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心理課|官方發布!六大人群緊急心理危機這樣幹預

2020-12-08 和訊

忍不住刷新聞,越刷心情越煩躁鬱悶;懷疑自己得病,消毒、洗手、換衣服停不下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大眾的恐慌心理也在逐步蔓延,加強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勢在必行。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並給出六大人群心理幹預的重點方向。

《指導原則》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幹預重點應當從第一級人群開始,逐步擴展。一般性宣傳教育要覆蓋到四級人群。

第一級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住院治療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等。

第二級人群: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密切接觸者、疑似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發熱患者。

第三級人群:與第一級、第二級人群有關的人,如家屬、同事、朋友,參加疫情應對的後方救援者,如現場指揮、組織管理人員、志願者等。

第四級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的疫區相關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眾。

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機幹預要點如下:

一、確診患者

(一)隔離治療初期。

心態: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

幹預措施:

1.理解患者出現的情緒反應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作到事先有所準備,不被患者的攻擊和悲傷行為所激怒而失去醫生的立場,如與患者爭吵或過度捲入等。

2.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藥物治療外應當給予心理危機幹預,如及時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正面心理支持、不與患者正面衝突等。必要時請精神科會診。解釋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患者樹立積極恢復的信心。

3.強調隔離手段不僅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治療患者,同時是保護親人和社會安全的方式。解釋目前治療的要點和幹預的有效性。

原則:支持、安慰為主。寬容對待患者,穩定患者情緒,及早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

(二)隔離治療期。

心態:除上述可能出現的心態以外,還可能出現孤獨、或因對疾病的恐懼而不配合、放棄治療,或對治療的過度樂觀和期望值過高等。

幹預措施:

1.根據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觀如實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作到心中有數;

2.協助與外界親人溝通,轉達信息;

3.積極鼓勵患者配合治療的所有行為;

4.儘量使環境適宜患者的治療;

5.必要時請精神科會診。

原則:積極溝通信息、必要時精神科會診。

(三)發生呼吸窘迫、極度不安、表達困難的患者。

心態:瀕死感、恐慌、絕望等。

幹預措施:鎮定、安撫的同時,加強原發病的治療,減輕症狀。

原則:安撫、鎮靜,注意情感交流,增強治療信心。

(四)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發熱患者。

心態: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委屈、羞恥感或不重視疾病等。

幹預措施:

1.協助服務對象了解真實可靠的信息與知識,取信科學和醫學權威資料;

2.鼓勵積極配合治療和隔離措施,健康飲食和作息,多進行讀書、聽音樂、利用現代通訊手段溝通及其他日常活動;

3.接納隔離處境,了解自己的反應,尋找逆境中的積極意義;

4.尋求應對壓力的社會支持: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聯絡親朋好友、同事等,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持鼓勵;

5.鼓勵使用心理援助熱線或在線心理幹預等。

原則:健康宣教,鼓勵配合、順應變化。

二、疑似患者

心態:僥倖心理、躲避治療、怕被歧視,或焦躁、過度求治、頻繁轉院等。

幹預措施:

1.政策宣教、密切觀察、及早求治;

2.為人為己採用必要的保護措施;

3.服從大局安排,按照規定報告個人情況;

4.使用減壓行為、減少應激。

原則:及時宣教、正確防護、服從大局、減少壓力。

三、醫護及相關人員

心態:過度疲勞和緊張,甚至耗竭,焦慮不安、失眠、抑鬱、悲傷、委屈、無助、壓抑、面對患者死亡挫敗或自責。擔心被感染、擔心家人、害怕家人擔心自己。過度亢奮,拒絕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證自己的健康等。

幹預措施:

1.參與救援前進行心理危機幹預培訓,了解應激反應,學習應對應激、調控情緒的方法。進行預防性晤談,公開討論內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資源動員;幫助當事人在心理上對應激有所準備。

2.消除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後顧之憂,安排專人進行後勤保障,隔離區工作人員儘量每月輪換一次。

3.合理排班,安排適宜的放鬆和休息,保證充分的睡眠和飲食。儘量安排定點醫院一線人員在醫院附近住宿。

4.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保持與家人和外界聯絡、交流。

5.如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焦慮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危機幹預或心理健康服務,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進行線上心理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面對面心理危機幹預。持續2周不緩解且影響工作者,需由精神科進行評估診治。

6.如已發生應激症狀,應當及時調整工作崗位,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原則:定時輪崗,自我調節,有問題尋求幫助。

四、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家屬、同事、朋友等)

心態: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慮;或盲目勇敢、拒絕防護和居家觀察等。

幹預措施:

1.政策宣教、鼓勵面對現實、配合居家觀察;

2.正確的信息傳播和交流,釋放緊張情緒。

原則:宣教、安慰、鼓勵藉助網絡交流。

五、不願公開就醫的人群

心態:怕被誤診和隔離、缺乏認識、迴避、忽視、焦躁等。

幹預措施:

1.知識宣教,消除恐懼;

2.及早就診,利於他人;

3.拋除恥感,科學防護;

原則:解釋勸導,不批評,支持就醫行為。

六、易感人群及大眾

心態:恐慌、不敢出門、盲目消毒、失望、恐懼、易怒、攻擊行為和過於樂觀、放棄等。

幹預措施:

1.正確提供信息及有關進一步服務的信息;

2.交流、適應性行為的指導;

3.不歧視患病、疑病人群;

4.提醒注意不健康的應對方式(如飲酒、吸菸等);

5.自我識別症狀。

原則:健康宣教,指導積極應對,消除恐懼,科學防範。

【南方日報記者】嚴慧芳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2020-01-27 19:54:24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抗擊新型肺炎)中國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 搶購雙黃連折射公眾心理危機 心理幹預不可或缺
    而在一周前,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緊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要求各地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很顯然,這一次,公眾心理危機幹預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的...
    肺炎機制發〔2020〕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為指導各地科學、規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現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印發給你們,請各地參照執行。
  • 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刻不容緩
    體內應對資源耗竭促成心理危機發生 遭遇災難性事件後,機體所做應激反應是一種應對過程。表現為「警覺」「抵抗」和「耗竭」三個階段。最初階段以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增強為特徵,為機體的緊急應對活動做準備。
  • 心理危機幹預專家建議勿過度幹擾傷病員康復
    心理危機幹預小組經過幾天的工作,建議媒體、社會愛心人士等勿過度幹擾傷病員,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康復空間。  在溫州一家醫院裡,9歲的哥哥顯得煩躁,而6歲的妹妹卻表現得很鎮定,以稚氣未脫的童聲勸哥哥道:「不要急,我們快點好了,就可以離開這裡,去找媽媽了。」而他們有所不知,他們的媽媽已經在這次事故中遇難了。
  • 全國12355服務臺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關愛青少年成長
    各地12355服務臺的心理諮詢師每天都在接聽求助電話,甚至也會接到危機電話。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加強心理幹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重要指示,共青團組織專業力量,依託各地12355青少年服務臺廣泛開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務,精準對接重點服務群體,為疫情防控而積極努力。
  • 甘肅康樂縣母親殺子案震驚國人 警示農村貧困人群心理危機
    農村貧困人群心理危機   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而剛剛發生的甘肅康樂母親殺子案卻讓國人震驚。   報載,8月24日下午,甘肅康樂縣景古鎮阿姑村山老爺彎社發生一起人倫慘案。該村裡一位年輕的母親殺死4個孩子後,服毒自殺後不治身亡。其中,大女兒6歲,第二胎是一對雙胞胎姐弟,均為5歲,四女兒僅3歲。不日,該女子丈夫也服毒身亡,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6人身亡。
  • 益陽醫專三全育人系列⑥|「疫」路雲陪伴 心理育人有特效
    學校利用《天使湖》公眾號、官網、微信等媒體向學生推送了《戰鬥在疫情最前線的醫專校友們》、《戰疫最前線,益陽醫專人》、《沅江:「00」後醫學生助力疫情防控》、《青春有擔當,益陽醫專學子抗疫勇當先》、《我的爸爸是抗疫英雄》、《抗疫醫生的一封家書》等多篇反映學校師生抗疫事跡的圖文。全校師生學習先進典型,汲取榜樣力量,進一步提升了職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權威發布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全文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配合國家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中有關公眾心理社會支持內容,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為你的心理重築防疫的堤壩。
  • 南充:「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在四川南充精神衛生中心成立
    延伸:「12355」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援助中心簡介四川省南充精神衛生中心始終於1955年,原名四川省衛生廳第五康復醫院,是一所集醫、防、教、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是四川省六大區域精神衛生中心之一(負責南充、廣安、遂寧、資陽),同時也是南充市精神病與精神衛生質量控制分中心
  • 東華理工大學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積極建構「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
    中國教育在線訊  東華理工大學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積極構建「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率先在省內開通疫情心理輔導熱線,參與志願心理援助服務300餘名師生,《疫期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指南》、系列專題心理微課等惠及全校16個學院、2萬餘名師生……2020年,新模式的多項舉措多次被學習強國、新華社、江西教育電視臺、江西教育網、江西新聞、江西校園網等媒體報導。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面對疫情,高職院校師生也會產生應激、焦慮、緊張、抑鬱等心理反應。1月2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為規範、科學地開展疫情期間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提供指導;2月2日,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要求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做好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
  • 兩會聲音|青島市人大代表高福生:建立相應心理幹預機制,把教師心理...
    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六十五中校長高福生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他建議,針對教師心理健康要建立相應的心理幹預機制,把心理健康納入每年的檢測項目,並為每個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據高福生介紹,近年來,中小學教師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教師心理問題相當突出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調查表明:80%的教師壓力較大;近30%的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青島市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 遠程義診心理疏導藝術交流海外線上抗疫「正能量」足
    線下心連心,線上齊互助,海外同胞線上抗疫獲得網友關注點讚。在線傳遞「防疫錦囊」疫情之下,海外醫療資源緊張,求醫問藥成為海外同胞的一大迫切需求。合租如何避免感染風險?點外賣及外出購物是否安全?復工復產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 世界精神衛生日-弘揚抗疫精神 護佑心理健康
    該熱線負責人、新疆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莫蘭榕說,今年突發新冠肺疫情,對不少人造成的心理恐慌與焦慮,為了預防及減輕由疫情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新疆精神衛生中心(烏市第四人民醫院)以科室為單位,依託0991-3016111等9部熱線電話,60餘名心理醫生、諮詢師24小時為公眾免費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危機幹預等服務, 目前該心理援助熱線仍然常態化24小時免費提供諮詢服務。
  • 青少年心理危機如何幹預?心理學大咖匯聚江蘇科技大學「開藥方」
    交匯點訊 2次體驗式歷奇培訓、15次心理工作坊、討論成立江蘇科技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今天(23日),鎮江市心理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江蘇科技大學生命教育周啟動儀式在江蘇科技大學演講廳舉行。這場以「社會心理服務中的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年會,吸引了300餘名省內外的心理學工作者及青年學生參加。
  • 天大心理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工作邁上新臺階
    ,已接待來電者28人,均為校外民眾;累計推送114篇疫情期間心理調適的新聞及科普文章,閱讀量達到37750人次;組建了一支一百餘人的疫期心理服務志願者團隊,累計為志願者團隊開展督導126場,共計1194人次參加;邀請國內多名心理熱線幹預專家及危機幹預專家作為師資,共舉辦疫期心理援助專項培訓5場,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服務志願者一千七百餘人次參加。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無論是課堂的學習還是每周一次的視頻班會,我們都會用國家在抗疫方面取得的成果鼓舞學生,用努力學習的典型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克服網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複課之後,我們更有了面對面疏導學生心理的機會,不僅做好新冠的應對措施,更要引導學生平穩度過容易浮躁與逆反的特殊時期,用努力學習迎接新學期的到來,適應後疫情時期的新的學習生活。
  • 心理疏導幹預、送醫送藥上門 即墨北安衛生院為全區築起「心」防線
    作為全區唯一的公立心理疾病救治醫院,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成立「綠絲帶」心理服務志願團隊和「孫先廣精神衛生」醫護團隊,分級分類地開展心理疏導、心理幹預、送醫送藥上門等服務,恪盡職守,多措並舉,為全區疫情防控築起堅實的「心」防線。
  • 防患於未然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幹預自殺,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學生真正了解了什麼是死亡,他會更懂得珍愛、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而不是選擇結束生命。」樊富珉認為。 對於大學生自殺問題,之前有關專家曾評價,和社會其他群體相比較,大學生並不是自殺高危人群。但是,作為知識階層,大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關注,其自殺行為也容易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