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在這場歷史性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提出一系列世界經濟怎麼看、怎麼辦的重要論述,凝聚起經濟全球化的新共識。經過近四年的實踐檢驗,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和促進作用日益凸顯。

高瞻遠矚把準脈,彰顯中國主張。在這次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世界經濟因動能不足、治理滯後、發展失衡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對原因進行了準確的分析;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是大勢所趨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提出的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創新、共贏、公正、普惠方向發展的中國主張,充分彰顯中國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大國引領作用,為經濟全球化進程指明了方向。

合作共贏開良方,貢獻中國方案。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觀點,指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只有走合作共贏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針對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治理、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只有敢於創新、協同聯動、與時俱進、公平包容,才能突破世界經濟增長的瓶頸,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次演講,深刻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

搶抓機遇領航程,發揮中國力量。在這次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適應、把握、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近四年來,我們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一系列工作,通過改革破解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同時,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實踐證明,中國號巨輪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海中乘風破浪,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強勁動力,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引領世界潮流的磅礴力量。

【責任編輯:王俊秀】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推進"美麗中國" 為應對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中國網11月30日訊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世界氣候大會)將於巴黎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活動,並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就雙邊關係、共同推進巴黎協議談判進程等交換意見。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將會在未來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形成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做出中國貢獻。
  • 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智庫力量
    原標題: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智庫力量——第六屆環境與發展智庫論壇在煙臺舉行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陸海統籌重要舉措,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支持海洋可持續健康發展,以「海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六屆環境與發展智庫論壇於
  • 高端對話|樂玉成談中國對全球治理三貢獻:智慧、力量和信心
    高端對話|樂玉成談中國對全球治理三貢獻:智慧、力量和信心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9-09-18 19:49 來源
  • 兩會為中國和世界發展凝聚力量
    全球冀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中國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能否繼續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推動力?對此,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國兩會給出了肯定答案。  「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積極利用外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 中國為落實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在促進南南團結與合作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南方中心——的執行主任卡洛斯·科雷亞的眼裡,中國在南南合作領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中國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亞洲和南美洲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工業能力、培訓、文化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因此,我認為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應當了解,中國遵循南南合作原則,為其他國家提供幫助發揮著積極而巨大的作用。
  • 持續聚焦主業 為西安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勇說,這一獎項將極大地激勵和鼓舞西部超導公司創新團隊,公司將繼續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努力為西安先進位造業強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拼搏奮進實現「雙勝利」 「西部超導自2003年成立以來,持續創新、攻堅克難,走出了一條實驗室成果的產業化道路,解決了我國多領域基礎材料的『卡脖子』問題。」
  • 實施人口戰略規劃 為世界人口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黨中央強調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描繪了「健康中國2030」宏偉藍圖。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中國努力打造「健康絲綢之路」,開展婦幼健康工程,為世界更加美好、人類更加幸福作出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的貢獻。
  • 朱雲卿:為國家綠色發展貢獻高分子力量
    「為國家綠色發展貢獻高分子力量」從此成為他科研事業的信仰。走進高分子——九萬裡風鵬正舉這是一個高分子的世界,朱雲卿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在這個世界裡,其科技力量對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推進力量不可低估。「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增長方式粗放、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的問題日益凸顯,『綠色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朱雲卿說,「面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無法自然降解的塑料引起的『白色汙染』問題,構建可再生可降解聚合物是一條可行的路子。」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朱雲卿希望用自己的所學為國家戰略服務,推動「可持續」材料在中國的發展。
  • 20.88億元 福彩公益金為雲南發展貢獻力量
    原標題:20.88億元 福彩公益金為雲南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1月5日從雲南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獲悉,一款全新的基諾型遊戲——中國福利彩票「快樂8」遊戲,將於1月
  • 為世界合作共贏貢獻「金磚力量」
    金磚國家各界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金磚國家持續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完善全球治理、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為世界合作共贏貢獻「金磚力量」。「合作抗疫充分展現互利共贏的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帶來嚴重衝擊和嚴峻挑戰。金磚國家各界人士紛紛表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國應超越分歧,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共同的敵人。
  • 為阻止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梵蒂岡教皇會見石油高管
    為阻止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梵蒂岡教皇會見石油高管2018-06-06 09:10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教皇Pope Francis下周將在梵蒂岡會見一些大型石油公司高管,可能會在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對其使全球氣候變暖的相關行動給予勸阻。
  • 中國西南山區發展樣本為全球貢獻減貧智慧
    新華社發 彭文昌 攝新華社昆明11月22日電(記者嚴勇)「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舉辦,吸引來自中外200餘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線上線下參會。「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將秘書處設在臨滄,並建立可持續創新示範基地。
  • 中核集團:WANO上海中心落地 中國為世界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這是中國企業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將為世界核電安全可靠運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WANO主席雅克·裡加爾多先生,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出席大會。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當前,全球環境治理面臨挑戰,國際社會矚目中國「成績單」。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曾由衷稱讚,「中國是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帶頭人。」
  • 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而立浦東再出發)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中新社上海12月1日電 (記者 許婧)從1990年上海浦東正式吹響開發開放的第一聲號角開始,30年來,一個又一個「中國第一、全球第一」在這裡誕生。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
  • 教育部學習黃大年事跡座談會: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教育部學習黃大年事跡座談會: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5月26日,教育部召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會議首先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在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了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自主貢獻的指標,並提出三點倡議。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既著眼解決當下突出問題,協調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旨在引領未來, 為推動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 保護公海漁業資源,為世界漁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東南太平洋是公海魷魚主要漁場之一,中國、韓國、我國臺灣地區以及歐盟成員國的捕撈漁船在每年漁汛期間都會來到這片公海區域捕撈魷魚。近期,個別國家、個別人稱「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公海'非法捕撈、亂扔垃圾'」,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一級巡視員劉新中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7月1日起,中國在全球率先實行公海自主休漁,以保護魷魚資源及其產卵群體。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帶著疑問,人民網記者對多名業內專家進行了專訪。 治沙70年 我國達到國際領先局面 據了解,我國每年因荒漠化問題造成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40億元人民幣,將近 4 億人直接或間接受到荒漠化問題的困擾。荒漠化在我國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土地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