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錢江晚報3月7日報導,在上周日舉行的南京第二屆半程馬拉松賽上,一名9歲男孩成為焦點,他在5公裡迷你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32分鐘的好成績,將很多同組的大人甩在身後。如今,人們的健身意識越來越強,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跑步。不過,有運動方面的專家提醒,長跑固然可以強身健體,但兒童參與一定要避免過早過量。
男孩有天賦
5歲開始練,一口氣爬上紫金山
上周日上午,「火炬電子」南京第二屆半程馬拉松賽在青奧村廣場發槍。本次比賽共有1300人參加,其中年齡最大的是82歲的顏世昌,年齡最小的是8歲的姜語秦,年齡跨度大是本次比賽的一大特色。
比賽進行到第32分鐘,一個小男孩邁著輕快的步伐衝過了終點,絲毫看不出疲憊。結束比賽後,他沒有離開,而是一直站在終點線旁向賽道方向張望。「我在等我媽媽,我們一起來參加比賽的,她在我後面。」小男孩解釋道。十幾分鐘後,媽媽才來到小男孩的身邊。「媽媽,我這次跑了32分鐘,比以前都快!」小男孩向媽媽炫耀自己的成績。
媽媽介紹,小男孩名叫盧奕璞,今年9歲,是將軍山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盧奕璞很小的時候,爸媽就發現他的耐力很好。「有一次帶他去爬紫金山,別的小朋友爬一會兒就要歇一陣子,他一口氣就爬到了山頂。」盧奕璞的媽媽說。
盧奕璞這次參加的是5公裡迷你馬拉松,是所有參賽小孩裡面的第一名,很多大人都沒有跑過他。「以他這個年紀,能跑出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南京半程馬拉松賽事組織者、南京市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會長彭為說。
盧奕璞從5歲就開始跑步,幾年下來大大小小的長跑比賽參加了不少,連他自己都記不清到底參加了多少場,「我得的獎牌把家裡一個柜子都塞滿了。」盧奕璞之前還參加過7公裡的比賽,「那次跑到終點還想繼續跑」。
成長有導師
爸媽愛跑步,帶著兒子一起跑
盧奕璞之所以走上跑步之路,一方面是他自己有天賦,另一方面離不開家庭環境的薰陶。
盧奕璞的爸爸是一名長跑愛好者,盧奕璞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帶著他一起跑步。後來,又是爸爸帶著盧奕璞參加各種長跑比賽。在爺倆的帶動下,盧奕璞的媽媽後來也愛上了跑步,於是南京眾多長跑比賽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家庭組合。「每次參加比賽都是爸爸跟我一起跑,媽媽總是在後面。」盧奕璞說,「這次比賽爸爸沒有參加,他腿不太舒服。」
盧奕璞媽媽表示,這次帶兒子來參加南京半程馬拉松,一是來玩,二是讓兒子開開眼界。這次比賽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有不少高手,他們中有十運會馬拉松冠軍張慶樂,還有全國鐵人三項冠軍胡燕和武昊田。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正是有了他們的引導和支持,盧奕璞的天賦才得以開發,才能在跑步中找到快樂。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體育老師張鳴告訴記者,目前學校體育都會要求家長參與其中,「像我們寒暑假都會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要求家長帶著學生一起完成。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家長和孩子一起運動,有助於增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張鳴同時也表示,這樣的要求目前只能停留在理想階段,現實情況不容樂觀,「很少有家庭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家長很忙,要工作,還有各種應酬;另一方面學生也很忙,要應付各種課外輔導班。」
對此,盧奕璞媽媽表示,要呵護兒子的興趣愛好,希望兒子能夠快樂成長。
運動有講究
孩子正長身體,千萬別跟大人比
近年來,全社會掀起了一股長跑熱潮,各種馬拉松層出不窮,不少孩子也參與其中,甚至有孩子很小就開始高強度訓練,挑戰身體極限。彭為表示,兒童運動要避免過早過量,千萬不要脫離兒童實際,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
有研究表明,由於孩子正處於發育階段,大運動量會給孩子的骨骼、心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帶來損害,這種損害短期內不會明顯表現出來,持續兩三年後才會慢慢顯現。「長跑對關節衝擊力較大,年齡較小的孩子心肺功能弱,不太適合長距離跑步。而且,處於發育期的孩子關節軟骨尚未完全長成,長時間跑步會造成磨損。」彭為建議,兒童進行長跑最好要到8歲以後,距離也以控制在1000米左右為宜。
對於像盧奕璞這樣有長跑天賦的孩子,彭為建議等到上初中前後給孩子尋找教練,制定合理的訓練量和營養等後勤措施。
張鳴表示,學校現在每天都會讓學生進行跑步訓練,但距離不長,最多1000米左右,「必須在學生的承受範圍內。只有距離合適、方法得當、循序漸進,才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也正是出於保護孩子的考慮,這次的南京半程馬拉松規定,孩子只能參加5公裡迷你馬拉松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