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神秘面紗

2020-12-05 我的錫遊記

忽然想起去年的冬天,也似近日江南的天氣一般,細雨淅淅瀝瀝帶著陰沉的天空來了。

那天下午,依舊是風衣著裝的我頂著小雨去拜訪了一位紫砂界的先生,懷揣著對紫砂的濃厚興趣,我認識了如今的這位好友,潘先生——

潘先生中等個子,略顯清瘦,眉宇間透著深邃的人生感悟與睿智。

「總經理來了」潘先生起身來迎我,

「哪裡哪裡」一番寒暄後落了座。

潘先生的會所有點大,而茶室卻只用了一間屋,不禁感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潘先生約摸花甲之年上下,茶臺上三把紫砂壺一字排開,各有千秋(最後讓我挑了一把壺帶走)……

從那天起,紫砂壺成了我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新成員。

宜興有陽羨的舊稱,全國的紫砂唯有宜興有,宜興的紫砂唯有丁山出,從古到今,一代代人才輩出,徐悲鴻大師,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

期間我問到喝茶用具的講究問題,潘先生說只要心生歡喜,就是一把好的紫砂壺,不形式,不拘泥,不浮誇,內心享受即可。至於紫砂壺的價格,就是自己內心最認可的那個價值,這也許就是人生追求的真實寫照。

發幾張隨手拍的壺

朱泥水平壺
全是朱泥小夥伴
秦權
猜猜他的名字
像不像茄子的頂

特別鍾愛水平壺,出水很流暢。

給我帶走的那把壺至今陪伴了我一年,我只給他喝宜興紅,很多人都會說宜興的紅茶是「宜紅」,後來發現這麼講是不正確的,他的名字就叫「宜興紅」

來看看湯色

葉條均勻
投茶
出湯品茗

潘先生說「壺就是人,人就是壺」

仔細看每一把壺,壺嘴壺把就好比人的上肢,壺蓋就是頭啦……

來看個大白

像不像大白

潘先生說,要經常喝茶,茶受盡了風吹日曬,人間煎熬,配合一把好的器具,才能呈現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

後來又告訴我很多紫砂壺的民間傳說,典故,對泥料的考究也是一把上等紫砂壺的基礎。

這就是人生的腳步,不斷發現,努探索,就像一把紫砂壺,說不盡的故事。道不完的真理。做人做事想把壺,嚴謹,低調,包容,冷暖人生,不卑不亢,大肚能容天下事,你好你壞,他都在!

相關焦點

  • 從2019年紫砂壺的消費趨勢,看2020年紫砂壺的價格走向
    隨著紫砂壺市場的成熟,壺友對紫砂壺的了解,實用紫砂茶器成為主流。(這裡的紫砂壺是指傳統工藝成型的紫砂壺) 收藏的熱度在不斷的下降,壺友知道1000個藝人可能也出不了一個大師級別的藝人。不在被升值潛力的所謂說法忽悠,對高價紫砂壺不再盲目出手。
  • 紫先生—紫砂壺:紫砂壺需不需要創新?
    相信很多壺友在與紫砂壺的接觸中,會發現刨去那些經典器型以外,不斷地會有充滿新意的紫砂作品出現在大家面前。 而對於這些新穎的紫砂作品,我們沒有一個特定的審美把握以及前人的借鑑來進行判斷,那麼紫砂壺到底需不需要創新呢?
  • 紫砂壺按壺型可分為哪些?紫砂壺三大器型介紹
    紫砂泥料有大類的劃分,紫砂壺的器型有嗎? 當然有,接下來砂軒就來向大家介紹介紹紫砂壺的三大器型。 紫砂壺業內有一套約定成俗的分類方法,按壺型可分為三大器型,光器、花器和筋紋器,也可以叫做是光貨、花貨和筋紋貨。
  • 如何挑選紫砂壺的容量
    許多人在挑選紫砂壺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制壺人和壺型,而對紫砂壺的容量沒有概念。紫砂壺容量的大小,決定著你一壺茶能衝幾杯,也被泥料和壺型所決定著。如果不算特製的極端作品,紫砂壺的容量,可以分為以下五檔。(1cc=1ml)120cc或者120cc以下的稱為特小壺;120cc以上200cc以下的可以稱為小品;200cc以上350cc以下的可以稱為中品;350cc以上600cc以下可以稱為大品;600cc以上可以成為超大品。
  • 九香紫砂壺評測(六)原礦紫砂壺很難避免的鐵熔點
    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到一定溫度時,其中一部分會出現鐵黑、鐵熔現象,出現鐵黑、鐵熔的紫砂壺,一般泥料品質不會很差。能出現鐵熔的泥料只有原礦有,而且還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泥料必須經分篩過的純砂粒,或是脂粉含量非常低。二是不管是嫩泥或硬砂泥,泥料必須燒到基本結晶,就是說要把泥燒到結晶成紫砂壺。從這兩點看,有鐵熔點的壺,絕對是上乘品質的泥料。
  • 吳潮龍:開闢獨特的紫砂壺創作風格
    宜興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性。近代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起其為含有氧化鐵的成分,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砂泥,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含有氧化鐵,而在紫砂的「砂」。
  • 3分鐘幫你了解紫砂壺的目數
    目數對於紫砂壺的影響主要是內在的實用性以及外形上的美感度,花幾分鐘了解一下紫砂壺的目數知識相信對你了解紫砂壺是非常有幫助的。>小編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紹過紫砂壺的雙層透氣孔對於紫砂壺的實用功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 追壺人:紫砂壺目數怎麼選
    紫砂壺的目數就是指紫砂泥料的顆粒度,目數這個數值越大,說明這個粉料越細,反之就越粗。選擇紫砂壺時,目數選擇我建議最好不要超過100,紫砂泥料燒成後的質感基調,大體由該礦料中的「砂」和「泥」的佔比來決定,其中「砂」就是指顆粒(石英為主)、「泥」就是指脂粉(高嶺石為主)。兩者既為共生、又為相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砂」主「骨」、「泥」主「肉」,在練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在尋找「骨肉雲亭」的平衡點。
  • 八、紫砂壺藝術與現代製造技術是什麼關係?
    重霄大哥說紫砂壺:鑑別、鑑賞紫砂壺真假好壞所必備的基礎知識。紫砂壺是傳統手工藝術,說的是在紫砂壺生產過程中,要把兩類元素揉合在一起,一是藝:藝承載的是道,即文化價值。二是術,術就是生產技術,承載的是使用價值,所以,紫砂壺具有實用性與文化性的雙重特性。
  • 收藏老紫砂壺是收藏歷史 初學者不能怕丟面子
    本版採寫/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川 實習生 陳宇強  在紫砂壺收藏的世界裡,書畫篆刻家李海愛收藏老紫砂壺。在他二十多年收藏的四百多件作品中,主要是明中期到民國的老紫砂壺,且基本涵蓋了各時期的名家作品。  在李海看來,每一把老壺都有生命,只要是老紫砂壺,不管好壞,他都會買,重在研究,「收藏,不是收藏自己的喜愛,而是收藏歷史。
  • 綠色的紫砂壺都有毒嗎?你多慮了!
    自從化工壺的概念被炒作起來之後,綠色的紫砂壺就成了化工壺的代名詞,很多人看到綠色的化工壺就認為有毒,不能要。特別是民國綠,那顏色真的是太油了,肯定是有毒的! 真的是這樣嗎?
  • 紫砂壺最常見的21問解答,玩壺必看!
    答:紫砂壺之所以泡茶特別好喝,原因就在於紫砂有獨特的雙氣孔結構,能吸附茶香,那麼自然也能吸附別的味道。 7、為什麼紫砂壺不用的時候不能包好裝起來啊? 答:不透氣不通風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黴味,不易於保存,一般建議紫砂壺不用的時候,建議擺放在通風陰涼處,有條件的壺友也可以放在博古架上,當做擺件裝飾。 8、手掌如果有汗,摩擦紫砂壺可以嗎?
  • 紫砂壺器型|形態迷人,賞心悅目的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 被譽為「紫砂壺三大美」之一,可以想見美人肩紫砂壺形態有多迷人。美人肩紫砂壺直至今日仍然符合大眾的審美,這種紫砂壺值得每一位壺友與工藝師細細欣賞與品鑑。
  • 紫砂壺茶山好還是不好?後悔知道晚了!
    關於紫砂壺的茶山好還是不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支持者認為,茶山養出來之後,不用泡茶葉,光倒清水都會有茶香,這是紫砂壺升值的價值所在;而反對者認為,茶山就是茶垢,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所以不能養茶山。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紫砂壺:皿中儒者集古代詩書畫印之粹
    為文人們所喜歡的紫砂壺的起源又有怎樣的傳奇?其實,當代對紫砂壺的起源一直有所爭論,有人直接引用明朝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書中記載,金沙寺僧是紫砂壺的創始人。而1976年,宜興羊角山紫砂古窯址的發現,證實了宜興紫砂宋代已有。但經研究分析,羊角山出現的壺身與宋代點茶所用的器具大相逕庭,紫砂壺並不適合點茶之用。不過,又有人以宋人的詩詞為證,指出宋代便已有了紫砂壺。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揭秘海洋的神秘面紗
    導讀: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間斷,無時無刻不想揭開浩瀚宇宙的神秘面紗。而對於地球自身的秘密還有很多未能探索到,其中之一就是迷幻而深邃的大海。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70%,佔地球生存空間的90%以上 。據說人類只能探索大約5%的海底。剩下的95%的海洋仍然是個謎 。《海地兩萬裡》作者用科幻的視角完成了廣袤的海底世界探索。
  • 「內壁刻字」的紫砂壺,就一定是全手工壺嗎?千萬別被騙了!
    紫砂壺除了有泡茶的特性,古樸的外表也十分吸引人,其中最為主流的是紫砂陶刻,以刀代筆,將詩、書、畫、印呈現在壺面上。自出現以來,「字依壺傳,壺隨字貴」,一直倍受歷代文人雅士欣賞與推崇,魅力經久不衰。而除了壺面刻繪文字,還有些壺內壁也會刻繪詩詞,對於這樣的壺,很多人以為撿到寶了,覺得這就是100%的全手工紫砂壺。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你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如果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壺內刻字,那麼這一步驟就是身筒泥片拍打成型,在圍成身筒前刻上去的。
  • 終南山「神秘」渡劫事件曝光,「神秘」面紗解開!
    內容來自中國情懷歷史:終南山「神秘」渡劫事件曝光,「神秘」面紗解開! 據說,是終南山的一位兩百歲道家高人飛升渡劫成仙的瞬間,之後很多記者都到終南山調查,直到近日專家證實了中國真實的渡劫事件,事情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