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公司在製造無人駕駛的「眼睛」?

2020-11-22 cnBeta

你有朝一日看見無人駕駛汽車在路上奔馳,那麼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無人駕駛汽車終於擁有了「靈敏的眼睛」。而這雙「眼睛」不是別的,正是雷射雷達。雷射雷達,作為自動駕駛最重要的傳感器之一,撐起了自動駕駛的半壁江山。大公司如谷歌、寶馬、奔馳、奧迪和沃爾沃,汽車供應商如博世、德爾福、大陸和先鋒;初創企業如Cruise Automation,NuTonomy等,都在其自動駕駛系統中使用雷射雷達。

據Lux Research報告,到2030年,雷射雷達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收穫近億美元的商業機會。

國內,北科天繪、速騰聚創、禾賽科技以及傲視智繪等初創公司也推出各自產品。國外,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採埃孚宣布收購位雷射雷達公司Ibeo40%的股權;Quanergy Systems在B輪融資中獲得9000萬美元;Innoviz在今年8月宣布完成900萬美元A輪融資;英飛凌在今年10月收購位於荷蘭的半導體公司Innoluce準備開發雷射雷達晶片……

我們盤點了海外的雷射雷達公司,看看這些公司在雷射雷達領域都有哪些進展。

Velodyne

Velodyne成立於1983年的加州矽谷,在雷射雷達領域可以算得上是老大哥了。它在DARPA的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中,憑藉HDL-64固態混合雷射雷達傳感器成功獲得關注。

Velodyne與車廠以「LiDAR Club」的形式合作,目前已經同10家高科技企業和9家汽車廠商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推進19項自動駕駛汽車項目。

目前公司已經量產銷售的雷射雷達有三款:HDL-64E(64線)、HDL-32E(32線)、VLP-16(16線),這三款產品將在2019年進行迭代更新。谷歌、百度、Uber採用的是64線產品,單個定製的成本在8萬美金左右。Velodyne稱如果拿到百萬級訂單,價格將為500美金以內。

前不久,Velodyne還放出消息稱,通過氮化鎵(GaN)單片集成電路的應用,能夠加固雷射雷達組件並且縮小其體積,提升可靠性,並降低成本。

今年8月,Velodyne LiDAR獲得福特汽車與百度1.5億美元的共同投資。

Quanergy

成立於2012年底的Quanergy可以算得上是一家後起之秀,目前團隊規模為百人左右,多為技術研發出身,主要成員來自Google、IBM、霍尼韋爾、奧迪、福特、博世、戴姆勒、高通等企業,在光學、光電子、光電元件、人工智慧軟體和控制系統領域都有著深厚積累。

公司一直致力於降低雷射雷達的成本。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Quanergy發布了S3,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並表示如果訂貨量只要達到一萬臺,成本就有望控制在100美金以下。

S3採用的是相控陣方式(Optical Phased Array),也就是指利用大量個別控制的小型天線元件排列成陣面,每一個單獨立孔子,通過元件發射的時間差就能合成不同相位的主波束。這一技術目前而言已經普遍應用於傳統雷達,但它對相關組件的尺寸要求相對較大,且對各個部件的協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固態雷射雷達距離產品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即便如此,Quanergy依然獲得了大量風投的青睞:

2014年5月,Quanergy獲得來自三星電子風險投資,特斯拉創始人及清華企業家協會天使基金的種子投資;

2014年12月,Quanergy完成3000萬美金A輪融資。2015年Quanergy獲得德爾福戰略投資,前者收購Quanergy部分股權,目前兩家公司的工程師正在努力研發雷射雷達系統;

2016年7月,Quanergy獲得9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

Ibeo

Ibeo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雷射雷達供應商,位於德國漢堡,在2000年被傳感器製造商Sick AG收購,後於2009年獨立運營。

在今年8月,Ibeo同樣有新動作,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採埃孚(ZF)宣布收購其40%的股權,旨在獲取技術與環境感知算法的相關技術。

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Ibeo是最早選擇嵌入式方案的公司,代表產品是4線的LUX,價格在10萬人民幣左右。據相關人士透露,如果實現量產,車廠能拿到的價格大概在3000人民幣以下。

與Velodyne及Quanergy一樣,它也在研發固態雷射雷達技術,不過目前尚未有具體成果的消息。

Innoluce

今年10月份,德國晶片廠商英飛凌宣布收購荷蘭半導體公司Innoluce,準備利用其來提升自動駕駛傳感技術的領先優勢,為高性能雷射雷達系統開發晶片組件。

公司旗下最出名的產品是矽基固態MEMS微反射鏡,它能夠對LiDAR測距中的雷射束進行調整,目前已經取得獨家專利。不論是從視角解析度、還是視野寬度及刷新率來看,Innoluce的1D反射鏡都比傳統的2D MEMS效果要好。而對溫度、振動的敏感度較低的特性,也讓Innoluce的可控制性與成本降低了不少。此外,它們家還研發和相關信號處理集成電路的固態雷射掃描模塊。

在實際應用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為ADAS及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軟硬體支持,其固態掃描模塊能夠達到200米以上的遠程監測,及小於0.1?的高解析度。另外,其價格也將有望壓低在100美金以下。另一個方面為適用於智能大燈的雷射掃描。智能大燈能夠基於雷射探測,根據天氣狀況為駕駛員提供最佳的駕駛體驗。

Innoviz

以色列雷達傳感器公司Innoviz在今年8月完成了9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著名風險投資人Zohar Zisapel、以色列本土風投公司Vertex Venture Capital、Vertex,還有以色列本地的一家汽車零售初創公司參與投資。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從其官網上了解到,這家公司目前正在開發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之一——智能三維傳感、傳感器整合及準確的繪圖定位。公司表示要在2018年前推出高精度固態雷射雷達InnovizOne(HD-SSL),整體尺寸將縮減為5cm*5cm*5cm大小,能適配不同的光線條件,在保證魯棒性的前提下,還要將價格控制在100美金以下。

主創團隊約為35人,值得一提的是,雷鋒網發現在成員列表中,還有一隻叫Winston的狗。

TriLumina

TriLumina公司是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家半導體雷射照明產品企業,成立於2013年。它致力於開發晶片產品,與此同時降低雷射雷達的尺寸及成本。

該公司表示,它們合作研發的固態LiDAR傳感器預計將於2017年投入市場。公司的主要投資機構包括Cottonwood Technology Funds、Stage 1 Ventures及Sun Mountain Capital。

LeddarTech

2007年成立於加拿大的LeddarTech,前身是加拿大國家光學研究所的子研究項目。目前Leddar已經獲得了獨家雷射雷達專利,能為用戶提供高敏感度、識別率高且即時的識別算法。

此前LeddarTech在6月份公布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固態雷射雷達IC路線圖,目前正與法雷奧合作研發「最便宜的」雷射雷達傳感器。

12月5日,官網上宣布了其將在CES 2017展出的新產品——2D及3D高精度雷射雷達應用方案。

Phantom Intelligence

Phantom Intelligence同樣是一家加拿大公司,秉承的是「以人為本」的宗旨,並以「拯救生命、排憂解難及節約出行時間」為終極目標。目前,Phantom Intelligence與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事業部合作開發一款低成本的集成式雷射雷達,能夠用於城市駕駛的低速障礙物探測。

根據媒體報導顯示的信息,公司的其中一款概念產品按照「寬度遠大於高度的扁矩形形狀排列」,擁有16個(2*8)的二極體陣列,可探測距離達30米。

作為自動駕駛的「眼睛」,雷射雷達的技術進步無疑會為其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雷鋒網也同樣相信,產品與技術能夠在未來成為每一家科技公司的心之所向。

相關焦點

  • 香港開通完全無人駕駛地鐵的意義不在於「第一條」,而是「中國製造」
    比起備受爭議的無人駕駛四門轎車,無人駕駛地鐵的應用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因此,這條12月28日將由無人駕駛地鐵擔綱重任的香港南港島線將就顯得不怎麼奇怪了。 但這是中國第一個正式運營的4級(Grades of Automation 4)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全線共10列車(30輛),列車為3輛編組的不鏽鋼A型地鐵車,運營最高時速為80公裡/小時。
  • 北京無人駕駛百度測試禁止_百度無人駕駛 北京 - CSDN
    事故追責要實現全面發展,自動駕駛汽車行業必須解決法律責任的問題。目前,保險公司根據司機年齡、性別、經驗等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由於多數事故都是人為造成的,保險公司根據超速、酒駕、忽視道路標示或撞車等因素,確認事故的責任方。一旦自動或半自動駕駛發生行車事故,事故是誰的錯?司機、控制自動裝置的軟體程式設計師還是製造硬體的汽車製造商?
  • ...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駕駛四象限概念|獨家
    2016 年,我們看到了「無人駕駛」的火熱勢頭,其火熱不僅僅表現在它在媒體上超高的曝光率,而且確實是國內外許多大公司和初創公司深度布局的範疇,並且無人駕駛領域的產業布局也開始在幾個層次上發生,比如,無人駕駛的硬體技術層面、軟體技術層面、無人駕駛車輛產業合作層面、無人駕駛共享服務層面等等。
  • 特斯拉無人駕駛車禍原因 臨沂人對無人駕駛怎麼看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成為了可能,但是最近出現的狀況,讓很多人看到無人駕駛技術還沒有全面完善到位。   Uber的一輛路測無人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撞死一名正在橫穿馬路的49歲婦女,這是全世界第一宗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人的事故,事故引發了全球輿論震驚。
  • ...集團發布無人駕駛概念拖拉機研發成果:無人駕駛技術提高精準度...
    採用凱斯紐荷蘭工業集團無人駕駛技術的無駕駛室版本的凱斯Magnum概念拖拉機,將使無人駕駛變為可能。新的紐荷蘭NHDrive™ 概念拖拉機保留了其駕駛室,以便具備操作靈活性,在道路運輸和執行目前不適合無人駕駛的任務時採用傳統的人力操作。當執行兼容的任務時,進入自動模式。
  • TED演講:來自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籤署法案前,布朗特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來到加州芒廷維尤市的谷歌公司總部參加籤約儀式。司機座位坐著一名工程師,但汽車完全自動行駛。       「我們正見證科幻小說在未來成為現實——無人駕駛汽車,」布朗說,「進入一輛可以自己行駛的汽車,任何人都會有點激動,但他們會慢慢適應。」         谷歌公司2010年開始研究無人駕駛技術。
  • 無人駕駛地圖大戰:谷歌暫時領先 創業公司崛起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8日,福特曾在密西根總部附近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測試時團隊發現汽車有一些奇怪之處。福特無人駕駛汽車高級技術主管吉姆·麥克布萊德(Jim McBride)解釋說,在車道內的同一個位置點,每一輛汽車都稍稍偏離,因為它們會避開坑洞。
  • 現代汽車支持的Motional公司在內華達州部署無人駕駛汽車
    由現代汽車和汽車供應商Aptiv組成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tional於去年8月以40億美元的價格交易,其原型車將無人駕駛。該公司上周宣布,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華達州的公共道路上部署無人駕駛原型。在Aptiv的主持下,Motional已對其自動駕駛原型機進行了多年測試,其中許多測試均在內華達州進行。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在北京的自動駕駛測試場地裡,十幾家獲得了測試牌照的公司依舊在進行著識別紅綠燈、躲避行人、繞過障礙的測試,離著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路似乎還有很遠,但是最近美國佛羅裡達州宣布了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和測試。佛羅裡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清除了許多以前阻礙公司在該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障礙。
  •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詳細說明
    無人駕駛汽車自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對於無人駕駛,我國目前已取得一定成就。在往期文章中,小編對無人駕駛汽車工作原理、無人駕駛汽車優缺點均有所介紹。為增進大家對無人駕駛的了解程度,本文將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或者未來予以介紹。如果你對無人駕駛技術抑或無人駕駛汽車具有興趣,不妨同小編一起往下閱讀哦。   無人駕駛作為汽車未來的研究方向,其對於汽車行業甚至是交通運輸業有著深遠的影響。
  • A股:7隻無人駕駛概念細分龍頭股一覽
    主營業務:從事風機、消聲器、風閥等通風設備及通風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0年4月29日互動平臺回覆:子公司紅相科技生產的紅外熱像機芯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全天侯智能感知周邊行人、交通工具、物體等,尤其在沒有光線的環境下,是無人駕駛眾多感知模塊核心組成部分。
  • 體驗 | 我們在北京打了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
    百度日前宣布其無人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十餘個站點開放試乘,這是真正的無人駕駛嗎?乘坐體驗如何?和一般打車有哪些不同?"無人"雖然名字叫做"無人駕駛計程車",但其實車上並非"無人":每輛車內的駕駛位上均配有一名安全員,隨時監控車輛的工作狀況。
  • 達實智能:公司針對全自動無人駕駛場景進行開發、設計 目前暫未...
    原標題:達實智能:公司針對全自動無人駕駛場景進行開發、設計 目前暫未涉及汽車領域   達實智能
  • 圖森未來與美國商用車公司合作,目標4年內量產無人駕駛卡車
    7月2日,圖森未來在美國啟動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貨運網絡(Autonomous Freight Network, AFN)。7月15日,圖森未來與美國著名卡車製造商納威斯達(Navistar,紐交所:NAV)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L4級無人駕駛卡車,並爭取在2024年前量產。
  • 西安到北京無人駕駛_西安交通大學無人駕駛實驗室 - CSDN
    美國調研機構發布最新無人駕駛技術排行榜,百度居中遊,蘋果特斯拉墊底。Google證實已在深圳開設新辦公室,就在1個月前,Google剛剛宣布將在中國成立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原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創立的AI整體解決方案公司Aibee (愛筆智能) 宣布獲得1.65億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無人駕駛企業小馬智行Pony.ai宣布完成1.12億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晨興資本和君聯資本。
  • 人工智慧進化——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不過這裡提到的人工智慧並不一定就是人形機器人,而是指能夠以和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因此自然包括了無人駕駛技術。由於網絡的普及,這項技術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但是它的發展史卻沒有對外普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 無人駕駛汽車革命為何停滯不前?
    但是,新年伊始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無人駕駛革命。事實上,在2020年的最後幾周,最大的玩家和本應的受益者之一的Uber決定,以約40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這大約只有它在2019年估值的一半。Uber執行長辯稱這一決定並不意味著該公司不再看好自動駕駛汽車。
  • 打造平行世界,讓無人駕駛開進現實!
    仿真技術為馭勢科技無人駕駛的研發測試與商業化落地打造了一個「平行世界」,通過這個「1:1」複製現實物理場景的「平行世界」,無人駕駛算法的研發測試得以更加高效、更低成本並且絕對安全的方式進行,從而實現無人駕駛經驗的快速積累,提升無人駕駛技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 實測百度無人駕駛,我,暈車了
    本來,我們是去體驗百度無人駕駛的,結果差點就成了同行視頻裡的採訪對象。10月10日,Apollo GO以北京亦莊和海澱為中心,開放了兩處測試區域和試乘活動。本周一,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實地體驗了一下自動駕駛的Apollo無人車。
  • 對於普及無人駕駛,我們有了這四點認識 | 雷鋒網公開課
    在汽車產業這一專業性極強的產業中,我們不會去做專業公司已經在做的事情。2、怎麼實現無人駕駛交通系統雷鋒網:無人駕駛最後針對的客戶是誰?是車廠還是終端客戶?姜巖:無人駕駛與自動駕駛針對的客戶是不同的。無人駕駛更多針對特定需求的客戶或者終端用戶,自動駕駛更多地針對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