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美術和歐洲的不同,除了繪畫,還包含了書法,所以美術之起源,亦是書畫之先河。
自古以來,流傳的就是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書畫同源。因為字取於象形,卦亦如此,故文字與圖畫道相同。
古傳作品已經只餘記載,並無實圖,只能憑藉文字考古。例如五嶽真形之圖,堯舜桀紂之像,都已經只能從文字中知道曾經有過這些繪畫。
現代我們能看到比較清晰完整最早的圖畫,都是從出土陶器上的看到的。
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代表作《鸛魚石斧圖》,現在收藏於河南省博物館。這幅圖畫在陶器之上,畫面質樸清新,是特殊的彩繪彩陶繪畫。其他同時期的彩陶,彩繪多集中在器物的口沿、上腹等非常險要的部位,而且通常連續重複。
這幅畫完全不同,畫面只在陶器的一面,另一面完全空白,所以很有可能畫不是為了配合陶器產生的,而是為了表達自己本身的含義,所以可以說是一幅繪畫作品。
早期的畫除了繪在陶器表面,還有紋刻在青銅器上。還有一種重要的畫是帛畫。
著名的《馬王堆帛畫》,現在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馬王堆墓主是歷史上曾經統治長沙國的歷史家族,家族顯貴,所以出土的文物非同一般。
此畫的內容從上到下,依次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顯示了古人對三界的想像和認識。以日月象徵天,日中畫金鳥,月中畫蟾蜍和玉兔,一人徐徐飛升。天國頂部是人面蛇身的始祖神燭龍。豐富多彩的圖像,印證了古老的神話,此畫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藝術,更讓我們對古人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