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紫砂壺最早出現於宋代,至明代迎來第一個巔峰時期,到清朝民國時期,進入全盛時期,制壺名家輩出。其中,民國時期有九大傳奇人物,壺藝高超,其作品在當時已是價值斐然,如今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為廣大藏家所喜愛。
程壽珍
程壽珍,清鹹豐至民國初期的宜興人,是一位勤勞多產的紫砂壺名家,師承其養父邵友廷,擅長制形體簡練的壺式。作品粗獷中有韻味,技藝純熟。程壽珍製作的紫砂壺曾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32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金獎。
《石瓢》
陳光明
陳光明,清末民初宜興紫砂名工。字匡廬,名潤寶。仿製古陶,工藝精細,樸雅渾厚。自幼僑居宜興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果品、文玩,皆細巧玲瓏,色形俱稱,工藝精緻,亦以複製歷史名作著稱,所制壺器至今流傳甚少。代表作「四方包袱壺」、「牛蓋提梁壺」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收藏,「靈芝」文玩由宜興紫砂工藝廠收藏。
《印包壺》
俞國良
俞國良,造壺精工,氣格渾成,擅制傳爐壺,勻挺有力,樸質工整,仿佛天成。其所制壺式以傳統為主,但喜在傳統中求變化,別有風味。曾獲1915年美國舊金山「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獎和1936年、1937年「江蘇省物品展覽會」特等獎。
《線圓壺》
顧景舟評曰:「俞國良,原籍無錫,1939年卒,享壽六十五歲。傳器製作嚴謹,器形格調雅致,是晚於黃玉麟的名手。」
《梅花周盤》
李寶珍
李寶珍,蜀山南街人,師從俞國良,制壺技藝十分精良。1915年由宜興利永公司推薦,與楊阿時、吳雲根同赴山西平定縣創辦平民陶器廠,任技師,時約三年,在紫砂合作社成立後在廠做傳爐壺。他曾於1933年赴蘇州興辦陶器廠並任技師,為時二年。
《傳爐》
李寶珍藝精到,甘願受貧,也不肯製作粗貨,其傳器有「葵仿古」、「紫砂大磨壺」、「竹鼠壺」、「傳爐壺」、「魚化龍壺」、「圓條壺」、「犀登壺」等。
《四色合梅》
蔣燕亭
蔣燕亭,清末民初宜興紫砂名工。號誌臣,鴻臬,亦名彥亭、夔庭。江蘇宜興川埠潛洛村人。工治壺,尤擅仿作。二十世紀初在上海,為仿製陳鳴遠作品主要人物之一。
《仿古壺》
燕亭為當代名師蔣蓉的伯父,蔣蓉曾隨之學習仿製古代紫砂技藝,後由燕亭介紹蔣蓉至上海古董商虞仁恩處仿製紫砂古壺。燕亭技藝全面,所制質樸精工,名聞一時。
《螃蟹塑像擺件》
汪寶根
汪寶根,號旭齋,宜興蜀山西街人。隨伯父汪春榮學藝,出師後曾在蜀山利用公司、宜興吳德盛陶器公司、上海鐵畫軒公司當技師,製作高檔紫砂陶。汪寶根秉性耿直,好強爭勝,1935年宜興陶業紫砂公會籌措展品之際,曾費時數十天,製成「大東坡壺」和「三友壺」,以加芝加哥博覽會,並獲優獎,為一時佳話。後名聲大振。
《翻蓋柿子壺》
馮桂林
馮桂林,宜興蜀山人,民國時期紫砂藝人的傑出代表。年少時,是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第一批藝徒,師從程壽珍、範大生等名師,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先後為汪裕泰、利永、吳德盛等公司制壺,聲望日隆。1930年前後,汪裕泰聘馮桂林去杭州制壺,壺鈐店齋號記,馮只以「卷翁」作印章款。
《高梅壺》
其仿古作品和傳統產品,有「佛手壺」、「柿子壺」、「線圓壺」等,俗中出新,多有新意,尤善以竹入壺,變化多端。其壺藝特徵,既有整體的完美氣勢,細部刻畫也絕不含糊,每成一作,常屬精品。
《卷翁松樁》
範鼎甫
範鼎甫,蜀山西望圩人,紫砂名家範大生之師。不僅善制壺,還擅長雕塑。其力作「鷹」,雙翅微展,毛羽纖細,兩眼圓睜,停立山石,栩栩如生,泥現灰黑,形態逼真,是件難得的藝術品,曾在 1935 年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上獲金質獎章。
《松鼠葡萄水滴及段泥三足水平壺》
範大生
範大生,字繩武,宜興紫砂名藝人,世居宜興丁蜀鎮。師從紫砂藝人範鼎甫,善制合菱,合桃,竹鼓壺,魚化龍等壺,渾機有臻,名噪一時。曾受聘於「宜興利用陶業公司」、「吳德盛」、「鐵畫軒」等陶器公司制壺,茶壺作品曾參加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均獲獎。
《魚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