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時興起。
掐指一算被「禁」於家已幾近一月,疫情的陰影尚籠罩於我們絕大多數人頂頭,私以為仍不到恢復正常發文的時候。談吃喝,猶可待。
整理這樣一篇內容的直接動力應是一周前結束的《中國地名大會》。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兩月看電視的時長頂得上過去一兩年,盲目換臺搜索中恰巧趕上了這一節目的決賽——這,這,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比賽啊()。打趣歸打趣,在我555天的城市圖文中,偶爾會將一個城市名的讀法標註出來、或對其由來進行簡單地介紹,多多少少也稱得上一個「中國地名大使」。只是,走過三四百城,也終究只是中國總城市數量的一小部分,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時,我們易犯的錯誤被大大低估了,哪怕僅僅是「將城市名讀對」這一件事。
於是我決定,今天在這裡上一次語文課(兼歷史課、地理、飲食課),完整呈現我們國家最難認、最易誤讀的城市地名。此篇內容大體上只細化至縣級行政區,若深入至鄉鎮街道那就太過龐雜,實難辦到。具體內容則以漢字本身為主體,按照拼音拉丁字母、一二三四聲調、筆畫數量進行遞增排序,每個漢字下方為城市地名以及補充說明。
[01]
重慶市北碚區
北碚,重慶市轄區,地處主城區西北。
[02]
駐馬店市泌陽縣
想都不用想就讀「mì」?非也!作地名及姓氏時讀作「bì」。泌陽,駐馬店下轄縣,因地處泌水(現為泌陽河)之陽而得名。
[03]
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bì)彝族自治縣
漾濞縣地處大理城區西北,有大理名吃之一的漾濞卷粉。
[04]
榆林市吳堡(bǔ)縣
坑了無數人的中國地名常用字,共有三個讀音:讀作「bǎo」時意為防禦用的建築,如堡壘、堡壘;讀作「bǔ」時指有城牆的村鎮;讀作「pù」時同「鋪」。在縣級行政區及以上地名裡僅有榆林吳堡一處,但是在更小的地名中頻繁出現,雖然解釋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上相當混亂,大概只能死記硬背,不信你瞧:
bǎo:貴陽龍洞堡機場、西寧曹家堡機場……
bǔ:延安子長瓦窯堡、張家口懷安柴溝堡、銀川鎮北堡影視城……
pù: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柴窩堡辣子雞、北京的馬家堡、十裡/二十裡堡……
[05]
梅州市大埔(bù)縣
廣州市黃埔(pǔ)區
埔,純地名用字,黃埔大名頂頂,易讀錯的是梅州大埔。大埔的客家小吃極其豐富,其沙田蜜柚則是大埔縣最知名的特產,乃柚中極品。
[06]
梧州市岑溪市
岑溪,梧州代管縣級市,有名吃岑溪米粉。
[07]
聊城市茌平區
茌平區,聊城市轄區,此前為茌平縣。其下屬博平鎮所產吊爐燒餅在當地有相當的影響力。
[08]
儋(dān)州市
儋州,海南四個地級市之一,物產豐富,有米爛、洛基粽子等特色小吃。
[09]
宿州市碭山縣
碭山,宿州下轄縣,與豫魯蘇三省交界,被譽為「中國梨都」,所產碭山酥梨聞名全國。
[10]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
磴口,巴彥淖爾下轄縣,是巴盟蜜果「華萊士瓜」的產地。
[11]
煙臺市芝罘區
芝罘,煙臺中心城區,得名於芝罘島。
[12]
重慶市涪陵區
涪陵,重慶市轄區,地處長江、烏江(古名涪水)交匯處,出產聞名中國乃至世界的涪陵榨菜,另有名小吃油醪糟。
[13]
石家莊市藁城區
藁城,石家莊市轄區,原為縣級藁城市、藁城縣,位於主城區東部。
[14]
宜賓市珙縣
珙字指一種玉。珙縣為宜賓下屬縣,縣花為珙桐。
[15]
亳州市渦(guō)陽縣
渦陽,因渦(guō)河而得名,極易讀錯。渦陽幹扣面是亳州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16]
揚州市邗江區
邗江,揚州主城區之一,得名於淮陽運河的古稱「邗溝」。
[17]
西安市鄠邑區
鄠邑,原西安戶縣,撤縣設區後其新名字因過於生僻曾遭到不少當地人詬病。戶縣有軟面、擺湯麵、辣子疙瘩、秦鎮米皮等風味優良的特色小吃。
[18]
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
這個字單看很容易念錯,但如果將其放到一個人的名字當中,就毫無難度了——何書桓。
[19]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hún)春市
琿(hún)春,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邊境城市,朝鮮族風味飲食的聖地,烤肉一流。琿讀作「huī」時,僅在舊地名璦琿中,現為黑河市愛輝區。
[20]
天津市薊州區
薊州,原為天津薊縣,有5A級景區盤山。
[21]
荊州市監(jiàn)利縣
監利,荊州下轄縣,地處市區東南,與湖南隔長江相望。
[22]
日照市莒縣
臨沂市莒南縣
莒,春秋時國名,現存於莒縣、莒南縣兩縣名中,莒縣羊肉湯和莒南驢肉是兩縣最知名的地方特色飲食。
[23]
菏澤市鄄城縣
鄄城,菏澤下屬縣,位於市區以北,與河南依黃河毗鄰。
[24]
忻州市岢嵐縣
岢嵐,忻州下轄縣,得名於岢嵐山,有地方名產柏籽羊肉。
[25]
白城市鎮賚縣
鎮賚縣由鎮東、賚北兩縣合併而來,現為吉林白城下轄縣,位於白城市區東北,是「鶴鄉」之一。
[26]
唐山市樂(lào)亭縣
德州市樂(lào)陵市
溫州市樂(yuè)清市
若非當地人,這三個地名基本上是不可能憑直覺讀對的。樂亭、樂陵的「lào」讀音主要是當地古方言的存續,而樂清之樂本就指音樂。樂亭有名吃劉美燒雞,樂清則有番薯黃夾、三鮮面等特色小吃,以及溫州最知名的景點雁蕩山。
[27]
衡陽市耒陽市
耒為古時的一種農具,耒陽之名則來源於耒水。耒陽特色飲食有罈子菜、粉皮、油茶等。
[28]
麗(lí)水市
好歹為浙江一地級市,知名度不算小。至於為什麼讀陽平而非去聲,眾說紛紜。
[29]
常德市澧縣
常德市臨澧縣
澧縣、臨澧縣均得名於澧水,兩縣相鄰,位於常德市區以北。
[30]
株洲市醴陵市
醴,意為甜酒或甘甜的泉水,由此可窺此地在古時的評價。醴陵連通湘贛,兩邊風味兼長,有炒粉、小炒肉等名食。
[31]
保定市蠡(lǐ)縣
蠡,用於人民、地名時讀「lǐ」,如春秋時期大家範蠡,無錫著名景點蠡湖、蠡園。
[32]
牡丹江穆稜(líng)市
綏化綏稜(líng)縣
稜,最常用的讀音是「léng」,用於地名時讀「líng」。穆稜,取名於流經其域的穆稜河;綏稜則來源於滿語。前者被譽為「中國大豆之鄉」,後者則是「中國黑陶之鄉」。
[33]
六安市
南京市六合區
這是極富爭議的兩個地名。在當地人日常口語中,六安和六合中的「六」均讀作「lù」,而官方實際上已取消「六」作地名時「lù」的讀法,這是典型的語言學意義上的規定性語法和描述性語法之間的博弈。不過,實際上在本地人群體中已經出現了兩種讀法的分異,我大膽猜測「lù」這一讀法的最終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34]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
勐,傣語音譯字,在西雙版納地名中常見,需注意聲調。
[35]
嶽陽市汨羅市
汨羅,嶽陽代管縣級市,得名於汨羅江,乃中國龍舟名城。
[36]
三門峽澠(miǎn)池縣
澠池,三門峽下轄縣,得名於古水池——曾名黽池、沔池。
[37]
煙臺市牟(mù)平區
鄭州市中牟(mù)縣
牟平,煙臺市轄區,曾為寧海縣,因與浙江寧海重名而改為牟平。中牟,鄭州市轄縣,曾為春秋時趙國國都,也是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發生地。
[38]
巴彥淖(nào)爾市
淖爾為蒙語「湖泊」的音譯,在蒙古語音譯地名中十分常見。巴彥淖爾又稱巴盟,其肉焙子、燜面、燴菜、釀皮、瓜果等食物譽滿全蒙。
[39]
溫州市甌海區
南平市建甌市
「甌」是溫州的別稱,源於甌江,甌海則是溫州的主城區之一。建甌則是由建安、甌寧兩縣合併而來。兩地之名無直接關聯。
[40]
廣州市番(pān)禺區
傳統叫法的延續,記住就行。「食在廣州,味在番禺」,一提到它,我的口水已……
[41]
徐州市邳州市
邳州,徐州代管縣級市,位於城區之東,京杭運河與隴海線交匯處。
[42]
武漢市黃陂(pí)區
黃陂,武漢市轄區,位於市域北部,是湖北菜的發源地之一,今以黃陂三鮮、豆絲為代表性飲食。
[43]
上饒市鄱陽縣
有鄱陽湖之大名,仿佛沒有刻意一提之必要,但你真的讀對了嗎?音節對了音調對了嗎?
[44]
重慶市綦江區
綦江,位於重慶主城區以南,得名於長江的支流綦江,有名菜北渡魚。如果記不住綦江的讀法,不妨把王齊銘的《綦江走不走》聽十遍,包你一輩子忘不了。
[45]
黃岡市蘄春縣
蘄春,舊名蘄州,黃岡下屬縣,有特產「蘄春四寶」(蛇、竹、龜、艾),是「藥聖」李時珍的故鄉。
[46]
樂山市犍(qián)為縣
犍,讀「jiān」時意為老牛,注意與「腱」區分。犍為地處樂山東南部,有桫欏湖、嘉陽小火車等著名旅遊資源,同時也是樂山的飲食大縣,飲食豐富度不輸樂山市區。
[47]
貴港市覃(qín)塘區
覃塘,貴港市轄區,位於主城區西部。
[48]
成都市邛崍市
邛崍,古名臨邛,位於成都西南,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
[49]
濰坊市臨朐(qú)縣
臨朐,濰坊下轄縣,地處市區西南,境內有5A級景區沂山,以煎餅、羊肉主要特色飲食。
[50]
菏澤市單(shàn)縣
單縣,菏澤市轄縣,得名於帝舜之師單卷,與蘇皖豫三省相鄰,有山東省最知名的羊肉湯之一——單縣羊肉湯。
[51]
黃山市歙(shè)縣
歙縣,古徽州六縣之一,府衙所在地,現為黃山下屬縣,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也是徽墨、歙硯的主產區。
[52]
聊城市莘(shēn)縣
「莘」字單看不易認,若放於詞語「莘莘學子」中則十分明了。莘縣位於聊城西南,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帶。
[53]
紹興市嵊州市
舟山市嵊泗縣
嵊,僅見於浙江地名。嵊州小吃於浙江省內有著較大的影響力,而嵊泗列島則是浙江知名的海洋旅遊區。
[54]
忻州市繁峙(shì)縣
峙,一般讀「zhì」,在繁峙縣中則讀「shì」,易錯。繁峙縣位於五臺山北,有特色小吃疤餅。
[55]
商丘市睢(suī)陽區
商丘市睢(suī)縣
徐州市睢(suī)寧縣
三城之名均來自中國古代的著名河流睢水(故道已廢)。
[56]
淮北市濉溪縣
濉溪,得名於濉河,為古睢水的新河道。與上面三城的區別在於多一個三點水。
[57]
臺(tāi)州市
臺(tāi)州市天台(tāi)縣
台州,得名於天台山,因而讀作一聲。同樣的,天台縣中的「臺」也讀一聲。
[58]
臨沂市郯城縣
郯,古國名。今郯城縣位於臨沂市最南端,與江蘇交界,是「中國杞柳之鄉」和「中國銀杏之鄉」之一。
[59]
隴南市宕(tàn)昌縣
宕昌,其名源於古宕昌國,「tàn」為專有讀音,內有紅色重鎮哈達鋪。
[60]
臨汾市洪洞(tóng)縣
「tóng」為洪洞縣名的專有讀音。洪洞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61]
上饒市婺源縣
金華市婺城區
婺源鼎鼎大名,古徽州六縣之一。婺城則是金華的主城區之一,源於古婺州。
[62]
臨汾市隰縣
隰縣,臨汾下轄縣,位於臨汾西北部,最知名的特產是金梨。
[63]
宜昌市猇亭區
猇亭,宜昌下轄區,位於宜昌市區東南,由原枝江縣猇亭鎮而來。
[64]
石家莊市井陘縣
陘,意味山脈中段的地方,井陘為「太行八陘」之一,縣名由此而來。
[65]
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
岫巖,位於鞍山市南部,因盛產岫玉而被譽為「中國玉都」,其羊肉菜食在省內小有名氣。
[66]
梧州市龍圩(xū)區
圩讀「xū」時意為集市。龍圩,梧州市轄區,位於主城區西南,由原蒼梧縣龍圩鎮擴升而來。
[67]
鶴壁市浚(xùn)縣
濬縣,舊名黎陽、濬州,現為鶴壁下轄縣,位於城區之東,有子饃、豆腐皮、八大碗等名吃。
[68]
淮安市盱眙(yí)縣
盱眙,淮安下轄縣,位於洪澤湖南濱,是古泗州州府所在地,當今最著名的標籤為小龍蝦。
[69]
上饒市鉛(yán)山縣
鉛山,上饒市轄縣,縣城所在地河口鎮為「江西四大名鎮」之一,有燙粉、燈盞餜等特色小吃。
[70]
濟寧市兗州區
兗州,中國最古老的「九州」之一,現為濟寧市轄區,位於主城區東北部。
[71]
洛陽市偃師市
偃師,位於洛陽城東的縣級市,古時因周武王「息偃戎師」於此而得名。聲調易讀錯。
[72]
漯河市郾城縣
郾城,漯河主城區之一。
[73]
運城市臨猗(yī)縣
臨猗,運城下轄縣,由臨晉、猗氏兩縣合併而來,位於運城市區西北,有特產臨猗蘋果。
[74]
黃山市黟縣
黟縣,古徽州六縣之一,內有黃山著名景區宏村。
[75]
上饒市弋陽縣
蕪湖市弋江區
弋陽,上饒下轄縣,得名於古時弋水。弋江,蕪湖主城區之一,得名於青弋江。
[76]
寧波市鄞州區
鄞州,寧波市核心城區之一,由原鄞縣改劃而來。
[77]
鄭州市滎(xíng)陽市
雅安市滎(yíng)經縣
滎陽,鄭州下轄縣級市,位於主城區西部。滎經,雅安下轄縣,位於雅安市區西南,有撻撻面、棒棒雞等名吃。
[78]
廣安市華鎣區
華鎣,廣安代管縣級市,位於廣安主城區東部,得名於華鎣山。
[79]
南寧市邕寧區
邕是廣西首府南寧的別稱,得名於傳承而過的邕江。邕寧則是其下轄區,位於城區東南。
[80]
林芝市察隅縣
察隅縣,林芝市下轄縣,位於西藏東南角,縣內有著名景點梅裡雪山。
[81]
張家口市蔚(yù)縣
蔚縣,舊名蔚州,乃「燕雲十六州」之一,位於張家口最南端,西接山西。
[82]
十堰市鄖陽區
十堰市鄖西縣
鄖為古諸侯國名,鄖陽區原為鄖縣,有傳統名吃三合湯。「鄖」字音節易猜,聲調易錯。
[83]
菏澤市鄆城縣
鄆城,菏澤下轄縣,與山西運城同音,位於菏澤東北端,以壯饃、西瓜醬為代表飲食。
[84]
商洛市柞(zhà)水縣
柞水,商洛下屬縣,地處秦嶺南麓,山林特產豐富,有特色小吃洋芋餈粑。
[85]
商丘市柘城縣
寧德市柘榮縣
柘城,地處商丘市區西南,炎帝陵所在地。柘榮,寧德下轄縣,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有名吃柘榮牛肉丸。
[86]
焦作市武陟縣
武陟,地處焦作市南,與鄭州隔黃河相望,武陟油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飲食。
[87]
張家口市涿鹿縣
保定市涿州市
涿鹿,張家口下轄縣,地處張家口東南。涿州,保定代管縣級市,位於保定北端,與北京房山交界。兩地均宣稱其名稱來源於上古著名的「涿鹿」,那真相到底是……
[88]
宜昌市秭歸縣
秭歸,位於宜昌市區西北,三峽大壩庫區之首,是戰國著名詩人屈原的故裡所在地。秭歸之「秭」由「姊」演化而來。
[89]
銅陵市樅(zōng)陽縣
樅陽,銅陵下屬縣,此前屬安慶管轄,原為桐廬縣,與池州隔長江相望。
下課。
註:以上所有漢字圖片截自「快快查漢語字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