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釗 曾舒琪 實習記者 黃秀芳 陳美瑩) 賞蠔鄉湖美景、嘗蠔鄉美食、品千年蠔文化、遊沙井古墟、觸摸蠔殼屋……12月27日,第十七屆寶安區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熱鬧開場,由深圳新聞網聯合沙井街道辦事處舉辦的「魅力灣區·蠔美沙井」第十七屆金蠔節深網網友沙井一日遊活動也走進千年蠔鄉,接連參觀蠔鄉湖公園、沙井古墟、蠔文化博物館、江氏大宗祠蠔殼屋,逐一打卡網紅景點,樂遊蠔味沙井,盡享「蠔」情盛宴。
四大景點逐一打卡,樂遊蠔鄉新景領略沙井蠔文化
第一站:蠔鄉湖公園。蠔鄉湖公園是沙井街道新建的濱水生態溼地公園,當天正式開園,也是本屆金蠔節的主會場所在地,深網網友與眾多市民一起成為了公園的首批遊客。走進公園,網友們看到藍天白雲之下,水面碧波蕩漾,一架虹橋優雅地橫貫湖間,四河交匯,昔日的黑臭水體變身水清景美的蠔鄉新景,一幅水清岸綠生態溼地畫卷在網友們面前徐徐展開,讓網友們不禁大呼「變化真大」!隨後,網友們還來到舊電廠看展覽、在「金蠔美食匯」品嘗「蠔味」,美景美味令網友目不暇接。
第二站:沙井古墟。網友們走進沙井古墟看龍津石塔、體驗古墟慢生活,拿起手機打卡古墟地標,換取「蠔味」小禮品,紛紛喜笑顏開。據了解,今年,沙井古墟立足於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再次換裝,舉行了以「過去與現在—城市未來」為主題的沙井古墟隨手拍、「蠔鄉一日遊」旅遊活動等活動,讓大家在歷史與現實的交替中,領略沙井金蠔小鎮的獨特古墟魅力。
第三站:蠔文化博物館。沙井蠔文化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蠔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收藏展品達1000多件,再現了沙井蠔養殖、加工及銷售的場景,也記錄了金蠔節、古蹟古廟、風土人情、媽祖海洋文化等千年蠔鄉悠久、輝煌的歷史。網友們在工作人員講解下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親手體驗蠔生產工具,加深了沙井蠔文化的了解。
第四站:江氏大宗祠蠔殼屋。過去,蠔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曾是建造房屋的優選材料,沙井迄今仍然保留了多處「蠔殼屋」。當天,網友們就打卡了最具代表性的江氏大宗祠蠔殼屋,據悉,江氏大宗祠最大的特點是外牆由蠔殼作牆體建築材料砌成,自牆基至牆頂,全牆為蠔殼砌造,是目前深圳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蠔殼屋。在這裡,網友們了解蠔鄉先人的生產生活習俗,親手觸摸蠔文化,感受沙井的蠔文化底蘊。
網友品讀:蠔鄉美景印象深刻,蠔文化令人受益匪淺
當天遊覽的這些景點給深網網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新開園的蠔鄉湖公園和蠔文化博物館,既讓網友飽了眼福,又感受到蠔文化的浸潤。從福田來的葉女士此前一直愛吃生蠔,也知道沙井蠔比較出名,趁著這次一日遊,她好好地體驗一把蠔景,特別是蠔文化博物館讓她了解了更多的「蠔史」,她說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一次,更深入地了解沙井蠔文化。
「我一直在深圳,但沒有來過沙井,聽說沙井蠔很好,就想過來蠔文化博物館看一下,了解一下蠔文化。」家住龍華的張姐遊覽後覺得沙井對於古建築、古祠堂的保存和修繕做得特別好,沙井古墟也很有古村的氛圍。她說,給她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蠔文化博物館」,聽了講解之後她對「蠔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會向親朋好友推薦這個地方,讓更多人了解沙井蠔的歷史與發展。
「印象最深的是生蠔博物館,可以看看80年代以前怎麼採生蠔,如何把生蠔做成佳餚。」同樣來自福田的陳先生也很愛吃生蠔,之前來沙井品嘗生蠔,這次參加活動也是想來看看有沒有新的變化,陳先生表示,當天的遊覽果然沒讓他失望。
其他網友也對本次活動讚不絕口,不僅興致盎然地參觀每個景點、積極拍照打卡,全程歡樂不斷。活動結束後,網友「Nicole_萍梵」為本次活動點讚:「這次的參觀,才真正了解到養蠔的知識,以及沙井蠔的歷史,大漲見識!」網友「開心財神COCO」也表示,這次活動讓她重遊故地回憶過的點點滴滴,十分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