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5歲男孩特別想看蟎蟲長什麼樣 80後爸媽想盡辦法

2020-11-25 浙江在線

製圖高薇

  浙江在線03月03日訊5歲的藺揚睿,小名睿睿,在喜洋洋幼兒園讀中班。前天晚上,他忽然指著自己的肚皮大叫:「媽媽,我被蚊子咬了!」

  聽到兒子叫,孫穎慌忙跑去,看了下睿睿的小肚子,雪白的肚皮上竟有幾個紅色小斑。她想了想,十分自信地對兒子說:「傻孩子,這個季節哪來的蚊子,是蟎蟲咬的!」

  「蟎蟲是什麼?」睿睿追問。

  孫穎一時竟無言以對。

  睿睿一直糾結這個問題,夫妻倆從網上查找到很多圖片給兒子看,又搜索了蟎蟲的習性和成因,以及消滅蟎蟲的方法,還去知乎查詢看蟎蟲的方法,諮詢相關人員如何操作……夫妻倆還想買個顯微鏡,給兒子看看蟎蟲,上淘寶找了個賣顯微鏡的商家,賣家聽他們說是給小孩子買來看蟎蟲的,反而勸他們不要買,因為「非專業人士就是用顯微鏡也看不到蟎蟲」。

  前天孫穎打進了快報85100000熱線,她說,很希望能幫兒子完成這個看看蟎蟲的心願。

  「現在他每天一上床就趴在那兒,靜悄悄地看,我問他幹嗎,他頭也不抬說,我在找蟎蟲呢……」

  5歲孩子小腦袋裡裝滿了「為什麼」

  昨天中午,我在錢江新城富春路上的喜洋洋幼兒園見到了睿睿,這個漂亮的雙眼皮男生,有一張乾淨稚嫩的小瓜子臉。一旁的睿媽孫穎,打扮得年輕時尚。

  幼兒園院子裡有一面牆,牆上貼了十多張著名科學家的卡通頭像,牛頓、愛因斯坦、瓦特……在園裡走走,隨處可見科學小實驗、小製作、科學長廊。

  睿睿班主任夏立娜是位長發美女,她說,幼兒園最注重科技教育,每年都要辦一場「親子科技遊戲節」,去年12月已經辦到第6屆。

  夏立娜說睿睿很文氣,特別喜歡刨根問底,「蟎蟲吧,上周有個小姑娘也感興趣,可是後來就沒下文了,睿睿不一樣,非要問到底不可。」

  孫穎說,他們夫妻倆對睿睿的培養特別重視,孩子一周歲就會講話,5歲不到認識了1000個漢字,一歲不到開始看《巧虎》月刊,每期有主題繪本、玩具、科普知識學習點。稍大一點看科普類讀物,例如神奇校車、恐龍世界等。

  「他對世界充滿好奇,最喜歡問各種問題。」孫穎說,她還列出了一份睿睿最近的問題集錦——

  太陽怎麼來的?地球是怎麼來的?宇宙怎麼來的?小寶寶怎麼出生的?人打哈欠為什麼流眼淚?白細胞怎麼殺死細菌的?他邊給大舅舅發語音邊問,微信上的消息是怎麼發出去的呢……

  「這一代孩子的起點已經甩開我們幾條街了」

  睿媽孫穎是安徽人,睿爸是江蘇人,夫妻倆都是80後,都畢業於名牌大學,現在都是新杭州人,都在金融企業上班。睿媽孫穎85年生,比睿爸小4歲。在同齡人裡,他們算得上很不錯了,但孫穎覺得,比起自己小時候,兒子這一代人已經甩開他們好幾條街了。

  「為什麼能甩我們那麼多?」她說,因為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父母學校社會可以給他們提供的支持也多得多了。

  所以孩子問的每一個為什麼,夫妻倆都認真對待,絕不敷衍,答不上來的就一起查資料。

  「有段時間他對動物感興趣,我就帶他去動物園,給他看動物方面的紀錄片。他對自己的出生好奇,我就去買《小威向前衝》,告訴他一枚精子是如何成為一個孩子的。他喜歡恐龍,我們買了很多介紹恐龍的書,去西湖文化廣場的自然博物館看化石。他從小就玩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拼圖,家裡有個小地球儀,知道中國有很多城市,知道金字塔、撒哈拉沙漠,知道外國人的膚色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也帶他去了很多城市,香港、西安、南京、海南、無錫,只有見多才能識廣……」

  回到蟎蟲這個問題。昨天在幼兒園,我問睿睿,「蟎蟲是什麼?」

  小傢伙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看法,「蟎蟲是一種蟲子,是一個很小的蟲子,吃垃圾的……」孫穎在旁補充,它吃皮屑。睿睿馬上抓住,追問道,「皮屑是什麼……」

  睿睿又問我,叔叔,怎麼才能看蟎蟲呢?

  我只好老實告訴他,叔叔現在也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幫你問問這方面的專家,如果可以的話,一定讓你親眼看一看蟎蟲。

  蟎蟲究竟怎樣才能看得到?

  昨天下午,我諮詢了浙醫二院抗過敏中心的汪慧英醫生。她先糾正了睿媽孫穎一開始那句話,「小男孩肯定不是蟎蟲咬的,因為蟎蟲是不咬人的,它們主要是被吸入人體後,人體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比如過敏性皮炎、哮喘、結膜炎……」

  醫院肯定有顯微鏡,現在能不能看到蟎蟲?

  汪醫生說,真不巧,最近醫院實驗室並沒有活體或蟎蟲標本。

  不過汪醫生向我推薦了他們的合作單位,一家在德清的生物科技公司,說他們有全國頂尖的蟎蟲實驗室。這家企業生產蟎蟲抗過敏藥品,在創業板上市,為了研究抗過敏藥而專門飼養培育了大大小小好幾億隻蟎蟲。

  昨天我電話聯繫了這家「我武生物」公司,蟎蟲生物學專家卜黎英說,蟎蟲身材一般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肉眼看不到的,需藉助設備。

  「用放大鏡可以看到,但不清晰,普通顯微鏡能看清楚,它像昆蟲一樣,沒有翅膀,有四隻腳。找到蟎蟲很容易,一般床單犄角旮旯都能找到,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怎麼搬到顯微鏡下仔細看是個問題,我們是用高密度吸塵器搬運的。」

  快報《好奇實驗室》欄目曾經做過一個蟎蟲試驗,也是在「我武生物」做的。

  記者找到三條泛黃、一抖全是灰、聞起來一股酸味的被子,整體打包送到「我武生物」的專業實驗室,原料組的雷老師剪下被子的一角,放在顯微鏡下,一層一層仔細觀察。結果,在三塊各0.01平方米的被角,只找到了1隻蟎蟲,按比例推算到一床3平方米的單人被的話,蟎蟲估計數量也就300隻。

  雷老師用大功率吸塵器在被子上提取蟎蟲,依然沒有發現蟎蟲蹤跡。這個結果和那段時間網傳一條被子有百萬計數蟎蟲的傳聞大相逕庭。

  雷老師後來分析,這可能和取樣有關,也可能跟發現不到有關,因為蟎蟲始終處於活動當中,所以顯微鏡下沒有看到也是正常的。

  「蟎蟲每3天就會繁殖出下一代,數量翻一番。」汪慧英醫生說,「被子裡有多少蟎蟲因人而異,像南方這種溫暖潮溼的環境,不注意個人衛生,蟎蟲數量達到百萬級別,也是有可能的……」

  全國頂尖的蟎蟲實驗室

  願意幫睿睿完成願望

  昨天下午,「我武生物」公司方研究後決定,幫睿睿實現看蟎蟲的願望,具體時間等領導籤過字就可以了,不過已經下午,肯定來不及了。根據睿睿家的出行計劃,今天(3月3日)開始要去廣州旅遊,本周日回杭。也就是說,睿睿下周才能看到蟎蟲。

  對火急火燎的睿睿來說,這個消息既有驚喜,也有一些小失望。昨天這個五歲的男孩和媽媽有以下一段有趣對話,原原本本記錄如下:

  (媽媽告訴睿睿,有家在德清的公司很熱心,願意幫助你實現看蟎蟲的願望。)

  媽媽,已經下午三點了,我們怎麼還不去啊?

  那個有蟎蟲的地方要提前預約的。

  預約是什麼?

  就是提前打籤報申請。

  籤報是什麼?

  就是要跟領導說,什麼什麼時間,有一個叫藺揚睿的小朋友因為好奇蟎蟲的樣子,要來參觀,請領導們審批通過了我們才能進去。

  那什麼時候能去呢?

  要等我們從廣州回來以後再約。

  不行,我一定要今天去!

  今天媽媽實在沒辦法。

  我就要去我就要去!

  那你去吧,拜拜!

  那什麼時候能去,我很想看蟎蟲,我想立刻看到蟎蟲。

  那你明天去吧,不要去廣州了。

  不行,我要去廣州,等星期天回來就去看。

  星期天到杭州已經八點了,沒辦法去哦。

  那就星期一去。

  媽媽不確定哦,要等通知。

  哎呀,那什麼時候能去啊!媽媽,我有點傷心……(都市快報)

相關焦點

  • 7歲男孩清晨帶鬧鐘獨自趕地鐵:4點溜出門,想在爸媽起床前回家
    7歲男孩清晨帶鬧鐘獨自趕地鐵:4點溜出門,想在爸媽起床前回家 2020-06-20 1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7歲男孩睫毛上「趴」了30多條蟎蟲,只因這個習慣
    近日哈市一名 7 歲男孩反覆出現眼紅、眼癢還伴有黃色眼屎到哈醫大一院眼科門診檢查後醫生發現男孩的睫毛根部竟存在大量的蟎蟲哈醫大一院眼科主任醫師唐先玲介紹:"檢查的時候,在男孩雙眼的上瞼和下瞼處分別拔取了二根睫毛,一共是 8 根睫毛做檢測,經過檢測,每個睫毛平均有 4 條蟎蟲。"
  • 10歲男孩男孩長鬍子!開始以為性早熟,可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近日,記者了解到,一位母親發現10歲的兒子好像有遺精現象,嘴角長了小鬍子,於是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初步診斷為性早熟,建議給孩子做個頭顱核磁檢查。結果出來,嚇了家長一跳,10歲的孩子腦袋裡長了腫瘤,如果不加以幹預治療,孩子生命危在旦夕。
  • 5歲男孩身上出現紫紅色瘀斑媽媽急壞了!從倫敦打飛的回杭州求醫!
    給她發微信的,是個5歲男孩的媽媽。微信裡,男孩媽媽著急、焦慮,說兒子的大腿小腿上出現了一塊塊紫紅色的斑塊,還伴有陣陣腹痛,在當地醫院治療後一直反反覆覆。 史曉霞在微信上耐心解答男孩媽媽的問題,經過溝通,史曉霞判斷男孩得的是過敏性紫癜,一種與免疫相關的系統性血管炎。
  • 5歲男孩被螞蟥寄生一年,這種蟲還會鑽眼珠、吸人血
    【註: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註: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註:本文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活體螞蟥在5歲男孩體內存留1年多,之後才從氣管中取出...最近看到過這個新聞的同學可能都會心裡一寒。圖:微博@人民網男孩居住在雲南臨滄,家人注意到他一年來反覆出現咽痛、呼吸不暢、夜間打鼾等症狀。
  • 5歲癌症男孩寫下新年願望,杭州有群人帶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見習記者 陳馨懿 齊魯晚報記者 王麗看一場電影、吃一次漢堡、去一次動物園、拍一張全家福、想見到奧特曼……這是5歲男孩牟熠的新年願望。一共有50個。牟熠是一名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四川人,在山東治病。
  • 臉上被蟎蟲「侵蝕」,會出現3個醜態,巧用2個方法,趕跑蟎蟲
    蟎蟲被稱為「肌膚殺手」,它是一種微小寄生蟲,我們用肉眼是無法看清它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會注意它,只有臉上被蟎蟲侵蝕,出現各種各樣的肌膚問題的時候,才會想盡各種辦法進行清除它,這個時候需要花費的力氣和精力相對來說要多一些。
  • 同一個爸媽,為什麼男孩普遍比女孩長得高?這幾個原因是關鍵
    文|文兒前幾天有位寶媽問,為什麼男孩普遍比女孩高呢?如果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不是一個爸媽還容易理解,可以解釋為基因不同。可是,從同一個家庭出來,擁有同一個爸媽的兩個孩子,為什麼男孩普遍比女孩高?這基因都不會差別太大,孩子吃的也是同一個鍋裡的飯,為什麼男孩普遍比女孩要高?
  • 早上5點半,上海7歲男孩獨自帶著鬧鐘趕地鐵!網友:有前途
    經詢問,男孩今年7歲,一到早出門是因為在家待悶了,想偷偷去上海交通大學玩一圈。為了不讓父母發現,男孩當天早上4點就起床,趁著爸媽還在睡覺,偷偷從家裡溜了出來。地鐵工作人員和男孩僵持一個多小時後,才了解到他喜歡玩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於是和小男孩約定如果給他玩這款遊戲,他就提供爸媽的電話。
  • 怎麼去掉臉上的蟎蟲?記住2個「天然除蟎法」,把蟎蟲一點點扼殺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每個人都想自己的臉蛋光潔細滑,白裡透紅,可事與願違,不少人臉上長滿了痘痘、黑頭,肯定是會影響容顏美貌的,最要命的是想盡各種辦法去除都沒有效果,也許這是臉上的一種小東西——蟎蟲的關係。蟎蟲型痘痘是怎麼形成的呢?
  • 皮膚瘙癢紅腫,臉上長痘痘,都是蟎蟲惹的禍,一招讓蟎蟲無處可逃
    導語:人的一生需要經常和蟎蟲打交道,新買的衣服穿個兩天,新買的被子使用兩天後,都會出現蟎蟲。蟎蟲時常令我們頭痛不已,給我們身體帶來諸多不適,可是我們卻常常拿它沒有辦法,蟎蟲雖小,可是其殺傷力可見不一般。 蟎蟲喜歡在陰暗潮溼的角落大量的繁殖,蟎蟲通常聚集在皮膚表面和頭髮處。
  • 9歲男孩為治療地中海貧血吃蟑螂臭蟲青蛙
    都市時報記者 龐繼光  「弟弟被病情折磨得沒有一點神氣,我看了好心疼。」5月1日中午,家住硯山縣阿舍鄉巨美村委會鬥南村的王麗娟說,9歲的弟弟身患重度地中海貧血,被病魔折磨了整整八年,靠輸血才能維持生命。
  • 臉上長這種東西,是蟎蟲在「搭窩」了!教你3招殺滅蟎蟲
    其實皮膚從上而下分為三層,真皮層,表皮層,皮下組織,這樣就很清晰的看出來痘痘的成因了,構成表皮層的角質細胞代謝異常,阻礙了皮脂腺正常分泌皮膚表面的油脂,這個階段會形成粉刺,但不會出現炎症。提起這種生物,真是讓很多人覺得很可惡,雖然蟎蟲的身體很小,甚至肉眼沒法看出來,但是他們主要是我們代謝的皮屑,就能養活上百隻的蟎蟲,想到這些是不是很可怕?
  • 家中蟎蟲多了對身體不利,教你快速去除蟎蟲的小方法
    蟎蟲,種類是在是太多了,世界已發現5萬多種,成為數量上僅次於昆蟲的第二大種族。在室內生活的大約有40種,能致病的大約就有十來種。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蟎蟲和我們人類是和諧並存的。據說,一張雙人床長時間不洗不曬,有上百萬隻蟎蟲。有學者曾做過調查,發現南京城區50戶普通居民的床墊上,統統都有「塵蟎」。
  • 7歲男孩睫毛上「趴」了30多條蟲……
    近日哈爾濱一名7歲男孩反覆出現眼紅、眼癢還伴有黃色眼屎到哈醫大一院眼科門診檢查後醫生發現男孩的睫毛根部竟存在大量的蟎蟲哈醫大一院眼科主任醫師唐先玲介紹:「檢查的時候,在男孩雙眼的上瞼和下瞼處分別拔取了二根睫毛
  • 六百萬蟎蟲天天陪你睡,醫生:寶寶身上「紅疙瘩」可能就是蟎蟲包
    嗯,有一種叫蟎蟲的害蟲爸媽了解一下。了解完了?那就接著說怎麼除蟎吧。 這是一篇可以現學現用的乾貨,值得你收藏。 蟎蟲的危害是什麼? 蟎蟲這種小蟲子,太太太小了,0.1-0.5毫米左右的,能被我們看見才怪了。
  • 鄭州一12歲男孩不看動畫片 愛看《時間簡史》《相對論》
    核心提示:12歲的李燚,是政通路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特別有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李燚看的大多是國外的科學紀錄片,一般都是直接看英文原版。
  • 杭州醫生提醒:這個毛病13歲之前務必要...
    「寶寶,頭放正,放正,眼睛看上面,看左面,看右面……」侯立傑的診室,來的都是小患者,孩子小,有時候一個診斷要花上好幾分鐘。等待時間長了,總有候診的家長推開診室門,探身進來詢問什麼時候能輪到自家小孩。「家長等的時間長了有時候會有點不耐煩,我都會讓他們再耐心等下,畢竟檢查孩子的眼睛,不能走馬觀花速戰速決。」10點08分,一家三口走進診室,11歲男孩小傑(化名)面龐清秀,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爸爸媽媽陪在一旁。他們是一早從紹興自駕過來的。
  • 瀋陽5歲男孩患罕見怪病:不長牙不出汗(圖)
    昨日,在瀋陽市高坎街道,5歲的小航坐在幼兒園裡,懂事的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小夥伴的不同。  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  「土豆啊,你都長芽了,我咋還不長牙?」瀋陽一5歲男孩得了一種罕見病,他不長牙,也不出汗。能長出一口牙、吃上一碗大米飯成了他最大的夢想。
  • 9歲男孩馬拉松跑贏大人 專家:兒童長跑避免過早過量
    據錢江晚報3月7日報導,在上周日舉行的南京第二屆半程馬拉松賽上,一名9歲男孩成為焦點,他在5公裡迷你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32分鐘的好成績,將很多同組的大人甩在身後。如今,人們的健身意識越來越強,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跑步。不過,有運動方面的專家提醒,長跑固然可以強身健體,但兒童參與一定要避免過早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