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去年的冬天,也似近日江南的天氣一般,細雨淅淅瀝瀝帶著陰沉的天空來了。
那天下午,依舊是風衣著裝的我頂著小雨去拜訪了一位紫砂界的先生,懷揣著對紫砂的濃厚興趣,我認識了如今的這位好友,潘先生——
潘先生中等個子,略顯清瘦,眉宇間透著深邃的人生感悟與睿智。
「總經理來了」潘先生起身來迎我,
「哪裡哪裡」一番寒暄後落了座。
潘先生的會所有點大,而茶室卻只用了一間屋,不禁感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潘先生約摸花甲之年上下,茶臺上三把紫砂壺一字排開,各有千秋(最後讓我挑了一把壺帶走)……
從那天起,紫砂壺成了我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新成員。
宜興有陽羨的舊稱,全國的紫砂唯有宜興有,宜興的紫砂唯有丁山出,從古到今,一代代人才輩出,徐悲鴻大師,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
期間我問到喝茶用具的講究問題,潘先生說只要心生歡喜,就是一把好的紫砂壺,不形式,不拘泥,不浮誇,內心享受即可。至於紫砂壺的價格,就是自己內心最認可的那個價值,這也許就是人生追求的真實寫照。
發幾張隨手拍的壺





特別鍾愛水平壺,出水很流暢。
給我帶走的那把壺至今陪伴了我一年,我只給他喝宜興紅,很多人都會說宜興的紅茶是「宜紅」,後來發現這麼講是不正確的,他的名字就叫「宜興紅」
來看看湯色



潘先生說「壺就是人,人就是壺」
仔細看每一把壺,壺嘴壺把就好比人的上肢,壺蓋就是頭啦……
來看個大白

潘先生說,要經常喝茶,茶受盡了風吹日曬,人間煎熬,配合一把好的器具,才能呈現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
後來又告訴我很多紫砂壺的民間傳說,典故,對泥料的考究也是一把上等紫砂壺的基礎。
這就是人生的腳步,不斷發現,努探索,就像一把紫砂壺,說不盡的故事。道不完的真理。做人做事想把壺,嚴謹,低調,包容,冷暖人生,不卑不亢,大肚能容天下事,你好你壞,他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