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的杜國楹曾說過:「小罐茶的成功,是定價的成功。」
對新消費品牌而言,智旗諮詢的觀點是:定價就是定戰略,就是定生死。
很多人在研究新消費品牌成功經驗時,目光大多聚焦「流量驅動」。總結出類似「口碑種草」、「低價促銷」、「直播帶量」、「跨界營銷」「電商運營」「CRM老顧客運營」等等執行層面的套路。忽略了背後的戰略頂層設計及品牌基建,以及最核心的、最受用戶關注的制勝關鍵——定價。
仔細看完這篇文章,不妨再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的產品定價是如何制定出來的?有沒有擊中消費者?以及贏得新消費下半場的可複製、可執行的方法論。
一.被看輕的「定價價值」
定價的意義是什麼?僅僅是畫利潤比例的那條線嗎?
事情遠遠不是那麼簡單,當你準備啟動一個項目的時候,就應該已經確定了產品價格。
因為價格決定了整個產品戰略。
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定價,就無法形成一個良性的盈利閉環,沒有盈利閉環,也就談不上什麼品牌建設和商業模式。
目標用戶構成、購買意願、競爭區域、競爭配置,都被定價深深影響。
首先,價格決定了買家的支付成本,客單價20和客單價200的目標受眾是完全不同的。其次,定價還決定了你的產品處在哪個競爭領域,要和哪些競爭對手正面遭遇。不同的定價,同時也決定了不同的產品資源配置,高價位的產品和低價位的產品,需要配置的性能、材質、團隊、服務、營銷資源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價格意味著不同的收入和利潤,也就決定了供應商、投資人、代理商等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
說到底,定價定的是戰略和生死。
二.從花西子小罐茶的價格體系,看新消費品牌的定價邏輯
為什麼會選擇研究花西子、小罐茶這兩個品牌,有兩大原因:一是他們都是智旗參與合作的品牌,對品牌建設的了解更深入、更系統;二是它們都因為定價的成功,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① 花西子、小罐茶的定價策略
比起完美日記主要聚焦眼部品類市場,花西子則是主打臉部市場。在臉部品類,天貓上的價格分布,100-200元價格帶和100以下的銷售額持平。相對於完美日記選擇的100元以下價格帶,花西子選了第二梯度價格帶100-200元。
進一步聚焦,臉部品類的細分品類散粉市場,國貨彩妝聚集在150元以下,Givenchy、Nars等國外品牌主打的是300元以上,花西子切入拉150-300元價格空白帶。有差異化定價的基礎,花西子做成了散粉品類第一,並放大散粉在大眾心智中的認知。
唇部,口紅唇釉等市場在315元左右以下,都有較高的銷售額,但主要跑量還是集中在100元以下。完美日記則切的還是最大體量的100元以下。而花西子則切的仍是第二階梯,100-200元左右的價格帶。
小罐茶定價成功的本質,是價值標準化。跳出傳統茶行業的定價模式,按照禮品的思維去定價,商務禮品市場的痛點,是收禮的人不知道這個茶究竟值多少錢。另外,在500-1000元檔的禮品市場,你能送什麼?商務禮品幾乎沒什麼選擇。小罐茶則切入了這個價位的空白禮品市場。所以小罐茶價格為:480元/10罐裝、1000元/20罐裝。全部6大茶類統一價格,給了茶葉新的價格標準。
② 可複製的新消費品牌定價邏輯
智旗諮詢團隊分析了近百個新消費品牌後,從中尋找了幾點定價的共性和邏輯,如下:
· 先「定位」,後定價
這裡的「定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定位,而是要先確定價格位區。花西子切入中價位區,小罐茶切入高價位區。小米因為成本重構,加上降低利潤,制定了低價切入市場(高性價比),快速獲取市場份額。
· 找到目標參照物
在一種新的產品面前,可以將與其密切關聯的產品,作為價格參照物。對品牌方來說,要想產品賣個好價錢,就必須與另一種更貴的產品建立聯繫,從而影響受眾對你產品的價格預期。舉個例子:若以「1000元」作為價格參照物
如果問:一盒藥多少錢? 在認知中它只需30元!
換種方式問:一盒藥是高於還是低於1000元?你可能會覺得它值200元左右!
回過頭來看,小罐茶價格參照物不是傳統茶行業,而是作為禮品的——菸酒。
· 製造相對差異,是盈利的關鍵促成因素
在找到目標參照物和對手之後,想獲得更高的盈利,就要製造相對差異。什麼是相對差異?
比如,同事都是7000元工資,你也是,你會覺得很幸福;
當你8000,同事9000時,你便會覺得不滿。
花西子切入散粉賽道,將散粉置於紀梵希等國際品牌之間,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支付比國產散粉更多的錢,來購買它的產品。
總的來說,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認知,具有主觀性,並極易受銷售環境影響。在找到目標參照物或對手後,將你的產品放在昂貴的競爭對手之後,更容易提高產品價值。
關於如何定價,智旗堅持一個觀點:賣的貴,是一種本事。
如果你持相同意見,或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我們全程陪聊。
△ 智旗戰略品牌營銷方法論
三.戰略定心,品牌如何贏得新消費下半場?
在任何一個新興行業或企業的發展都存在這樣一條生命線:
新消費也不例外,當紅利殆盡,巨量退去之後,新消費品牌該如何贏得下半場?除了「聰明」的定價策略,新消費品牌該怎麼做?
1 、從0到1,新的品牌該怎麼做?
智旗16年實戰中,助力超過30個品牌,從0開始走向第一。近幾年的現象級案例,包括小罐茶、順電味、款姐、花西子、東陽光等,我們試著從這些品牌成功經驗裡,總結了一套「五維戰略增長模型」。
· 第一步:錨定賽道,擠進快車道。
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一條快速增長的賽道,是新消費創業者必須要抓住的紅利。
選擇賽道,可以參考三個方面:看需求、看市場、看基因。
看需求——是否為當代消費者真正需求。比如「變美」、「變好」賽道,就是當代年輕女性的「剛需」;
看市場——市場廣闊、增速快、頭部空缺;
看基因——團隊、營銷等內外部資源是否能夠匹配。
以小罐茶為例,杜總的目標,是做一個能持續一輩子的品牌。所以他在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裡選擇了茶;從需求角度看,茶是一個永恆需求;再看市場,市場大天花板夠高,頭部空缺且增速相對較快;最後看基因,杜總的團隊善於與35歲-50歲的中高產階級人群「打交道」,與茶的受眾不謀而和。
· 第二步:產品驅動,強調產品差異化
第一是切入空白價格帶。上面已闡述,就不多說。從產品出發思考問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帶。例如星巴克一杯咖啡賣30塊,瑞幸賣10-20塊,三頓半單價六七塊錢。
第二個是消費場景差異化。這是消費品從0到1非常有利的武器。以咖啡為例,星巴克是空間體驗式的咖啡服務業,它的第三空間體驗是很重要的消費場景。瑞幸咖啡佔住辦公室場景,瑞幸開到了每個辦公樓的大堂,買三杯五杯有優惠,這些都是為了讓消費者在辦公室和同事進行分享。
希臘酸奶Chobani把喝的酸奶變成了可以吃的酸奶,提供更高的蛋白質,促進人體的吸收。通過產品創新,創造了把酸奶當做早餐的新消費場景。
第三個維度是技術創新。以前速溶咖啡融於熱水,現在可以融於冷水;以前的奶茶是奶和茶混在一起,現在是分離的;逐本卸妝油利用乳化技術,保護皮脂膜不受傷害。迭代設計也是一個常見的差異化維度。
△ 三頓半產品創新公式
· 第三步:編碼壁壘,以「文化思維」構建品牌六要素
《品牌新世界》作者斯科特·貝德伯裡和史蒂芬·芬尼契爾認為對於品牌而言,7種核心價值最為重要:①簡潔;②耐心;③關聯性;④可接觸性;⑤人性化;⑥無處不在;⑦創新。
智旗創始人邵軍認為:成功的品牌,在消費者看來充滿人性化,總是能激發起積極的情感。而文化,則是實現這種理解和認同的方式。就像蘋果公司,每次新產品發布會都會成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就像一部偉大的神話,永遠也講不完,因為故事的主人公是顧客,而不是企業自己。
品牌若能用好「文化營銷」,就能以品牌文化為契合點,從價值觀和消費理念上,尋找更好與顧客親密接觸的方式。
下個10年,對於消費者來說,什麼樣的品牌文化符號會受到青睞?哪些文化引起消費者共鳴,從而進行購買?智旗的觀點,最值得重視的民族復興帶來的對「中國文化」的重視。
下個10年,代表中國符號的產品一定會走向世界,這是趨勢。
△2020年新國貨消費態度調研
那麼,從零開始的新消費品牌,該如何以「文化營銷」的思維,去建立自己的一整套品牌體系? 花西子是以「中國符號」連接消費者的最典型的例子。它抓住了年輕消費者核心洞察,開創了「東方彩妝」的全新品類,搶佔了「東方」強有力的民族文化符號。
與其它國產品牌不同,在發現好的概念之後,它並非急於用價格優勢贏得競爭,而是以「文化思維」建立一套完整的品牌體系。
雖說「東方」文化符號,被花西子搶先佔領,但中國五千年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待我們去挖掘。中國文化母體寶庫包括:神話傳說、文學著作、成語典故、水墨、山水、民間藝術、傳統工藝、文化遺產等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第四步:機會原點——找與用戶深度連結原點,單點突破
很多企業成功,其實就是找對了一個機會點。除了產品創新,第二個常見的機會原點是一個好的獲客方法。
比如完美日記,2018年小紅書因為明星進駐流量大漲,當時在小紅書帶貨種草的人不多,完美日記看準契機all in 小紅書。
花西子深度綁定李佳琦,對抖音和直播的應用,也是找到與目標受眾深度綁定的原點,實現了獲客。小罐茶前期利用自身資源重押央視,實現了0-10億的單點突破。
· 第五步:品類第一——「超級品類」思維,成為細分領域第一
在品類內外進行飽和攻擊,成為超級品類。
一是品類內打爆,利用「內容營銷」,在各平臺打爆關鍵詞,讓原來有品類消費習慣的用戶,拋棄競爭對手,選擇你的品牌。
二是讓沒有品類消費習慣的用戶選擇你,可以利用「跨界」、「大流量飽和投放」等手段搶佔心智。一旦成為超級品類,能形成寡頭效應。佔據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品類第一。
總結一下,新消費品牌從0到1的戰略增長路徑是——
· 錨定賽道:切入細分賽道,找準生態位
· 產品驅動:差異化產品,塑造產品英雄
· 編碼壁壘:構建六要素,「文化營銷」創造品牌內核
· 機會原點:找到與用戶深度連結的原點,飽和攻擊單點突破
· 品類第一:「超級品類」思維,成為細分領域第一
最後,新消費品牌找到了增長路徑,成熟品牌如何突破舊的閾值,完成逆生長?
市場消費升級中出現了「正負兩極逆反」現象——「舊的傳承」與「新的市場」快速磨合、老字號與年輕人的距離增近,擁有中國傳統元素的東西受到追捧。有許多老品牌通過「年輕化戰略」,也煥發了新機。比如中國李寧、百雀羚、張小泉等。經過對他們的研究,以及實戰經驗,智旗建議:成熟品牌如何找到第二曲線?把握3點:文創思維做產品、放大品牌文化價值、巧借年輕圈層勢能。
面對新消費行業那些「 情緒渲染」的激情「噪音」,創業者著實需要靜下心想想:當世界風雲變幻時,還有哪些是恆久不變的。這一切,需要品牌站在戰略高度上,發現機會點和找到決勝點。希望本文對新消費品牌企業,能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