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幹預專家建議勿過度幹擾傷病員康復

2020-12-05 搜狐網

  中新網溫州7月30日電(記者 李飛雲)「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導致死亡40人,受傷192人(29日有一危重者救治無效死亡)。心理危機幹預小組經過幾天的工作,建議媒體、社會愛心人士等勿過度幹擾傷病員,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康復空間。

  在溫州一家醫院裡,9歲的哥哥顯得煩躁,而6歲的妹妹卻表現得很鎮定,以稚氣未脫的童聲勸哥哥道:「不要急,我們快點好了,就可以離開這裡,去找媽媽了。」而他們有所不知,他們的媽媽已經在這次事故中遇難了。

  當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人員在每天的工作匯報會上表述這個情況時,再也忍不住,流著眼淚跑出會議室。

  心理危機專家組的領隊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組長趙國秋一邊聽匯總,一邊在6歲妹妹名單旁註上:「很擔心」,並且在布置分配工作任務時再加上一條:「加上對心理疏導人員的督導。」

  「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以後,24日,浙江省衛生廳派出的專家組抵達溫州,25日,專家組會同溫州當地精神衛生工作人員共60人重點對十家醫院68人進行心理訪談,進行初步心理幹預。

  此後的每天,心理專家工作組工作人員從早上9點到達醫院,進入病房,10點左右,開始進行傷員的心理援助,要求一人一方案,專人負責;中午12點,各組對各自心理援助人員進行匯總,討論重點幹預人群的心理危機幹預處置方案並提出方案。下午2點,開展重點人群的心理危機幹預處置;下午4點各組匯總完成報表,與醫務人員接洽,提出重點幹預人群的處置意見;下午6點,每日工作會議,總結、對疑難病例會商、討論下一步心理危機幹預工作等;晚上9點,專家組會議。

  由浙江省衛生廳派出參與的專家組構成人員均為心理學教授、心理精神科主任醫師,博士等,「其次本次心理危機幹預的技術非常規範。」

  趙國秋教授說,這次心理危機幹預組所有專家都按照國家技術規程操作,嚴格限制非心理學人員和自稱心理學人員到傷員病房,「自願者很多,甚至有來自美國的志願者,但他們缺乏組織、也缺乏技術規範,更是缺乏心理危機幹預的經驗,也因此出現過好心辦壞事現象。」

  經趙國秋教授介紹,這次操作的技術非常規範,有CBT(認知行為療法)、CISM(突法事件管理程序)、EMDR(快速眼動信息再加工技術)、CISD(集體晤談技術)、催眠療法、心理支持療法、神經肌肉逐漸放鬆療法等。

  而現在最讓這些專家們感到棘手的是,面對災難中的失去親人的小孩,如上述兩兄妹和伊伊一樣的兒童,「該由什麼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告訴他們,失去親人的現實。」趙國秋表示,「我本人極力反對領養,之前有過一案例,至今印象深刻。」

  趙國秋回憶說,在桑美颱風中,有個8歲的小姑娘全家八口人,七人遇難,只剩她。半年後回訪,他發現這個小姑娘已經被一教授夫婦收養,並在當地最好學校寄讀,但學校老師告訴趙國秋教授,這小姑娘來此半年,從未見她笑過。

  趙教授回憶說,見到小姑娘時,她表情麻木,問她為什麼不開心,她說是因為忘記了媽媽長什麼樣的,「於是再次疏導,用了四十多分鐘,幫她復原當初她們一家的生活場景:每天媽媽要喊她起床時走過來的樣子等等,終於幫她想起媽媽的樣子,她這才哇的一聲哭出來。」因此,趙國秋教授建議,災難中的兒童,最好是讓他們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由他們熟悉的親屬或親戚撫養,這是對他們最負責的做法。

  趙國秋教授還認為,目前,社會對小伊伊的關心可以理解,但是考慮到小孩需要康復的空間,同時家屬也需要一定的空間,再則小伊伊以後成長的可能負面影響,需要媒體報導適當,必要時須作專業性的去除闖入圖象處理等。

  接下來專家組表示還要拓展五個領域,至少還需要一周時間。「要設置追蹤制,發現一個幹預一個,出院後還要繼續追蹤,轉移到外地的,則由屬地省級相關機構繼續追蹤,」此外,趙國秋還表示,要拓展工作範圍,「對醫務人員、救援官兵、志願者、傷員家屬、死者家屬,現在還發現,對心理醫生也還需要實施心理督導。」

  30日,專家組還對溫州1000多名參與救援的官兵進行集體心理督導、心理評估和幹預,獲得官兵們的認可,這兩天官兵自己也覺得工作量大、緊張度強,迫切需要獲得心理上的幫助。

(責任編輯:UN015)

相關焦點

  • 搶購雙黃連折射公眾心理危機 心理幹預不可或缺
    很顯然,這一次,公眾心理危機幹預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場疫情,是對公眾身心的雙重考驗。」受訪的業內專家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當前,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危機幹預,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公眾的心理壓力,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同樣不可或缺。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的...
    由全國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相關協會、學會發動具有災後心理危機幹預經驗的專家,組建心理救援專家組提供技術指導,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一協調下,有序開展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疏導工作。1.了解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及時識別高危人群,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如自殺、衝動行為等。發現可能出現的群體心理危機苗頭,及時向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報告,並提供建議的解決方案。2.綜合應用各類心理危機幹預技術,並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 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刻不容緩
    當這種應激反應走向失敗應對時,即發生心理危機。顯然,在「視而不見」與發生應激反應之間的這個「啟動」按鈕,就是腦認知評價系統的功能作用。是否出現心理危機狀態,腦認知評價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是否啟動按鈕,導致應激反應的強弱程度,除了應激事件本身相關以外,對應激事件的評價也密不可分。同樣,是否過度應激反應成為急性應激障礙,演變為心理危機,理性思維的合理認知也是重要的內容。
  • 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官方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 重點面向六類人群 2020-01-27 19:54:24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當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重點對六類人群提出了幹預要點。  第一類是確診患者。此類患者在隔離治療初期易有麻木、否認、憤怒等心態,應理解患者出現的情緒反應,以支持、安慰為主,穩定患者情緒,及早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
  • 抗疫心理課|官方發布!六大人群緊急心理危機這樣幹預
    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並給出六大人群心理幹預的重點方向。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機幹預要點如下:一、確診患者(一)隔離治療初期。心態: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
  • CA:腫瘤指南中康復和鍛鍊建議的系統回顧
    報告對準則進行了系統審查,包括2009年至2019年為成人癌症患者出版的、提供康復轉診和治療或幹預建議的英文指南,通過重複和使用濾鏡,篩選出4897篇文章,有69條準則被確定為康復相關的建議:l 69項準則中有37項贊同轉介康復服務,但沒有就評估或幹預提供具體建議。
  • 心理專家:居家隔離可做一些有意義的思考,增加親人間感情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互相不信任……」2月2日,中國科協調宣部、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組織多位心理學專家,針對當前疫情心理防控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溝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文忠。
  • 如何幹預治療,煙臺醫生這樣建議……
    小胖威利症候群如何幹預、治療?煙臺山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嵇玉華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飲食控制。控制飲食至關重要,這是控制併發症和改善預後的重要手段。需要由專門的營養師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處方,目的是能夠有效控制患者體重快速地增長,改善血脂和血糖的異常。2.運動幹預。
  • 疫情期間,高校師生出現心理問題如何幹預?
    【疫情期間,高校師生出現心理問題如何幹預?】過度關注疫情報導、注意力沒法集中、情緒負面幹擾、不自覺地反覆洗手……你也遇到這些「煩心事」嗎?陸軍軍醫大學教授馮正直教給大家一些心理自助和疏導方法,一起學起來。
  • 孤獨症幹預康復師成為「中國好老師」新面孔
    此次受邀參加「中國好老師」之名師直播秀,也是基於大米和小米在業界強大的師資力量和專業的幹預康復能力。  構建專業人才鏈據了解,大米和小米是國內領先的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早期幹預康復機構,提供孤獨症(通常稱為自閉症)兒童康復服務、融合教育支持服務、家長培訓、線上幹預及科普資訊等一體化服務。
  • 青少年心理危機如何幹預?心理學大咖匯聚江蘇科技大學「開藥方」
    交匯點訊 2次體驗式歷奇培訓、15次心理工作坊、討論成立江蘇科技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今天(23日),鎮江市心理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江蘇科技大學生命教育周啟動儀式在江蘇科技大學演講廳舉行。這場以「社會心理服務中的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年會,吸引了300餘名省內外的心理學工作者及青年學生參加。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
    患者、隔離人員在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期間,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主動向其推薦心理自評工具(如,湖北省精神衛生中心牽頭研發的「強肺心理支持系統」),鼓勵有需要者尋求心理疏導及心理支持。有條件的定點醫院/康復驛站/隔離點對患者、隔離人員開展集體心理疏導。對評估後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協調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提供心理幹預。(三)保證心理疏導與治療連續性。
  • 書單| 危機幹預創傷治療與精神分析動力學深度學習專題
    創傷治療危機幹預專題即將出版創傷的代際傳遞(美)M.為一線教師識別、評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最新、最全的實用信息,並詳細介紹了在學校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幹預的豐富建議。危機幹預策略(美)理察·詹姆斯(Richard J. James) 等著肖水源 等譯危機幹預的百科全書式專著!清華大學樊富珉教授、北京大學徐凱文教授聯袂推薦!
  • 天大心理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工作邁上新臺階
    ,已接待來電者28人,均為校外民眾;累計推送114篇疫情期間心理調適的新聞及科普文章,閱讀量達到37750人次;組建了一支一百餘人的疫期心理服務志願者團隊,累計為志願者團隊開展督導126場,共計1194人次參加;邀請國內多名心理熱線幹預專家及危機幹預專家作為師資,共舉辦疫期心理援助專項培訓5場,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服務志願者一千七百餘人次參加。
  • 灰犀牛來臨,直擊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幹預
    最後,它根據國際上五次重大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和定量模型的沙盤推演結果,就如何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大咖推薦 有效防範和處置金融危機要求監管者有充分的預判能力、實踐經驗和處置藝術。但是金融風險的發生和傳染往往具有突發性和高度的非線性,預判難度很大。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什麼是早期幹預?早期幹預是指針對學齡前存在運動、認知、語言、行為、情緒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的兒童或者有發育落後的高危因素兒童,採用早期幹預設施進行醫療、護理、營養、保健、康復、心理、教育及育兒指導等一系列綜合幹預,提高發育水平。
  • 權威發布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全文
    建議前三類患者可以積極開展自助心理幹預,促進身心康復,症狀嚴重(發生呼吸窘迫、極度不安、表達困難)的患者應當由專業精神心理醫生提供輔助心理幹預。一、心理健康狀況的自助監測監測和識別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況是開展自助心理幹預的基礎,針對可能出現的精神心理問題,需要你對自己的情緒反應進行監測、識別和評估。
  • 心理專家提醒:考後焦慮需警惕
    深圳市康寧醫院心理專家提醒,考試後,家長也要繼續關注孩子,如果孩子出現各種過度負面情緒,應注意警惕,必要時就醫。深圳市康寧醫院心理專家介紹,「失重期」焦慮,比如考生在考試結束後,在對答案等過程中,出現後悔、沮喪、失望、焦慮、緊張、挫敗、自責等負面情緒;在家長及周圍人對考試情況及考試結果詢問等過程中,出現迴避、緊張、自責、自卑、難過、憤怒等情緒和行為反應,家長則需要注意。考生考試後出現「失重」狀態,可能引發睡眠不規律、生活空虛感、無價值感等反應。
  • 單側聽力損失和輕度聽力損失需要幹預嗎?
    單側聽力損失和輕度聽力損失需要幹預嗎?有何依據? 肯定是要幹預的。在單側聽力損失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佩戴助聽器,那麼我們勢必是要用那個沒有聽力問題的耳朵聽聲音,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對好耳造成過度使用疲勞,從而使好耳也開始有聽力損失,同時,不好的耳朵由於長時間沒有聲音的刺激,各項功能會持續不斷的下降,從而造成持續性的聽力下降,直到徹底聽不到聲音。輕度的聽力損失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儘早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