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意思是飼養家禽家畜,有很多風險是不可控的,包括市場價格、自然災害和疫病等,都可能影響養殖者的收益,甚至賠錢。所以,在計算家庭財產時,往往把這些「帶毛的」家禽家畜刨除在外。
這句老話,銀行發放貸款時也同樣適用。長期以來,農村養殖戶向銀行貸款,牲畜是不能做為抵押物的,因為它們不算固定資產。銀行不敢放貸,是因為牛羊等牲畜很容易受到氣候、疫病等因素的影響,一夜大雪就可能讓所有的羊都死了。而農牧民除了牛羊之外,通常又缺乏房產等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這就導致他們無法得到信貸資金支持。得不到信貸資金支持,農牧民很難持續擴大養殖規模。
近期,麻辣哥去了趟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一家銀行就打破了這一「傳統」,把那些「帶毛」的活蹦亂跳的牲口算作「家財」,農戶可以用它們作抵押向銀行貸款,解決了農牧業生產資金不足這個「老大難」問題。
用11頭牛作抵押貸款30萬元,大半年時間就有了80頭牛
碧雲天、牧草黃。初冬時節,一望無際的五角楓林,如同鋪在代欽塔拉草原上的一張金色地毯。
「牛群過來了!」不知誰突然一聲高喊。
麻辣哥抬眼望去,伴隨著一陣陣「哞哞」聲,一個個白色、黃色的「小點」慢慢地由小變大。再向遠望,一個漢子正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靈活地在牛群中穿梭。人們管他叫老吳,是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代欽塔拉蘇木布日很茫哈嘎查的村民。
看到這麼長的地名,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念了。麻辣哥跟您解釋一下:「蘇木」的意思是鎮,「嘎查」是村。也就是說,這個叫「布日很茫哈」的村子,坐落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代欽塔拉鎮上。
麻辣哥想數清牛群裡到底有多少頭牛。「眼前這些牛以基礎母牛為主,總共有68頭。」老吳利落地翻身下馬。
「68頭,嘖嘖!你可別小瞧了這些牛,按一頭牛犢1.2萬元、一頭基礎母牛2萬元計算,保守估計,這些牛的價值接近百萬元了。」同行的一位養牛行家說道。
令人驚訝的是,去年年底,老吳還只有26頭牛。11個多月的時間,他家存欄牛的數量就多了1倍多,這是怎麼做到的?
「多虧牛活體抵押貸款,幫了大忙!」老吳笑著說,今年1月,他用11頭基礎母牛做抵押,向農行申請了30萬元貸款。獲得貸款後又買了22頭基礎母牛,這些母牛全都生下了牛犢,部分原有的母牛也生下了牛犢,大半年時間就有了80頭牛。
老吳給麻辣哥算了一筆帳:9月下旬,他將80頭牛中的12頭公牛賣掉,掙了12萬元,這筆錢已經足夠償還他今年的貸款本息6.5萬元,餘下的可以作為日常生活開銷和養牛支出。到明年,這68頭牛至少可以再產下40頭牛犢,按照其中一半為公牛計算,賣掉至少可以再掙20萬元。
「這個與房產、土地等做抵押物不同,牛活體抵押貸款是以牛作為抵押物向農牧民發放貸款。」農業銀行科右中旗支行行長劉顯慧說,過去,農牧民擴大養殖規模,需要先把牛養大,賣了之後再買小牛。這樣養殖周期長,收入提高也比較慢。貸款幫助農牧民擴大了養殖規模,隨著牛數量的增加,他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牛活體抵押貸款拓寬了抵押物範圍,盤活了農牧民手中牲畜資產的價值,對激活農村金融市場、為農牧民提供合理信貸資金支持有重要意義。」人民銀行興安盟中心支行行長王維民說。
「活體抵押」最怕牲畜突然死亡,有了保險證明銀行放貸更有底
農行在科右中旗的探索,收穫了哪些經驗?其中一條,就是金融服務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牛活體抵押貸款能在科右中旗落地生根,與這裡大力發展牛產業有重要關係。」王維民說,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天職,金融服務與當地產業發展相結合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運用牛活體抵押貸款服務農牧民,既可以助力牛產業發展,又能提高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受到政府部門、農牧民等多方歡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種新的貸款模式在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就會少一些,銀行也能更放心大膽地去幹。」劉顯慧說。
儘管牛活體抵押貸款在科右中旗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這並不能說明所有牲畜都適合活體抵押的模式。「牛屬於大牲畜,大牲畜的價格和行業發展都比較穩定,因此比較適合作為活體抵押的對象。」業內人士表示,有的牲畜變現較難、市場不太認可,有的單體價值低、做抵押成本較高、貸後監管比較困難,這些就不太適合作為活體抵押的對象。
還有,降低「活體抵押」風險,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部門和保險機構的作用。
發放牛活體抵押貸款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協助。「除了為銀行在貸前篩選客戶,在貸後協助管理貸款外,政府有關部門還為農牧民的牛提供免費防疫服務,為牛棚牛圈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等,這些措施也增強了銀行發放貸款的信心。」劉顯慧說。
保險機構在牛活體抵押貸款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辦理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客戶經理必須審核的內容之一,就是基礎母牛的保險證明,客戶經理會對照著證明上牛的花色,一頭一頭地去驗證。
「活體抵押最怕牲畜突然死亡,有了保險證明,銀行在放貸時心裡就更有底了。」農行科右中旗支行副行長白音那木拉說。
「下一步,農行內蒙古分行將繼續圍繞特色農牧產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寬農牧民融資渠道。」農行內蒙古分行行長張春林說。
真金白銀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讓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
很多人關心,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現在到底解決的怎麼樣了?
日前,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報告中,麻辣哥關注到這樣一組數據: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14.6萬億元,同比增長 29.6%,近7個月增速連創有統計以來新高;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28萬戶,同比增長21.8%。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增加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
「14.6萬億元」「3128萬戶」……看了這組數據,麻辣哥真是「喜上眉梢」。無論從總量還是從結構來看,近年來,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確實在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向小微企業的「心田」。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確實可喜可賀,但喜中也有憂。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了一則通報,點名批評了部分金融機構在貸款中違規收取應減免費用,強制捆綁銷售,收取高額服務費和代理手續費,抬升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行為。其中,某大型商業銀行在全國多地的9家分行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裡,違規向20戶小微企業收取貸款承諾費、投融資顧問費等「兩禁兩限」費用接近2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