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秦皇島馬拉松,筱溪報名參加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比賽,既興奮又緊張,賽前也十分擔心會跑得精疲力竭,於是請教跑過全馬的朋友,如果跑42.公裡,除了積極鍛鍊,養好體力之外,飲食上該如何調整?跑過全馬的同事給她介紹了自己的經驗,筱溪也順利完成了全馬的比賽,事後她也把經驗介紹給大家。
跑一場全馬,普通人平均約在3小時至5個多小時之間,是長距離的運動,身體需要很大能量,才能持續前進,跑出最理想的成績。
跑馬拉松不是穿上一雙跑鞋,就可以跑了,事前準備不能輕忽。依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體能水準,準備時間有所不同,準備時間至少需要半年。除了平日訓練以外,比賽前、後及運動過程中的營養補給,更是事關馬拉松順利與否的關鍵。
馬拉松跑者的訓練計劃,除了著重鍛鍊體能、增強跑步技巧之外,還需要配合運動營養,這是非常重要的運動策略,除了能夠提升運動表現、降低運動傷害機率,還有助運動後的疲勞恢復,縮短身體的酸痛、疲憊。所以要掌握馬拉松飲食的六大原則,來調整飲食:
1、適時的補充能量
從決定跑馬拉松的當下,就必須將飲食調整放在計劃中。許多初跑者常會忽略運動營養的重要性,甚至認為與增強跑步技巧、提高心肺功能相比,飲食調整有那麼重要嗎?反正每天三餐都有吃,何必在意吃什麼?怎麼吃?其實,一場長途跑步,比賽前、中要吃哪些食物、何時要喝水、跑的過程中怎樣補充能量……,各種細節都關乎能否讓馬拉松跑者順利完跑。
如果沒有在運動前正確攝取營養,達到基本體能,也沒有讓身體習慣在跑馬拉松過程中補充飲食,貿然參加馬拉松比賽,很可能會在半途發生側腹痛、頭暈、嘔吐、腹瀉、抽筋、中暑、熱衰竭等狀況,不得不退出比賽,因此務必將運動營養列在運動計劃中,逐步進行飲食調整,讓身體能夠適應長距離運動時的能量利用。
日常生活的飲食要注重均衡營養,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跑馬拉松均衡營養更為重要,各類食物都要適當攝取。
耐力型運動的運動員需要攝取更多的熱量,譬如,一天建議每日攝取全谷根莖類的分量為1.5-4碗,在訓練及比賽期間,分量可再多一半,也就是2.25-6碗;主要提供蛋白質的豆、魚、肉、蛋類食物攝取量,從3-8份增加為4.5-12份,一份為35克肉。
2、糖類攝取比例適當提高
糖類是提供身體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馬拉松跑者的飲食中,糖類攝取比例可提高至總攝取熱量的65%。除了提供運動時所需能量,還能以肝糖的型式保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為身體儲存能量,其作用和備份電源的道理一樣,提供跑者後繼有力的能量。
一場馬拉松跑下來,需要長時間的能量維持,體內的脂肪與糖類是支持跑者不斷往前繼續跑的能量來源。身體裡面的糖類以兩種型式儲存,一種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另一種是儲存在肌肉及肝臟中的肝糖(2/3存在肌肉,1/3存在肝臟),隨著馬拉松比賽的時間增加,肌肉中的肝糖不斷被消耗,而影響到後半段的運動表現,因此運動中攝取富含糖類的食物,對維持運動所需的能量非常重要。
身體58%的熱量來自糖類,每天飲食最少約需50克糖類,建議參加馬拉松的跑者,應配合訓練,將來自糖類的熱量提高至65%。每公斤體重每日應攝取6克,以65公斤的跑手計算,約為390克,即4至8碗飯的分量,可通過5至6餐的方式進食。
3、利用肝糖超補法,提高庫存量
馬拉松跑手多麼希望能在一餐之內就將肌肉肝糖儲存滿滿,但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可以利用比賽前7天進行肝糖超補法,增加2倍肝糖儲存量,讓身體狀況達到巔峰,跑出好成績。
不過,肝糖超補法會讓肌肉帶水,使得肌肉腫脹,跑手需忍受腫脹帶來的不舒服,因此建議賽前先試行,讓身體適應及評估個人的接受度,等到正式比賽時,就能夠享受最佳狀態:
第1-4天:用高強度運動消耗體內肝糖,且攝取較低糖類的飲食(糖類為總攝取熱量之50%),讓身體處在肝糖缺乏狀態。第5-7天:攝取高糖類飲食(糖類達總攝取熱量之70%),讓身體迅速超量儲存肝糖。例如:周日要比賽馬拉松,周一到周四通過低糖飲食與運動將肌肉中的糖類消耗掉,周四到周七則攝取高糖類飲食。
4、蛋白質需提高至15%
蛋白質能提供身體修補損傷組織、重建及恢復身體細胞,馬拉松選手的蛋白質需提高至15%,若不是持續性跑者,可維持一般人的10-14%。馬拉松是大量使用肌肉的一種運動,會帶給肌肉、肌腱、韌帶很大的負擔,需充分補充蛋白質利用率高的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具有提供修補受損組織、重建及恢復身體細胞正常功能的作用,馬拉松選手訓練及參賽期間,要多吃豆、魚、奶、蛋、肉類優良蛋白質食物,也可選擇由蛋白質食材所製成的營養增補劑,如雞精、乳清蛋白。這類食物能夠補充到完整的胺基酸,供身體利用,特別是可以攝取到肌肽、支鏈胺基酸這類胺基酸。前者是由丙氨酸和組氨酸組合而成,能減少自由基,幫助肌肉正常收縮,降低肌肉疲勞的作用,後者是由白氨酸、異白氨酸、頡氨酸組成,運動前補充,能保護肌肉組織,有助減少運動所造成的肌肉蛋白分解;運動後補充,能促進肌肉合成,幫助肌肉修復。
原本正常人是每公斤體重每日需攝取1克蛋白質,配合訓練應提高至15%,每公斤體重每日應攝取1.5克蛋白質,以65公斤的跑者計算,約為97.5克,可以通過4-5餐的方式進食。
5、脂肪不用提高攝取
脂肪能提供身體保護,具有降低發炎、提供腦部營養的作用,同時是身體能量的來源之一,但跑馬拉松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糖類,所以每日攝取的脂肪量應和平日相同,佔總熱量的25%,以維持長時間的運動耐力。
運動時,體內脂肪會被釋放出來做為能量,當脂肪大量燃燒時,就會提供充足的能量供身體使用,所以只要平常攝取足夠的飽和脂肪酸、多元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運動期間不用特別提高脂肪的攝取量。
6、可在跑馬拉松前中後,補充莓類、香蕉等水果
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不是熱量來源,卻是有助身體運作的輔助性營養素,主要是參與細胞活動,維持細胞工作,消除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作用。
每日食用多種蔬菜、水果,可攝取豐富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維生素、植化素可增加抗氧化效果,降低運動後身體的疲勞。
礦物質中的鈣、鐵、鎂、鋅、鉀等微量元素,是參與身體許多反應的重要營養素,具有能量反應、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代謝反應等,可協助運動時身體的神經反應、新陳代謝、蛋白質合成,有助迅速修補破損組織,恢復正常體能。
可在跑馬拉松前、中、後補充莓類、香蕉等水果,一方面可攝取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同時含有糖類,可補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