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同行評議(Open peer review):你會選擇嗎?

2021-01-15 木木西裡科技

近日,陸續收到的審稿邀請中都有特別說明:你願意公開姓名和同行評議意見嗎?

依然處在舊石器時代的我,已然發現當今國際出版業不僅僅進入了開放獲取(Open access)時代,更是進入了開放同行評議(Open peer review)年代。隨著開放獲取運動的日漸普及和開放獲取期刊數量的與日俱增,各位看官對開放獲取了解得已經比較透徹,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開放同行評議。

為何要開展同行評議?

一句話解釋:因為同行評議是保證科學研究質量和完整性的核心環節,是推動期刊學術質量的基石。而同行評議制度的公信力依賴於良好的學術環境與公正的科學家。目前,國際期刊出版界採取的同行評審方式有單盲、雙盲、開放同行評審等形式,還有F1000Res推出的發表後同行評審。雖然評審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用意都是在驗證科學並確保研究發表後具有國際影響力。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同行評議都是客觀、公平、公正的。但是,因為是匿名評審,所以不能排除一些不公平甚至是惡意的同行評議。

「任何一篇論文,接受只需要一個理由;而拒絕,可以找一萬個理由。」在一個本來就不大的學術圈子裡,同行評議專家可以通過論文中的參考文獻、基於既往研究的了解判斷出論文作者;而事實上,目前至少有一半期刊並沒有做到雙盲同行評議。同一領域的競爭、既往的糾紛甚至國別偏見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同行評議專家的判斷和決定。這些同行評議專家就像一個匿名法官,在幕後做出裁定,而作者幾乎沒有機會為自己申辯。即使偶爾有提出申訴(Appeal),多數會被拒絕。而開放同行評議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同行評議過程中的不透明等弊端。

開放同行評議是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開放同行評議人身份、開放同行評議報告和開放參與評審3種模式。

目前,PLOS、BioMed Central、Frontiers、PeerJ、F1000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等組織、出版社和期刊都啟動了開放同行評議行動。BMC infectious Diseases將同行評議人姓名和單位、同行評議報告、作者回復等全部信息在論文接受發表後,全部在網上公布,整個同行評議過程和期刊發表過程極其透明。

相較於傳統同行評議,開放同行評審有諸多好處,如:

出版同行評審歷史展示了一部分科學幕後工作,有助於驗證科學論點。同行評審歷史可以揭示重要的觀點和決策,為讀者和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背景知識。有助於將同行評審過程作為一種學術成果,認可評審專家的勞動成果。同行評審歷史可以作為教學和向公眾科普同行評審材料。同行評審歷史可供機讀,方便深入分析和討論。

那開放同行評議只有利,就沒有弊了嗎?因為透明化的評議機制,著實會讓人緊張。

在阿旺看來,首先同行評議專家第一個會緊張。再也不能躲在匿名這扇暗門的背後,不能隨便找個理由把別人稿件拒掉;認真審稿太費時間,存在電腦上常用和稀泥式審稿意見模版也不能用了;更不能大膽地塞幾篇自己的論文讓作者引用……

期刊主編、副主編、編輯、專欄編輯甚至編委也會緊張。再也不能隨便根據一個人的同行評議意見就隨便給出裁定了。想要這篇文章判松一些,那篇判緊一些,怕是不太好操作了;有爭議的稿件不敢輕易做決定啊,得吃吃透每個審稿意見,並且儘量多搜集幾份審稿意見做背書。

編輯與審稿人都緊張、更加認真、更加細緻了,那作者豈不是應該高興?別急,願意給你審稿的人少了。稿件送到了你的以往合作者、導師、同門及關係比較好的小同行時,他們應當迴避,送到與你有競爭關係的小同行時,conflict of interest,還是得迴避。編委們滿世界找審稿人,且還想著多收集幾份意見做背書呢。

OpenAIRE(歐洲開放獲取基礎設施研究)在2017年5月2日發布了一項題為「開放同行評議」的調查結果。該調查表明,在3062名被訪者中,88.2%的調查對象支持開放同行評議,76.2%的調查對象曾經有作為編輯、作者或審稿人的開放同行評議經歷。

但也有人認為,開放同行評議模式並非最公平的評價機制,因為「它阻止了同行評議專家完全坦白」。

各位小夥伴,你會選擇公開你的同行評議報告或者公開你作為稿件評閱人嗎?#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ISE學術前沿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介紹一位柔性電子領軍人物!引用次數超過13.7萬次,h因子186+

用上傳說中必贏的「凱利公式」,為什麼仍然可能傾家蕩產?原創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同行評議:單盲還是雙盲,這是一個問題 | BMC Journal
    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Website_linksSocial_media_organic&utm_content=CelZha-MixedBrand-multijournal-Multidisciplinary-China&utm_campaign=ORG_AWA_CZH_BMCWechat_dailyposts_blogs
  • 談談投稿的同行評審(peer-review)
    科研人員的絕大多數論文,都需要經過同行評審(peer-review) 之後才能在科學期刊(scientific journals)上發表。一般而言,小說、散文想在《某雜誌》、《某某日報》上發表,只需要雜誌或者報紙的編輯,對作品類型、風格、文筆等審核後,就能見刊見報。
  • SCI論文評審,如何做好同行評議
    一般來說,如果文章能夠通過兩三名同行的評議,就基本可以發表了,但是,如果評審人出現疏失,不正確的結論影響學界,有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學術論文評審人責任重大。peer review:評議內容如何做好評審工作?讓自己的評審全面、專業,確保自己的專業,同時讓作者也心悅誠服,建議採用框架結構思考,避免遺漏。通常,很難找到手把手提點我們審稿的導師,大家都是慢慢摸索,逐步上道。
  • ...同行評議|預印本|biorxiv|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冷泉港實驗室
    值得關注的是,偽造同行評議幾乎存在於每篇撤稿中。關於同行評議的另一個不好消息是:據Science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質量僅比預印本文章提升了4%。該研究將2016年發表於bioRxiv的56篇預印本文章與後來在期刊上發表的同行評審版本進行了比較。其中,大多數文章屬於遺傳學和神經科學。
  • 偽造同行評議,30餘篇論文被撤!傳統審稿模式再受質疑
    值得關注的是,偽造同行評議幾乎存在於每篇撤稿中。 關於同行評議的另一個不好消息是:據Science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質量僅比預印本文章提升了4%。 該研究將2016年發表於bioRxiv的56篇預印本文章與後來在期刊上發表的同行評審版本進行了比較。其中,大多數文章屬於遺傳學和神經科學。
  • 在ScienceOpen上免費發表您的預印本
    研究人員發表預印本的好處在於,他們既可以從同行那裡得到早期反饋,然後仍然可以在選擇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最終版本。為了支持研究人員充分利用預印本的好處,ScienceOpen很高興宣布,在我們的平臺上推出開放和免費的預印本服務!有了這個服務,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一個免費和便捷的界面上傳、發表和推廣他們的預印本。
  • 期刊通過抽獎來決定論文是否發表,靠譜嗎?
    3.可能會削弱替代傳統同行評審的新系統。例如,開放的同行評審。Bedessem(2020)[17]是抽獎制度的反對者,他質疑這是否是「最後的解決辦法」,這只會抑制而不是改革同行評審過程。近年來,進行了大量的同行評議改革[18],其潛在的好處和壞處還沒有完全實現。抽獎系統可能會將投資和興趣從可能更好的選擇上轉移。
  • Science | 莫讓同行評審阻礙科學發展
    你把論文提交到出版社,期待文章的發表,使全人類受益。但是,雜誌社並沒有決定發表你的研究成果,而是給你帶來了失望的信息。其中一個審稿人說:嗯,這篇論文太差了。同行評議從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過程,也不可能是。大多數同行評審過程都是高效的。但有時候,其中一個審稿人的「刁難」實在是令人害怕。
  • 同行評議要不要"雙盲"?
    支持雙盲同行評議的人認為,同時隱匿作者和審稿人的名字可以使女性和少數派在科學研究中獲得公平競爭的環境。圖片來源:wordpress.com《自然》(Nature)雜誌的出版方——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 or NPG)也正在嘗試雙盲同行評議。從2003年6月起,提交給《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和《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稿件可以選擇雙盲同行評議。
  • 浙大北航等機構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偽造同行評議
    撤稿理由包括剽竊他人未發表手稿(duplicated from an unpublished manuscript)、操縱作者身份(authorship manipulation)、試圖顛覆同行評議發表系統(an attempt to subvert the peer review process)、內容抄襲(substantial overlap most notably
  • 我們為何追求科學的透明與開放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 【平臺推薦】開放獲取圖書平臺Intechopen
    關鍵詞:開放獲取;開放獲取圖書;IntechopenIntechOpen成立於2004
  • 107篇論文被撤 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原標題: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並無新意。
  • 英皇家學會《哲學會刊》:世界最早同行評議期刊
    作者:松林  10月26日,世界上最早的科學出版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宣布,從即日起,將永久免費在線開放其歷史悠久的期刊檔案庫,公開資料中包括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哲學會刊》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創建於1665年,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研究方面的專門性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
  • Nature公布3年同行評議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審稿人願意公開身份
    ,但同行評議長期以來都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自然》進行了一項為期3年的試驗,讓審稿人自由選擇在自己評議文章下公開自己的身份。結果令人欣喜,在選擇參加試驗的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願意公開姓名。同行評議是保證科學研究質量和完整性的核心環節。但同行評議很難,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且,一般不會收到被評議人的感謝和認可,可以說基本上是「費力不討好」的活。
  •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