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除了有泡茶的特性,古樸的外表也十分吸引人,其中最為主流的是紫砂陶刻,以刀代筆,將詩、書、畫、印呈現在壺面上。自出現以來,「字依壺傳,壺隨字貴」,一直倍受歷代文人雅士欣賞與推崇,魅力經久不衰。
而除了壺面刻繪文字,還有些壺內壁也會刻繪詩詞,對於這樣的壺,很多人以為撿到寶了,覺得這就是100%的全手工紫砂壺。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你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如果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壺內刻字,那麼這一步驟就是身筒泥片拍打成型,在圍成身筒前刻上去的。這樣的操作,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大家忽略了,紫砂壺傳統成型技法中有「推牆刮底」這個環節,這是紫砂壺製作最後一個步驟。由於外部明針施壓,導致壺內壁出現凹凸不平,為了使其光滑平整,制壺藝人們會使用工具進行修整,這就是「推牆刮底」。
那麼「推牆刮底」的作用也很明顯,能讓壺身更加飽滿、挺括有力,刮出的「太陽線」更利於茶香茶味吸收入紫砂壺內,茶油逐步滲透出壺表面,形成包漿。但是經過「推牆刮底」製作工藝,勢必會影響文字的完整性,不可能做到完好無損。
那麼壺內刻字的是半手工紫砂壺?其實這也不正確,因為半手工紫砂壺壺身是靠模具製作,壺身是在要用手或者工具在紫砂壺內壁整體「抹」一遍,就算你泥片上有字,也會被抹平了。那麼,紫砂壺如何才能做到內壁文字清晰整潔呢?
其實這就是兩種可能,第一,它確實是全手工紫砂壺,但制壺藝人直接省略了「推牆刮底」這一環節,但是這樣就讓紫砂壺的特性不完善了,你會為這樣的紫砂壺買單嗎?第二,那就是手拉壺或灌漿壺,只需將壺身做好後,將要刻的字做成模型,再伸手蓋在壺內壁即可。
所以,壺內壁刻沒刻字,並不能準確地證明這是全手工紫砂壺,還是要靠各方面綜合判斷,才能得出結論,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