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諺:歷史活化石,文化土特產

2020-12-06 中國航空新聞網

中國航空報訊:滬諺的源頭是上海浦江鎮陳行地區。當地人文歷史悠久,18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兩百多年間,陳行地區的文化空間相對封閉,形成了獨特的民俗社會和語言環境,產生了大量的諺語。這些諺語生動形象,鄉土氣息濃厚,又富有哲理。當地人交談時,經常諺語脫口而出,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來自日常生活的滬諺可根據內容分為時政、修養、事理、社交、生產、自然等類別,具有五大特徵:一是使用原生態的老派上海方言,可稱為「歷史活化石」「文化土特產」。二是真實反映舊時上海鄉村農耕生活和市井平民生活風情。三是多為「不知書」而「達理」者的口頭創作,顯粗俗,欠文雅,但「俗而可耐」。四是由於人口多,民風揚,題材廣泛,層出不窮,詞條蘊藏量大於社會形態單一的地區。五是修辭手段豐富,話語「煞根(滬語:徹底)」到位,卻又充滿善意。

滬諺之所以能在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是因為它作為語言精華,還能典型地反映城市變遷、歷史演化、文化理念以及人文價值觀的脈絡。不過令人擔憂的是,滬諺說得很溜的人大約都在五十歲以上。年輕人中說滬諺的越來越少了。

現在政府鼓勵當地人說滬諺,在浦江鎮的社區、學校開展學習滬諺的活動,同時歡迎新上海人加入學習的隊伍。政府方面把《滬諺新編》等相關書籍送給如筆者這樣來上海發展的外來人口,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喜歡生動形象、散發著民間智慧的滬諺,應該說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滬諺幾則:

1.「鄉下姑娘想學上海樣,學死學煞學勿像,剛剛學來七分像,上海又在換花樣」。形容鄉村姑娘「趕時髦」。

2.「寧可學了不用,不可用時不能」。指正確的學習態度。

3.「七人八主張」。形容大家都想拿主意。

4.「文官三隻手,武將四隻腳」。形容舊時文官易貪腐,武將擅逃跑。

——摘自《滬諺新編》

中國航空報訊:滬諺的源頭是上海浦江鎮陳行地區。當地人文歷史悠久,18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兩百多年間,陳行地區的文化空間相對封閉,形成了獨特的民俗社會和語言環境,產生了大量的諺語。這些諺語生動形象,鄉土氣息濃厚,又富有哲理。當地人交談時,經常諺語脫口而出,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來自日常生活的滬諺可根據內容分為時政、修養、事理、社交、生產、自然等類別,具有五大特徵:一是使用原生態的老派上海方言,可稱為「歷史活化石」「文化土特產」。二是真實反映舊時上海鄉村農耕生活和市井平民生活風情。三是多為「不知書」而「達理」者的口頭創作,顯粗俗,欠文雅,但「俗而可耐」。四是由於人口多,民風揚,題材廣泛,層出不窮,詞條蘊藏量大於社會形態單一的地區。五是修辭手段豐富,話語「煞根(滬語:徹底)」到位,卻又充滿善意。

滬諺之所以能在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是因為它作為語言精華,還能典型地反映城市變遷、歷史演化、文化理念以及人文價值觀的脈絡。不過令人擔憂的是,滬諺說得很溜的人大約都在五十歲以上。年輕人中說滬諺的越來越少了。

現在政府鼓勵當地人說滬諺,在浦江鎮的社區、學校開展學習滬諺的活動,同時歡迎新上海人加入學習的隊伍。政府方面把《滬諺新編》等相關書籍送給如筆者這樣來上海發展的外來人口,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喜歡生動形象、散發著民間智慧的滬諺,應該說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滬諺幾則:

1.「鄉下姑娘想學上海樣,學死學煞學勿像,剛剛學來七分像,上海又在換花樣」。形容鄉村姑娘「趕時髦」。

2.「寧可學了不用,不可用時不能」。指正確的學習態度。

3.「七人八主張」。形容大家都想拿主意。

4.「文官三隻手,武將四隻腳」。形容舊時文官易貪腐,武將擅逃跑。

——摘自《滬諺新編》

相關焦點

  • 重慶文化「活化石」酉州苗繡 欲融資千萬走向世界
    本報訊(記者李晟)在渝東南一隅的武陵山腹地,酉州古城裡的青石板路沿山路而建,繡女樓翹角飛簷,青磚碧瓦——這裡便是被譽為「古苗文化活化石」酉州苗繡重生的地方
  • 500年的陶瓷活化石,南國陶都的南風古灶,感受佛山文化的厚重
    佛山,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是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粵劇的發源地、廣府文化發源地、興盛地以及傳承地之一,還是世界聞名的功夫名城、家電之都和美食之都,不過今天渝帆要介紹的是佛山的另一張名片——陶藝之都。
  • 今天告訴你西安的土特產有多多
    近幾年來西安的旅遊的人真的太多了,人們都是被西安的文化歷史所吸引來的。除此之外,西安的小吃也是旅遊來的人必須要嘗試的。首先要去的是回民街,袁家村,永興坊等美食比較集中的地方。在西安吃完逛完,還想帶點土特產?
  •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銀杏的種群進化歷史
    是著名的活化石森林樹種,其祖先起源於2.45億年前。儘管經歷了地質歷史時期的多次全球氣候震蕩以及人類歷史時期的人類活動幹擾,但銀杏仍然存活至今,並在全球廣泛栽培,因此,銀杏被認為是人類保護和復興瀕危物種的正面案例。
  • 中國這座古鎮,擁有2600餘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古城鎮的活化石」
    在旅行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事情,了解生活中不了解的事情,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如今旅行的人們不再去思考過去,而只是追求美麗的山水風景,更多的是去那些古香古色的古鎮裡,在這些古鎮,不僅能品嘗到當地的風味,還能了解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體驗一番別開生面的生活。
  • 歷史悠久不收門票,被稱為「中國古鎮的活化石」,風景優美
    也許是為了回應遊客愛老城的心理,很多地區不惜花大量資金建設老城,吸引人們,但畢竟是人為建設的,不像歷史悠久的老城那樣有魅力, 但是在這樣的大商業化現代,一些古鎮受這種風氣的影響越來越商業化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過大的陽古鎮,悠久的歷史文化並不是疼愛古鎮而驕傲地,依然保存著原來的古風容貌, 來這裡的朋友們會注意到這裡不像其他老城一樣商業化的味道很糟糕。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町是這個古鎮地標的所在地,古鎮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所以在歷史基礎上也不遜色於其他知名度較高的古鎮。
  •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2021-01-0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歷史文化學院 - 魯東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創建於1986年,原名歷史系,2000年改為歷史與社會學系,2003年改為歷史與社會學院,2009年改為現名。歷史學是魯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高賢棟副教授出版《南北朝鄉村社會組織研究》專著一部,發表的學術論文《北魏孝文帝時期的禮制建設》、《北朝時政謠諺與民間信仰》、《論孝悌觀念在北魏的確立》等多篇。  中國近現代史側重於近代思想與中華民族精神研究方向,把研究對象確定為有許多社會成員參與,對整個社會、對民眾心理產生廣泛影響的社會思潮與民族精神。
  •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2010年08月24日 13:37:00來源:中國新聞社   「緣聚浦江·相約世博——2010年滬臺青年夏令營」23日在此間舉行開營儀式。
  • 美容美髮挖掘機,電焊氣焊氬弧焊,這個省份,還有什麼土特產
    山東人「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挖掘機」造成的,還有一部分原因大概就是山東的土特產了吧。在其他省份人眼裡,最能達標山東特產的應該是,煎餅、章丘大蔥、金鄉大蒜這些重口味的東西。蔥姜蒜確實在山東熱人的餐桌上經常出現,可以說是逢菜必放。但是它們也只是配菜或者作料而已。煎餅卷大蔥再放點玉堂醬菜的吃法畢竟不是主流。
  • 美「冷戰活化石」再次炮製反華謊言集 外交部:最終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美「冷戰活化石」再次炮製反華謊言集 外交部:最終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2020-11-20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方回應美涉華報告:「冷戰活化石」只能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黃鈺欽)針對美方近期發布的涉華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份文件是美國國務院一些「冷戰活化石」炮製的又一反華謊言集,最終只能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對此,趙立堅表示,這份文件是美國國務院一些「冷戰活化石」炮製的又一反華謊言集,充分暴露了美方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也暴露了他們對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恐懼、焦慮和不健康心態。趙立堅指出,他們企圖重啟冷戰的險惡圖謀,必將遭到中國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唾棄,註定要失敗,最終只能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 上海學者發現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是昆蟲綱活化石
    視覺中國 圖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電:上海師範大學28日在滬披露,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國際動物分類學著名期刊《Zootaxa》發表論文,報導了繼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發現的第三種缺翅目昆蟲物種——「海南缺翅蟲」。
  • 人山人海、土特產用英語怎麼說?
    在英語中,小夥伴們知道哪些關於土特產的表達呢?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土特產「土特產」是指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著名產品,包括農林特產、礦物產品、紡織品、工藝品等。「土特產」在英語中有兩種表達。local speciality表示土特產。Here is a local speciality from China.這是我從中國帶來的土特產。Seafood is the local speciality on the island.海味是島上的特產。
  • 象形文字活化石"水書"傳承水族歷史
    新華社貴陽電:水書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水族的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 國家級、世界級「非遺」聚集瓊洲文化風情街黎族文化長廊
    □本報記者 陳德文    海南陶器傳承超過6000年    走進黎族文化長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黎族原始制陶藝術館。據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黎族的制陶技術,從考古學上所發現的泥片推測,可能存在於史前的制陶史上。考古學家曾在三亞、陵水一帶發現了帶有拍印幾何印紋的陶器,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 別動不動就「活化石」了,哪有什麼活化石呀
    人們認為鱷魚從恐龍時代到現在根本沒有變過,認為它們是所謂的『活化石』。」你常能在雜誌上、博物館裡還有自然紀錄片中接觸到這種觀點,但它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整個「活化石」的觀念已開始崩潰瓦解。活化石: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變化過的生物?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物種起源》創造了「活化石」這個說法。
  • 留下愛因斯坦、泰戈爾在滬字跡的留言本,激活城市歷史記憶
    展覽過程中,一本有著愛因斯坦字跡的留言冊「浮出水面」——該留言冊來自滬上收藏家顏明,他向展方出借了這件藏品。留言冊主人是一位曾長期旅居上海的猶太人特裡薩·倫納(Theresa Renner,1890-1987)。
  • 有些植物被稱為活化石,那麼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什麼是活化石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講叫孑遺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類似種只存在於化石中,而沒有其他現存的近似種類。這些種類曾經從主要的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並保留過去原始的特性。現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種類,屬非科學術語。
  • 福建以吃聞名的縣,有著「中華餐飲活化石」的美稱,就在三明市內
    就像我們在標題中所說的,這個地方不僅以美食著稱,而且還擁有「中華餐飲活化石」的稱號,據資料記載,沙縣小吃起源於夏商時代,這是黃河流域的主要美食,它在人民中也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基礎,經濟且口味獨特,它以其許多優點而聞名,同時,這裡的許多小吃也保留了原始的古老傳統技術和特徵,因此稱其為「活化石」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