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在哪裡? 人類能在2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麼

2020-12-04 搜狐網

  一個多月前,來自肯亞的丹尼斯·金梅託(Dennis Kimetto)以2小時2分57秒的成績完成了柏林馬拉松,創造了馬拉松的新世界紀錄。這意味著金梅託在42千米的馬拉松賽程中,每千米的用時僅為2分56秒。

  人類能在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麼?

  而人類還在不斷刷新速度和耐力的記錄,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破紀錄是很賺錢的事情,並且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得到優質的訓練,以便加入世界頂級選手的行列。

  來自南衛理公會大學的應用生理學和生物力學教授彼得·魏安德(Peter Weyand)表示,一些人渴望得到名譽和財富。他說:「這刺激他們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跑得更快,這也是為什麼人類的跑速在不斷增加,而狗和馬的卻沒有。」

  那麼馬拉松選手能否突破2小時大關,人類又到底能跑多快呢?科學家表示,不論一個人的決心多大,終究還是會有一些生理上的極限是無法突破的。

  有氧呼吸的極限

  來自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心血管功能項目的副主任、波士頓馬拉松醫療顧問亞倫·巴吉希(Aaron Baggish)介紹說,人類跑步時哪一個身體系統才是限制因素,人們有不同的觀點,不過對長跑來說,最大的限制是心輸出量(每分鐘一側心室射出的血液總量)和氧氣流量。

  馬拉松運動員在運動中需要依賴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這一指標代表能夠輸送到肌肉中的氧氣量。

  魏安德指出,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可以衡量他們在有氧運動中消耗氧氣的速度,氧氣在人體內流動越快,有氧適能(指人體攝取、運輸和利用氧的能力)就越強。

  最大攝氧量的指的是人每千克體重在每分鐘內可循環的氧氣量,單位是mL/kg/min。根據《應用生理學》(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期刊的研究結果,一名健康男性的最大攝氧量為35-40,女性為27-31,優秀男性跑步選手約為85,女性約為77。

  長跑的關鍵是在數千米的距離內,維持一個最接近最大攝氧量的速度。魏安德認為,長跑中最重要的就是節奏和能量消耗。

  身體結構上的不足

  與長跑相比,短跑具有一系列不同的限制條件。法國尼斯大學的運動生物力學教授讓-伯努瓦·莫林(Jean-Beno?t Mori)認為,短跑的關鍵是肌肉力量、步距和步頻。

  世界頂尖短跑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每隻腳接觸地面的時間只有90毫秒,那麼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施加最大的力。

  要跑得快,就必須保證力的作用方向是向前的。莫林說,人類只有兩條腿,在這一點上我們天生處於劣勢——由於直立,人類的重心位於腳的正上方,這使得每次推動產生的力通常是與地面垂直而不是平行的。

  人類能在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麼?

  相反,四足動物們,例如灰狗和獵豹,能夠將身體的重心分散到四肢上。它們四肢的活動範圍也更廣,能更好的將每次的推動力保持在水平方向上。

  而人類的腿太長了,而且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範圍較小,無法像獵豹一樣高效率的前進。

  先天遺傳的限制

  即使是一些最有抱負的人,可能也永遠無法成為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因為遺傳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些人擁有大量快縮肌纖維(fast-twitch),很適合短跑,但對長跑來說就不利了;另一些人有更多慢縮肌纖維(slow-twitch),這些肌肉對長跑十分關鍵,但卻對短跑沒什麼幫助。

  快縮肌纖維以無氧方式供能,也就是說它們依靠葡萄糖而不是氧氣來產生能量。快縮肌纖維能夠產生爆發式的速度,但是很容易就疲勞。慢縮肌纖維可以將氧氣轉化為能量,它們的運動比快縮肌纖維慢得多,因此更適合長時間的持續肌肉收縮。

  一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能跑。腿長的人通常跑得更快,因為他們的步距更大;肺活量較大的人也一樣,因為他們的氧氣流動效率更高。運動員的骨骼-肌肉重量比也對速度和耐力有影響。

  巴吉希說,有些人天生就更適合長跑,他們通常具有更結實的骨骼肌肉系統,以及更強大的心血管系統。但即使是擁有這種身體的人,也會有長跑的強度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就有可能就會對心臟造成損傷,不過大多數運動員不會有這種問題。

  心臟損傷可能會在過度訓練時發生,例如帶病訓練,或是在已有心臟問題的情況下還繼續跑。

  那為什麼我們還在越跑越快?

  一些運動員通過服用非法藥物來提高速度。短跑運動員有時會服用類固醇來增加跑步時對地面的推動力;而一些馬拉松運動員則採取違規增血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最大攝氧量。這種方法通過增加血液中的紅細胞數,可將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提高約10%。要進行增血,可以通過藥物來實現,也可以將運動員自己的血液冷凍起來,在賽前進行注射,以獲得更多的血紅細胞。

  技術可器材也幫助短跑運動員們提高了成績,例如更好的跑鞋和人工賽道,但莫林表示,在過去20年間都沒有什麼主要的技術突破,研究者還沒能找到一種真正有效的技術,來幫助提高長跑運動員的耐力。

  莫林認為照目前的情況看,在未來20到30年內,應該都不會有人在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

  但這個記錄什麼時候會被打破也很難說,因為時不時都會殺出一匹黑馬。具有優良的跑步基因、訓練環境和天生優勢,可能會讓運動員突然跑出刷新紀錄的好成績。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女子馬拉松世界記錄。男子馬拉松記錄在過去10年內被刷新了5次,每次只快了幾秒,而由英國長跑運動員寶拉·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創造的馬拉松記錄(2小時15分25秒)已經保持了11年,「她把其他選手甩開了一大截」,而這種情況可能再次出現。

  文章題圖:維基百科 /果殼

  編譯來源LifeScience, The Human Race: Will We Keep Breaking Running Records?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體育 http://sports.sohu.com/20141106/n405827230.shtml report 3136 一個多月前,來自肯亞的丹尼斯·金梅託(DennisKimetto)以2小時2分57秒的成績完成了柏林馬拉松,創造了馬拉松的新世界紀錄。這意味著金梅託在42千米

");}

相關焦點

  • 有哪些動物能在兩小時內跑完42公裡?
    人類要想兩小時跑完馬拉松,不僅需要過硬的身體素質,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還需要及時補充水及能量。也就是說,要想在一小時內跑完21公裡,對於很多動物來說是很困難的。根據觀察,鴕鳥能夠以5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連續奔跑5分鐘以上。有科普文章說,鴕鳥能夠一小時跑完馬拉松,沒有證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 人類離馬拉松「破2」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姚友明、韋驊16日,裡約奧運會冠軍、34歲的肯亞馬拉松名將基普喬蓋在柏林馬拉松賽上以2小時01分39秒創造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首次將人類跑完42.195公裡的用時縮短到2小時02分以內。在「破2」的徵途上,人類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兩千英裡的馬拉松怎麼跑?從極限運動員身上找尋人類耐力的奧秘
    身為史上最出色的超級馬拉松跑者之一,尤雷克此時陷入了麻煩。在與一連串腿傷作鬥爭,接著又勉強撐過佛蒙特州罕見的極端潮溼六月後,尤雷克不得不在一段極為艱難的山路跋涉中彌補之前損失的時間:他要面對的,是位於新罕布夏州的白山。經過26小時的連續行進後,尤雷克只補充了2小時的睡眠。神志不清的他沿著小徑跌跌撞撞地走著,迎面碰到了那節樹根。
  • 馬拉松起源於一個地名 2小時大關是終極夢想
    早在1908年倫敦奧運會賽場上,美國選手約翰·海耶斯獲得冠軍,創造了第一個馬拉松世界紀錄,成績為2小時55分18秒。放在現在,這個成績只能算中等水平,很多優秀的業餘選手都可以輕鬆超越。到20世紀50年代,馬拉松世界紀錄被提升至2小時15分左右。隨後20年時間,西方國家迎來了第一次長跑熱潮,專業訓練水平和方法都在不斷進步,1985年,芝加哥馬拉松賽上世界紀錄被提升至2小時7分13秒。
  • 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種什麼體驗?
    這也是小編一直所遺憾的,但卻一直為跑馬拉松準備著,每每跑步都會適當增加跑步時長,增加跑步圈數,提高跑步速度,希望有朝一日能衝刺馬拉松。那些跑完馬拉松的人後來都怎麼了?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什麼感受?
  • 世界上最難跑的馬拉松 撒哈拉"地獄"馬拉松登頂
    隨著陳盆濱跑完七大洲極限馬拉松,成為首位贏得世界極限馬拉松賽事冠軍的中國人。「極限馬拉松」一下子成為跑友中的熱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什麼是極限馬拉松、世界上又有哪些知名的極限馬拉松呢。
  • 有能力在2個小時內跑完42公裡的幾種動物
    目前男子馬拉松的記錄是2小時01分39秒,以下幾種動物的耐力倆小時跑個馬拉松應該也不成問題!第一,狼狼可以以7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連續奔跑20分鐘,也就是說20分鐘的時間內,狼就能奔跑23.3公裡了。連續快速跑20分鐘,然後歇1小時20分鐘,再跑20分鐘,兩個小時之內就能跑46.6公裡,比人可快多了!
  • 7天跑完七大洲7個馬拉松,還有4個中國選手參加
    在7天之內完成七大洲的7個馬拉松,這個挑戰聽起來有些誇張,但真的有人完成了!世界馬拉松挑戰賽(World Marathon Challenge)是一項極限挑戰,挑戰者需要在7天之內完成包括南極洲聯合冰川、南美州的彭塔阿雷納斯、北美州的邁阿密、歐洲的馬德裡、非洲的馬拉喀什、亞洲的杜拜、大洋洲的雪梨在內的七大洲7個馬拉松。
  • 7天7大洲7場馬拉松 三位中國勇士徵服人類極限
    北京時間2月7日,2019年世界馬拉松挑戰賽(World Marathon Challenge)在美國邁阿密落幕,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41位跑者全部完賽,其中3位來自深圳的勇士曹峻、羅飛和蒲愛民順利完成壯舉,他們在7天之內在7大州完成7場馬拉松(簡稱777挑戰賽)。
  • 男女1小時跑世界紀錄被破!莫法拉跑了21公裡人類全馬破2在望
    今天凌晨結束的鑽石聯賽布魯塞爾站的比賽,男女1小時跑世界紀錄被破。率先進行的女子1小時跑比賽中,荷蘭名將哈桑以18930米奪冠並創造新的世界紀錄。37歲的英國中長跑名將莫法拉,以21330米奪冠也創造了男子1小時跑新世界紀錄。
  • 超越「閃電俠」,人類有史以來,極限奔跑速度究竟有多快
    人類100米短跑的世界紀錄,由牙買加短跑名將尤賽恩·博爾特((Usain Bolt)在2009年所創下的記錄,約時速37.58公裡。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一隻健康的貓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裡的速度,一百米約7.2秒。如果人類先跑個50米,貓大約5秒左右就可以追上。
  • 健康跑馬拉松,按6大飲食原則,制定補給計劃,3到5小時輕鬆完賽
    跑一場全馬,普通人平均約在3小時至5個多小時之間,是長距離的運動,身體需要很大能量,才能持續前進,跑出最理想的成績。跑馬拉松不是穿上一雙跑鞋,就可以跑了,事前準備不能輕忽。依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體能水準,準備時間有所不同,準備時間至少需要半年。
  •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
    導語:和短跑比賽不同,馬拉松是一個漫長的長跑過程,你需要更好的體質,更強的耐力,才能支撐你跑完全程的馬拉松。馬拉松有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那麼,一般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呢?根據標準,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一起來了解。
  • 犀牛一起跑,非洲五大猛獸馬拉松!
    還好,半馬關門時間將近7小時,時間寬裕,非常適合初級跑者,跑不過羚羊被關門,也是NB的經歷!要知道,這不止是一場馬拉松,也不止是一次新奇的動物巡遊,而是讓你找回人類進化早期,感受最原始的為了生存而奔跑!
  • 資深跑友王樂:跑馬拉松需要「攀登不止」精神
    我記得,當時並不知道馬拉松為何物,所以參加的是4.2公裡的小馬拉松。不過,跑完之後覺得還挺舒服,也沒有自己想像中的艱難。之後,我便發現跑步是挺有意思的事情。」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自此與馬拉松結緣,而成為終身愛好。2007年,王樂第一次開始跑全馬,就再也沒下過小馬拉松的賽道。「馬拉松這項運動,你一旦能跑全馬了,就會覺得以前的距離太短了。跑馬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會變得更高、更快、更強。
  • 我為什麼跑馬拉松?
    要說這幾年國內最火的運動,馬拉松不是第一也肯定能排進前三。全馬的平均完成時間在 4 小時左右,也就是說,你要不停歇或中間只有短暫休息地跑上 4 小時,這對身體的耐力和體能無疑極大的考驗,且不說在規定時間(一般是 6 小時)內跑完全程,能堅持到達終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個問題。而要達到 4 小時的平均水平,配速、熱身、定速巡航、衝刺、體能分配等都有講究,只有合理分配體能,保持節奏,你才有可能毫髮無損地順利到達終點。
  • 70歲大爺打破馬拉松年齡段世界紀錄,4分07秒配速跑完42公裡
    說起馬拉松世界紀錄?是不是大家第一反應是肯亞馬拉松戰神基普喬格在9月份創造的2小時01分39秒呢?誠然,基普喬格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馬拉松選手,2小時01分39秒是人類目前合法條件下的世界紀錄,而在非合法條件下的世界最快成績也是由基普喬格在「破二挑戰賽」跑出的2小時00分25秒。
  • 100英裡超級馬拉松,最新世界紀錄:11小時19分13秒
    馬拉松,42.195米對我們普通大眾已經是超極限運動了,有人覺得跑馬拉松還不過癮,還要挑戰100公裡,100英裡,還要追求最快的完賽速度。33歲的美國選手扎克·比特爾(Zach Bitter)於上周六在威斯康星州州的密爾沃基(Milwaukee),在室內443米的跑道上連續跑了378圈,以11:19:13的成績一舉打破100英裡(160公裡)的世界紀錄,將此前的成績提高了近10分鐘。Bitter前半程耗時5:40:38,後半程跑得更快,用時5:38:35。
  • 【比賽】七種馬拉松完賽方式,你是哪一種?
    「我完賽啦,我艱苦地完賽了,我愜意地完賽了,我鬱悶地完賽了,我傲驕地完賽了……」 很多人都完成過馬拉松,這是結果,但完成馬拉松的過程卻可能大相逕庭。我自己也經歷過各種過程。用不同方式完成全馬,意味著所處跑步的不同階段,也可能代表了個人的跑步風格。
  • 上馬開跑 他們用「愛」傳遞馬拉松精神
    「馬拉松是一種精神,你在跑前20到30公裡,30到最後12公裡,每個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每次跑到35、36公裡的時候,你說我怎麼這麼傻,下次再也不跑了,我不想再跑了,結果一完賽,馬上查下一場比賽什麼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