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壺友買壺,沒少交「學費」,歸根結底,買壺喜歡道聽途說,沒有主見並且喜歡看貼吧,看所謂老玩家經驗等,下面分享一些正確的經驗,僅供參考。
不同材質的紫砂壺有著不同的適茶性能,選壺之前應看泥料種類以及品質。泥料好壞關乎到壺的後期的泡養效果,買壺、玩壺都要首看泥料,所謂優質泥料有著「色不豔、質不膩」的特點。
用眼看:根據胎質呈色可以基本辨別種類。
紫泥提梁
紫泥壺:紫泥類材質燒成後一般呈各種深淺不一的紫色調,如:紫紅、紫棕、紫褐、深紫色等。
朱泥掇只
朱泥壺:朱泥以及紅泥料燒制的茶壺,要紅而不豔,色澤自然。
梨皮泥供春
博物館陳列梨皮泥
稀有泥料,指的是現存量不多,比較珍貴的泥料,如產地為四號礦井、五號礦井,可以依據博物館展廳泥料標本作為參考,以及查看專業紫砂書籍比對,切記參考正規書籍,以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下燒制條件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若紫砂壺製作工藝粗糙,除了看起來不美觀,有時會影響使用,比如說壺嘴厚薄不均勻,做工是否精細可體現在多個方面。
細節處理:從做工角度主要體現在,壺把、壺蓋與壺鈕、壺嘴這幾個維度的處理上,壺嘴銜接處過渡是否自然,壺整體重量拿起是否屬實等。好的作品在細節方面一般都分別有著非常細膩的處理。
出水流暢:出水流暢與否,有時會直接影響茶湯的質量。如泡功夫茶類,要求茶湯傾出時很快速,出水不流暢則會影響茶味。
提捏舒適:紫砂壺壺鈕拿捏方便,壺把提握順手,重心便於掌握,這樣使用時會比較方便、舒適。
好壺配好茶,好馬配好鞍,不同器形適合不同茶葉,以下可以大概參考,並沒有標準答案。
圓型壺:適用於大部分茶葉。因為圓形的器壁可任由水在壺裡順流而轉,水與茶葉緊密結合,有利於發茶。
高型壺:適宜沏泡紅茶類和一些比較細碎的茶葉。因紅茶類在焙制過程中是經過全發酵的加工工藝,經高形壺深悶後更覺得香濃蘊藉。
扁型壺:則適合沏泡一些大葉茶。如綠茶類在焙制加工時未經發酵,葉綠素沒有被破壞,沏泡時不宜深悶。
常見的容量大小(單位:CC/ML)
100ml以下為特小壺(適合1-2人)
130ml——200ml的為小品壺(適合2-3人);
200ml——350ml的為中品壺(適合3-5人);
350ml——500ml的為大品壺(適合5-8人甚至更多);
600ml以上為超大品壺。
100毫升小壺
一般日常使用的壺容量都在200——300毫升之間較多,北方喜歡大壺,普遍會實用300——500毫升之間的,廣東地區的喜歡100左右的小壺喝功夫茶,總之沒有最好的容量,只有最合適的容量。
現在市面上的紫砂壺按照成型工藝,基本分為:全手工、半手工、手拉坯壺和灌漿壺、機車壺等。
絞泥井欄 藝術品
按照購買需求大致可以分為:
名家紫砂壺:指業界很有名望的大師,但是一壺難求。
價格: 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不等;
適合對象: 收藏壺者。
禮品紫砂壺:有職稱的制壺人,做工細緻、刻繪精良,泥料好、製作成本略高。
價格: 上千至上萬不等;
適合對象: 對器型、繪刻要求較高的壺友。
實用器
實用器:普通藝人所制紫砂壺,泥料是本地原礦紫砂,做工符合喝茶需求,價位適中,價位普遍都能接受
適合對象: 入門級別的壺友,僅僅要求就是泡茶。
機車壺:批量製作的壺,生產量大。
價格: 一般根據泥料的好壞定價,成本低,價格幾十元;
適合對象: 旅遊景點、某寶經常可見。
灌漿壺:大批量的生產且成本低,製作用料低劣。
價格: 十元、二十元隨處可見;
適合對象: 無,不利於身體健康,這類壺不建議購買。
一不看包裝
再精美的包裝改變不了壺的真實價值,你要買的是壺,而不是包裝;
二不看職稱
不要以作者職稱作為評判這把壺的好壞唯一標準,只能是附加的參考。很多藝人沒有職稱,但是壺的做工依然無可替代。
不要把以上兩點作為買壺時的絕對選購依據,只能是附加的參考。不要因此進入誤區,從而影響了你對壺正確的價值判斷。理性選壺,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不盲目聽信所謂老玩家經驗等。
如果有其他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文末留言與我交流。
感謝關注!此篇部分內容收集整理自網絡
添加助手微信可鑑壺,看泥料,辨別底款印章,
加微信 ppttt8,或掃二維碼(備註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