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大OA刊PLoS One, BMJ Open, Peer J 和SAGE Open作者調查)
開放獲取(Open Access,簡稱OA)是基於網際網路的一種新學術傳播機制,相較於傳統的訂閱、付費閱覽機制,開放獲取允許讀者在尊重作者版權的前提下,通過網際網路免費獲取、閱讀、下載、使用和分享文獻。隨著近年來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開放獲取取得了諸多實質性的進展,各大出版商紛紛採取行動加入開放獲取出版模式的改革實踐。而OA期刊因其受眾廣、審議速度快等優點也獲得了許多作者的青睞。在2014年,OA期刊平均每月發表4000篇文章,約佔所有學術文章的2.5%。
面對類目繁多的OA期刊,作者在投稿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David J. Solomon在發表於Peer J的研究文章A survey of authors publishing in four megajournals中對四個開放獲取的綜合大刊——BMJ Open、PLOS ONE、SAGE Open和Peer J的部分作者進行了調查。他聯繫了一年內在這四個期刊上發表過文章的通訊作者,通過網絡向他們諮詢了基本個人信息、選擇該期刊的原因及文章出版費用(article publishing charge)的來源等問題,並對作者的回答進行了統計分析。
根據收回的答覆,這四個綜合大刊的作者主要為專業學者和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在傳統訂閱期刊和OA期刊上都曾發表過文章。作者來自世界各國,其中SAGE Open 40%的作者和PeerJ 25%的作者來自美國,BMJ Open中英國和澳大利亞的作者所佔比例稍高。
對於期刊的選擇,作者們最看重期刊的質量,超過20%的作者將其列為最重要的因素。其中,PeerJ和SAGE Open的作者對「期刊為OA期刊」這一因素更為看重,而BMJ Open的作者更重視期刊質量和出版商的口碑。
除了期刊質量,出版速度也是作者們很看重的因素。出於線上發表的優勢,OA期刊的出版速度普遍較快。另外還有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友好的投稿系統。據悉,在這四本刊中BMJ Open是唯一一個有中文官網的期刊,友好的中文界面會讓中國作者免去很多麻煩。
在四本刊中,PLOS ONE、BMJ Open和Peer J有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簡稱IF),SAGE Open尚無。擁有IF使前三個期刊更受作者們的青睞。值得一提的是,PLOS ONE的一些作者表示對其IF持續下降的擔憂。據了解,PLOS ONE的IF從2010年開始持續下降,從最高時的4.411跌至2015年的3.057;BMJ Open創刊於2011年,隔年即拿到IF,並呈持續上升狀態,2015年最新IF為2.562,是被普遍看好後續繼續攀升的期刊;Peer J於2015年拿到首個影響因子2.112,2016年發布的最新影響因子是2.183,升幅不大,發展比較平穩。
文章內容方面,作者們傾向於把還在進行中的研究所得到的初步結果投向OA期刊,有四分之一的作者表示自己發表的文章為初步結果。另外,BMJ Open還鼓勵作者投研究方案(Protocol),這類文章可以帶來合作機會、會議邀請等,幫助更好地完成研究。
在出版費用上,一半的PLOS ONE作者、三分之一的PeerJ和BMJ Open的作者及10%的SAGE Open作者會用資助基金支付出版費。
四本期刊的作者對自己的投稿經歷都表示很滿意,以後會繼續向此類期刊投稿。但SAGE Open和PLOS ONE的一些作者抱怨審稿時間太長了。其原因可能是有時這兩個期刊難以及時找到合適的編輯和審稿人。
作者們對開放獲取綜合大刊的青睞,對學術出版有重要影響。越來越多的OA期刊及OA發表的文章都說明這一新穎的出版方式有很大的潛力。作為作者,在發表論文時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期刊。
(原標題:四大OA刊PLoS One, BMJ Open, Peer J 和SAGE Open作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