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8 22: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鄭文
「有誰知道這塊化石是什麼嗎?」講解老師話音剛落,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起來,「魚龍!」「海龍!」6月17日下午,一群來自金華北苑小學的「北小學子」出現在北京大學物質博物館內,把玻璃展櫃圍了個水洩不通,講解老師耐心給孩子們解答,展櫃中的巨大化石是晚三疊世卡尼期的一種魚龍。
這是北苑小學「北小學子北大勵志研學營」的第二站,15位三年級至五年級的小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於6月16日抵達北京開啟了為期5天的研學之旅,以此探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恢宏壯觀的教育史詩,在走訪中感受高等學府的文化歷史積澱,在遊歷中體會知識力量和人生哲理。
北苑小學副校長張惠清告訴記者,「今天上北小,明天上北大」一直是北苑小學的口號,今年正值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北苑小學建校20周年,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時間節點上帶孩子們來到北京,近距離接觸北大,為的是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這也是學校一直提倡的「夢想教育」的實踐。
此次研學營行程第一站是國子監,在老師們看來,作為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是幫助孩子們深究中華教育傳統,學習傳承優秀文化禮儀的最佳去處。
正衣冠、硃砂啟智、擊鼓明智、啟蒙描紅……孩子們身穿直裾和襦裙,進行了開筆禮儀式。在拜師禮環節,老師和孩子相對而站,孩子們嚴肅認真的表情令老師動容。帶隊老師李霞說,孩子們對尊師重教、孝順父母等代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學習,親身體驗總是能讓人感觸良多。
文化傳承的力量潤物細無聲,翻開孩子們的筆記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自己想出來的隊名、口號、隊歌、隊員,甚至還有細心的孩子標註了各個隊員的房間號,儼然是個盡職盡責的「小家長」。「火炬小隊」隊長葉雷欣在日記裡寫道,「我們是一家人,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夥伴啊!」
北大與清華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嚮往的神聖殿堂,也是研學營最重要的兩個站點。「考古和歷史的區別就是,考古是通過地下發掘的出土文物來研究歷史,歷史是通過看古人記載的文字進行研究。」在下午的行程中,孩子們參觀完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圍著記者七嘴八舌地分享起各自的體會與感受。「我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買更多課外書,老師講的也要多聽。」年紀最小的姜雅涵指著衣服上印著的「今天上北小,明天上北大」一行字告訴記者,自己的夢想是長大以後上北大。
巧合的是,當天上午,距離孩子們參觀的北大地質博物館不遠處的地學樓裡,參加北大浙江「三位一體」面試的高中少年們剛完成圓夢北大的最後一搏。剛播種下希望的孩子和即將迎來豐收的少年,聚集在這個校園裡,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