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 我們在北京打了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

2020-11-06 科學加

百度日前宣布其無人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十餘個站點開放試乘,這是真正的無人駕駛嗎?乘坐體驗如何?和一般打車有哪些不同?

撰文/記者 趙天宇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採訪專家:

龔建偉(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智能汽車研究所所長)

鄧志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10月11日,百度宣布,其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Robotaxi)在北京正式開放運營,涵蓋了亦莊、海澱等10餘個站點,總開放的道路裡程大約700公裡,用戶無需預約,使用百度地圖打車功能,就可以進行試乘,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的映襯之下,無人駕駛技術,已被認為是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也被政策和產業規劃,納入了優先發展的層級。如今,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上線,是否成為商業化進程上重要的裡程碑?曾經遙不可及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行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才能實現?

記者體驗:無人駕駛並非"無人",也"有人駕駛"

日前,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記者來到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對無人駕駛計程車進行了實地探訪體驗。

叫到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並不難,打開百度地圖APP並輸入目的地以後,切換到打車欄當中,自動駕駛選項就自動出現了,它位於車型選擇的最後一個。由於僅開放了部分站點,自動駕駛的上下車地點都是固定的且不能跨區域運營。

▎叫車環節較為順暢

下午15:30分,記者來到亦莊建安街站點,按照"點擊打車-自動駕駛-完善身份信息-呼叫"的流程後,下單僅僅10秒鐘,就有一輛林肯轎車接單,這與之前傳聞的"要等半小時""很久叫不到車"並不吻合。

▎無人駕駛並非"無人"

雖然名字叫做"無人駕駛計程車",但其實車上並非"無人":每輛車內的駕駛位上均配有一名安全員,隨時監控車輛的工作狀況。接單後,Robotaxi的安全員聯繫了記者確認個人信息。2分鐘以後,一輛頭頂雷射雷達的黑色林肯轎車駛來。記者注意到,除了頂部的雷達以外,這輛轎車從外觀上和普通家用車並無區別,但在醒目位置張貼了自動駕駛測試車的標籤,且只有紙質的臨時號牌。

▎很難感覺到是機器在決策

上車後,記者在安全員的提示下,掃描座位正前方顯示屏上的乘車二維碼,車輛在確認乘客個人信息後,才顯示"開始行程"按鈕,記者點擊"開始行程"按鈕以後,車輛緩緩啟動。此時顯示屏上顯示的信息,就變為了周邊車輛、行人和路燈的三維立體圖,與建模工程圖頗有些類似。

按照導航事先計算好的路線,這輛林肯轎車開始在道路上自動駕駛,記者注意到,包括併線、拐彎、掉頭在內,安全員只是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下方,全程沒有幹預車輛行駛。從乘車體驗上來看,僅就亦莊區域而言,這輛自動駕駛汽車與一般汽車難分伯仲,甚至在遇到前方車輛緩行時,還會自己加速超車;掉頭時突然變燈,也能一腳剎車停住,讓人很難感覺到這其實是一臺機器在操作。

▲無人駕駛計程車,乘客只允許被乘坐在後排,面前電子屏可以顯示路線等信息

▎"有人"參與駕駛

另一方面,儘管行駛中表現的相當智能,可在不少細節上,自動駕駛車依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甚至有些不太完美。

首先是駕駛模式的問題,從亦莊雙向十車道的榮華路併線時,安全員並未採用自動駕駛模式,而是手動把車輛從輔路開上了主路之後,才允許記者點擊開始行程按鈕。這位安全員解釋說,併線時路況比較複雜,主幹道車流量較大,人為操作更加安全。

其次是安全員的問題,儘管駕駛過程當中的確無需人工操作,但安全員依然坐在駕駛位上,目視前方,雙手放置在方向盤下面,隨時準備"接管"車輛。部分車流量較大的路段,安全員還是表現的有些"緊張",甚至在車輛併線時,不由自主的把雙手託在方向盤上。

▲視頻截圖,記者體驗自動駕駛

▎乘坐空間極其有限

再比如乘坐體驗方面,因為原車進行了改裝,前排並不能乘坐乘客,後備箱也被設備佔據了2/3,留給乘客的空間十分有限。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輛無人駕駛車甚至達不到5座小轎車的標準,充其量只能算個"試驗品"。

▎更像"園區擺渡車"

在路線上,上下車站點和路線都是固定的,乘客並沒有選擇更改的權利,也不支持跨區域運營,並且可以體驗的時間也只限定在白天10:00—16:00。安全員解釋說,實際上這並不是有意為之,因為目前開放測試的道路,只允許無人駕駛在上述時間段內進行。

由於距離不長,以亦莊開發區為例,普遍距離在3公裡左右,最長體驗距離也只有4公裡(從建安街東口到亦莊開發區管委會),加上亦莊一直以"車少""路寬"而聞名,所謂自動駕駛車,反倒給人一種"園區擺渡車"的錯覺。

此外,記者在體驗過程當中還出現了標註站點無法下單、行程開始後系統掉線、聯繫不上司機等小bug。這也從側面說明,或許所謂的全面開放,依然只停留在體驗階段,一切都還在路上。

無人駕駛的挑戰與突破:傳感器、5G、大數據、高精地圖等缺一不可

從2016年開始,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也迎來了突破,而這背後,正是傳感器、5G、大數據、高精地圖等基礎技術的更新與迭代。

無人駕駛車本質上是機器人,並且是移動機器人,也可以叫做"輪式移動機器人",它主要依靠的就是車內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器,和車外的智能傳感系統來實現操作。但與傳統機器人相比,這種輪式機器人的行駛環境相當複雜,這讓無人駕駛的技術門檻高了許多。

眾所周知,一個經驗豐富的司機駕駛車輛,是手腳思維並用,對應到無人駕駛車上,這幾個環節也缺一不可——傳感器相當於司機的眼睛和耳朵;控制器利用算法進行計算,代替了司機的思維,甚至比有些司機更加"聰明";執行機構代替了人的手和腳,這也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基本原理。

因此,從整個無人駕駛的發展進程上來看,傳感器領域"走的最快"也"走的最好",包括毫米波雷達、車載視覺系統在內,不少技術已經有了不錯的商業化應用,甚至是不少高端車型的標配。

但對於無人駕駛而言,僅有傳感器的支撐遠遠不夠,高精度的定位相當關鍵,因為汽車只有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上,才能有後續的路線規劃。傳統的GPS的算法只能支持1赫茲~2赫茲的頻率(0.5秒~1秒/次),而無人駕駛,則需要達到至少100毫秒(0.1秒)的反應速度,普通地圖時效性明顯不足,這就需要高精度地圖發揮作用。

而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高精度地圖已經成為L3級自動駕駛的重要支撐。

從2019年開始,汽車廠商、風投機構等均意識到了高精度地圖的重要性,高精地圖發展迎來了黃金期,美國、日本、以色列、荷蘭等多國已經進行了比較成熟的探索。國內方面,截止2019年5月,已經有19家企業獲得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百度、騰訊、阿里等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收購現成測繪公司,進軍高精度地圖領域;滴滴、四維圖新等企業也在頻頻發力當中。

▲高精度地圖已經成為無人駕駛的重要支撐

未來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將如何演進?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智能汽車研究所所長龔建偉認為,隨著5G網絡建設的部署完成和商業化的不斷推進,未來3-5年內,車載通訊模塊將逐漸成熟,屆時車與車、車與路之間的車聯網體系有望構建。

另一方面,隨著無人駕駛汽車路測公裡數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場景應用水平的大幅提升,和算法的不斷優化,加上近年來逐漸展露頭腳的車載晶片產業,汽車自身深度學習的能力將大大提升,這也足以讓自動駕駛變得更加"聰明"和"靈活"。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鄧志東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下一階段無人駕駛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安全方面的問題:"在5G、數字孿生系統等技術的支撐下,如何在開放環境當中保證100%的絕對安全,如何儘快把安全員從車內轉移到車外,是下一階段無人駕駛需要重點關注和攻克的問題。"

無人駕駛的未來發展:道阻且長,技術、政策法規等均需完善

儘管與大眾期待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還有一定差距,但Robotaxi的落地,至少讓人們看到了目標與希望。而就在不久前,百度CEO李彥宏也對外表示:"5年之內,無人駕駛技術一定會進入模塊化的商用階段。"

那麼,無人駕駛商業化真的要來到了麼?

實際上,百度無人駕駛技術真正被外界熟知是在2017年。從2017年開始,百度提出"All in AI"的口號,並在當年4月推出了自動駕駛的Apollo計劃,目標是打造"無人駕駛的安卓系統"。3年以來,至少在無人駕駛領域, Apollo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公開數據顯示,在一份外媒的評測當中,在世界範圍內,百度的無人駕駛從2017年的第三梯隊,逐年上升到2020年的第一梯隊。國內頒發的109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當中,百度佔據半壁江山,共獲得53張,遙遙領先其他企業。

除了百度,國內自動駕駛領域,阿里、騰訊、小馬智行、上汽、滴滴等企業也在持續跟進當中,甚至滴滴早在2016年就組建無人駕駛團隊,建立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安全護航中心,並高薪聘請相關專業人才。

但這些對於規模化的商業場景落地,或許還遠遠不夠。

首先是標準上的差距,龔建偉認為,儘管不少廠商都宣布車輛具備L3甚至L4級別的自動駕駛,但僅從Robotaxi的實際表現來看,可能L3級別都沒有達到。"在L2到L3的跨越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環境的監控主體從駕駛員變為了系統,但測試車輛的主體依然是安全員,他們一直注視著車輛,甚至還參與了部分操作。"龔建偉解釋說。

目前,自動駕駛的等級劃分通常採用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 International)的標準——從L0到L5。L1到L2被認為是低級別的自動駕駛;從L3級開始,無人駕駛系統替代駕駛員進行操作;到L5級則是在完全開放的道路上行駛。

▲"鬼探頭"常常對駕駛安全造成極大影響(圖片來源/"安行浙江"微信公眾號)

技術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也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因為L4級別的自動駕駛,實際難度或許遠遠高於大眾想像。對於深度學習而言,也有很多是算法工程師無法預判,或者難以顧全的突發情況,例如道路維修、車輛強行併線、行人亂闖信號燈等等,這也對AI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11月,某汽車網站組織部分量產車,進行了一次AEB(自動剎車,也是無人駕駛車上最基礎的技術)鬼探頭(指行車左右視線在被遮擋情況下突然出現行人或障礙物)主動安全測試,結果除了一輛日系車勉強過關以外,其他品牌全軍覆沒。這或許正是無人駕駛技術上,亟待解決問題的最好寫照。

最後是政策法規上,目前全國各地的多項政策當中,聚焦點大多還是綱領文件和建設目標,但無一例外的都避開了《道路安全法》等法律層面的實質性內容,這也導致了自動駕駛車輛,無法在真正意義上的開放道路當中行駛。無人駕駛法律法規的完善和修訂,相關的倫理規範的界定,都充滿著嚴峻的挑戰。

這與登山的道理類似,級別(海拔)越高,難度越大,挑戰和風險也就越高。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L4級自動駕駛,我認為還要10年左右,而L5級則很難估算時間,面臨的困難就更多了,當然我希望越快越好。"龔建偉表示。

▲自動駕駛汽車在發展過程當中,有跌入恐怖谷的危險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無人駕駛商業化應該"分領域"完成。他認為,相比私家車,客車、旅遊大巴以及中重型貨運車輛的智能化需求將更為迫切,也將是最早實現商業化無人駕駛的領域。

鄧志東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表示,雖然L4級別的自動駕駛商業化真正落地時間還無法確定,但樂觀的估算,也要至少5年左右完成。至於政策法規的問題,鄧志東認為:"技術和產品成熟依然是必要條件,技術成熟以後,對政策法規的調整也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內進行。"■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試乘火爆 專家判斷智能科技進入大眾感知階段
    當你打開手機預約打車,迎面駛來的卻是一輛充滿科技感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奇妙體驗?2020年10月11日,百度在其官方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即日起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北京的朋友們可在海澱、亦莊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站點,直接下單免費試乘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消息一經發布,體驗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風潮就刮遍了北京城,各路人馬蜂擁而至亦莊和海澱的體驗點,12日當天北京地區的呼單量突破了2600單,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都快成網紅了!
  • 實測百度無人駕駛,我,暈車了
    本來,我們是去體驗百度無人駕駛的,結果差點就成了同行視頻裡的採訪對象。10月10日,Apollo GO以北京亦莊和海澱為中心,開放了兩處測試區域和試乘活動。本周一,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實地體驗了一下自動駕駛的Apollo無人車。
  • 三個月坐遍北上廣深無人出租,的哥真的要下崗了?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六毛 就在本月中旬,百度Apollo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正式對北京民眾開放了試乘體驗,引起了北京人民的強烈興趣,最熱的一天竟然接到2600多個訂單,場面十分火爆。
  • 北京無人駕駛百度測試禁止_百度無人駕駛 北京 - CSDN
    本文節選自圖書:《第一本無人駕駛技術書》,本書從實用的角度出發,以期幫助對無人駕駛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在無人駕駛中的應用)感興趣的從業者與相關人士實現對無人駕駛行業的快速入門,以及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深度理解與應用實踐。我們可以預測一個不遠的未來,屆時所有行駛的汽車都是無人車,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加安全、更加清潔環保的世界。
  • 無人駕駛三大靈魂拷問:以後真的可以「無證駕駛」了嗎?_易車網
    動輒五千到一萬元的駕考費用自然不菲,上路一萬公裡的駕駛磨合期又讓新晉「車手」再受摧殘。很多人只見到車展上的概念車「藏起」方向盤,卻不知「司機」在「無人駕駛」體驗車裡手心冒汗。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說「無人駕駛」來了!可是它真的來了嗎?自動駕駛無人化,取代司機還是便利乘客?
  • 百度世界2020:百度地圖即將於北京上線一鍵呼叫無人車試乘服務
    9月15日,「萬物智能 百度世界2020」召開,百度展示了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成果:Apollo去安全員、首發「5G雲代駕」技術實現完全無人駕駛能力、完成全球首次完全無人駕駛直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現場表示,除了長沙、滄州,北京亦莊、順義也可以通過百度App或者百度地圖打到無人車。目前大概已經有10萬人嘗試過無人車,相信這個數字很快會增加到百萬人,甚至更多。在大會直播現場,央視主持人寶曉峰作為AI體驗官為用戶帶來了乘坐無人車的分享講解,而在現實生活中,用戶使用百度地圖APP親身體驗無人車的操作也十分簡單。
  • 無人駕駛大躍進|人車致
    無人駕駛的願景是美好的,但也可能出現雙輸局面。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武漢、杭州、重慶、長春、德清......這是自2018年以來陸續開放無人駕駛車輛測試的城市,這個名單未來還將增加。智能化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但如果我們急於求成,總想彎道超車可能適得其反,多走彎路。
  • 無人駕駛汽車革命為何停滯不前?
    ,開始上路英國高速公路,並且準備在倫敦提供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引領這一領域的Google分拆公司Waym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他們自動駕駛汽車的宣傳畫面讓世界讚嘆不已,但隨後看上去卻是進展不大。去年10月,Waymo宣布公眾現在可以「在短期內」打到無人駕駛的計程車,而且沒有任何安全駕駛員,儘管僅限於陽光明媚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郊區,那裡道路的每一釐米都已經由Waymo計算繪製完成。
  • WeNext服務案例|帶你走近無人駕駛黑科技,Robotaxi準備好體驗了嗎?
    德拉曼公司的無人駕駛計程車 「揭秘黑科技」 在無人駕駛和智能汽車領域,我們經常看到L級別,這是什麼意思呢?
  • 谷歌Waymo正式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自動駕駛」這個字眼已經多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每次媒體的描述總是讓人憧憬,更加安全並且不需要人來駕駛,乘坐這樣的汽車,簡直讓人更加省心。當然,這說的是非常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在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之前,它需要經歷一個發展的過程。最近,Waymo就向我們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到了什麼水平。
  • 人工智慧進化——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不過這裡提到的人工智慧並不一定就是人形機器人,而是指能夠以和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因此自然包括了無人駕駛技術。由於網絡的普及,這項技術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但是它的發展史卻沒有對外普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 卡門簡報 | 上汽或密謀高端電動車品牌;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
    (網易財經) 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 百度官方微博10月11日消息,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乘客可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澱區、順義區的數十個自動駕駛計程車站點體驗,無需預約,可直接下單免費試乘自動駕駛計程車。
  • 西安到北京無人駕駛_西安交通大學無人駕駛實驗室 - CSDN
    美國調研機構發布最新無人駕駛技術排行榜,百度居中遊,蘋果特斯拉墊底。Google證實已在深圳開設新辦公室,就在1個月前,Google剛剛宣布將在中國成立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無人駕駛企業小馬智行Pony.ai宣布完成1.12億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晨興資本和君聯資本。馬斯克Twitter披露特斯拉未來六大改進,包括基本可全面使用語音控制和自動加熱方向盤。
  • ...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駕駛四象限概念|獨家
    我們希望,在一年之內,實現量產。初步實現園區內的低速無人駕駛應用,2019年向中高速轉化。另一方面,它代表了我們過去一年在無人駕駛汽車這個方向上很多的嘗試和經驗積累,我們非常驕傲能看到這輛車能出現在CES上面。它是針對完全無人駕駛而設計的一種新的產品形態,可以看成是第二象限中高速共享無人駕駛領域的產品。我們把移動空間、移動包廂這樣的設計思路融入進去了。
  • 中國自動駕駛器在首爾試飛,中國或擁有「空中計程車」?
    近些年來我國科技水平高速發展,其中我們在無人機領域的造詣更是無人能及。近期,關於我國無人機的發展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11月11日,新華網報導稱,我國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雙座自動駕駛飛行器成功在韓國起飛。
  • 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全面盈利的歷史奇點時刻
    無人駕駛計程車正在成為科技巨頭們的下一個戰場。 當前全球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行業的頭部企業格局已基本形成,國內主要由百度Apollo、小馬智行、AutoX、文遠知行和滴滴等企業領銜,國外主要領頭企業為Waymo、Zoox、Cruise與Aurora等。
  • 特斯拉無人駕駛車禍原因 臨沂人對無人駕駛怎麼看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成為了可能,但是最近出現的狀況,讓很多人看到無人駕駛技術還沒有全面完善到位。   Uber的一輛路測無人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撞死一名正在橫穿馬路的49歲婦女,這是全世界第一宗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人的事故,事故引發了全球輿論震驚。
  • 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空中計程車」在韓國試飛
    日前,據媒體報導,韓國首爾市政府11日在首爾汝矣島上空開展了「空中計程車」無人試飛活動,一款中國研製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參加試飛。據首爾市政府介紹,本次試飛活動由首爾市與韓國國土交通部聯合舉辦,旨在驗證自動駕駛空中飛行技術,為培育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引領下一代綠色城市航空交通發展奠定基礎。
  • 最後一英裡送貨機器人:Nuro成加州首家無人駕駛汽車送貨公司
    今年年初,美國交通運輸部(DOT)以及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批准了加利福尼亞州機器人計程車初創公司Nuro的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聯邦政府許可執照。與此同時,Nuro也是第一家在美國車輛管理局(DMV)許可下在加州公開道路上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不僅沒有司機,也沒有乘客。據報導,Nuro剛剛獲準了加州另一項首批,可以使用自動駕駛汽車送貨。Nuro周三在新聞稿中表示,該公司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該州測試其車輛,現在可以開始日常配送食品、飲料、藥品和其他產品。
  • ...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據該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透露,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機器人蛇形充電器的概念仍有可能實現。馬斯克本周在Twitter上證實,自動充電器仍在研發中。當被問及仍未發布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套件是否能夠自行駕駛特斯拉橫穿美國時,馬斯克表示是的,「前提是我們要做我們的金屬齒輪蛇形自動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