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用民航飛機採集傳輸實時氣象資料

2021-01-14 民航新聞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中國氣象局與民航總局22日籤署了航空器氣象資料下傳合作項目業務化協議,這一項目將通過飛機採集氣象資料後及時下傳至氣象部門,從而豐富我國現有的實時氣象資料庫,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率、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航空器氣象資料下傳(簡稱AMDAR)是國際民航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動的項目。利用民航飛機傳遞氣象資料已在航空運輸業發達的歐洲、北美等國家和地區得到較廣泛應用,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也已經啟動AMDAR計劃。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表示,我國現有常規氣象探測資料在時空上分布不均,高空、高原、沙漠、海上等氣象探測資料短缺,而這些氣象資料往往又特別重要,用途廣泛。這一項目的實施,將有效解決東部地區現有無線電探空等常規氣象觀測資料在時空分布上的不足問題,也將改善常規氣象觀測資料嚴重匱乏的西部地區,尤其是高原、沙漠地區的資料覆蓋率。

>>我要評論這篇新聞<<

0薦聞榜

(新華網, )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與中國民用航空局籤署協議共推戰略合作
    莊白羽 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 張格苗 莊白羽報導 今後,氣象與民航兩部門將實現觀測與探測資料、預警預報和氣候資料的全面共享,併合作開發針對重點航路運行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產品。2月2日,中國氣象局與中國民用航空局在京籤署關於共同推進航空氣象戰略合作的協議,雙方將在上述航空氣象資源共享、業務融合、技術合作領域及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等方面強化戰略合作。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代表兩部門籤署協議,並就共同提升航空氣象服務水平、擴大我國航空氣象國際影響力等交換意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主持籤署儀式。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實現6分鐘一次的數據實時傳輸和全國及區域聯網拼圖。  氣象資料存儲和處理分析實現海量自動化  1985年 首次建成自動化氣候資料處理分析業務系統,氣象資料的處理和存儲實現了從紙質媒介和手工處理到海量自動化的轉變。  2007年 國家級氣象信息存儲管理系統(MDSS)業務化運行。
  • 中國民航氣象信息實現全面共享
    《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數據共享與服務雲平臺》項目通過驗收《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報導:12月21日,由民航局空管辦和氣象局相關單位合作研製的《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數據共享與服務雲平臺》項目通過驗收。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墨跡天氣: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可以提高民航經濟效益
    此次拿下航空業大客戶,意味著墨跡天氣從單純的工具類產品向To B商業氣象服務轉型的經驗探索上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它的氣質已經越來越接近諸如WNI、TWC等國際商業氣象服務公司。精準的航空氣象預報提高民航經濟效益美國最賺錢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的創始人赫伯特.凱勒爾有一句名言:「飛機只有在天上才能賺錢」。
  • 鄂爾多斯機場與市氣象局籤署民航氣象執照培養培訓合作協議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鄧文婷 報導:5月11日,鄂爾多斯國際機場與鄂爾多斯市氣象局召開氣象業務交流會並籤署了民航氣象執照培養培訓合作協議。鄂爾多斯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張金明、鄂爾多斯市氣象局局長石磊以及雙方相關業務人員出席會議。
  • 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氣象保障紀實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悅 周雯  9月29日10時許,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機場上空,一架架飛機進行著爬升、翻轉、尾衝、螺旋筋鬥等酷炫十足的特技表演。6個月前,德陽市氣象局便著手制定航展氣象保障服務方案並成立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籌備前期,德陽市氣象局邀請預報專家對氣象預報員進行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服務技能培訓;對氣象保障設備開展專項檢查,並增加巡查頻次。
  • 209個氣象觀測站遍布青島 實時發布沙灘溫度
    這些問題,都有賴於分布在全市各地的209個氣象觀測站來回答。記者探訪發現,其中海拔最高的在上千米高的嶗頂;距陸地最遠的在朝連島;最新最便民的則設在第一海水浴場,可監測沙灘溫度。今年,我市還將謀劃建設氣象觀測站,為天氣預報提供更為準確詳實的資料。  千米嶗頂自動工作  全市現有氣象觀測站中,海拔最高的無疑是位於嶗頂的自動氣象站。
  • 包頭機場與地方氣象局實現氣象數據共享
    攝影:王勝利   民航資源網2018年1月17日消息:1月16日,隨著包頭機場氣象臺MICAPS系統升級到4.0版本,成功實現了機場氣象臺與包頭市氣象局氣象資料的共享。  據了解,MICAPS系統是現代化人機互動氣象信息處理和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系中國氣象部門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和數值預報等產品的綜合應用最強有力業務技術支撐平臺,是中國氣象部門氣象預報最主要的預報業務系統。包頭機場2009年投入使用的MICAPS系統版本為2.0,氣象臺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資料不全、資料滯後等現象,氣象服務質量不是能夠很好地滿足航空用戶需求。
  • 疫情讓飛機停飛,居然影響了天氣預報?-虎嗅網
    就算需要飛機觀測高空數據,不是有現成的氣象飛機麼,什麼時候跟商用飛機也扯上關係了?你想得太簡單啦!其實,受到複雜地形和探測設備維護的限制,在高空、高原、沙漠、海洋等人跡罕至的地方,氣象站點稀少,地面雷達難以部署,氣象探測資料本就十分缺乏,更別提高空氣象探測資料了。
  • 智慧氣象融入民航:南通機場集團與氣象局合作
    民航資源網2018年9月13日消息:本周免不了有兩輪降水,那麼機場一帶會不會下雨?屆時航班會受到影響嗎?為能獲得更加精準的民航氣象信息,記者昨天(10日)從市氣象局獲悉,市氣象局日前與南通機場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今後,雙方將共同打造一個航空智慧氣象平臺,將多維氣象圖形、圖像產品(雷達、雲圖、閃電定位、天氣圖等),跟南通機場的進離場程序、航線等疊加在一起,把對飛行有影響的惡劣天氣直觀化體現在航路上,極大地提高管制員對危險天氣的應對水平,南通機場航空氣象服務的專業性、應用性、智慧性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 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開展北鬥衛星氣象應用技術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籤署《中韓氣象局關於地基GNSS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交換的合作交流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雙方將加強地基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合作交流
  • 安徽:氣象民航共同提升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孫毅博 魏文華報導 近日,安徽省氣象局與民航安徽空管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施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安徽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中國民航氣象事業發展迅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國內通航的有一百多個機場,國際航線四通八達,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國際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證民航飛行的安全與正常,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努力搞好航空氣象服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 韓國氣象資料專家訪問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韓國氣象資料專家訪問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23日15:46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韓瑞報導
  • 國際氣象防災減災裡的「中國貢獻」
    與此同時,中國氣象局積極推動氣象事業走出國門,在構建合作機制和平臺、推動國際氣象防災減災合作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架起中蒙高空氣象資料共享橋梁中國氣象報記者 餘亞慶 通訊員 王盈在廣袤的蒙古高原上,探空站稀疏地分布著。在這裡,高空資料顯得尤為珍貴。而探空、測風報告以及高空探測基數據資料的獲取,對於天氣形勢分析及預報具有重要價值。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環境氣象觀測資料傳輸、質量控制和技術保障(1)環境氣象觀測資料的傳輸。全國環境氣象觀測資料及觀測臺站元數據信息從觀測站點經省級國內氣象通信系統,統一匯集到國家級通信系統,進入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環境數據存儲管理系統,再經質量控制後,提供給國家級和省級業務科研單位使用。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為進一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推進人工影響天氣科學、協調、安全發展,中國氣象局組織制訂了《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國家級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以下簡稱「國家中心」):開展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監測分析和預報業務,採集分析全國作業信息,發布服務報告;組織和指揮重點區域、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的應急作業和跨區域作業;組織開展相關理論與應用技術的研究,牽頭重大科學試驗;負責全國專用技術裝備研發
  • 《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解讀
    近日,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顧建峰受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就《目錄》進行解讀。  記者:制定《目錄》的背景和出發點是怎樣的?  顧建峰: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氣象局依據《氣象法》向社會免費提供氣象資料共享服務,在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