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園林抗颱風技術報告亮相粵港澳園林行業應對颱風災害論壇

2021-01-14 文科園林

6月21日至22日,粵港澳園林行業應對颱風災害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了十幾位行業專家一起交流園林抗颱風經驗,專家們多維度、多廣度的論述精彩紛呈、乾貨滿滿,獲得熱烈反響,讓與會者受益匪淺。



文科園林總裁助理林瑞君、文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鄭建汀受邀出席了此次論壇。鄭建汀副院長代表公司在會上作了題為《颱風「山竹」對深圳園林樹木的影響及反思》的報告,這是她繼在廣東省風景園林協會2018年年會上作該主題報告之後第二次受邀作此報告。



《颱風「山竹」對深圳園林樹木的影響及反思》一文的成果,得益於公司領導敏銳的目光與決斷。颱風過境後,公司第一時間組織研發部鄉土植物研究所的同事進行了災後實地勘測調查工作。依託從現場取得的大量基礎數據,文科研發團隊通過統計各類樹木折損率和損毀率等,初步總結出颱風影響深圳園林樹木的七大因素:


1、木材強度,如速生樹種,木材強度差,枝條硬、脆易折;


2、樹冠形狀,如冠幅大、枝葉密集不透風,根冠比結構失調;


3、樹齡,樹木衰老,韌性變差,易發生風折;


4、病蟲害侵蝕;


5、淺根性樹種;


6、樹體太高,樹冠大,引起斷頭;


7、人為因素,主要指規劃設計不合理、施工不嚴、養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



本報告旨在為深圳乃至華南地區的園林企業和政府園林管理部門提供技術參考,呼籲大家一起努力削弱颱風危害,減少經濟損失。


鄭院長表示,此次報告只是拋磚引玉,目前文科園林正在主持編寫《華南園林樹木抗颱風策略研究》專業書籍,其中對於園林樹木抗颱風策略有非常詳盡的研究。該書將於今年出版發行,屆時將為業界帶來一本非常實用的參考工具書。


延伸閱讀

【文科論壇】颱風「山竹」對深圳園林樹木影響的技術調查報告


文科園林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文章版權所有,若需轉載,請來電聯繫。歡迎點擊 www.wkyy.com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風景園林》熱點導讀|20 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
    探討氣候變化背景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應對策略,有利於加深風景園林師對氣候變化的了解與思考,對於倡導通過科學手段優化人居環境也有著重要意義。 本期熱點導讀精選16篇「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相關論文,從氣候變化影響評估、設計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闡述國內外風景園林師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與措施,並分享了國際範圍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的相關研究與實踐。
  • 福建:積極應對颱風「瑪莉亞」
    7月11日,福州市的園林工人在清理被颱風颳倒的樹木。今年第8號颱風「瑪莉亞」7月11日9時10分在福建連江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2米/秒,強颱風級),給福建沿海地區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 「摩羯」「貝碧嘉」接踵 颱風扎堆如何應對
    12日,今年第14號颱風「摩羯」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給北方多地帶來強降雨。據預測,第16號颱風「貝碧嘉」或將於15日登陸廣東。颱風為何接連而至?面對這種情況,應如何應對以減少險情、災情?13日23時許,由於暴雨,山東淄博市張店區西四路與和平路交叉口附近鐵路橋下,橋洞內積水近1米深。
  • 廈門發布颱風Ⅱ級預警!
    颱風更近了!  最新消息:廈門市園林植物園18時起閉園海滄天竺山景區日月谷溫泉度假村青礁慈濟宮景區  均已按照要求,張貼公告,關閉景區。  另外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廈門市氣象局今天18時00分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受第6號颱風「米克拉」影響,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我市有暴雨到大暴雨過程,過程累積面雨量80~150毫米,局部超150毫米。
  • 我市聞「風」而動 積極應對九號颱風「美莎克」
    3號,今年第九號颱風「美莎克」緊跟第八號颱風「巴威」的腳步,在短短一周時間裡再次光臨我市,強勁的大風和強降雨導致全市河流水位顯著上漲,部分路面積水,我市市委書記金銀華,市委副書記、市長高峰第一時間趕赴抗洪救災一線,現場指揮群眾轉移及各項防汛工作,同時市級領導也分赴所包鄉鎮,靠前指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颱風24號,在日本我們如何應對?
    只要提前關注天氣預報,在颱風最肆虐的時間避免外出,堅持一下。就勝利了。颱風來了我們該怎麼應對1 避免外出颱風接近,通常會帶來大雨和暴風。所以儘量避免室外活動。不要靠近水路,海岸等地方。(酒店民居管理者會提前進行通知聯絡)排水溝如果有堵塞,及時清掃或者通知管理員應對。如果有容易被風吹走吹倒的東西,提前固定或者收起來。入住前檢查一下房子的外觀,屋頂,屋內牆壁。日本木製房屋,抗震能力很強,抗水抗風能力相對較弱。
  • 颱風過境處 風雨英雄在
    本報記者 王雲 攝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於19日6 時在珠海金灣區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受颱風及其環流影響,18日20時至19日6時,我市普降大雨到暴雨,神灣鎮錄得最大陣風13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颱風「海高斯」防禦工作,市委書記賴澤華、市長危偉漢等領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禦工作。
  • 應對颱風「海神」,長春市中小幼停課一天!
    關於全力做好防禦10號颱風工作的緊急通知各縣(市)區、開發區教育局(文教局),直屬各單位,駐長中省直學校、各民辦學校:據長春市氣象局2020年9月7日氣象報告,受10號颱風「海神」影響,預計7日夜間到8日,我市大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部地方有大暴雨並伴有
  • 福州市防汛防颱風應急預案(2020年8月修訂)
    (2)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配合市應急局組織應急專家隊伍,為防禦突發地質災害提供應急技術支撐。
  • 颱風「瑪莉亞」登陸福建連江 相關地區部門全力應對
    今年第8號颱風「瑪莉亞」(強颱風級)的中心已於11日9時10分前後在福建省連江縣黃岐半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0百帕,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7月登陸福建的最強颱風。上午10時,「瑪莉亞」已減弱為颱風級,但風雨影響仍會持續。
  • 看似弱小的溫比亞颱風,已造成今年迄今最大的颱風災害
    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已在我國造成嚴重災害。據各地民政部門的數據,截至8月24日,江蘇徐州、安徽、河南、山東、遼寧等受災嚴重地區共有48人死亡,4人失蹤,37人受傷,倒塌/嚴重損壞房屋32624間,直接經濟損失250.8億元。
  • 應對颱風「利奇馬」表現突出,山東一違紀幹部被容錯免責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今日(8月14日),新京報記者從山東東營市河口區紀律檢查委員會獲悉,在此次颱風「利奇馬」登陸期間當地發生水災,一名因違紀正在接受調查的黨員幹部因應對颱風表現突出,決定免於追究其紀律責任。
  • 分支機構動態 | 2020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植物與古樹名木專業委員...
    為積極響應國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建設可持續性的人居環境的要求,更好的發揮風景園林行業在促進生態與人居環境中的作用
  • 2020年版中國城市園林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市場容量  競爭格局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城市園林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園林行業經過近**年的發展,市場日漸壯大。但截至**我國園林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結構仍比較分散,企業數量眾多,企業實力和經營規模偏小,全國範圍內跨區域經營的企業較少。
  • 颱風來了,怎樣快速查看颱風位置和走向?及船舶如何應對颱風?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造船業、航海技術以及氣象預報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我們防抗颱風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基礎。但這並不能讓我們對颱風掉以輕心,更應該對港內作業船舶防抗臺的方法、措施加強研究,以期把颱風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 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應對颱風「安比」
    應對颱風「安比」,處置洪澇災情,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精準研判 嚴密防範 高效救援司偉 攝(人民視覺)今年第10號颱風「安比」(強熱帶風暴級)於7月22日12時30分在上海崇明島登陸,登陸時風力10級(28米/秒)。截至22日10時,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共緊急轉移群眾38.71萬人,4.14萬艘船隻回港避風,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接到險情災情報告。當前,受洪澇、泥石流災害影響的地方正全力組織搶險救災,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最大程度降低損失。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示行業:加強汛期和颱風多發季節保險應急處置和...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明顯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一些地區汛情嚴峻,近期即將進入颱風多發季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銀保監會的領導下,密切團結會員,認真落實行業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部署。
  • 颱風來了,怎樣快速查看颱風位置和走向?船舶如何應對颱風?
    颱風所帶來的暴雨、巨浪、大潮等現象嚴重威脅著海運業,對港口及港內作業船舶的威脅更加不可低估。港內作業的船舶對於防抗臺的工作要早作安排,未雨綢繆,保證港內作業船舶防抗臺的百分之百成功。但是,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和措施防抗颱風?哪種方法是港內作業的船舶的最佳選擇?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二)開展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充分利用粵港澳三地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優勢,建立開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區域氣象科技創新體系。重點在大灣區氣象數據共享、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精細化天氣預報預警技術、氣候變化影響與應對、海洋大氣綜合探測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申報氣象領域相關科技項目,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
  • 颱風天貓要來了?2017年除名颱風有了新名字,颱風天鴿成了它!
    在2017年8月,颱風天鴿在南海上爆發增強並襲擊了我國廣東珠三角地區,尤其是給珠江三角洲的澳門珠海香港等地帶去了十分嚴重的災害,除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外還有數十人喪生。因此2018年2月28日-3月3日,於越南河內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50屆年度會議上,我國提出了對「天鴿」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