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珠峰交會測量隊員有多難?今天帶您走近東絨

2020-12-04 澎湃新聞

科普丨珠峰交會測量隊員有多難?今天帶您走近東絨

2020-05-16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快速關注我們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或許大家從各級媒體獲悉測量登山之不易,但是大多人所了解的是登山之難,很少有人知道交會測量點的隊友之難。做為一個曾經參加2005年珠峰測量的老隊員,我覺得有必要讓大家了解,交會測量點上的隊友到底有多難。今天老編帶您走近東絨2交會測量點。

東絨2,海拔約6000米,位於珠峰北坡登山路線(東絨布冰川)西側,章子峰北側山體半山坡上,無成熟上山路線,除測繪隊員之外無人踏足。

東絨2概略位置

上圖為老編基於天地圖三維影像描繪的概略位置圖,實地是什麼情況呢,請跟隨編者的鏡頭往下看。

下面是老編在海拔5900米的東絨布冰川上拍攝的東絨2交會測量點概況照片和視頻。

東絨2攀登路線

東絨2交會點上的家

懸崖峭壁上的測繪路

接下來請跟隨交會測量組隊員李飛戰、孫文亮的鏡頭,一起攀登東絨2交會測量點,以及體驗他們的生活。

攀登畫面

攀登的路

化雪飲水、人間美味、懸崖峭壁上的家

東絨2看珠峰

以上就是老編的所見所聞和交會測量隊員李飛戰、孫文亮記錄的親身經歷,其實老編想說,這些就東絨2而言僅僅是隻言片語的記錄,完全體現不出這個點到底有多難。相對於本次珠峰高程測量的6個交會點來說,這些記錄更是冰山一角。

關於III7點的情況,老編前一段時間被抓壯丁,作為背夫已為大家全程記錄,相關視頻大家可以從早些時候的【珠峰測量Vlog】裡查看,一個字:難,兩個字:很難,三個字:難難難!

接下來老編將適時為大家帶來其他交會點的相關記錄,帶您走近珠峰,走進珠峰測繪路。

來源:國測一大隊

原標題:《科普丨珠峰交會測量隊員有多難?今天帶您走近東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測繪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記2020珠峰腳下的測量人
    交會點測量珠峰下的堅守4月9日,珠峰大本營建設完成,二本營就有了後勤支撐,於是便開始開展各項測量工作,其中就包括了除大本營交會點外其餘5個珠峰高程測量交會點的踏勘、選埋、高程傳遞等基礎性測量工作。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珠峰腳下布置了6個交會點,用於覘標豎立後的交會測量,包括珠峰大本營、中絨、東絨2、東絨3、Ⅲ-7點和西絨。測量之初,隊員們會根據經緯度數據尋找2005年的交會點位,但是因為點位附近曾發生地震,交會點的高程和平面坐標值都已經改變,其中原來的中絨點甚至都已經看不到珠峰峰頂,這就需要重新選定、測量和補埋。
  • 珠峰登頂測量前:有人在海拔6000米追星星
    在這個過程中,李科等測繪人員所在的測量位置非常關鍵,被稱為交會點。此次珠峰測量中,將有6個交會點同時工作。選擇交會點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參與珠峰高程測量方案設計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下稱國測一大隊)副總工程師劉站科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首先,在交會點,要能夠無遮擋地看到珠峰峰頂;其次,地基穩定,可以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 現場總指揮:多種方法測量珠峰高程,技術國際一流
    作為擔綱2020珠峰高程測量單位的副總工程師,臨近衝刺的階段,「挺有壓力,晚上總想事兒,不過我們的技術質量要比2005年上一個檔次,我是有這個自信、有底氣」。&nbsp&nbsp&nbsp&nbsp困難:實際地形跟2005年測量時不一樣&nbsp&nbsp&nbsp&nbsp劉站科說,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前期在交會點的選擇是基於2005年測量的成果,做設計時考慮沿用2005年的6個測量交會點,「我們想比對一下看,這6個點有沒有變化,變化了多少」。
  • 登峰測極|現場總指揮:多種方法測量珠峰高程,技術國際一流
    從珠峰大本營看珠峰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圖(除署名外)5月2日,定日縣白壩村,劉站科最近一直睡不著。作為擔綱2020珠峰高程測量單位的副總工程師,臨近衝刺的階段,「挺有壓力,晚上總想事兒,不過我們的技術質量要比2005年上一個檔次,我是有這個自信、有底氣」。
  • 為何又要給地球測「身高」——解讀2005珠峰高程測量(圖)
    ,了解到現在準確的海拔高程已經傳遞至6個峰頂交會測量點,登頂測量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據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嶽建利介紹,為順利進行珠峰峰頂的測量,測繪隊員已經確定了6個交會測量點,採用三角測量方法,在珠峰大本營、Ⅲ7-1、西絨、中絨、東絨1、東絨2六點設站對峰頂進行交會測量。從位於海拔5200米到6300米之間的這6個點上都能夠看到珠峰峰頂,一旦測量覘標在峰頂成功豎立,測量人員將對準覘標,進行有關珠峰頂部的高程測量。
  • 新視界|測量珠峰,無數次差點功虧一簣!
    從3月底來到珠峰,各組一直在忙著測量,6個交會測量點的尋找和確定、水準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GNSS測量,不斷地模擬登頂後的交會測量……測量登山隊也兩次拉練至7028營地,在大本營休整時,就一起學習使用各種峰頂儀器,無論是國測一大隊隊員,還是中國登山隊隊員。此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
  •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測量珠峰,無數次差點功虧一簣!
    3月底交會測量組最早進駐,其他隊員們陸續抵達,各組一直在忙著測量,6個交會測量點的尋找和確定、水準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GNSS測量,不斷地模擬登頂後的交會測量……測量登山隊也2次拉練至7028營地,在大本營休整時,就一起學習使用各種峰頂儀器,無論是國測一大隊隊員,還是中國測量登山隊隊員。,此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
  • 首批珠峰高程測量登頂隊員從前進營地出發(圖)
    5月19日下午,2005年珠峰登山高程測量隊、中日女子聯合登山隊A組22名隊員離開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前往海拔7028米的營地。他(她)們將於5月22日突擊珠穆朗瑪頂峰,並在頂峰架設高程測量儀器。
  • 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9日電題: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新華社記者初見鄭林時,他正和同事聊著家常。珠峰大本營帳篷內微弱的燈光打在他黝黑而線條柔和的臉頰上,眼睛更加清澈明亮。說起話來語速很快的他,聊到盡興處,會用濃厚的關中話和同事「拌嘴」,活潑得像個孩子。「我就喜歡幹測繪。」
  • 一文回顧,2020珠峰高程測量
    王少勇 攝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學考察,並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發布珠峰高程。1975年5月27日,我國測量登山隊員首次將測量覘標豎立在峰頂,利用傳統三角交會方法,測得珠峰高程為8848.13米。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再測珠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我國是珠峰的主權國家之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世界最高峰的數據測出來。作為終年積雪、高聳入雲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測量起來頗有難度。
  • 直播預告丨珠峰測量-中國科技如何「定義」世界新高度?
    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量得: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2005年測量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很多都還來自外國,而這次測量,則是採用了中國自主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且大量裝備國產化,測量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設備均為國產儀器。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當他們攀登到海拔6700米處時,發現攀登路線上積雪比較深,有流雪的危險,所有人員便撤回前進營地。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負責人王勇峰當時表示,根據研判,此次登頂測量時間較原計劃推後。中新社發 洛桑 攝  此前,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已因天氣原因,兩次推遲了原定於12日和22日的衝頂計劃,這一次的衝頂隊員名單與首次公布的名單相比有所變化。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總指揮、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表示,全體隊員在執行測量任務前都已經過了近4個月的集訓和拉練,體能儲備充足,熟悉測量設備,能夠按要求完成峰頂的測量任務。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再出發為珠峰量「身高」
    記者剛剛從前線獲悉: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5月6日中午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後,按計劃已於5月6日晚上順利抵達5800米營地。今天上午,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正按計劃向6500米營地挺進。目前,珠峰地區天氣狀況晴好,較有利於登山。出徵!向著珠穆朗瑪峰!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新一輪衝頂隊員名單,8名隊員今日衝頂
    據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接應組組長次仁桑珠介紹,衝頂隊員在25日的攀登過程中克服了極大困難。他說:「隊員行進至海拔7500米『大風口』路段時風力變大,隊員們只能趴在路線上慢慢前進。抵達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後,隊員花了一個小時也沒能把帳篷搭起來,只能抱著石頭趴下,躲避大風。」大風直至26日5時才減弱。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5月27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衝頂珠峰。 按照計劃,測量登山隊員將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位於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登山隊員將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
  • 測量珠峰的路有多難走?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只要忍受艱苦的工作環境,甚至還會有失去生命的危險。我國的國測一大隊在過往的測繪工作中,就有40多位隊員在工作崗位上壯烈犧牲。▲ 2020年5月16日,西藏日喀則,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向著珠峰進發。
  • 追夢赤子心 傲然凌絕頂——記二〇二〇珠峰高程測量
    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科學家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珠峰,試圖加深對地球內部運動機制、氣候變化的認識,尋求人類與地球和諧相處的方式。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學考察,並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發布珠峰高程。1975年5月27日,我國測量登山隊員首次將測量覘標豎立在峰頂,利用傳統三角交會方法,測得珠峰高程為8848.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