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能做到減貧貢獻全球第一?且看來自貴州等地的「大能量」

2021-01-07 天眼新聞

「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1988年,習近平同志來到福建寧德任地委書記。數年脫貧實踐探索後,習近平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出了「弱鳥先飛」「因地制宜」「扶貧先扶志」等極富創見的扶貧思想。  經過30年不懈奮鬥,昔日「老、少、邊、島、貧」的寧德地區實現「先飛」:2018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從30年前的不足160元增加到16147元,提高了百倍!這是中國脫貧樣本中的一個典型。  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7.7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高達97.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2013-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人,每年減貧人數都保持在12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832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436個。  「中國減貧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世禮評價。   一個在1949年「一窮二白」、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國家,何以實現減貧貢獻全球第一?

舉國體製造藍圖——不可替代的制度優勢

「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言猶在耳。  1996年,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啟壯麗徵程,福建與寧夏結成幫扶對子。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提議將不宜生存地方的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建設新家園「閩寧村」。  23年彈指一揮間。閩寧村從無到有,從貧到富,逐漸發展成為常住人口達6.6萬人的閩寧鎮。成片的葡萄園、紅樹莓園、光伏大棚……昔日的「幹沙灘」變成了「金沙灘」。  「閩寧模式」這把金鑰匙,打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之門,更打開了扶貧工作的新思路:閩寧協作、蘇黔情深、粵桂「來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為做好扶貧這件大事,中國還集中了哪些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先後選派掛職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1727名,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713.7億元……  自2015年「萬企幫萬村」活動開展以來,已有5.54萬個民營企業參與幫扶,幫扶貧困人口數達755.98萬人……  財政部數據表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財政建立「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支持貧困地區農業、鄉鎮企業、基礎設施等事業的發展;2001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440多億元,年均增長9.4%;2019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1260.95億元已全部下達,比2018年增長18.85%,連續四年保持每年200億元增量。  「好鋼還需用在刀刃上。」優化配置全國資源幹好扶貧這件大事,更離不開從中央到地方嚴密的制度性安排: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籤署脫貧攻堅責任書,層層立下軍令狀,級級傳導壓力,建立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形成「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經過70年的接續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我國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進程。  「中國共產黨,瓦吉瓦(好極了)!習近平總書記,卡莎莎(謝謝)!」四川大涼山70歲的彝族老人吉木子洛住上了新房子。這句彝語表達了她和村民對黨和國家發自內心的感激。  中國扶貧為什麼行?「我們有一個舉國體制,這是任何國家都學不來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郭曉鳴如是說。全國各地齊落針——因地制宜的地方實踐

「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明了精準扶貧的落子方向。  「脫貧,關鍵是要有產業。有了產業就有就業,有了就業就有增收。」河北省灤平縣於營村第一書記、人民日報社評論部編輯呂曉勳認為,產業是習近平總書記口中因地制宜的突破口之一。  灤平縣是人民日報社的對口幫扶縣。呂曉勳掛職的於營村,轄區內85%以上為山坡地,資源匱乏,交通閉塞。在這座有900餘人的村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將近1/3,村民長期以來「靠天吃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於營村雖山多坡陡,但光照充足。2017年,由人民日報社穿針引線,一個60兆瓦的林光互補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在這裡落地。目前全村累計已有200多人次在光伏項目務工,人均每天可收入150到200元。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媒體平臺調研時,與身在於營村的呂曉勳進行了連線交流。「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總書記的囑咐被呂曉勳視為因村制宜的基本功。  駐村一年多來,呂曉勳挨家挨戶走訪,繪製了「於營村引導圖」,製作了各戶信息表,摸清了每一戶村民的情況和想法。如今,他代步用的電動車行程已超2000公裡,相當於從北京到灤平六個來回。  落實發展光伏產業之外,呂曉勳詳細研究了村裡的地形、土壤等條件,組織村民種植了秋葵,發展了小果園、小花園、小藥園等「小產業」,實現了 「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錢」。目前於營村僅剩1戶2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6.11%降至0.22%。

於營村村民和收購秋葵的超市工作人員。霍騰達攝在大涼山扶貧的張凌也一心盤算著如何因地制宜幫村民增收。  大涼山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地處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河村,是典型的彝族聚居貧困村。  今年是張凌任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的第五年。他和其他村幹部摸索出一套「短期+中期+長期」的特色產業模式:種植馬鈴薯、花椒、核桃,養殖西門塔爾牛、烏金豬、蜜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花椒種植為例,貧困戶戶均種植達3畝以上,預計3年後見效益,每戶年均增收15000元以上。

三河村的一處養蜂基地。黃鈺攝此外,為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三河村根據村情實際、群眾意願,於2018年將全村151戶貧困戶納入易地搬遷項目。今年2月,距習近平總書記慰問三河村群眾整一年,29戶村民從低矮的夯土房搬進了明亮的新房。有活幹有錢賺,村民吉好也求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三河村的一處易地扶貧安置點。趙豔紅攝「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只有開對藥方,才能拔掉窮根。貴州大數據扶貧,青海拉麵扶貧……因地制宜的扶貧智慧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在全國各地傳承實踐,恰是脫貧攻堅戰役「怎麼扶」的精彩註解。  「在因地制宜方面,中國可以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的模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戴文德評價。社會力量添顏色——匯聚一處的各方能量

「人心齊,泰山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  夏末秋初,貴州丹寨,上千畝經過精心打理的扶貧茶園在陽光下煥發勃勃生機。陳敏、張曉龍、馬布裡……茶園小徑兩旁佇立的名牌,格外引人注目: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貴州省慈善總會會長,《甄嬛傳》裡太醫溫實初的扮演者,國際籃球明星……他們來自全球各地,卻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丹寨萬達小鎮輪值鎮長,為同一個目標匯聚——扶貧。

丹寨扶貧茶園。趙豔紅攝

  這還要從一次牽手說起。2014年萬達集團與丹寨縣政府籤訂包縣扶貧協議,先後捐資21億元,通過長、中、短期結合的方式對丹寨全面幫扶,其中3億元建設職業技術學院、13億元建設丹寨萬達小鎮、5億元設立產業扶貧基金。  自2017年7月3日開業,僅用半年,丹寨萬達小鎮就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除大量投入資金,萬達還引進了市場化的管理制度和服務理念。每晚10點左右,管理人員都會到小鎮的商鋪記錄日常營業情況。店鋪招牌怎麼擺放合適,商品陳列有什麼問題,如何尋找優質的進貨渠道……都是萬達教給丹寨人的致富經。  萬達以小鎮為支點,不斷撬動全國乃至全球力量助力扶貧事業。如今小鎮已迎來了90餘任輪值鎮長,他們接力用獨特的理念和資源為小鎮賦能。攝影展、能工巧匠選拔大賽、長桌宴、扶貧論壇等主題活動接連落地小鎮。每一位到丹寨的遊客,都成為參與扶貧的一分子。  「丹寨居然還會堵車!」從廣東打工回鄉的羅祖坤沒想到深山裡的窮苗寨會變成遊客超千萬的網紅小鎮,「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4年多來,萬達與丹寨人共同努力,創造稅收2.7億元,每年拉動丹寨縣GDP增長1.2個百分點。全縣5.6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63%,提前兩年實現脫貧。  「萬達在丹寨上傾注的心血是任何一個其他項目不可比擬的。」丹寨小鎮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永東說,「丹寨幫扶項目在萬達總部享受特權,全天24小時可隨時向集團領導匯報情況,任何有關丹寨的事項都可以上總辦會討論,其他項目沒這種優待。」

2019年國慶節,萬達小鎮街頭人潮湧動。李隆勇攝「萬達幫扶丹寨探索了系統幫扶、可持續脫貧、旅遊產業扶貧、企業政府合力脫貧的新路子。」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評價。  「萬達包縣幫扶是社會扶貧的重要創新。」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希望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  今年1月,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公示了2018年企業精準扶貧案例名單,包括「企業扶貧50佳案例」和30例「企業扶貧分領域案例」。  貴州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督察專員彭錦斌介紹,「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扶貧精神不僅體現在企業扶貧上,今年以來,上海、廣州、杭州、大連、青島、寧波、蘇州、深圳等地紛紛「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真金白銀」幫扶貴州。截至7月,幫扶各方共召開市以上高層聯席會11次,開展互訪交流300人次;計劃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7.09億元;選派援黔幹部215名、專業技術人員1330名……  「人心齊,泰山移」的奇蹟不僅發生在貴州。在內蒙古有北京16區的「結對子」幫扶;在四川有中央組織部、中央紀委等國家機關的定點幫扶;在雲南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定點幫扶……工匠精神繡奇蹟——扶貧背後的「繡花」大軍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用「繡花」作喻,生動詮釋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點和難點。  下好「繡花功」,離不開「繡花匠」。2017年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扶貧開發局社會扶貧科吳賢順接到緊急任務,負責編制涼山州深度貧困地區扶貧規劃。11個深度貧困縣都要製作獨立的扶貧數據表,匯總的表格有8000多行,列印出來足有40米長。  「表格變成了球形,電腦看起來像是地球儀。」吳賢順驚慌地發現電腦屏幕變了!原來,連續一個月日以繼夜的鏖戰,讓吳賢順眼花了。但任務還沒完成,困了,只能洗把臉再繼續,能睡的時候卻因長期過度緊張要靠安眠藥助眠……經過一個多月前後30版的修改,扶貧規劃終於定稿。  如果說吳賢順是打突擊戰,到涼山州喜德縣桌古村扶貧的四川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虞洪,打的則是持久戰。從村裡幼兒園的愛心午餐,到大學生的獎學金資助,從村口排水溝的翻修到扶貧產業的選擇,他每天都在想辦法解決各種問題:「愛心午餐誰來幫廚?大學生獎學金評選怎麼評?公共廁所的糞坑怎麼挖……」  「群眾事,無小事。」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持久戰,虞洪已記不清錯過了家裡多少大事小情。有一天,虞洪突然接到電話,「孩子不見了!」妻子泣不成聲。從桌古村回成都最快也要5個小時,他強裝鎮定讓妻子報警、調監控。「當時我眼淚就下來了,但不敢哭出聲。」萬幸後來發現孩子是被鄰居帶出去玩了。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當年,習近平同志三進下黨,九到壽寧,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目前在崗的第一書記20.6萬人、駐村幹部70萬人,加上197.4萬鄉鎮扶貧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770多名幹部犧牲在了扶貧崗位上,用生命與付出鋪就百姓致富路。  「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默默奉獻的年輕黨員幹部,他們可能原本在省會城市工作,在各自崗位上正嶄露頭角,卻選擇了搬到貧窮、偏遠村莊,目標就是幫助貧困村民脫貧。」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庫恩如是評價。  大批幫扶幹部的進駐,不光帶給農村資金、技術、產業資源和信息平臺,還極大增強了貧困群眾的信心與鬥志,明顯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了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蘇慶亮到黃文秀,70年來,一代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下足攻堅「繡花功」,針針入孔,絲絲入扣,不跳一針,不漏一線,織就脫貧「幸福花」。  70年來,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再到確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抒寫出人類反貧困的壯麗篇章。  時光的列車,停駐在又一個10月的站臺。預計到今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  再經過一年的努力,中國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這將是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必將寫下不可磨滅的印跡!   我們為此信心滿滿!我們為此倍感自豪!

來源 人民網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晏海豔

相關焦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
    頭版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向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致賀信;2、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勞模和勞模工作紀實;3、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賀信引發熱烈反響;4、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社論);5、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行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慄戰書主持並講話;6、生態治理 助農增收;7、貴州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是世界第一,貴州是中國第一
    中國於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2020年,全國已有53項成為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3項,居世界第一。貴州有三項,排名全國第一。荔波喀斯特地貌荔波喀斯特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200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地,被認為是「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成為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
  • 「中國的貢獻被低估了!」英媒: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而這兩個被嚴重低估的碳匯地區,是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BBC在報導中寫道:「此前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
  • 全球四分之一增長來自亞洲,全球低估了中國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12月2日的最新報導稱,2020年對於全球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一年。自從今年1月份新冠病毒,首先在中方的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以來,在短時間內給予了中方經濟巨大的衝擊。後來中方不得不頂著全世界的輿論壓力,強行推動了封鎖城市的一系列措施。
  • 綠色能量,中國力量!天能的綠色夢想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的誕生地浙江湖州有這麼一家企業,它始終舉綠色生態旗,走循環發展路,通過不斷地轉型升級將綠色理念植入企業的方方面面,通過不斷的業務拓展將綠色理念帶到世界的角角落落,它就是天能。
  • 班加羅爾颳起「貴州大數據旋風」,貴州大數據市場紅利攪動印度企業神經
    由貴州省政府主辦的這次推介活動,旨在通過雙方深入的了解和溝通,吸引更多的印度優秀企業和人才到貴州發展,促進兩個在大數據和IT領域各具特色的地區,形成強強聯合,共同發展。印度近200家IT和大數據領域企業負責人到現場參加了推介會,通過視頻、演講等形式,深入地認識和了解貴州及貴州大數據發展,很多嘉賓對貴州的發展感到意外和驚嘆。
  • 中國的「公園」省,全球的大數據開發地,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
    眾所周知,咱大中國地形西高東低,東部從北至南由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共同構成了中國東部地形的主體,最南方幾個省份雖然山地較多,沒有大平原,但廣東還是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廣西也有衝積平原;福建省也有漳州、福州、莆田、泉州四個面積很小的平原,那你知道咱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是哪嗎?
  • 外媒:中國推進"美麗中國" 為應對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中國網11月30日訊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世界氣候大會)將於巴黎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活動,並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就雙邊關係、共同推進巴黎協議談判進程等交換意見。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將會在未來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形成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做出中國貢獻。
  • 中國第一奇洞,貴州織金洞的摩崖石刻一覽,現代人刻的
    織金洞有著「天下第一奇洞」的美譽,放眼整個中國,規模如此宏偉的鐘乳石溶洞,也是極少的。織金洞的大名也早已傳到世界各地,很多外國友人也慕名前來觀賞。進入織金洞,首先會經過一片摩崖石刻,高聳的石壁上雕刻了許多讚美織金洞的名句。
  • 世界自然基金會主管: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布洛霍芬「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 以寶能力量,聚合7大勢能成為貴州之窗
    8月19日,寶能城市發展集團繼榮登2020年度中國地產風尚大獎「2020中國年度影響力產城發展TOP20」後,再度以獨特出色的產城融合模式和卓越突出的城市綜合運營能力榮膺由億翰智庫頒發的「2020中國標杆產城運營商綜合實力TOP 30」。
  • 中國最大奢侈品公司誕生,全球排名第一,市值等於深圳一年的GDP
    貝恩諮詢發布的報告表明,2020年全球的奢侈品銷售額總共減少了23%,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卻逆勢增長了48%,達到了3460億元。其中26-35歲的消費者是「主力軍」,貢獻了60%以上的銷售額。預計到2025年,我國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場。一提起奢侈品,很多人都會想到LV、Gucci等品牌,即便沒買過,平時多多少少也聽說過。
  • 中國最大奢侈品公司誕生,全球排名第一,市值超過深圳全年GDP
    貝恩諮詢發布的報告表明,2020年全球的奢侈品銷售額總共減少了23%,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卻逆勢增長了48%,達到了3460億元。其中26-35歲的消費者是「主力軍」,貢獻了60%以上的銷售額。預計到2025年,我國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場。一提起奢侈品,很多人都會想到LV、Gucci等品牌,即便沒買過,平時多多少少也聽說過。
  • 他的食肉植物為何做到淘寶第一大?
    他的食肉植物為何做到淘寶第一大? iwangshang / i天下網商 / 2016-05-28 摘要:11年時間,他把眾人覺得冷門的興趣,發展成為一項事業,成為中國電商圈最大的食蟲植物賣家。
  • 全球極端天氣為何扎堆而來?
    多地經歷了今年以來強度最大、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降雨過程,廣西、廣東、湖南、貴州、浙江等省份頻頻拉響洪水預警。   此後,暴雨並沒有停止「北上」的步伐。重災區桂林、梧州等地的洪水已經退去,四川、貴州、湖南的洪水預警和受災消息相繼傳來。6月2日到7月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31天,連續發布預警日數為2010年有預警記錄以來同期最多。
  • 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瀑布,就在貴州,並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貴州旅遊,除了黔東南最受歡迎之外,還有一個地方也極受歡迎,那就是安順,安順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的優選地區,全國六大黃金旅遊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遊的中心。這裡被譽為「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西部之秀」,安順的旅遊景點那麼多,受關注度最高的便是黃果樹瀑布,來到安順,是一定要來看黃果樹瀑布的壯觀。說到黃果樹瀑布,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很多人在未去黃果樹瀑布之前,是不是都有這麼一個認知,認為黃果樹瀑布只是一個瀑布。
  • 新研究發現中國等國植樹造林的固碳貢獻大
    這表明,中國等國的植樹造林活動對固碳具有重要作用。森林被廣泛認為是重要的碳匯,可以捕獲和儲存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此前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熱帶雨林在吸收溫室氣體方面發揮較大作用。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建模方法,計算出2001年到2010年間原始森林的碳吸收量,並將其與新造林進行比較。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