平」和「東方紅」,但最後定名使用了「上海」,這品牌也一直用的現在。
2007年我在一次上海老相機拍賣會上遇到收藏家海鷗,他很驚喜地給我看這兩款表,就是「和平」與「東方紅」,說是剛剛花高價購買的。
而周先生說他也有這兩款表,可惜被借去參展了,我無緣拍到照片,屬於上海表的珍稀品種。
我對國產表也是十分的喜愛,十幾年前受北京瀋銘先生影響,也收集了幾百隻國產表,包括很少見的天津飛行表,算是「有見識」的人了,但周先生的一些藏品,還是讓我開了眼界。
這種軍表是專門給部隊高級幹部使用的,周先生不僅有普通款式,還有「火炬」和「白盤」兩種稀少品種。
「火炬」的黑盤,太少見了。
像羅馬表一樣可以退下機殼的上海表你看見過嗎?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
春雷表示後期的產品,市面上很多,但是右邊這隻就看不到的,這是當年專為出口製作的,不僅產量少,國內根本就沒有銷售過,也就無法看到了。
而上海581、上海611的各種款式就太多了,有幾十種。
周先生還給我看了他戴在手上這隻「現代表」,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陀飛輪」嗎?曾在瑞士展出銷售,售價1萬美金,而現在它後來出的紀念表已經超過了10萬人民幣。
這隻表也是上海產的,上海表廠現在依然存在(上海表業有限公司),並可以生產出世界上最頂尖工藝的「陀飛輪」手錶,這是上海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在周先生的「寶豐堂」短暫的參訪,還是讓我開眼和學到很多東西,我曾說「上海佔中國收藏界半壁江山」,說的不僅僅是物的擁有,而是文化的沉澱與弘揚。
當下國人收藏很多,有財力的大亨甚至可以一擲千金的購買,當收藏的也只是物而已,大多看中的是保值或者升值空間,而對於文化的意義往往重視不大,這樣的收藏難免有些缺失,但周先生的細緻入微的收藏,是完整的記錄和回顧了上海表業的發展歷程。
周先生對於上海手錶文化的挖掘與傳承,也得到了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的認可,他的上海表豐富而深層次的收藏品種,也成了上海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著上海的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