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壁刻字」的紫砂壺,就一定是全手工壺嗎?千萬別被騙了!

2020-12-04 自觀堂

紫砂壺除了有泡茶的特性,古樸的外表也十分吸引人,其中最為主流的是紫砂陶刻,以刀代筆,將詩、書、畫、印呈現在壺面上。自出現以來,「字依壺傳,壺隨字貴」,一直倍受歷代文人雅士欣賞與推崇,魅力經久不衰。

而除了壺面刻繪文字,還有些壺內壁也會刻繪詩詞,對於這樣的壺,很多人以為撿到寶了,覺得這就是100%的全手工紫砂壺。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你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如果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壺內刻字,那麼這一步驟就是身筒泥片拍打成型,在圍成身筒前刻上去的。這樣的操作,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大家忽略了,紫砂壺傳統成型技法中有「推牆刮底」這個環節,這是紫砂壺製作最後一個步驟。由於外部明針施壓,導致壺內壁出現凹凸不平,為了使其光滑平整,制壺藝人們會使用工具進行修整,這就是「推牆刮底」。

那麼「推牆刮底」的作用也很明顯,能讓壺身更加飽滿、挺括有力,刮出的「太陽線」更利於茶香茶味吸收入紫砂壺內,茶油逐步滲透出壺表面,形成包漿。但是經過「推牆刮底」製作工藝,勢必會影響文字的完整性,不可能做到完好無損。

那麼壺內刻字的是半手工紫砂壺?其實這也不正確,因為半手工紫砂壺壺身是靠模具製作,壺身是在要用手或者工具在紫砂壺內壁整體「抹」一遍,就算你泥片上有字,也會被抹平了。那麼,紫砂壺如何才能做到內壁文字清晰整潔呢?

其實這就是兩種可能,第一,它確實是全手工紫砂壺,但制壺藝人直接省略了「推牆刮底」這一環節,但是這樣就讓紫砂壺的特性不完善了,你會為這樣的紫砂壺買單嗎?第二,那就是手拉壺或灌漿壺,只需將壺身做好後,將要刻的字做成模型,再伸手蓋在壺內壁即可。

所以,壺內壁刻沒刻字,並不能準確地證明這是全手工紫砂壺,還是要靠各方面綜合判斷,才能得出結論,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揭秘市場上仿冒的全手工「內壁章」是如何做出來的?
    現在很多初級菜鳥壺友都在盲目的追求全手工,但是又沒有掌握相關的方法。所以大多數小白壺友還是以內壁章來判斷一把壺是不是全手工。有的還在傻傻問:小蔣你做的這把紫砂壺有內壁章嗎?那你會上很多的當。因為目前市場上很多都是用半手工蓋軟章來仿全手工的內壁章,你可能會問,半手工怎麼也有內壁章呢?為了讓大家都能夠更好的了解這裡面的門道,下面就以圖文的形式跟大家說說。
  • 紫砂壺最常見的21問解答,玩壺必看!
    答:每次沏茶後一定要記得把內外用清水衝刷乾淨,自然晾乾,保持壺的乾淨整潔。 對於已經形成茶垢的紫砂壺可將其泡入溫水中,用小蘇打輕輕擦拭浸泡後,使用柔軟的茶巾擦除裡外茶垢,最後用熱水林澆壺身去味。 18、全手工壺一定比半手工壺好嗎?
  • 紫砂壺器型|形態迷人,賞心悅目的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 被譽為「紫砂壺三大美」之一,可以想見美人肩紫砂壺形態有多迷人。美人肩紫砂壺直至今日仍然符合大眾的審美,這種紫砂壺值得每一位壺友與工藝師細細欣賞與品鑑。
  • 傳壺人:紫砂壺開壺後表面為什麼會出現一層白
    ,只用開水煮壺為什麼開完紫砂壺後壺的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物質呢?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為什麼開壺後紫砂壺的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物質。     1、水質問題 之前講開壺的時候就專門提到過,紫砂壺開壺不要選用礦泉水和自來水,因為這兩種水長時間煮會產生水垢,這樣在開壺的過程中吸附在紫砂壺表面,就會讓壺表面有一層白色物質,其實那就是水垢。
  • 追壺人:紫砂壺目數怎麼選
    2020-11-25 16:40:42 來源: 紫砂之路 舉報   很多壺友買壺之前都會跑來問我
  • 紫砂壺煮後掛白霜是化工壺嗎 可能原因有3
    紫砂壺如果煮完後有掛白霜的話就會讓人很擔心,害怕是化工壺。其實這種害怕是多餘的,因為煮後掛白霜並不一定是化工壺,原因有很多,今天宜興壺人介紹3種,看後你肯定就明白了。如果你的紫砂壺是用豆腐煮的,而且用的是那種特別容易散的豆腐,那麼豆腐的小顆粒被紫砂吸附後,也會留下白霜。  上面的兩種紫砂壺煮後掛白霜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不能說明你用的是化工壺,只是紫砂壺需要小心處理,以免損傷。但是下面這種情況就需要特別注意,用這樣的壺,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有的甚至會很嚴重!
  • 紫砂壺添加了碳酸鋇,是化工壺嗎?對人體健康有威脅嗎?
    最近有壺友在後臺留言問,「這加了碳酸鋇的泥料做出來的紫砂壺是不是就是化工壺?」這裡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疑問:其實並不是化工壺。而是為了解決真紫砂壺出現的段泥封釉問題,才加入的。【2】碳酸鋇粉末對於「封釉」這個問題,最簡單成本最低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泥料中加入碳酸鋇。所以在泥料中加入碳酸鋇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良心說壺|紫砂壺經典器型推薦之全手工降坡泥南瓜壺
    在這所因陶而興的高等學府中,戴晨接受了專業的紫砂壺訓練,對紫砂藝術有較深的認識,特別是對紫砂器型的創作理念的理解和把握。由於深受學院造型影響,戴晨的作品以全手工花器為主,做工精細挺拔,線條流暢自然,每件作品都熔鑄了作者的心和意,每件作品都散發著濃鬱的東方藝術特色。
  • 紫先生—紫砂壺:紫砂壺需不需要創新?
    相信很多壺友在與紫砂壺的接觸中,會發現刨去那些經典器型以外,不斷地會有充滿新意的紫砂作品出現在大家面前。 而對於這些新穎的紫砂作品,我們沒有一個特定的審美把握以及前人的借鑑來進行判斷,那麼紫砂壺到底需不需要創新呢?
  • 八、紫砂壺藝術與現代製造技術是什麼關係?
    重霄大哥說紫砂壺:鑑別、鑑賞紫砂壺真假好壞所必備的基礎知識。紫砂壺是傳統手工藝術,說的是在紫砂壺生產過程中,要把兩類元素揉合在一起,一是藝:藝承載的是道,即文化價值。二是術,術就是生產技術,承載的是使用價值,所以,紫砂壺具有實用性與文化性的雙重特性。
  • 紫砂壺有「五看」兩「不看」,你玩對了嗎?
    很多壺友買壺,沒少交「學費」,歸根結底,買壺喜歡道聽途說,沒有主見並且喜歡看貼吧,看所謂老玩家經驗等,下面分享一些正確的經驗,僅供參考。不同材質的紫砂壺有著不同的適茶性能,選壺之前應看泥料種類以及品質。
  • 作為初學者,一把紫砂壺好不好,該怎麼來看?
    對於初學者來說,在選購紫砂壺的時候,很難分得清哪些壺是好的,哪些又是一般的。小蔣今天來教大家一些簡單的方法,來看懂一把紫砂壺的好壞。所以做好壺花費的精力是較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好壺價格和低端壺價格一樣很便宜,但做起來的時間又特別長,那誰還會去做好壺,不如都做低端的跑量壺了。所以玩紫砂壺不要想著撿漏。
  • 收藏老紫砂壺是收藏歷史 初學者不能怕丟面子
    陳曼生喜歡紫砂壺,李海也因此對紫砂壺有了興趣,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對紫砂壺是什麼樣子還全無概念。  當時李海在古玩市場逛時,發現了一個底下印有「阿曼陀室」四個字的紫砂壺,並不知道這四個字代表誰,沒買。回來查看資料才知道,曼生壺有一個印就叫「阿曼陀室」,才知道那就是陳曼生的作品。「我一激動,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市場,結果沒看到。後來連去三天也沒見到,後悔啊!」
  • 什麼壺泡什麼茶?一分鐘教你學會怎麼挑選紫砂壺的器型、容量
    對於用紫砂壺泡茶這件事,我們一直在追求如何讓茶的口感更好。所以很多壺友都會諮詢小花,這個泥料的壺適合泡什麼茶?這款泥料的壺又適合泡什麼茶?之前對於泥料和茶的對應關係已經和大家分享過了。今天總結了一下我們中國的六大茶類應該選擇什麼款式的紫砂壺!
  • 全手工黃龍山老朱泥風卷葵製作過程——諸如冰制
    楊鳳年——風卷葵壺風卷葵壺,清代楊鳳年製造的紫砂壺,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也是楊鳳年現知的唯一一把留存於世的紫砂作品!2014年拜於嚴偉老師門下2014年《掇只》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三等獎2015年《仿古如意》獲首屆「景舟杯」民間組制壺大賽銀獎2016年《靜心如意》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二等獎2018年《魚化龍》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現在我們開始全手工風卷葵的製作第一步,選泥此次製作特選黃龍山老朱泥(後期會專門介紹此款泥料
  • 紫砂壺行話:「花貨」、「光貨」,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有這麼一句話:「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贊的就是茶具裡的宜興紫砂壺。紫砂壺誕生於明朝,從誕生之日起,便被世人追捧,既是茶具,又是收藏品。紫砂壺的造型,是由其特殊的製作方式決定的。它完全由工匠手工拍打身筒和泥片鑲接成型。
  • 怎樣辨別有強烈致癌的「化工壺」
    在"談化色變"的時代,公共媒體竭示一些紫砂壺摻了化工色料,那是多麼令人可怕的事情。央視的報導中把紫砂原料中加入人工化工色素的紫砂壺稱之為"化工壺",本人認為,這不是一種專業而科學的說法。紫砂原料中含有二氧化矽,氧氣鐵,氧化鋁,氧化錳等多種物質,正是這些物質含量的多寡,才出現了五色紫砂,並使成壺由此變化出無窮多的顏色。
  • 紫砂壺按壺型可分為哪些?紫砂壺三大器型介紹
    玩壺的樂趣,一部分也莫過於此。 但無論它的造型如何千變萬化,卻離不開壺身,壺蓋,壺鈕、壺嘴、壺把、壺底這些個元素。紫砂泥料有大類的劃分,紫砂壺的器型有嗎? 當然有,接下來砂軒就來向大家介紹介紹紫砂壺的三大器型。
  • 制壺名人涉惡揭行業秘密:暴利驅使下的宜興紫砂「代工江湖」
    紫砂之家網 圖近日,鄭彪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2011年他在宜興丁蜀鎮鄉下做紫砂壺,錢麗媛找到他,「授權讓我做壺,然後刻上她的印章,以『錢氏紫砂壺』名義對外售賣。」根據每把壺的工藝複雜程度,錢麗媛支付給鄭彪800~2000元不等的代工工資。
  • 紫砂壺經典器型推薦之全手工原礦四方坦然
    此款段泥胎質中砂質顆粒豐富,具有柔和的層次效果,表面具有一定泥沙效果,色澤自然。作者:趙越;作者簡介:趙越壺藝功底紮實,這一點在其獲得全手工大賽三等獎中可窺一斑。其作品古樸雅致,且兼具創意,遵循藝術創造法則,採用傳統手工技藝,結合古典和現代的創新機制,不斷推陳出新,逐步形成自己了自己方器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