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老紫砂壺是收藏歷史 初學者不能怕丟面子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本版採寫/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川 實習生 陳宇強

  在紫砂壺收藏的世界裡,書畫篆刻家李海愛收藏老紫砂壺。在他二十多年收藏的四百多件作品中,主要是明中期到民國的老紫砂壺,且基本涵蓋了各時期的名家作品。

  在李海看來,每一把老壺都有生命,只要是老紫砂壺,不管好壞,他都會買,重在研究,「收藏,不是收藏自己的喜愛,而是收藏歷史。你有權創造歷史,但沒有權改變歷史。」這是他堅持的收藏理念。

  沒有名家作品不能算收藏家

  「紫砂壺一般認為起源於宋代,但真正走上藝術化生產是在明代正德年間以後。宋元以前多煮茶,明清改為泡茶,紫砂壺與茶文化息息相關。我喜歡老紫砂壺,就因為它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趣的是,李海與紫砂壺的結緣,卻不是因為茶,而是源於他最初喜愛收藏古硯和篆刻,其間還與名家壺幾次擦肩而過,說來頗具戲劇性。

  陳曼生名鴻壽,是清朝的大篆刻家,以書法篆刻名世,其文學、書畫、篆刻皆精。李海也治印,很喜歡陳曼生。陳曼生喜歡紫砂壺,李海也因此對紫砂壺有了興趣,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對紫砂壺是什麼樣子還全無概念。

  當時李海在古玩市場逛時,發現了一個底下印有「阿曼陀室」四個字的紫砂壺,並不知道這四個字代表誰,沒買。回來查看資料才知道,曼生壺有一個印就叫「阿曼陀室」,才知道那就是陳曼生的作品。「我一激動,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市場,結果沒看到。後來連去三天也沒見到,後悔啊!」

  過了幾年,李海看到一個紫砂調色盤底部下款「彭年」二字,知道那是與陳曼生有關的一個重要人物。陳曼生曾經在紫砂壺的產區宜興臨縣溧陽縣當縣令,常去宜興找人做壺,當時給他做壺的人就是楊彭年。「那是90年代,我看到那個盤後心想著先轉幾圈再過來買,結果回來後又沒有了。」

  幾年又過去後,有朋友告訴李海,在長沙發現楊彭年的碗,李海與朋友連夜趕到長沙,第二天一早到古玩店去看,結果又撲了空。「我當時覺得我都不應該收藏紫砂壺了,因為跟這些東西都無緣。」李海至今說來還頗有憾意。

  後來在茶樓與老友的一次相聚中,李海說起這三次錯過陳曼生、楊彭年的遺憾,結果那天喝完茶出來,在旁邊一家店中居然又看到一個楊彭年的碗,這一次李海再沒有錯失良機。

  李海感嘆道:「收藏,還是有機遇的問題,可遇而不可求。買下那個碗後,就連續買到了一些名家的東西。以前我收藏名家的很少,現在名家的老壺我基本都有。要知道,玩紫砂壺沒有這些大名家的作品,就不能算收藏。比如明代的時大彬,清代的陳鳴遠、陳曼生、楊彭年,還有楊彭年的妹妹楊鳳年,晚清的邵大亨、黃玉麟,民國的程壽珍、俞國良、馮桂林、汪寶根、李寶珍等。」

  學古玩收藏不要怕丟面子

  「玩古玩,最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李海並不諱言,在他初涉紫砂壺收藏的時候,常常被騙,如今算起來有多達兩百多件,「但我這個人就是不服輸,我不怕被人騙,即使有人好心提醒我不買,我還要買回來研究它為什麼是假的。」

  李海認為玩古玩收藏需要天賦和悟性。因為古玩有些道理明於心難明於口,要去悟它的道理。「比如兩個杯子,說其中一個有老氣,另一個沒有老氣。具體怎麼有老氣,沒法講清楚,只能體會,去悟。『包漿』一詞也是如此。」

  為了學習收藏紫砂壺的知識,李海還曾專門到古玩市場開了一個檔口十多年。由於為人豪爽,謙虛好學,很快和旁邊的檔主結識,在他們身上學到不少紫砂壺知識。

  李海說:「我捨得花本錢,不怕丟面子。做古玩收藏的尤其怕丟面子,怕被人說不懂,買錯了趕緊藏起來。我不一樣,買錯了,就放到最顯眼的位置,提醒自己又買錯了。我不想要這個虛面子,並主動告訴別人,我買錯了。十個人中可能有一個人就會告訴我,你是怎麼買錯的。如果你不謙虛,又怕丟面子,就一直學不會。」

  經過多年研究,李海總結出三條簡易明了的辨偽原則,他認為這些方法也可以擴展應用到其他古玩上:

  「第一,古玩真假沒有九成九。你看這個東西,覺得九成九是真的。這不行,必須要百分之百是真的才行。

  第二,古玩真假沒有少數服從多數。比如三個人,兩個人說是真的,一個說是假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第三,古玩真假一票否決。在作品中找到一個不符合標準的漏洞來,就證明是假的。比如說一個壺做得蠻好,但壺底的名家印章蓋歪了,那就是假的。」

  只要是老紫砂壺,不管好壞都會買

  紫砂壺近年價格見漲,尤其是老紫砂壺。李海卻更看重藏品的文化價值:「我收藏紫砂壺不是為了去賺錢,是為了學習研究,為了搞清楚紫砂壺的歷史、特色和人文內涵。要學習紫砂壺,必須有實物。所以只要是老紫砂壺,不管好的次的,我都會買,重在研究。」

  對紫砂壺收藏中一些流行的做法和看法,李海也有自己的主張。在他的藏品中,有不少加彩壺,如清雍正、乾隆時期的加彩人物漢方壺等。加彩壺在紫砂壺收藏中往往不被重視,且漢方壺是仿漢代青銅器而來,比較笨重,也不適合用來泡茶。但這種加彩漢方壺是當時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用的紫砂壺的,是紫砂的官窯器。用這種壺的人一是顯示身份地位,二是官宦人家、文人雅士聚會飲茶器具。所以用這種壺泡茶,夠七八個人喝,平常百姓用不起。這些就是紫砂壺蘊含的歷史價值,「這就是歷史,不管你喜愛與否,不能僅僅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它的價值。收藏,不光能憑個人喜好去對待歷史,要正確評估器物的歷史價值,才是一個真正的收藏家。」

  藏家簡介

  李海,字百川,號煮石齋主,壺圖居士。上世紀50年代末就讀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詩、書、畫、印皆擅長。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文物鑑藏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會員,廣州市老紫砂壺研究會會長。廣東省工藝美協常務理事,高級工藝師。

  藏家提點

  老紫砂五字鑑定法

  「真正懂行的人,能在一眼之間就分辨出是不是老壺。」這也是李海對自己學生的要求。有人認為李海的這一標準有點天方夜譚,但李海認為,實際上分辨真假很簡單,他當場可以「傳授」給我們。

  看:看的目的是辨明器物的時代特徵。看它的造型,符合哪個時代的精神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要求和情趣,所以李海說「器型決定時代」。任何器物都會打上那個時代的印記,其次看老氣、包漿。

  摸:摸的目的是查明製作工藝。摸器物內的稜角,把手指伸進紫砂器內往周圍摸,如果稜角分明,甚至刮手,說明是手工製作,有可能是老壺。如果很光滑,無稜角,可能是灌漿、模具或者手拉坯製作,這種壺多為新壺或仿製品。

  敲:敲的目的是了解有無破損。把一件紫砂壺平放在左手掌上,用右手中指彈一彈,或用壺蓋輕輕敲一敲壺身,如果聲音清脆,壺體基本無多大破損(毛口除外);如果聲音沙啞,則此壺必有衝線或破損。

  刮:刮的目的是搞清楚有無修補。用紫砂壺的蓋邊或子口在壺口、壺身、壺嘴、壺把等各部位刮一刮,聲音清晰,手感硬朗,即沒有修補;反之,聲音沉悶,手感疲軟,即有修補。

  聞:聞的目的是辨別有無做舊的手段。正常老紫砂壺大多茶味已失,基本沒有異味。做假壺,氣味異常。因為大多數是用高錳酸鉀浸泡,或擦皮鞋油,打地板蠟,塗墨汁,或埋在土裡用髒水去澆灌等等,均會散發出不正常異味,這些絕不是老壺。出土的老壺會有一種土香味,特別是澆水後更明顯。

  紫砂壺真假辨

  1.看造型和工藝。如明代紫砂壺的總體特徵是粗、大、笨,清初從陳鳴遠開始,紫砂壺製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風。康熙時出現彩繪,乾隆時出現描金,嘉慶、道光時,以陳曼生一班文人參與紫砂壺的題詩刻畫,是紫砂器的裝飾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興地區丁蜀鎮黃龍山附近出產的陶土最好,一般分為紫泥、綠泥、紅泥三種。一般來說,明代砂器泥料較粗,清代較細。晚清至民國一件砂器常有幾種色泥出現。

  3.分辨名家及款識。從明正德至今,五百年來名家輩出,仿製者一般都是仿名家,所以對各時期的名家及工藝手段、款識特徵都要有明確認識。

  歷來紫砂壺名家被仿得最多的是時大彬,其次即陳曼生和楊彭年,其他如陳鳴遠、邵大亨等也有仿品。要識別仿品,就要從名家的用泥、製作手段、款識等幾方面下功夫,深諳其理才能明辨。

  一般來說,名家壺的線條剛勁有力、挺拔,講究點線面。點,就是壺嘴、壺把、壺蓋上面有三點,這三點要對齊。線條,直線要挺拔,圓線要圓潤飄逸。方壺的面,要平、整齊,真正的好壺,面是平的,像玻璃一樣。圓壺的面,要圓滑自然。

  「雖然壺沒有生命,但是我們往往說它有生命,它的生命就是製作者賦予的。要看紫砂壺的精氣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肯定不是名家手筆,這一點需要藏家慢慢體驗。」

  「鑑別紫砂壺,在認真研究上述問題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多看,除了看老的,更要多看新的、假的,只有經常進行新舊對比,方能領悟其道理。」李海最後總結道。

相關焦點

  • 紫砂收藏熱,然而變現難!
    於是他們轉而把目光投向了收藏品市場,而其中紫砂壺的收藏熱一天比一天高。以顧景舟為例,與韓美林合作的「提梁盤壺」以1150萬元成交;與魏紫熙合作的 「矮井欄壺」以1035萬元成交;與書畫大家吳湖帆合作的一把紫砂壺拍出1232萬元的高價;他創作的 「雲肩如意三頭茶具」以1023.5萬元成交。但是在紫砂收藏市場上卻普遍存在變現難的現象。
  • 榮寶齋在線推出「名家手刻紫砂壺專場」(高清組圖)
    清朝康乾盛世紫砂壺的製作、鑑賞與收藏達到了頂峰。由明至今,紫砂壺吸引了許多收藏家,有的甚至傾其家財而搜集珍品。近幾年隨著國內收藏拍賣熱的興起,紫砂壺投資收藏群體也正逐漸擴大。紫砂壺的傳承,靠的是明代中期以來形成的基本體系。主要程序包括:礦泥選擇、泥片拍打、制壺造型、後期刻畫工藝。其中造型刻畫最為核心,全靠身、心、手完美融合。
  • 從2019年紫砂壺的消費趨勢,看2020年紫砂壺的價格走向
    隨著紫砂壺市場的成熟,壺友對紫砂壺的了解,實用紫砂茶器成為主流。(這裡的紫砂壺是指傳統工藝成型的紫砂壺) 收藏的熱度在不斷的下降,壺友知道1000個藝人可能也出不了一個大師級別的藝人。不在被升值潛力的所謂說法忽悠,對高價紫砂壺不再盲目出手。
  • 收藏級:寫給初學者的跑步錦囊
    收藏級:寫給初學者的跑步錦囊On Running跑步很有趣,如果入門了的話。最近有朋友問我,初學者想要去跑步,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對於初學者而言,哪個時間能控制,能長期存在於你的生活之中,你就選擇在哪個時間跑。所有說「沒時間跑步」的人,請先自我反思,面壁一小時,然後再回答,是「真的沒時間」跑步嗎?還是不願、不想和不屑。請記住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能按照思考的方式去生活,就只能按照習慣的方式去思考。
  • 紫砂壺按壺型可分為哪些?紫砂壺三大器型介紹
    紫砂泥料有大類的劃分,紫砂壺的器型有嗎? 當然有,接下來砂軒就來向大家介紹介紹紫砂壺的三大器型。 紫砂壺業內有一套約定成俗的分類方法,按壺型可分為三大器型,光器、花器和筋紋器,也可以叫做是光貨、花貨和筋紋貨。
  • 如何挑選紫砂壺的容量
    許多人在挑選紫砂壺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制壺人和壺型,而對紫砂壺的容量沒有概念。紫砂壺容量的大小,決定著你一壺茶能衝幾杯,也被泥料和壺型所決定著。如果不算特製的極端作品,紫砂壺的容量,可以分為以下五檔。(1cc=1ml)120cc或者120cc以下的稱為特小壺;120cc以上200cc以下的可以稱為小品;200cc以上350cc以下的可以稱為中品;350cc以上600cc以下可以稱為大品;600cc以上可以成為超大品。
  • 玩紫砂壺須知:老段泥、老紫泥究竟「老」在哪裡?
    紫砂界的「新泥」、「老泥」之爭一直是壺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很多壺友對於「老泥」情有獨鍾,仿佛帶著一個「老」字就特別有情懷,有故事。那麼,到底何為紫砂老泥?有興趣的壺友且聽我慢慢道來!關於紫砂老泥,紫砂界存在的幾種說法:1. 紫砂老泥,指的是經歷上千萬年而形成的紫砂礦料所練制的紫砂泥料。2. 經歷過長時間陳腐的泥料,統稱為紫砂老泥。3. 從色澤上來說,顏色偏深的紫砂壺所制的泥料為紫砂老泥。
  • 民國紫砂壺九大傳奇人物,你認識嗎?
    紫砂壺的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紫砂壺最早出現於宋代,至明代迎來第一個巔峰時期,到清朝民國時期,進入全盛時期,制壺名家輩出。其中,民國時期有九大傳奇人物,壺藝高超,其作品在當時已是價值斐然,如今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為廣大藏家所喜愛。
  • 吳潮龍:開闢獨特的紫砂壺創作風格
    即讓人一見傾心,百看不厭,妙不可言,其多件紫砂作品被中國博物館收藏。江蘇宜興的紫砂陶藝,產生於宋代,成熟於明代,興盛於清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其製品通稱「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紫砂經過生產、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經久不衰。宜興紫砂從明朝、清朝開始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其產品暢銷國內外,宜興紫砂茶壺更與中國茶同銷歐洲,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足見宜興紫砂之珍貴。
  • 為什麼說收藏是朝陽行業?中國歷史上五次收藏熱都是哪些時期?
    收藏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藝術品收藏的規模和範圍越來越大。 回顧一下中國藝術品收藏的歷史,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藝術品收藏的高潮:現在的收藏熱是第五次。
  • 儒行天弈精品推薦 清代吳雲根孤品紫砂壺灑金雙龍護法佛陀如意壺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 紫砂壺最常見的21問解答,玩壺必看!
    紫砂常見問題21問 文 / 六一堂 文章乾貨較多,可能需要花費幾分鐘, 建議先收藏再仔細閱讀!
  • 程正明:痴迷收藏收錄機的南昌老人
    在南昌有一位收藏老物件的發燒友——程正明,他痴迷收錄機收藏長達33年的時間,收藏了近1000件藏品。 八收錄機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1975年,收錄機產品在國內剛剛問世,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當時的一大「新生事物」,收錄機開始在各個城市中流行,成群結隊的年輕人踩著滑步、跳霹靂舞的情形,是城市裡一道惹眼的風景。
  • 電子管收音機 收藏流金歲月
    電子管收音機——30年前年輕人成家「三大件」中的「老大」,已從日常生活中淡出,成為一種收藏。  國外老品牌是收藏主流  老式收音機在歐美已成為一種專門的愛好,有人愛好古董收音機,有人鍾愛微型收音機,還有人喜歡收藏品種稀有的收音機。國內收藏電子管收音機的較多,藏品主要是國外品牌。
  • 中國歷史大事件(收藏)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朝代更是零星紛繁,經歷了數次改朝換代。每一次偉大的改朝換代,都是一次社會秩序的重建與文化承繼的過程,都是歷史的進步,每一個朝代都代表著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也可謂是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
  • 高級腕錶應如何收藏 名表保養有講究
    雖然它加入收藏領域的時間不長,但短暫的歷史並未削弱鐘錶作為藝術品的收藏價值。在近幾年的拍賣會上,鐘錶的成交價格日趨走高,難怪有人說,選對一塊好表勝過於選對一隻好股票。鐘錶收藏投資已經成為時下的香餑餑。時至今日,手腕上轉動的指針已不只是報時那麼簡單,應該說沒有哪一件奢侈品可以像腕錶一樣,使用率如此之高並且具有穩健的升值空間。
  • 如此瘋狂的青銅器收藏,現在收藏真的還來得及嗎?
    青銅器猶如一匹黑馬再次闖進了古玩市場,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年度最有影響力的藏品,無論從紋飾,銘文,造型,還是從歷史經濟價值來說,青銅器近些年市場發展一直很好,從最初走紅到現在從幾百上千到上萬大幾十萬的成交記錄不停在刷新!
  • 博物館收藏平臺,收藏天地間萬物
    【開羅博物館】在埃及,最著名的要數開羅博物館,這家博物館是埃及的國家級藏館,也是當今世界聞名的大型博物館之一,在這座博物館中,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六世紀羅馬時代的歷史文物收藏多達【大埃及博物館】在如今的21世紀,這座開羅博物館由於已經開放了超過百年之久,在硬體保護與藏館規模上都不能滿足藏品的需求,而數十年來人們最關注的圖坦卡蒙寶藏在開羅博物館中只展現了冰山一角
  • 清墨不見得「清」,聊聊老墨的正確收藏姿勢
    古玩城裡面的古墨——不能說沒有,但絕大多數明白人都知道那裡面是怎麼一回事。鑑於一些你懂的原因,我只能表達出:沒有看到實物,不好作判斷——只能這樣委婉表達自己的觀點。從經驗和使用目的來說,我是不太主張玩古墨的。
  • 怎麼看老手錶值錢嗎?手錶收藏價值判斷幾個標準!
    今天輕奢品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關於手錶收藏的一些看法。喜歡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對於鐘錶收藏領域來說,文化、歷史、品類,每個與鐘錶相關的點都有值得深究的意義,因此不少鐘錶收藏者會根據鐘錶歷史背景,製作工藝等方面來去衡量「古董鐘錶」價值,漸漸鐘錶文化和鐘錶藝術已經成為和古玩字畫等各類藝術品等同的重要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