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Mobileye的輔助駕駛產品將在2018年量產

2020-11-25 網易科技

(原標題: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開發公司Mobileye全球銷售總監David Oberman: EYEQ4產品將在2018年投入量產)

與其他企業不同,我們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在技術路線上,我們選擇了基於視覺的ADAS方向。我們認為,用攝像頭獲取信息的這種方式是未來智能駕駛中最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輸入源。

今年3月13日,英特爾宣布以每股63.54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開發公司 Mobileye,總價達153億美元,比Mobileye的市值高出35%,是以色列技術公司有史以來最高金額的一筆收購交易。

「這個交易還沒有完成,因為現在還在等美國證監會的批覆。」Mobileye全球銷售業務總監David Oberman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Intel很看重其ADAS產品的領先地位。

所謂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也就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是近年來車廠積極發展的智能汽車技術之一,是為了將來可以達到無人駕駛的技術進階過程。ADAS的主要功能並不是控制汽車,而是為駕駛人提供車輛的工作情形與車外環境變化等相關資訊進行分析,且預先警告可能發生的危險狀況,讓駕駛人提早採取因應措施,避免交通意外。

Mobileye公司的前裝產品是SoC的晶片EYEQ系列及加載其上的軟體。到2016年底,Mobileye的前裝方案應用於20家OEM車廠的237個型號的汽車,已經與之達成協議的汽車製造商有寶馬、克萊斯勒、福特、通用汽車等等。Mobileye公司目前的後裝產品主要是一款基於視覺攝像頭的ADAS。

David Oberman透露,目前在售的前裝產品主要是EYEQ3, 預計2018年下一代產品EYEQ4將投入量產。在中國Mobileye目前主要也是拓展開發汽車前裝市場和後裝市場。

自動駕駛技術三項專長

《21世紀》:英特爾的高溢價收購,最看重Mobileye的哪一點?

David Oberman:Mobileye是ADAS和智能駕駛領域的行業領先者,這是被大家認可的。我們的技術已經研發了18年,我們的視覺ADAS研發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

與其他企業不同,我們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在技術路線上,我們選擇了基於視覺的ADAS方向。我們認為,用攝像頭獲取信息的這種方式是未來智能駕駛中最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輸入源。

我們的產品是成熟的、經過市場驗證的。從全球看,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多家車廠,對我們的產品進行了大量的路測。所以我們可以適合各個不同的市場。

Mobileye在ADAS領域在全球佔領了非常大的份額,我們在全球有28家設備製造商合作,已經有累計1700萬車輛裝載我們的系統。

我們的自動駕駛涉技術主要有三個專長:第一個層面是感知, Mobileye會提供一個8攝像頭的解決方案,通過8攝像頭,對車輛周身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管理,並且它會和其他的傳感器,比如說雷達,雷射雷達,共同構成一個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層面是地圖的信息。除了常規的GPS導航信息之外,我們還需要專門開發一系列可以用於自動駕駛的地圖,在公司內部開發的這個功能叫做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簡稱REM,即道路體驗管理數據生成功能)。

我們這個REM是檢測並發現在道路上跟駕駛相關的一些道路信息,包括路標、路面上的指示轉向或箭頭、路面材質、交通燈和交通信號等,把這些信息全搜集起來,在傳統的地圖上形成一個新的地圖層,叫做REM。

這些信息會被各個不同的車廠共享,然後被用於不同的自動駕駛車輛上面。REM地圖所需要的數據量也並不是很大,大概一公裡10KB左右,但是需要信息非常精準。

我們把跟駕駛相關的精確信息搜集起來,這些信息的獲取我們是通過眾籌的方式,所有在路上跑的、裝載我們這個系統的車輛,可以搜集相關的數據,發到雲端。儘管每一輛車或每一個司機提供的數據是很少的,但是因為裝機量大,可以很快形成這樣一張地圖。

第三個層面就是我們的駕駛策略。所有的這些車輛,不管是自動駕駛還是人工駕駛如何來協同。比如說就像在路上,一輛車要變道插入到車流當中去,駕駛的策略應該怎麼去做。比如兩輛車有各自的方向去轉彎,應該怎樣的駕駛策略,讓它們安全有效地實現。

剛才舉的兩個例子非常簡單,但現實中的場景是非常複雜的。我們要做的是讓我們的系統變得像人腦一樣智能,可以來識別各種不同的路況,做出正確的駕駛決策。

併購後將負責英特爾自動駕駛業務

《21世紀》:從Mobileye的視角來看,為什麼選擇英特爾,而不是像英偉達這樣的其他晶片廠商?

David Oberman:這個決策不是在我這個層面做出的,所以我不知道背後的原因。我可以提一點的是,Mobileye跟英特爾早在很多項目上有合作了,比如說2016年和寶馬、英特爾的合作,今年下半年就會有路測的產品可以面世,在2021年就可以開始量產。

《21世紀》:被英特爾收購之後,你們未來的商業模式、對外合作策略會不會有變化?

David Oberman:英特爾明確過,它們進來以後,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我們了解到的信息是,英特爾把我們併購了,但是英特爾的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動駕駛事業部,簡稱ADG)併到了Mobileye裡面。

所以兩家公司所有跟自動駕駛相關的業務,都是由Mobileye來具體負責。我們並進英特爾以後,肯定是一件好事,因為英特爾有其他各方面的資源導進來,來幫助我們把原來的事情越做越好。

《21世紀》:收購之後,在這個領域你們有什麼新的規劃?

David Oberman:到目前為止沒有。

堅持使用單目攝像頭拍照

《21世紀》:有觀點認為,單目攝像頭技術適用於自動駕駛L4之前的階段,自動駕駛L4之後的階段比較適用雙目攝像頭技術。你怎麼看這種觀點?你們在雙目攝像頭技術這塊有何布局?

David Oberman:我們是通過單目攝像頭拍照的形式,無數的圖片疊加起來,來構建一個3D的圖像,這是我們技術的做法。

單目攝影頭最大的優點是它的距離能夠看得足夠長。如果採用雙目攝像頭,就有兩個問題,一是只能看一定的距離;第二,兩個攝像頭最後要對焦到一個點上,才能構成圖像,這樣一個對焦是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的。因此我們堅持採用單目攝像頭。

我們現在在用的自動駕駛的技術,其實已經在用三目攝像頭了,這是由三個來組合:一個是常規的;一個是魚眼,夠寬,行車記錄儀上的;還有一個是窄距的,能夠看到最遠。所以三個攝像頭的組合來幫助我們適應所有的情況。

在未來,在一些項目上,我們正在考慮,重新回歸一個攝像頭方案,但功能上要滿足這三個攝像頭的要求,它是高清的HD的攝像頭。

《21世紀》:你們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如何解決從L3(L3是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階段到L4(L4是高級自動駕駛)階段的跨越?

David Oberman:從L3到L4的跨越,從Mobileye來說,我們會通過前述3大技術支柱來提供自動駕駛方案,當然也離不開其他技術,比如V2X、V2V等的共同參與。同時,政府的介入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積極布局中國市場

《21世紀》:在中國市場,你們有哪些布局?

David Oberman:我們的戰略目前主要是兩個方向。第一是前裝市場,提供我們的EYEQ晶片及軟體通過Tier1供應商給OEM廠商。上汽、一汽、東南汽車已經跟我們有具體的合作項目並有部分量產車型已經發布。

第二類是後裝市場,例如長途客運和危險化學品運輸、旅遊客運這三種車輛是我們的目標。而且像大巴和危險化學品運輸,已經為中國政府高度管控,並且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去推動ADAS的應用。

此外,我們也跟中國4S店、經銷商集團這些渠道商、保險機構和政府,在探討合作。

其中,政府方面,我們和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公交集團等都有合作。

《21世紀》:中國也有很多公司在布局自動駕駛領域,你是否有所了解?看好哪些?

David Oberman:有關新聞我有看到,但是對具體的項目、細節了解不多,確實不知道怎樣評論。

我們看到無人駕駛這一塊,至少到目前為止,概念還算是比較新的,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定義、做法、想法、策略。在這個領域,我們需要有一個共享的概念,所以我們跟德爾福這邊有一個合作平臺,它也是共享的,如果說其他的車廠有意向的話,我們願意提供方案。

《21世紀》:你曾經說過,在駕駛領域最終會車比人更聰明,你預期這一天會什麼時候到來?

David Oberman:我相信沒有人能夠給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挑戰實在太多了,各個方面的,包括技術本身的,更包括整個環境。比如說倫理道德。即便說某一天車真的比人聰明了,但是它也有犯錯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群眾的眼睛怎麼看這個問題,或者是政府怎麼對待這樣的事情。所以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點,但這是一個各方共同努力、同步往前推的事情。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侯維鋮_NT4124

相關焦點

  • i-VISTA|Mobileye劉思遠:Mobileye,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及反向迭代
    2020年12月3日,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隆重召開, 在自動駕駛測試評價關鍵技術環節,Mobileye發展與戰略高級經理劉思遠發表了「Mobileye,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及反向迭代」的主旨演講。
  • 行業標準2018年或出臺 自動駕駛不再紙上談兵
    雖然自動駕駛已經遠遠不止於概念化,一些關於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部分也開始用到量產車型上,但是除卻自動駕駛已經具備的市場條件與空間,國內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還亟待完善。對此,中國汽車工程院副院長謝飛透露,有關自動駕駛的標準統一已經開始排上日程表,具體標準初步完成的時間點將落在2018年。
  • 這家公司低調積累了5年自動駕駛技術,就要帶著3大產品線量產了
    目前,光庭科技的自動駕駛分為L3、L4兩個方向:前者面向量產,而後者則在光庭科技的前瞻計劃裡。但量產和前瞻計劃中包括了哪些服務和產品?經過這幾年的打磨,光庭科技對自動駕駛的落地和未來發展有什麼樣的看法?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中,我們對光庭科技的CEO 蘇曉聰進行了專訪,以下是專訪內容,雷鋒網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編輯。
  • Mobileye副總裁:今年將在吉利車型上率先搭載EyeQ5晶片
    這一自研的雷射雷達系統集成晶片利用矽光子工藝集成雷射器,依靠FMCW(調頻連續波)計算物體的距離、速度、方向,自研的產品將在2025年正式上車。 雷射雷達成本得以控制,搭載進量產車就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三、明年開啟商業化服務 會在上海組建L4車隊 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之後,還需要將自動駕駛系統商業化。Mobileye則有三種打入市場的方式,分別是出行即服務(MaaS)、車輛即服務(VaaS)、駕乘即服務(RaaS)。
  • 對話寶馬傅科齊:詳解在華自動駕駛策略,L3車型2021年量產上市
    寶馬騰訊聯手,目標直指特色自動駕駛「數據驅動研發」,這是寶馬保證自動駕駛安全、可靠的方法論。當日,寶馬與騰訊雙方籤約,將於2019年內建成「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臺」。在此平臺上,寶馬將根據中國實際需求,研發出更加符合本土市場的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寶馬和騰訊的合作瞄準的是中國本地化的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則需要本地化研發和計算中心的支撐。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我們認為國內車企的L3級別量產車型有望在2020-2021年逐漸推出,政策驅動疊加產品推出,利好自動駕駛產業鏈。國內L3級別量產車型有望在2020-2021年推出,L2+級別輔助駕駛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各車企高端的車型已經基本實現L2級別輔助駕駛的配置,我們認為未來高級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 堪比豪華車的L2級駕駛輔助 威馬智行輔助系統路測
    ,針對中國道路實際駕駛環境定製的 L2 級別駕駛輔助系統。Living Pilot 智行輔助系統將在新款威馬 EX5 上率先實現量產搭載,並具有高適用性、高級別、高安全的特點。威馬 Living Pilot 智行輔助系統採用高精度傳感器和攝像頭融合技術,全面超越同級,達到豪華車水準。具體核心硬體構成包括一個前置單目高清攝像頭、三個毫米波雷達(一個前置,兩個後置)、四個全景攝像頭和十二個超聲波雷達。
  •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博世2020量產自動駕駛系統|汽車零部件企業7月...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布局自動駕駛;塔奧國際9億出售給AGG;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銀投資通用旗下Cruise 22.5億美元等等,針對7月上半月汽車零部件廠商熱點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回顧。1.
  • 小鵬自動駕駛專家訪談紀要:小鵬、蔚來、特斯拉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目前量產英偉達方案開發過程中的優缺點3. 德賽的產業鏈地位以及對客戶的粘性4. 車企在自動駕駛中的分工,如何體現差異化5. 價值量6. 各個車企進展如何,L3的時間節點結論1.德賽西威的地位:和英偉達的關係相當於國內總代理,只要是研發量產要用英偉達晶片,國內就繞不開它。而且在響應收費方面都比國外tier 1有優勢。一、小鵬的自動駕駛布局1.
  • 以色列公司研發熱感攝像頭 助力自動駕駛汽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路透社9月12日報導,以色列初創企業AdaSky在11日宣布研發出一款遠紅外(FIR)熱感攝像頭。該攝像頭使用計算機視覺算法來檢測行人、動物和物體的熱量,可以幫助解決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一些棘手問題。
  • 東軟睿馳接連發布L0-L1級ADAS量產產品及NeuSAR...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量產產品,首批投產車型為一汽奔騰SENIA R9。本次發布的ADAS量產產品屬於L0-L1級別的自動駕駛產品,支持報警類和控制類功能,包含M.BOX與X.CUBE兩個系列,其圖像處理引擎晶片採用恩智浦公司的產品S32V。
  • 「零事故」是雙髻鯊科技做輔助駕駛系統的初心
    「零事故」是雙髻鯊科技做輔助駕駛系統的初心 2018年11月01日 14:29作者:csg編輯:csg文章出處:廠商稿 在機器視覺和人工智慧算法研發方面有15年開發經驗。
  • 圖森未來與美國商用車公司合作,目標4年內量產無人駕駛卡車
    納威斯達的前身是老牌汽車製造商International Harvester,在商用車的生產與銷售方面擁有長達113年的經驗。圖森未來和Navistar的合作是無人駕駛初創公司與卡車製造商在量產領域的首次合作。此後,客戶將可以直接從Navistar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銷商處購買無人駕駛卡車。
  • Mobileye副總裁Erez:TOPS數字不過是過去的數值競賽
    特斯拉和新造車空前的現金儲備,正割裂自動駕駛計算晶片市場。Mobileye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這家以色列公司以打包提供視覺感知晶片和算法著稱,幾乎斬獲了汽車攝像頭市場全部利潤,在2017年被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入麾下。但是在2020年,國內新造車頭部公司全部收穫上百億融資後,Mobileye的方案則被放棄。
  • 阿里達摩院科學家,3年造出小蠻驢!量產物流機器人,全自動駕駛
    另外,遠程駕駛系統——即雲代駕,負責在特定情況,比如遇到超越機器人認知能力邊界之外的狀況,可以由人力遠程介入接管,並且因為5G的不斷普及,這種遠程接管的時延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進一步保障。最後,可量產,能夠保證規模化商用。在算法自研和深度定製的基礎上,小蠻驢在整體成本上實現了大幅下降,比業內一些原型產品同比只有其1/3甚至1/10。
  • 2020年量產,紐勱科技如何走向自動駕駛落地?
    ,紐勱科技(Nullmax)正致力於用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深度學習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世界供安全、先進和可量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目前,紐勱科技正在大力推進L3、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落地,預計2020年左右將會應用到量產車型上。創始人來自特斯拉,團隊融合汽車和AI科技人才2016年8月,紐勱科技成立於美國矽谷,成立不久便獲得首輪1000萬美元的融資。同年10月,紐勱科技的第一輛線控車到位,第一代攝像頭也問世。
  • ...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駕駛四象限概念|獨家
    2016 年 6 月,美國市場分析機構 IHS Automotive 對無人駕駛領域做出了最新的預測和數據更新:對於無人駕駛領域而言,2025 年至 2035 年這十年將是一個關鍵增長期,無人駕駛汽車的複合年增長率在此期間會達到43%。到 2035 年,全球範圍內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數量預計達到 2100 萬輛。
  • 從人工智慧到自動駕駛,軟銀為何選擇GM Cruise?
    GM Cruise的前身是一家叫做 Cruise Automation專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研發的公司,在2016年3月通用斥資10億美金將其招致麾下,同時結合自身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儲備和資源進行整合,成立的一家獨立子公司。
  • 哪些公司在製造無人駕駛的「眼睛」?
    Velodyne與車廠以「LiDAR Club」的形式合作,目前已經同10家高科技企業和9家汽車廠商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推進19項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目前公司已經量產銷售的雷射雷達有三款:HDL-64E(64線)、HDL-32E(32線)、VLP-16(16線),這三款產品將在2019年進行迭代更新。谷歌、百度、Uber採用的是64線產品,單個定製的成本在8萬美金左右。
  • 地平線聯合中興子公司 開發智能駕駛方案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近日,專注於人工智慧晶片和邊緣人工智慧計算的初創企業地平線與中興通訊旗下英博超算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合作開發L1-L4級別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ADAS),並計劃於2020年在量產車型上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