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逐鹿火箭發射④ | 拔得頭籌又失之交臂,零壹空間:年底還將進行一次智能火箭發射

2020-11-14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圖片由零壹空間提供

11月7日,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成為中國第二枚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

在此之前,有藍箭航天朱雀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零壹空間OS-M固體運載火箭、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遙一固體運載火箭三枚民營火箭先後挑戰入軌發射。其中,零壹空間OS-M固體運載火箭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首枚入軌」的民營火箭。

被寄予厚望是因為,自2015年創立以來,「首個」是伴隨著零壹空間成長的標籤。

首發成功:從「0」到「1」

時間回到2018年,5月17日7時33分,零壹空間「重慶兩江之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火箭在306秒飛行了273千米後,落入預定區域,實現了長時間的臨近空間有控飛行,獲取了大量真實飛行環境數據。

「重慶兩江之星」是零壹空間 OS-X 系列火箭的首飛箭,也是中國首枚自主研發的民營商用亞軌道火箭。坐在控制室裡,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哭得稀裡譁啦。幾個小時後,他和創業夥伴一起躊躇滿志地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當時路透社報導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計劃最新的裡程碑。這一刻,距離零壹空間創立還不到3年。

本次飛行試驗中,零壹空間實現了多項創新之舉——進行了國內首次「減阻杆」、「低成本能源」、「箭上無線通訊」等技術研究,為簡化火箭系統設計、降低研製成本打下了堅實基礎:以箭上無線通訊技術為例,將火箭從「有線網絡」帶入「無線 WIFI」的新時代,該項技術可以減少箭上電氣系統設備 50% 的重量,節約箭上電氣設備 30%的成本,縮短箭上電氣系統 60% 的設計周期。

從「0」到「1」,從內部立項到完成首飛,零壹空間僅用了一年時間,如此「快」的成功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主要得益於公司對商業航天新型研發模式的探索。」舒暢說,秘訣主要在於扁平化設計架構加快研製進度、高度自主研發提升研製效率、高度集成化產品簡化研製流程以及社會化資源整合拓展研製途徑。

就在此前一個月,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 S」商用火箭完成了發射首秀。此次飛行試驗實現了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空中試車,對先進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一體化結構設計技術、快速測試發射技術等進行驗證。

然而,業內卻將中國版「馬斯克」的稱號首先給了舒暢,並稱「馬斯克的中國對手來了」,似乎將一個月前的事忘得乾乾淨淨。叫板馬斯克的spaceX,大家齊刷刷地將目光對準了零壹空間。

二次發射失敗:從「1」又到「0」

很快,零壹空間迎來了第二次發射任務。

2019年3月27日17時39分左右,零壹空間「重慶兩江之星」OS-M運載火箭再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

不幸的是,火箭在一二級分離後姿態失穩,未能完成發射任務,各級殘骸均落在安全區內。

發射失敗,問題出在哪兒?據零壹空間官方披露消息,經過數據判讀和分析,初步確定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飛行45.68秒後出現故障,導致火箭姿態發散。

「通俗一點講,陀螺儀就像火箭的眼睛,用來識別火箭的方向,火箭飛行45.68秒後,速率陀螺儀出現故障,火箭姿態失控。」舒暢坦然談起了這次失敗的嘗試。

實際上,這是中國民營企業研製的火箭第二次嘗試入軌發射。此前在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朱雀一號」首次嘗試軌道級發射,但不幸遭遇失敗,三級火箭出現異常,搭載的未來號」衛星未能按照預定計劃入軌,這也是我國2018年39次宇航發射任務中唯一失敗的一次。

湊巧的是,藍箭航天也成立於2015年。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實施製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將「商業航天產品發展工程」列為重點工程,包括商業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及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產線。這一政策紅利釋放後,民營發射火箭領域開始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因此,業內習慣性地將藍箭航天與零壹空間稱做「政策紅利前的隊員」。

不幸的是,「老幹部」被後來者超越的戲碼上演了。

4個月後的7月25日13時,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遙一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著該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完成運載火箭入軌發射任務的民營公司,並且該型號首次發射便將衛星以極高精度送入預定軌道。

被寄予厚望,卻與拔得首次發射火箭入軌的民營企業的頭籌失之交臂,零壹空間被後來者星際榮耀打了個措手不及,後者於2016年10月才註冊成立,整整晚了一年。

對此,舒暢冷靜地表示,研發團隊要開始做OS-M運載火箭的技術歸零工作,一切從頭開始。

似乎從那時起,零壹空間就暫時消失在了外界的視線裡。用舒暢的話說,發射失利不會影響自主研發的決心,要更堅定地走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道路,要去沉下心來做技術,並做好技術轉化。在這一時期,零壹空間成為了我國第一個拿到軍工四證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

再次被超越:專注自己與自己賽跑

今年11月7日15時12分,民營火箭領域又迎來一次發射,但這次的主角並不是零壹空間。

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為中國第二枚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繼錯失拔得頭籌後,零壹空間將「第二」的位置也交了出去。

發射成功後,星河動力CEO劉百奇說,大家不要著急去當馬斯克,重要的還是踏踏實實解決產業上的問題。此番言論與發射失敗後舒暢說的「沉下心來做技術」如出一轍,但效果似乎卻先在對手身上顯現。

一年過去了,「老幹部」再次被超越,零壹空間這次又該怎麼辦?

「我們還是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那就是專注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自己與自己賽跑。」談起對手的成功,零壹空間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駱棗這樣說。

「儘管目前國內商業航天公司已多達數十家,但由於火箭產品及整個產業生態的打造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競爭主要集中在資本層面,先發企業會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駱棗表示,就技術層面,目前主要專注於做三件事——

專注於「快響」火箭的研製。固體火箭技術成熟、可靠性高,且響應時間和發射準備時間遠遠優於液體火箭。

專注於火箭技術垂直一體化發展。「我們致力於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實戰化的『火箭+』產業服務平臺,已開拓了零壹火箭、零壹動力、零壹電子三大技術領域。」她介紹,一方面自主掌握核心供應鏈,另一方面也在客戶牽引之下,不斷提升火箭核心分系統的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火箭的產品競爭力。

打造優質生產資源建立批產能力。「我們在重慶的首個民營火箭智能總裝基地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未來將進一步打造包括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基礎技術研究院研發中心等,零壹動力公司未來將打造我國首個民營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發及生產製造基地。」

就資本層面而言,零壹空間目前獲得b輪8億元融資。用舒暢的話來說,經過4、5年的發展,民營火箭企業已經擺脫了「講故事」融資的第一階段,而是進入了看企業基本面、看客戶數量以及看財務指標的第二階段。

那麼,零壹空間目前的經營情況如何?

「我們緊密聯繫的全球衛星客戶有40餘家、火箭技術服務客戶100餘家,零壹火箭、零壹電子、零壹動力等各項業務遙遙領先。」駱棗介紹,目前已取得多項技術進展,建立健全優質生產資源,先後在北京、重慶、西安、上海、長沙等地進行研發及營銷體系布局,以及零壹電子產品交付,例如火箭地面控制系統、可攜式地面站、彈載視頻監控系統等已完成客戶交付。

「年底,我們還將進行一次智能火箭的發射。」她表示。至於具體的發射內容與目標,則回應稱「要保持點神秘感」。或許,這又將是一次從「0」到「1」的飛躍。

相關焦點

  • 衛星小微型化新趨勢,「零壹空間」專注固體小火箭打造
    舒暢也表示,儘管火箭研發在技術層面不存在強壁壘,但是火箭行業的準入也並非零門檻,需要有特殊資質、發射許可以及火箭生產配套的核心資源。藉助各大利好的國家級政策,零壹空間迅速獲得各地政府支持,牌照資質齊全。2019年底,零壹空間集團順利取得軍工四證,是國內首家取得軍工四證的民營火箭技術公司。其次,零壹空間也建立了健全的生產資源。
  • 零壹空間回應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初查因箭上速率陀螺出現故障
    零壹空間OS-M運載火箭  零壹空間微信公號 圖3月27日下午5時39分,零壹空間OS-M運載火箭點火發射,火箭一級飛行正常,一二級分離正常。一二級分離後,火箭姿態失穩,發射失利,未能完成發射任務,各級殘骸均落在安全區內。
  • 「重慶兩江之星」9月再次發射 民營火箭亮相國家發射場
    8月31日,零壹空間正式宣布,其自主研發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將於2018年9月初進行發射。目前火箭試驗隊已進入發射場,零壹團隊正在緊張進行火箭發射前最後的總裝和測試工作。此次發射任務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這也是民營火箭公司零壹空間在國家發射場的首秀。
  • 兩度推遲「上天」 重型獵鷹火箭終於完成首次商業發射
    獵鷹重型火箭發射視頻直播截圖。新京報快訊(記者陸一夫)因天氣問題兩度推遲發射的獵鷹重型火箭終於順利發射。北京時間4月12日6時35分,美國民營火箭公司Space X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Heavy)成功升空,並完成兩個助推器和芯級火箭的回收。
  • 為火箭裝上「智能心」,零壹空間順利交付發動機地面試驗控制系統
    近日,零壹空間順利完成發動機地面試驗控制系統的交付工作,交付客戶為某研究機構。如果說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那麼發動機地面試驗控制系統將使這顆「心臟」變成「智能心」。同時,接收發動機主要部件的壓強、溫度、振動等監控信號,並進行解算判斷發動機是否正常工作。若出現故障,則向發動機及風洞設備發出緊急停車指令。可以說,該系統對於火箭發射至關重要,正是前期完備充足的發動機地面試驗,才能為火箭的順利發射保駕護航。
  • 民企逐鹿火箭發射②中國的「馬斯克們」忙著發射火箭,馬斯克本尊...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高杲「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商業航天迎來又一次重大突破,引發各界關注。中國的「馬斯克們」在發射火箭入軌上前赴後繼、忙得不可開交,那美國的馬斯克本尊最近在玩兒些什麼呢?
  • 中國版SpaceX崛起,民營版火箭走向商業化,馬斯克傳奇能否被複製
    」自主研製的火箭OS-X型「重慶兩江之星」號進行了一次發射試驗和火箭載荷科學實驗。零壹空間稱,自己是國內首家擁有完整的火箭研發、設計、生產、總裝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營企業,其火箭從頭到腳都是完全自主研發,是我國首家成功發射自主研發火箭的民企。
  • 未來發射商業火箭一人拿一部PAD就能完成!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從事商業航天的企業超50家,較為知名的包括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深藍航天等。其中,北京市的商業航天企業最多,其次為廣東和湖北。,只要有網絡, 1 個人拿PAD 就能發射火箭,不再依賴發射場內規模龐大的地面測發控系統。
  • 民企逐鹿火箭發射②中國的「馬斯克們」忙著發射火箭,馬斯克本尊最近在玩兒些啥?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高杲「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商業航天迎來又一次重大突破,引發各界關注。中國的「馬斯克們」在發射火箭入軌上前赴後繼、忙得不可開交,那美國的馬斯克本尊最近在玩兒些什麼呢?答案是,他在忙著又一次跨界。
  • 零壹空間:從零到壹,從無到有
    也是在這一時期,零壹空間進一步明確了自身的核心業務:將「做火箭」的大框架設想進行細化,確定了以小型運輸火箭為業務核心,主要做微小衛星的發射。    這是在追求差異化發展。在民營航天市場,SpaceX把持了超過一半的大型火箭、衛星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全球範圍內,微小衛星的發射需求,約在900至2000顆。
  • 日H2A火箭發射成功
    據新華社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人士26日說,搭載多用途衛星的H2A火箭於當地時間26日18時25分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順利升空,約40分鐘後衛星進入預定軌道,H2A火箭發射成功。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獲悉H2A火箭發射成功後說:「真是很高興,總結經驗教訓終於獲得成功,對各方的努力表示敬意。」
  • 我國正在研製智慧火箭,將提高發射成功率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10月13日消息,近年來,我國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已呈常態化,屢屢成功,但飛行故障甚至飛行失利也偶有發生。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後,技術人員發現,如果箭上能夠具備故障診斷和自主飛行的能力,也就是讓火箭有智慧、更聰明,在故障發生時,自主進行稍許調整,飛行結果便能大幅改善,飛行任務將更加可靠。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這一年,星際榮耀於4月份在海南發射首枚亞軌道固體驗證探空火箭——雙曲線一號S;緊跟其後,零壹空間也於5月17日發射名為「兩江之星」的亞軌道探空火箭;9月,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短噴管狀態試車成功;10月,藍箭航天發射我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
  • 剛剛,首枚中國民營商業火箭升空,他成了中國版埃隆·馬斯克
    >5月17日7時33分,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商業火箭OS-X型「重慶兩江之星」點火升空。JeffBezos認為,一旦太空發射的成本能夠降低,會有大量的創業者湧入這個行業,在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地方進行創業。零壹空間(OneSpace)是中國首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之一,它試圖在中美太空博弈的戰略格局中,為中國太空商業化尋找到出路。自2015年成立至今,零壹空間用了三年時間,將在5月17日首次發射火箭。5月初,零壹空間進入發射場地,進行最後發射的準備。
  • 民營火箭,夾縫求生
    好運是這裡的回頭客,最近傳出喜訊的,是同在該樓的星際榮耀,這家民營火箭公司,於今年八月獲得近12億元B輪融資。隨後,在兩公裡外的藍箭航天,完成了C輪12億融資人民幣;兩天後,零壹空間也宣布了融資消息。 在2020年這種經濟環境下,民營火箭行業能獲得如此密集的大規模融資,多少讓人意外。上次這個行業如此密集的融資,還是兩年前。 春天來了嗎?
  • SpaceX完成今年首次火箭發射,也是二手火箭第50次發射
    1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周四晚上,SpaceX公司旗下一枚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成功發射升空,將一顆土耳其通訊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兒童手工火箭發射
    大家好,今天Jason媽給大家介紹一個很好玩的手工,叫火箭發射。這個手工用剪刀的地方比較多,小朋友弄的時候需要爸爸媽媽在旁邊幫忙哦。快來看看吧。然後拿出橡膠圈,將它穿過其中一個小孔,並拿出一根剪好的牙籤在紙杯外面將橡膠圈固定,再將橡膠圈的另一端直線穿過對面的小孔,用牙籤固定。重複此步驟將另外兩個小孔也固定上橡膠圈。最後橡膠圈是呈現十字形。③拿出彩色卡紙,用鉛筆在上面畫上一個圓形並將它剪下,以圓心為中點剪去圓的四分之一,並圍繞中點捲起,用雙面膠固定,火箭的「保護罩」就做好了。
  • 開家公司發火箭,是不是很酷?中國「太空人」做到了
    9月7日,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國家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兩天前的9月5日,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枚代號為雙曲線1Z(以下簡稱SQX-1Z)的固體亞軌道探空火箭。
  • 兩江新區企業零壹空間交付發動機地面試驗控制系統 為火箭裝上「智能心」
    近日,兩江新區落戶企業零壹空間順利完成發動機地面試驗控制系統的交付工作。本次零壹空間交付的發動機地面試驗控制系統主要用於發動機地面試驗時對發動機所有的供氣、供油、供水等進行時序控制。同時,接收發動機主要部件的壓強、溫度、振動等監控信號,並進行解算判斷發動機是否正常工作。若出現故障,則向發動機及風洞設備發出緊急停車指令。該系統對於火箭發射至關重要,正是前期完備充足的發動機地面試驗,才能為火箭的順利發射保駕護航。
  • SpaceX 將在5月27進行載人火箭發射,可通過直播觀看
    2011年7月,美國航天局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從佛羅裡達發射到國際空間站,機上有4名太空人。那是人類最後一次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5月27日,當SpaceX準備將兩名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送入特製的「巨龍」號太空艙時,漫長的乾旱期應該很快就結束了。這項任務被稱為Demo-2,原計劃於2019年發射,但也遭遇了不少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