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人流密集,道路狹窄。因此,在小區開車要緩慢行駛。
但你知道在小區裡開車的時速應該是多少嗎?
很多小區裡應該都容易看到限速牌
5公裡快還是慢呢?合理不合理?
這個標準怎麼來的呢?
近日,上海一小區的一起車禍,引發了網友對小區限速的熱議
男孩躥出撞上車輛,司機超速全責
當天,市民徐小姐開車,在小區裡緩慢行駛。這時,一名8歲男孩突然奔跑著從路邊竄出,撞上了她的轎車。
經醫院診斷,男孩有輕微骨折。
徐小姐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男孩完全是從側面撞上來的,而且由於身高的原因,自己在車內是看不到男孩的。所以她做不到避讓,也做不到停下。
從監控視頻裡看到,男孩奔跑出來,徑直撞向了轎車的左前輪位置,隨後受傷倒地。
責任認定:車主超速需擔全責
交管部門認為車主超速需擔全責。
交管部門通過車速測定認為:
事發時,徐小姐的車速達到了19公裡/小時,超過了小區內5公裡/小時的限速,因此要承擔相關事故責任。
但事故是發生在小區道路內的,不能完全適用於交通法。
而司機徐小姐覺得:
車速並不是造成男孩摔倒受傷的主要原因。自己完全屬於"躺槍"!由於撞擊點已經是司機的視線盲區了,她無法觀察到男孩奔跑過來。同時她認為,男孩的家長未盡到監護責任。
徐小姐還說:
當時孩子的父母正在樓上吃飯,事發之後他父母一開始也知道是孩子亂穿馬路,因為旁邊有目擊者說孩子是竄出來的。他父母還說『應該不嚴重,我們一直教育他,但是他不聽』。後來到醫院確診後發現骨折需要做手術時,他父母的態度是有點變化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司機徐小姐,的確有那麼一點「躺槍」的味道呢?
來看看廣大網友們怎麼說吧。
網友評論
對於此事,「老司機」們也有話說,發生這樣的事情,到底算誰的責任呢?
多數網友表示,5公裡這個時速,在小區裡真的有很多難以做到的困難存在。
還有網友認為,相比車子的時速,小區裡旁邊違停的車子,也是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也有網友說,這要換成個大人,豈不是碰瓷了。
小區限速5公裡,這個標準怎麼來的?
大家心裡可能都會有疑惑,小區限速5公裡到底怎麼來的?誰定的?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其實,現在國家並沒有對小區內的行駛速度作出統一規定,但是小區約定俗成的標準就是5公裡。
那麼,這種限速標準是怎麼來的呢?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就是根據人行走的速度來定的。有關測定顯示,現代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是時速3.5英裡(5.6公裡)。
小區普遍設立限速5公裡,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但實際上,車子最一般最低時速在8公裡左右,再低了就容易熄火。
小區內行人很多,路況複雜。小區道路不屬市政道路和城市公共道路,小區內的車輛通行管理一般由小區物業負責,一旦有車輛事故,主要由物業處理,只有當物業委託交警處理時,交警才會介入調查。所以這個限速5公裡的牌子沒有強制意義,因為這是物業或業委會授權立的,並不是執法機關立的。主要還是用於提醒大家小區環境,需要減速慢行。
最後說一下
小區內5公裡限速,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車輛在小區內行駛速度還是太快,大部分人對限速標誌視而不見。
雖然很難做到限速5公裡,但司機們平時開車進小區一定要儘量減緩車速,觀察路況,小區裡老人跟小孩子比較多,一定不能掉以輕心。無論超不超速,小區內發生交通事故,司機們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上面這個案例,小孩受傷,車主「躺槍」委屈。對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你們怎麼看呢?有沒有什麼好點子,歡迎留下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