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什麼?一個凸起狀白色物漂浮低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相機拍到

2021-01-09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在宇宙探索過程中,最讓世人期待的一件事無非是找到地外生命,哪怕是發現一種微小生物,或者是動物化石,對於地球人類而言,那都是一個天大發現,會改變很多人的想法,證明地球生命不再孤單,另一種智慧生命存在可能性變大。作為剛剛才掌握航天技術的人類,對離地球較近的幾顆星球進行了探索,38.4萬公裡外的地球衛星月球,與地球軌道相隔數千公裡的紅色星球,還有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

然而至今也沒發現跟生命相關的任何痕跡,由於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方面進展,這讓不少人失望之極:或許在整個宇宙中,只有行星地球才孕育出了生命和高智慧生命,其他的所有行星都是一顆死寂星球。難道說太陽系內除了地球有生命外,其它星球都沒有生命了?不過有不少人稱在地球上空看到閃光的未知飛行器,尤其是過去一年,而大多未知飛行器都出現在離地面不高天空,但近日有人發現在離國際空間站(ISS)不遠的近地軌道上漂浮一個中部凸起白色物體。

根據發現者的說法,該物體似乎一直徘徊在國際空間站附近的低軌道上,聲稱這可能是一艘「經典磁碟」式太空飛船。可能有人會很奇怪,近地軌道這麼遠,你是如何發現這個白色物體的呢?當然,近地軌道在數百公裡高空,我們肉眼是無法發現的,不過這次是從國際空間站(ISS)現場直播視頻中發現了這個白色物體,形狀為磁碟狀,顏色當然為白色,中部存在凸起狀,不過從圖片中看去,它是否為一個物體還值得懷疑,因為它的輪廓看起來不是特別清晰。

由於美國宇航局(NASA)一直對這個未知物體視若不見,所以有人聲稱,美國宇航局似乎不希望公眾能看到。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師詹姆斯·奧伯格說,大多數未知物體目擊不過是漂浮在鏡頭前的「太空頭皮屑」,這些「頭皮屑」並不是真的指太空人頭上散落頭皮,可能是零碎塗片、冰片或者是國際空間站艙門絕緣層破裂片等物質在鏡頭前胡亂飛舞。奧伯格還表示,在這方面他累積了足夠經驗,多次在太空環境中看到,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不過也有科學家在2019年對這些未知物體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看法,或許我們要尋找的地外生命就在我們身邊,他們並非來自遙遠外星系,而是通過時空穿越而來到現代的未來人類。這一看法很快在科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紛紛表示太會想了。不過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種看法似乎合理解釋了多個出現地球上空的未知飛行器目擊事件,但完全是空口說白話,因為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支持,要知道科學是要講真憑實據的。

在今年2月份,長達22分鐘錄像顯示,一個跟公共汽車大小的稜狀物體跟在國際空間站後面飛行,速度達到7.8公裡每秒,有人稱有外星飛碟在跟蹤人類國際空間站,也有人稱這可能是美國正在太空實驗秘密飛行器。結果美國宇航局對此事件進行了澄清:稜狀物只是一個廢棄通訊設備的保護罩,既不是外星飛碟,也不是什麼秘密飛行器。所以,現在視頻顯示的這個白色物體,很有可能就是專家所說的「頭皮屑」,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希望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因為光線被彎曲,在銀河系中央凸起處,發現兩顆漂浮著的恆星!
    因此,一個巨大的天體可以像透鏡一樣運作,即所謂的「引力透鏡」來扭曲在它背面看到的物體圖像。微透鏡是一個相關的現象:當一個移動的天體充當引力透鏡,當背景恆星偶然從它前面經過時,它會調製背景恆星發出光的強度,從而產生一道短暫的閃光,本文所述的新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
    在地球的上空,擁有著大量的衛星環繞,而在距離地球上空大約400千米處,有一個巨大的人造設備,它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它發射與1998年,截止到2020年,它已經環繞了地球大約12.5萬圈,而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陸月球。
  • 國際空間站雷達天線上方出現發光物,它是什麼,NASA早就知道了
    宇宙何其浩瀚,散布無數超級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太陽系只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一個恆星系,有和沒有都不會對銀河系造成影響,然而生命就這樣在這個平凡星系中生根發芽了,尤其是誕生出善用大腦思考的智慧人類。自從我們認識到宇宙的廣闊後,科學家反覆思考一個頂級疑問,宇宙是否存在其他高級文明,他們居住在哪個星繫上,是否已經偷偷到訪過太陽系,若他們真的來了,人類應如何面對?要知道現在我們還沒有這個科技。
  • 國際空間站標記人類在地球軌道生活20年
    據美聯社報導,第一批太空人入住時,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狹窄、潮溼、狹小的三個房間。 20年來,有241名遊客參觀了這個建築群。現在的國際空間站有一個瞭望塔,三個廁所,六個臥室和12個房間。來自19個國家的太空人通過空間站艙口漂浮,包括許多往返於太空梭上進行短期建設工作的重複遊客,以及幾名自費遊客。
  • 在地球靜止軌道和國際空間站行走: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我們想像在地球的軌道上存在平臺,有一個太空人站在那個平臺上,那麼,平臺和太空人都會自由落體。如果你站在地面上,你會感受到重量,因為地球的重力把你拉向它的中心,你不會離開地面。而我們在軌道上的太空人正被地球重力拉向地球中心,但平臺並沒有後退,因為它也在做自由落體運動。
  • 國際空間站拍攝的地球各地
    如果你是一個會DIY的人,現在你只要花150美元(帶上比20世紀四十年代更好的相機)就可以到足夠高的地方去拍攝地球的曲度。這張照片來自2009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學生項目。 賈斯廷(左)和奧利弗(右)展示他們的「太空照相機」 在低地球軌道上,國際空間站太空人擁有觀賞地球的最佳視角
  • 英國夜空出現水滴狀神秘物體,移動迅速而後消失
    當他把拍攝到的水滴狀不明飛行物的視頻發到推特上之後,隨即引發了軒然大波。他很幸運,剛好用相機拍下了這個不明飛行物,這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收穫。他認為該物體是一個水滴狀UFO,並把拍攝到的視頻和照片發到了網上,要大眾一起交流確認。
  • 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它還有未來嗎?
    到目前為止,已有19個國家的240人訪問過國際空間站。空間站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也是人類最終超越地球生活的理想目標。作為一個漂浮的科學實驗室,在超過18年的載人操作中,來自10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地面研究人員在微重力條件下進行了2500多項實驗。這些實驗直接影響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
  • 直播中拍到的UFO,真實身份被確認,相關專家給出解釋
    直播中拍到的UFO,真實身份被確認,相關專家給出解釋自從今年美國五角大樓公布了UFO事件的視頻之後,沒想到關於UFO的目擊事件卻接踵而至,對於這些事件的解釋也各不相同,有人說是氣象氣球,有人說是天氣現象,有人堅信這是人類從來沒有見到過的UFO。
  • 直播中拍到的UFO,真實身份被確認,相關專家給出解釋!
    直播中拍到的UFO,真實身份被確認,相關專家給出解釋!直播視頻中的UFO在近幾日美國宇航局的一位太空人,沒想到在一個直播的片段當中看到了一個非常詭異的情節,他堅信在宇宙中還存在著人類從來沒有見到過的不明飛行物體,那麼在直播視頻的片段當中,他到底看到了什麼呢?
  • 國際空間站「凌月」
    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會員  劉寧攝今天和大家聊的雖然算不上什麼稀罕的天象,不過也值得我們瞧上一眼——國際空間站「凌月」。發現號太空梭攝國際空間站(英文縮寫為ISS)是一個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科研設施,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空間站,也是人類建造過的最大的人造天體。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目前由六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它在一個距離地球大約360公裡的空中不知疲倦地繞地運行,大約每90分鐘圍繞地球轉一圈。
  • 巨大的「火球」出現在國際空間站外,NASA直播被切斷
    在地球上空400公裡處,有一個人類目前為止唯一的太空基地,但國際空間站預計將於2020年退役,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由於漂浮在太空中,所以太空人能夠看到很多在地球上看不到的東西,而就在前不久,NASA的直播畫面中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火球」,隨後直播突然中斷,由此引發了其來源的爭議。
  •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建成的?它繞地球公轉一周又需要多久?
    看,那上面是什麼?就在那裡!在那遙遠的天上,一個閃亮的光點緩緩地划過黑幕般的夜空。它如此高不可攀令飛機只得興嘆,它如此四平八穩定不可能是流星。所以這到底是什麼呢?答案當然就是國際空間站了!從地球上肉眼可見,國際空間站(ISS)就是一顆宜居的衛星,它同時也承擔著作為空間微重力實驗室的任務。
  • 太空中拍到神秘圈狀飛行物,究竟會是什麼?難道是某種太空生命?
    國際空間站拍到神秘的甜甜圈狀物體,它究竟會是什麼?「繫繩事件」又發生了,難道真有某種外星生命正在監視人類的活動?這些時而快時而慢的不明物體到底是什麼?難道真如科學家認為的,是太空碎片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太空中發現的這些不明飛行物。
  • 為避讓美軍通信衛星,國際空間站將進行軌道調整
    據外媒報導,國際空間站將於北京時間9月14號早上5:00到6:00進行軌道調整,以避免與美國海軍2019年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相撞。這也為這次的國際空間站變軌埋下了伏筆。為什麼美軍不讓自己的衛星調整軌道首先,美軍已經將這顆衛星歸類為「太空垃圾」。雖然衛星的一般壽命都能達到十年以上,但美軍還是將這顆去年才成功發射,也沒有運行故障新聞披露的軍用衛星稱為「太空垃圾」。按照國際慣例,太空垃圾都是指已經失去了人為有效控制的衛星或者碎片才能稱之為太空垃圾。
  • 20年近3000項實驗,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研究了啥?
    上做了什麼研究。10月30日,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宇航局太空人、生物學家Kate Rubins在接受媒體提問時,在接近零重力的環境中漂浮著說:「這就像把一整個世界一流的大學縮小到空間站的大小。」其他實驗則利用空間站在低地軌道上的位置,俯瞰地球或眺望太空。  高空飛行科學  國際空間站上的一些著名實驗:  冷原子實驗室。
  • 突發:為避讓美軍通信衛星,國際空間站將不得不進行軌道調整
    據外媒報導,國際空間站將於北京時間9月14號早上5:00到6:00進行軌道調整,以避免與美國海軍2019年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相撞。這也為這次的國際空間站變軌埋下了伏筆。為什麼美軍不讓自己的衛星調整軌道首先,美軍已經將這顆衛星歸類為「太空垃圾」。
  • 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到「令人費解」的脊狀地形 位於Aureum Chaos區域附近
    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到「令人費解」的脊狀地形 位於Aureum Chaos區域附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儘管科學家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但這顆星球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神秘的。
  • 國際空間站:用漂浮的茶葉找出了洩漏點
    從2019年的9月以來,國際空間站就一直在持續性的向太空洩漏著空氣。起初,大家都不太重視這個「小問題」,因為它無傷大雅,畢竟服役已超20年,縫縫補補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國際空間站漏氣,早已不是啥新鮮事了!在過去,太空人們的解決辦法很簡單粗暴,缺啥補啥,通過任務攜帶的高壓容器,這些瓶瓶罐罐裡充滿氧氣和氮氣的混合物,持續性地補充著國際空間站損失的空氣。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