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推進"美麗中國" 為應對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2021-01-12 中國網

中國網11月30日訊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世界氣候大會)將於巴黎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活動,並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就雙邊關係、共同推進巴黎協議談判進程等交換意見。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將會在未來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形成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做出中國貢獻。各國媒體對此表示極大關注。

習近平抵巴黎出席全球氣候大會,中國減排肩負國際重任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30日報導,在全球195個國家中,至少183個國家已提交了減排方案。作為全球第一大排放國,中國的減排方案最為關鍵。報導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赴法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與六年前在丹麥以失敗告終的哥本哈根大會不同的是,中國此次貢獻了宏偉的減排目標,肩負起大國應當的國際責任,為控制全球暖化送上了一席涼風:中國承諾在2030年之前達致三個目標,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將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約20%和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目前在巴黎出席大會的胡敏稱中國能夠實現減排目標,信心一方面來自「綠色地毯發展」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是中國政府一貫對國際承諾的落實非常認真。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分析了中國實現目標的幾個要害,指出西方國家在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時,經濟增速低於3%,而中國卻必須在經濟仍處於相對高的增速時就達峰,困難非常之大,中國不得不進行產業轉型。他指出,高汙染的煤炭產業和高耗能的鋼鐵、水泥等產業必須儘早達峰。為了能實現減排目標,除了要有政策導向,企業和社會公眾也應自覺地廣泛參與,開展低碳出行、低碳建築等行動。

中國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塑造「綠色中國」,致力推進「美麗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香港《明報》11月30日報導,法國首都巴黎再度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30日起在此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則有望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性協議。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併力推大會取得成果,以及正在塑造中的「綠色中國」,都為此次大會增添「中國元素」。報導稱,「氣候外交」近年成為中國外交戰略中一個新的組成部分,今年以來中國的「氣候外交」更是成為外交收穫最豐盛的戰場,這次氣候大會如能達成協議,中國功不可沒,不僅因過去10輪談判中國作出積極推動,還因為今年以來中國以雙邊外交形式,在大國間和新興國家間穿梭,以中歐、中美、中法、中印(印度)、中巴(巴西)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以及與發展中國家的協調和溝通,為巴黎大會可能出現分歧提出了解決方案。中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來引領中國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中國透過「和平崛起」的進程,正在成為國際影響力的大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努力與美國等共同控制全球變暖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1月30日報導,在30日開幕的巴黎會議之前宣布的一系列措施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讓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同美國以及本次會議東道國法國站在一邊。最主要的承諾是,中國的排放將在2030年前後達到峰值,這是150餘個國家提交的自願協議的關鍵要素。各方希望這些自願協議將有助於巴黎會議就碳減排達成一項全球新協定。觀察家們表示,中國的談判代表此次在國內得到來自國有企業、公眾等堅定支持。美國國務院國際能源事務協調專員、參與美中雙邊談判的阿莫斯·霍克斯坦表示,中美兩國政府已在能源領域真正進入了密切協作和合作的時代,這種格局在三、四年前是不存在的。報導稱,就像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幫助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成為一個出口大國一樣,北京方面認為在巴黎會議達成減排協議,將是推動中國效率低下、汙染嚴重的產業現代化的一個契機。

中國政治意願在氣候變化國際峰會上顯現

BBC中文網11月28日報導,氣候變化國際峰會舉行正值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新興經濟體努力謀求轉型發展之際。作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和其所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備受關注,隨著角色的變化,面對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多邊談判,中國的政治意願不再欠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多次走上前臺,在多個國際國內重要場合就應對氣候變化和加強環境保護做出承諾,但中國要完成來自國內霧霾與經濟形勢、技術與市場以及國際合作三方面的挑戰。

中國發布氣候報告顯示環境形勢嚴峻,顯現對問題嚴重性有深刻認識,應對挑戰做好準備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11月30日報導,在巴黎談判召開、為氣候變化制定新的國際協定之前,中國科技部發布最新的全球氣候變暖科學評估報告:日益升高的海平面圍困中國極為重要沿海經濟區;降雨模式的劇變和凍土層的融化,給三峽大壩和西藏鐵路這些巨大的基礎設施成就蒙上了陰影;在喜馬拉雅邊境,冰川消退導致供水日益減少,給未來數十年的國際衝突埋下了隱患。製作這份報告約550位專家之一的北京大學教授張海濱表示,中國對問題的嚴重性有深刻的認識,第一次評估報告是在九年前發布,到現在第三次報告顯現氣候變化對中國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全球氣候變暖從環境危害和國際反應對中國產生擠壓作用。報告稱,北京應在談判中採取更靈活的姿態,做好全新準備,適應所有國家都要參與減排、主要發展中國家要承擔起更大的減排責任的新趨勢。

相關焦點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在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了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自主貢獻的指標,並提出三點倡議。《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旨在減少各國碳排放,遏制全球變暖,事關全人類未來。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為全球氣候應對作出表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 為阻止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梵蒂岡教皇會見石油高管
    為阻止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梵蒂岡教皇會見石油高管2018-06-06 09:10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教皇Pope Francis下周將在梵蒂岡會見一些大型石油公司高管,可能會在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對其使全球氣候變暖的相關行動給予勸阻。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非贏利研究機構「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稱,中國的新目標一旦實現,將是所有國家中減排力度最大的,將使全球變暖預測值降低0.2到0.3攝氏度。《自然》雜誌子刊此前曾刊登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21世紀初以來,地球新增的植被面積相當於一個亞馬孫雨林,中國是重要貢獻者之一。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的一貫立場,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2016年4月,195個國家共同籤署了《巴黎協定》,這份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了路線圖。在新的歷史階段,「三心倡議」不僅顯示出中國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也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方法論,同時折射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所付出的「心力」。這份「心力」體現在中國履行氣候政策承諾的實踐中。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與這些遙相呼應的是,21日,「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在浙江建德發表的「建德共識」更是提出:以生態文明建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再次強調了科學應對全球變暖問題這一行動指南。IPCC此次發布的特別報告向人類再次敲響了警鐘。
  • 應對全球變暖的新方法,人人都可以盡一份力量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公認的事實,而且氣溫上升的腳步還在不斷加快。最新研究表明,20世紀下半葉北半球平均溫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全球地表氣溫不斷創下新紀錄,可能會導致厄爾尼諾現象加劇,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的機率也會加大。
  • 青平: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在這場歷史性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提出一系列世界經濟怎麼看、怎麼辦的重要論述,凝聚起經濟全球化的新共識。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此外,數據還將服務於全球變化研究,準確評估全球碳循環、溫室氣體排放等。  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正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力量的又一次匯聚,爭取為明年氣候變化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增加政治推動力。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助推著中國碳排放總量上升為世界最大。
  • 中國再度創世界之最!為全球作出重大貢獻,外媒:怎麼又是中國?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基建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創造了眾多世界奇蹟,令不少國家都震撼不已。如今中國再度創造世界之最,並且為全球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外媒更是評價道:怎麼又是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新發現與創新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佔到10%,遠低於中國排放的全球佔比。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圖為7月17日高溫期間,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石化社區居民參加吃西瓜比賽,以此消暑納涼。王 曉/攝  有人或許覺得,全球氣候變化是個離日常生活較遠的「高冷」話題。實際上,它帶來的影響波及生活方方面面,多措並舉應對已經刻不容緩。氣候變化主要有哪些表現?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做了些什麼?接下來應該怎麼辦?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 中國要以發展的眼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這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歷史成因和主要原因。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少數國家和地區造成的,非洲等仍處於低收入階段的國家對此問題成因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其危害是由全世界共同承擔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受害更嚴重。在化解這個問題上,國際上已經形成共識,應該繼續堅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
  • 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貢獻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那些能夠依照科學的造林原則、秉持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理念,願意公開展示其在森林保護、修復和生態恢復上的成果及進展,積極推進碳減排目標貢獻「植萬億棵樹」的企業等各利益相關方,都可以向世界經濟論壇申請加入「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成為平臺的一員,並獲得相關的技術、資源支持。
  • 高端對話|樂玉成談中國對全球治理三貢獻:智慧、力量和信心
    高端對話|樂玉成談中國對全球治理三貢獻:智慧、力量和信心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9-09-18 19:49 來源
  • 中國又一新研究傳出,全球目光都聚集於此,外媒:太感謝中國
    ,外媒:太感謝中國!這種中和抗體就為之後的醫學研究領域提供了新的依據以及新的幫助,在之後對於病毒的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背後也離不開醫療人員的支持,就像是自從全球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許多醫療人員都紛紛衝在一線,許多醫療科研人員也是夜以繼日研究新的治療方案。
  • 應對氣候變暖 少排溫室氣體:中國努力兌現承諾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顧瑞珍)氣候變暖正成為全球共同關心的話題。我國正同世界各國一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考慮節能和汙染物減排的各項措施,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兌現承諾。    溫室氣體以吸收地球對外放出的長波輻射,重新向地表放出紅外輻射而得名。
  • 多措並舉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氣候變化影響著人類集體福祉和安全,全球變暖增加了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也危及數百萬人的生命。因此,充分認識氣候風險並將對這一風險的理解納入決策過程至關重要。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近日舉辦主題為「氣候變化2020:風險、影響以及解決方案」的線上研討會,聚焦氣候變化風險管控及應對方法。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 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中國 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