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霞 青島報導
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六十五中校長高福生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他建議,針對教師心理健康要建立相應的心理幹預機制,把心理健康納入每年的檢測項目,並為每個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據高福生介紹,近年來,中小學教師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教師心理問題相當突出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調查表明:80%的教師壓力較大;近30%的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青島市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高福生認為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有下面這些原因:
一是來自工作上的巨大壓力。教學需求不斷加大,競爭日益激烈,教師學習新知識,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參與各種教學比賽,應對諸多的工作檢查,教師自身空間不斷縮小,造成了教師情緒上的高度緊張,普遍感到身心疲憊,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二是來自於社會的壓力。家長期望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教育的目標與功能被泛化為教育的目標與功能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把原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許多職責轉移到了學校。教師的責任邊界被無限的擴大,壓了也隨之增大。
三是輿論的壓力。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高,對教師要求處處為人師表,不允許有絲毫失誤,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社會的功利化趨向,更多的注重教育的短期效益,缺少對整個生命成長的長期關注,經常使老師陷入兩難的境地。
四是教師的合法權益難以保證。嚴重的擠壓了教師自身的生命空間,缺少對教育的話語權,在不停的變換中承擔多種角色。以及一些偶發事件的幹預給老師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從實際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輕教師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使他們學會心理調適,增強應對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將調節教師心理、幫助教師排除心理障礙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為此,高福生建議:
調整對教師的評價體系,給教師有效地「減負」,特別要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負擔與心理負荷,營造有利於教師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
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對教師進行心理衛生知識的相關培訓和為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向教師宣傳心理衛生保健常識,提高教師的心理學修養,使教師學會自我調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相應的心理幹預機制,把教師心理健康納入每年的檢測項目。衛生健康部門每年組織全市中小學教師進行一次全面的心理測試,並為每個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便有效的及時的預防和幹預。同時每年教師招聘對新入教師進行心理測評,將不符合教師職業心理素質要求的人員排除在教師門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