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港大浙江研究院」)先進功能材料實驗室負責人郭正曉教授位列其中。歐洲科學院主席Sierd Cloetingh院士特向郭正曉教授致函通知並表示祝賀。
郭正曉教授現任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兼香港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化學系與工程學院力學工程系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榮譽教授。
郭正曉教授著眼於關鍵性基礎材料結構問題和合成過程,定位材料合成過程的機理分析、低維和多孔結構的多功能化、以及高端技術開發 -- 特別是在清潔能源的儲存、轉換和捕獲,信息傳感等應用領域,是少數能夠跨界躬耕多層次物質材料結構的材料化學和工程學者,他的科研貢獻包括了電子、原子、分子、團簇、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有機框架(MOFs)、2D/石墨烯(G)、金屬/陶瓷納米、以及合金和複合材料的結構特性、原子摻雜、功能化及合金化修飾。
郭教授撰寫、合作發表了大約300篇高質量的期刊論文和超過300篇會議論文/報告(其中受邀作為Keynote speaker報告100多場)。其科研成果發表在《自然能源》、《自然通信》、《能源與環境科學》、《物理評論快報》、《先進材料》、《先進能源材料》、《先進功能材料》等國際高質量期刊上,並幾次受邀在《材料科學進展》(Progr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和 《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綜合刊物上發表綜述論文。
材料化學在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重要。無論是為了高效地收集太陽能來發電或製作燃料、生產安全且功能強大的電池、開發感測裝置進行健康監護或病原體檢測,還是萬物互聯的智慧化,我們都需要進一步理解和調控材料與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對激發的回應特性。這涉及到包括電子動力學、原子環境、晶形狀態、固有缺陷和界面結構等領域的內在關係問題,其包含的空間、時間和頻率範圍至少要跨越十幾個數量級。
郭教授展望說:「這絕對是一個挑戰!我們需要整合最先進的理論認知、類比、深度學習和實驗方法來探索,更重要的是聯合更多優秀的人才來共同努力。我希望藉此卓越團隊,與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學者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為港大這個科學先驅開闢廣闊前景。」
理學院院長艾宏思教授(Matthew Evans)對郭教授的成就給予高度讚揚,他說:「我很高興看到郭教授入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這是一個橫跨整個歐洲、涵蓋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的學院。郭教授的研究對基礎化學和應用材料化學貢獻良多,獲獎絕對是實至名歸,我在此送上衷心祝賀。」
郭教授曾在由英國商業、創新、技能部(BIS)/外交部聯合舉辦的「中英納米與材料科學合作計劃中」和中科院盧柯院士共同擔任「聚焦負責人」(2009-12年);曾在歐盟能源研究聯盟(EU Energy Research Alliance)中,擔任「先進能源材料與製備」(AMPEA)聯盟的英方負責人,「材料模擬」主題負責人和執行委員會成員(2012-18年);也曾為「北京大學歐盟大學中心」的理事會成員(2011-16年)。
多年來,郭教授曾擔任歐盟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計劃(FP-6, FP-7, H2020)、加拿大RC、RCUK、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香港RGC、卡達RF、RSC出版委員會、國僑辦(2010-)和中國科學院的海外專家評審和/或評審團成員。
由於把多層次模擬有效的用於材料科學與技術問題,郭教授被化學工業協會,皇家化學學會和英國材料學會共同授予「Beilby Medal and Prize」;被中科院金屬所授予「李燻講座獎「;浙江大學授予 「包玉剛講座教授」 等榮譽。
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是一個獨立的學術組織和歐洲聯盟的人文和科學院,也是目前國際學界公認的唯一歐洲科學院,由皇家學會和其它的歐洲國家的科學院共同發起。
歐洲科學院作為代表整體歐洲的科學院,成立於1988年,學院分20個學部,其學科領域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等,是國際上跨地域和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
歐洲科學院從歐洲理事會的47個成員國根據學術成就選舉院士。當選的院士有權利在姓名後添加MAE的榮銜。院士評審只有在同儕團體提名、審查和確認個人在所選領域的學術和卓越地位之後,才會發出邀請,選舉由學術委員會確認。
目前,該院有院士4000餘人,包括約7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歐盟委員會創立的科學顧問機制中,歐洲科學院是歐洲聯盟的官方顧問。在秘書處的協助下,歐洲科學院與ALLEA、EASAC、Euro-CASE、FEAM共同組建歐洲科學院科學政策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會藉助代表歐洲大陸的歐洲科學院和歐洲超過100個國家學院的學識,共同向歐盟委員會提供獨立的諮詢建議。
來源 |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
編輯 |飛鳥與禾X娜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