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跑馬拉松,按6大飲食原則,制定補給計劃,3到5小時輕鬆完賽

2020-12-03 荊山浮屠話健康

前幾天,秦皇島馬拉松,筱溪報名參加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比賽,既興奮又緊張,賽前也十分擔心會跑得精疲力竭,於是請教跑過全馬的朋友,如果跑42.公裡,除了積極鍛鍊,養好體力之外,飲食上該如何調整?跑過全馬的同事給她介紹了自己的經驗,筱溪也順利完成了全馬的比賽,事後她也把經驗介紹給大家。

跑一場全馬,普通人平均約在3小時至5個多小時之間,是長距離的運動,身體需要很大能量,才能持續前進,跑出最理想的成績。

跑馬拉松不是穿上一雙跑鞋,就可以跑了,事前準備不能輕忽。依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體能水準,準備時間有所不同,準備時間至少需要半年。除了平日訓練以外,比賽前、後及運動過程中的營養補給,更是事關馬拉松順利與否的關鍵。

馬拉松跑者的訓練計劃,除了著重鍛鍊體能、增強跑步技巧之外,還需要配合運動營養,這是非常重要的運動策略,除了能夠提升運動表現、降低運動傷害機率,還有助運動後的疲勞恢復,縮短身體的酸痛、疲憊。所以要掌握馬拉松飲食的六大原則,來調整飲食:

1、適時的補充能量

從決定跑馬拉松的當下,就必須將飲食調整放在計劃中。許多初跑者常會忽略運動營養的重要性,甚至認為與增強跑步技巧、提高心肺功能相比,飲食調整有那麼重要嗎?反正每天三餐都有吃,何必在意吃什麼?怎麼吃?其實,一場長途跑步,比賽前、中要吃哪些食物、何時要喝水、跑的過程中怎樣補充能量……,各種細節都關乎能否讓馬拉松跑者順利完跑。

如果沒有在運動前正確攝取營養,達到基本體能,也沒有讓身體習慣在跑馬拉松過程中補充飲食,貿然參加馬拉松比賽,很可能會在半途發生側腹痛、頭暈、嘔吐、腹瀉、抽筋、中暑、熱衰竭等狀況,不得不退出比賽,因此務必將運動營養列在運動計劃中,逐步進行飲食調整,讓身體能夠適應長距離運動時的能量利用。

日常生活的飲食要注重均衡營養,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跑馬拉松均衡營養更為重要,各類食物都要適當攝取。

耐力型運動的運動員需要攝取更多的熱量,譬如,一天建議每日攝取全谷根莖類的分量為1.5-4碗,在訓練及比賽期間,分量可再多一半,也就是2.25-6碗;主要提供蛋白質的豆、魚、肉、蛋類食物攝取量,從3-8份增加為4.5-12份,一份為35克肉。

2、糖類攝取比例適當提高

糖類是提供身體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馬拉松跑者的飲食中,糖類攝取比例可提高至總攝取熱量的65%。除了提供運動時所需能量,還能以肝糖的型式保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為身體儲存能量,其作用和備份電源的道理一樣,提供跑者後繼有力的能量。

一場馬拉松跑下來,需要長時間的能量維持,體內的脂肪與糖類是支持跑者不斷往前繼續跑的能量來源。身體裡面的糖類以兩種型式儲存,一種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另一種是儲存在肌肉及肝臟中的肝糖(2/3存在肌肉,1/3存在肝臟),隨著馬拉松比賽的時間增加,肌肉中的肝糖不斷被消耗,而影響到後半段的運動表現,因此運動中攝取富含糖類的食物,對維持運動所需的能量非常重要。

身體58%的熱量來自糖類,每天飲食最少約需50克糖類,建議參加馬拉松的跑者,應配合訓練,將來自糖類的熱量提高至65%。每公斤體重每日應攝取6克,以65公斤的跑手計算,約為390克,即4至8碗飯的分量,可通過5至6餐的方式進食。

3、利用肝糖超補法,提高庫存量

馬拉松跑手多麼希望能在一餐之內就將肌肉肝糖儲存滿滿,但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可以利用比賽前7天進行肝糖超補法,增加2倍肝糖儲存量,讓身體狀況達到巔峰,跑出好成績。

不過,肝糖超補法會讓肌肉帶水,使得肌肉腫脹,跑手需忍受腫脹帶來的不舒服,因此建議賽前先試行,讓身體適應及評估個人的接受度,等到正式比賽時,就能夠享受最佳狀態:

第1-4天:用高強度運動消耗體內肝糖,且攝取較低糖類的飲食(糖類為總攝取熱量之50%),讓身體處在肝糖缺乏狀態。第5-7天:攝取高糖類飲食(糖類達總攝取熱量之70%),讓身體迅速超量儲存肝糖。例如:周日要比賽馬拉松,周一到周四通過低糖飲食與運動將肌肉中的糖類消耗掉,周四到周七則攝取高糖類飲食。

4、蛋白質需提高至15%

蛋白質能提供身體修補損傷組織、重建及恢復身體細胞,馬拉松選手的蛋白質需提高至15%,若不是持續性跑者,可維持一般人的10-14%。馬拉松是大量使用肌肉的一種運動,會帶給肌肉、肌腱、韌帶很大的負擔,需充分補充蛋白質利用率高的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具有提供修補受損組織、重建及恢復身體細胞正常功能的作用,馬拉松選手訓練及參賽期間,要多吃豆、魚、奶、蛋、肉類優良蛋白質食物,也可選擇由蛋白質食材所製成的營養增補劑,如雞精、乳清蛋白。這類食物能夠補充到完整的胺基酸,供身體利用,特別是可以攝取到肌肽、支鏈胺基酸這類胺基酸。前者是由丙氨酸和組氨酸組合而成,能減少自由基,幫助肌肉正常收縮,降低肌肉疲勞的作用,後者是由白氨酸、異白氨酸、頡氨酸組成,運動前補充,能保護肌肉組織,有助減少運動所造成的肌肉蛋白分解;運動後補充,能促進肌肉合成,幫助肌肉修復。

原本正常人是每公斤體重每日需攝取1克蛋白質,配合訓練應提高至15%,每公斤體重每日應攝取1.5克蛋白質,以65公斤的跑者計算,約為97.5克,可以通過4-5餐的方式進食。

5、脂肪不用提高攝取

脂肪能提供身體保護,具有降低發炎、提供腦部營養的作用,同時是身體能量的來源之一,但跑馬拉松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糖類,所以每日攝取的脂肪量應和平日相同,佔總熱量的25%,以維持長時間的運動耐力。

運動時,體內脂肪會被釋放出來做為能量,當脂肪大量燃燒時,就會提供充足的能量供身體使用,所以只要平常攝取足夠的飽和脂肪酸、多元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運動期間不用特別提高脂肪的攝取量。

6、可在跑馬拉松前中後,補充莓類、香蕉等水果

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不是熱量來源,卻是有助身體運作的輔助性營養素,主要是參與細胞活動,維持細胞工作,消除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作用。

每日食用多種蔬菜、水果,可攝取豐富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維生素、植化素可增加抗氧化效果,降低運動後身體的疲勞。

礦物質中的鈣、鐵、鎂、鋅、鉀等微量元素,是參與身體許多反應的重要營養素,具有能量反應、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代謝反應等,可協助運動時身體的神經反應、新陳代謝、蛋白質合成,有助迅速修補破損組織,恢復正常體能。

可在跑馬拉松前、中、後補充莓類、香蕉等水果,一方面可攝取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同時含有糖類,可補充能量。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馬拉松完賽成績與飲食中脂肪、鎂、鉀營養元素密切相關
    》,發現馬拉松比賽中處於中間位置跑者的飲食習慣,可能是完賽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甚至可能會增加他們的心血管系統風險。對於發起這個研究的原因,她解釋說:我自己就非常熱愛跑步,總是不停地跑啊跑啊。但同時,我也會想到其他的跑者,是否會在比賽前充分考慮過自己的訓練和營養,以及這些準備對於比賽的影響。所以我希望能夠觀察這些跑者賽前的飲食準備,來看看不夠好的飲食和比賽成績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
  • 馬拉松營養補給指南:帶你挑戰7天7大洲7場全馬!
    2014年開始跑馬拉松,先後完成了30幾個全程馬拉松,五次百公裡越野賽,兩次完賽八百流沙極限越野賽。   29號 Pu Aimin   深圳市蒲公英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 ;   2013年度深圳市十佳廣告人 。
  • 【跑友故事】解鎖上馬完美PB!多巴胺仍未褪去
    下午領完裝備我們晚餐各吃了兩碗麵條,對於南方人的我來說真的不太習慣麵食,但是大神說了,馬拉松飲食麵食最好早餐還要買饅頭吃呢,好在上海也是南方,我們吃完麵條走遍了南京東路四川中路都找不到饅頭店,就帶著寶礦力和手撕麵包回到了酒店休息。整理裝備,檢查補給,大神說這時候得有定裝照,於是見下圖吧,說過晚安後我睡得並不平靜…….
  • 【比賽】七種馬拉松完賽方式,你是哪一種?
    「我完賽啦,我艱苦地完賽了,我愜意地完賽了,我鬱悶地完賽了,我傲驕地完賽了……」 很多人都完成過馬拉松,這是結果,但完成馬拉松的過程卻可能大相逕庭。我自己也經歷過各種過程。用不同方式完成全馬,意味著所處跑步的不同階段,也可能代表了個人的跑步風格。
  • 訓練營|馬拉松補給為什麼都有香蕉?
    馬拉松比賽中,如何科學進行補給呢?一、這些補給誤區,你中槍了嗎?一場全馬,需要多少補給?一位跑友說,他在剛開始跑馬的時候,一場全馬要吃下十幾顆鹽丸,以為這樣就能幫助自己迅速恢復體力。但實際上,馬拉松比賽的補給並不是越多越好。馬拉松比賽中,像上面那位跑友一樣錯誤進行補給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比如:為了有力氣跑步賽前早餐吃太多;等到口渴才進補給站喝水;把賽道補給當做自助餐一路吃喝;自己準備一堆高熱量食物以期迅速補充能量。
  • 馬拉松後半程掉速?其實你可以有效提速的!
    比如,萬米40分,那麼馬拉松可按40*4.65=186分鐘進行,即4分25秒/km。 對於比賽過程中的補給,只需做到逢站必補,飲料站多補,用水站少補即可。或者說,跑齡可以彌補跑量的不足。 賽前準備不足 賽前準備包含多種,狀態調整、飲食、睡眠等都要考慮進去,一般賽前7-10天可逐漸減少跑量,賽前1-2天只需輕鬆活動即可。飲食方面,其實並沒有太大講究,多主食、吃飽、忌油膩、辛辣即可。這裡重點提到下,賽前一天糖原補充極其重要,甚至重於訓練!
  • 運動|馬拉松訓練營4:專項訓練在跑後加強的重要性
    】 大多數跑者在起跑前都忽略了熱身環節,都急於到發跑區搶位置,這樣會直接影響到成績的發揮,建議大家在起跑前從肌肉、軟組織、心肺進行熱身,能讓我們在起跑後快速進入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人多的情況下可以在原地進行小步跑、縱跳,低強度的高抬腿也可作為熱身備選動作。
  • 漲知識|上海馬拉松賽前賽中怎麼吃?請收下這份小貼士
    漲知識|上海馬拉松賽前賽中怎麼吃?吃什麼和怎麼吃,比賽時候如何補給,決定了跑者在比賽前後和跑步過程中的狀態,同時也是他們內在身體能量的來源。近日,美國跑步雜誌《Runner's World》就邀請了多位跑圈大咖,其中包括奧運選手、全國冠軍,還有最好成績「213」的精英跑者,總結了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前中後的飲食攻略。
  • 2016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六星跑者白皮書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概述2.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發展現狀2.1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發展階段2.2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發展現狀3. 大滿貫全球大數據3.1性別分析3.2地域分析3.3國家分析3.4人口vs 完賽人數分析4.
  • 「走出榮耀」馬拉松跑者蘇衛東:跑步衝出中年危機
    我至今記得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起跑儀式。早晨7點30分,從外灘南京東路到和平飯店門前,17000人一起高唱國歌。跑者們都熱血沸騰,等待鳴槍發令。我以1小時56分完賽,算是不錯的成績,得到一雙多威的馬拉松跑鞋,證書也是當場排隊領取的。後來,我連續十年一直跑半馬,人稱「老斑(半)馬」。
  • 中國最年長的六星跑者新目標:7天「跑」完7大洲馬拉松
    68歲的陳燮中博士,就是其中的跑者之一。坡度起伏的賽道,對他己經撕裂的右膝蓋骨關節,造成了嚴峻的挑戰。嚴寒的氣溫,甚至使他的臉部肌肉失去知覺。但最終,他堅持了下來,並以5小時28分的成績跑完全程,並獲得官方賽事獎牌。
  • 100英裡超級馬拉松不是夢 名教頭:人人都能完賽
    北京時間5月20日,100英裡(約合160.9公裡)的超級馬拉松一直被認為是鐵人的運動項目,但是在金牌教練賈森-庫普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在自己最新出版的書籍裡,庫普闡述了一種觀點,只要學會比較的技巧,即每個人都能夠完賽100英裡超級馬拉松的比賽。
  • 馬拉松起源於一個地名 2小時大關是終極夢想
    但在1967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中,一位名叫凱薩琳·斯威策的20歲女運動員身背261號碼布,混在男隊中開跑並順利完賽,成績是4小時20分,她也因此成為第一位擁有號碼布完賽的女性。但馬拉松並未就此為女性打開大門。當年,當她氣喘籲籲地完成比賽後,時任波馬賽事總監怒氣衝衝地衝過去,準備動手撕下她身上的號碼。幸好有男友相助,凱薩琳才得以脫身。
  • 2012年天津國際馬拉松賽競賽規程
    (二)比賽檢錄: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競賽項目分別進行檢錄。  (三)起跑順序:按馬拉松(42.195公裡)、10公裡、迷你馬拉松(5公裡)跑的先後順序排列,各項目方陣間隔50米。馬拉松項目的專業選手在馬拉松方隊前,其他馬拉松選手隨後。  (四)馬拉松比賽採用電子晶片感應計時,各參賽者必須佩帶大會確認的計時晶片。計時晶片將在賽前與號碼布同時發放。
  • 你不知道的馬拉松跑法,這樣跑好輕鬆啊!
    最近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賽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相信不少跑友們都在積極備戰。一場馬拉松,全程42.195公裡並不是誰都能輕易完賽,特別是初跑者們。大多數初跑者們並沒有積累一定的跑量及跑步經驗,核心肌肉力量更是薄弱,想要輕鬆跑完一場馬拉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25分鐘跑完5公裡!69歲馬英九2小時完賽半程鐵三賽事
    賽程總長25.75公裡,馬英九用時2小時59秒完賽。#馬英九在社交帳號曬出完賽獎牌#馬英九此次報名的半程鐵三賽全程25.75公裡,包括遊泳0.75公裡、自由車20公裡、路跑5公裡。其中5公裡路跑的成績令很多人吃驚,在經歷了高強度的遊泳和自行車比拼後,他25分17秒的成績跑完了5公裡,平均配速大概在5分鐘左右。馬英九本來就是個跑步達人,堅持晨跑40年,天天做伏地挺身,2009年4月參加宜蘭馬拉松之前,他曾透露自己「3000米曾創下11分46秒的紀錄」。
  • 「跑在天堂的馬拉松」藍鑽普吉島國際馬拉松賽事A-B行程
    最初是為了海嘯籌集善款,因為普吉海天一色的無邊美景加上舉世無雙的賽道,吸引到越來越多馬拉松愛好者的關注,成為全世界擁有最美麗風景的馬拉松賽之一。2017年第12屆普吉島馬拉松賽將於6月3日-4日舉行,設全程、半程、10.5公裡、5公裡、2公裡兒童跑等五個項目。和眾多其他馬拉松比賽相比,樂古浪普吉島國際馬拉松更有趣味性,慈善氛圍更濃烈。
  • 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種什麼體驗?
    這也是小編一直所遺憾的,但卻一直為跑馬拉松準備著,每每跑步都會適當增加跑步時長,增加跑步圈數,提高跑步速度,希望有朝一日能衝刺馬拉松。那些跑完馬拉松的人後來都怎麼了?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什麼感受?
  • 2014年重慶國際馬拉松賽競賽規程 3月22日開賽
    (五)起跑順序:按馬拉松(特邀、註冊、業餘)、半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項目的先後順序排列,各項目間隔20米距離。  (六)關門時間:  為了保證參賽運動員比賽安全、順利,比賽期間比賽路線各段設關門時間,限時對交通封閉。起跑至關門時間到後,各路段恢復社會交通。參賽者未在規定的關門時間內跑完對應的距離者請立即停止比賽,退出賽道,以免發生危險。
  • 人類離馬拉松「破2」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姚友明、韋驊16日,裡約奧運會冠軍、34歲的肯亞馬拉松名將基普喬蓋在柏林馬拉松賽上以2小時01分39秒創造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首次將人類跑完42.195公裡的用時縮短到2小時02分以內。在「破2」的徵途上,人類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