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

2021-01-09 中商情報網

一、發展概況

2017年是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著力推進醫藥行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藥品流通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配合落實「兩票制」等醫改政策要求,努力打造智慧供應鏈體系,完善藥品現代流通網絡,創新發展DTP(DirecttoPatient)藥店等特色專業藥房,探索三方信息共享服務模式,推動「三醫聯動」改革,行業呈現銷售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升級的發展態勢。

(一)整體規模。

2017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增速略有回落。統計顯示,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0016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4%,增速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400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9.0%,增速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146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下轄門店229224家,零售單體藥店224514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453738家」。

(二)企業效益。

2017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620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9.0%,增速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36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10.9%,增速與上年持平;平均毛利率7.2%,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6.1%,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1.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淨利潤率1.5%,與上年基本持平。

(三)銷售品類與渠道。

按銷售品類分類,西藥類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佔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3.2%,其次為中成藥類佔15.0%,中藥材類佔3.1%,醫療器材佔4.7%,化學試劑類佔1.2%,玻璃儀器類佔0.1%,其他類佔2.7%。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典型樣本城市零售藥店2017年品類銷售統計,零售藥店銷售額中的藥品類居主導地位,佔零售總額的81.8%,其中西藥佔47.7%(化學藥品佔39.9%、生物製品佔7.8%),中成藥佔27.1%,中藥飲片佔7.0%;非藥品銷售佔比18.24%.其中食品(含保健食品》佔10.1%。醫療器械(金家庭護理》佔5.7%,百藥妝品、日用品、其他商品這三類佔比不足3%。

按銷售渠道分類。2017年對生產企業銷售額107億元,佔銷售總額的0.5%,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對批發企業銷售額7227億元。佔消售總額的36.1%,同比下降4.8個百分點;對終指銷售額1282億元,佔鑰售總額的63.%,月比上升麼6個百分點。其中,對醫療機構銷售額8766億元。佔終殤銷售朝的64.1%,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對零售終嘴和居民掌售銷售額3916億元,佔終端銷售額的30.9%,間比上升1.9個百分點。

(四)銷售區城分布。

2017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額佔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華東37.3%,中南24.8%,華北16.3%,西南12.7%,東北4.6%,西北4.3%。其中,華東、中南,華北三大區域銷售額佔到全國銷售總額的78.4%,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三大經濟區藥品銷售頓佔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京津寞經濟區13.9%,長江三角洲經濟區22.8%,珠江三角洲經濟區9.4%。

2017年銷售額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為: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安徽、四川、雲南。上述省市銷售額佔全國銷售總額的65.3%,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五)所有制結構。

在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396億元,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64.3%;實現利潤213億元,佔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58.6%。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747億元,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25.6%;實現利潤110億元,佔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30.3%。此外,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5.6%,實現利潤佔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6.7%;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3.4%,實現利潤佔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3.0%。

(六)醫藥物流配送。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醫藥物流直報企業(417家)配送貨值(無稅銷售額)11402億元(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物流企業配送貨值佔72.4%)。配送客戶數量約308萬家,共擁有1115個物流中心,倉庫面積約1065萬平方米,其中常溫庫佔25.7%、陰涼庫佔71.6%、冷庫佔2.7%;倉庫存儲標準託盤貨位數約435萬個,託盤數量約318萬個;擁有專業運輸車輛17714輛,其中冷藏車佔14.0%,特殊藥品專用車佔2.4%。基本藥物本省配送額佔87.6%,對外省配送額佔12.4%。

(七)醫藥電商。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達736億元(不含A證),佔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3.7%。其中,B2B(企業對企業)業務銷售額693億元,佔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94.1%;B2C(企業對顧客)業務銷售額44億元,佔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5.9%。B2B業務中移動端佔8.2%,B2C業務中移動端佔44.4%。訂單總數3696萬,其中B2B訂單數1431萬,訂單轉化率95.0%;B2C訂單數2265萬,訂單轉化率86.5%。B2B網站活躍用戶量近30萬,平均客單價51050元;B2C網站活躍用戶量2042萬,平均客單價184元,平均客品數約7個。B2B日出庫完成率99.4%,B2C日出庫完成率98.9%。B2B電商業務費用率12.6%,B2C電商業務費用率17.4%,均遠超行業平均費用率。B2B與B2C銷售結構差異較為明顯,B2B業務主要集中在西藥類,而B2C業務中佔比最高的是西藥類,其次是其他類"、醫療器材類。

(八)企業上市。

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上市公司新增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家。目前,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的24家上市公司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總和為9397億元,同比增長10.3%。年終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值總計5117億元,平均市值為213億元。市值200億元以上的企業增加到10家,分別是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上海醫藥、華東醫藥、九州通、中國醫藥、國藥一致、國藥股份、大參林和瑞康醫藥。其中,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上海醫藥和華東醫藥市值均超過500億元。年內,24家藥品流通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對外投資活動共有183起,涉及金額126.5億元。

(九)註冊執業藥師。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註冊執業藥師總數達到408431人,同比增加66322人;執業藥師註冊率達51.0%,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全國每萬人口註冊執業藥師數為3人,同比增長20.0%。。

(十)社會經濟貢獻。

2017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全年銷售總額佔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總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與上年持平;佔第三產業增加值的0.9%,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2017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納稅額(所得稅)為79.5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2%。全行業從業人數約為563萬人。

二、運行特點

(一)藥品批發企業銷售增長有所放緩。

從銷售增速看,大型藥品批發企業銷售增速明顯放緩。2017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4%,增速下降5.6個百分點。其中,4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3%,增速下降2.9個百分點;30家區域龍頭企業(排名5-34位)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3%,增速下降9.8個百分點。

從市場佔有率看,藥品批發企業集中度略有下降。2017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佔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70.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4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37.6%,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30家區域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24.5%,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排序最後一位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16年的12.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3.6億元。

當前,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全面推行,藥品流通行業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數據顯示,兩票制」政策實施迫使末端分銷企業短期內直接向藥品生產企業採購,造成大型分銷企業對中小分銷企業銷售下降;醫保控費、藥佔比限制等政策實施推動藥品招標價格和用量持續下降,造成分銷企業對醫療終端銷售下降;加上大型企業銷售渠道整合及業態結構調整尚未完成,最終導致其銷售增速放緩。在此背景下,大型藥品批發企業也在通過兼併重組的外延式增長和積極開發終端市場的內生式增長方式,不斷增強自身分銷業務能力。

(二)藥品零售企業連鎖率進一步提高。

2017年,全國性和區域性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市場佔有率較.上年均有提升,零售市場集中度及零售連鎖率不斷提高。截至2017年11月,藥品零售連鎖率已達到50.5%,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2017年銷售額前100位的藥品零售企業門店總數達到58355家,佔全國零售藥店門店總數的12.9%;銷售總額1232億元,佔零售市場總額的30.8%,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其中,6家全國龍頭企業的銷售總額510億元,佔全國零售市場總額的12.7%,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30家區域零售連鎖企業(排名7-36位)的銷售總額522億元,佔全國零售市場總額的13.0%,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排序最後一位的企業銷售額與2016年持平。

「十三五」期間,醫保控費、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藥佔比限制、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新醫改政策陸續實施,間接推動了醫療機構處方外配進程;部分區域積極探索醫院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和藥店零售信息共享,開展了門診特病、慢病定點藥店醫保結算試點,直接推動患者向零售藥店流動。在此背景下,以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大參林、老百姓、益豐藥房、一心堂等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大型零售連鎖企業,積極藉助資本力量加速行業兼併重組,擴大自身市場網絡。同時,隨著政府監管強化和市場競爭加劇,部分單體藥店被迫轉型,選擇被大型企業收購或退出市場,也促進了零售連鎖率的提升。

(三)醫藥電商開啟資源整合的平臺化發展之路。

2017年,隨著「網際網路+藥品流通」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醫藥電商行業逐步進入轉型升級的創新發展階段。特別是網際網路售藥A證、B證和C證審批的取消,為「網際網路+藥品流通」帶來重大利好,也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總體銷售規模看,2017年全國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736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22.5%,其中B2C業務同比增長21.4%。部分企業的醫藥電商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如九州通的醫藥電商業務因2017年B2B業務快速增長,銷售額比2016年增長73.2%。同時,一些有實力的醫藥電商企業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積極探索社會資源整合,縱深拓展平臺化發展模式,為上下遊企業提供新型供應鏈服務,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藥事服務和貼心的購藥體驗。

如華潤醫藥利用網際網路打造「潤藥商城」,利用原有購銷網、物流網、資金網、零售網的傳統優勢,構建集網際網路電商、醫藥專業物流、供應鏈金融、藥品新零售為一體的醫藥供應鏈智慧服務平臺,實現工商協同、品規協同、醫藥協同、營銷協同、物流協同,對內降低流通成本,對外擴大終端覆蓋。上海醫藥大健康雲商股份有限公司圍繞電子處方流轉,打造「益藥」系列品牌,通過電子處方平臺對接醫院信息系統,藥品數據平臺將處方轉化為訂單,支持院內發藥、藥店自取、送藥上門等多種購藥方式,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患者提供後續服務,2017年電子處方流轉終端實現對接各級醫療機構214家、處理超過200萬張電子處方。

(四)醫藥物流市場競爭明顯加劇。

2017年,全國醫藥物流基礎設施規模持續擴大,醫藥物流倉儲面積比2016年增加14.6%,企業自有運輸車輛比2016年增加10.5%,這主要是受「兩票制」、「第三方物流審批取消」等相關政策影響,傳統藥品批發企業和醫藥物流企業不斷加快物流資源投入和網絡布局。順豐、中郵、京東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業也通過收購藥品經營企業、與傳統醫藥企業合作建設醫藥雲倉等形式,參與醫藥物流倉儲業務、幹線運輸及落地配送業務的爭奪,醫藥物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同時,藥品流通企業積極利用醫藥物流信息技術創新,擴充物流服務範圍,加快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如華潤醫藥探索物流智能一體化增值服務,提高與醫療機構合作的粘性;上海醫藥啟動「醫院藥品耗材智能網際網路和物流網的管理模式創新」項目,自主開發信息系統,並使用射頻識別技術、自動化設備、定數化管理流程,為醫療機構物流管理提供專業服務;華東醫藥打造全品種、全網絡、全流程的醫藥供應鏈,從傳統醫藥物流服務商向綜合性健康服務商轉型。

三、趨勢展望

(一)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

隨著國際國內醫藥產業鏈合作逐步深入,「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體系不斷完善,供應鏈服務持續創新,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藥品流通行業將迎來新的更大發展空間。同時,隨著疾病譜變化、人口老齡化加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保健意識增強,全社會對醫藥健康的需求將不斷提升,藥品市場銷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2018年藥品流通市場銷售增速將有所回落,但銷售規模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保持穩步增長。

(二)藥品流通行業發展進入結構調整期。

隨著國家各項醫改政策的相繼發布實施,藥品流通行業將進入結構調整期。未來幾年內,在政策驅動下藥品流通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全國性藥品流通企業跨區域併購將進一步加快,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也將加速自身發展;規模小、渠道單一的藥品流通企業將難以為繼,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三)資本成為改變藥品流通行業格局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遊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四)醫藥電商發展模式日新月異。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網際網路+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一是020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網際網路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叮噹快藥等企業以邊探索、邊發展的方式吸引用戶,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落地契機紛紛發力,藉助供應鏈金融服務打造全新商業模式,如融貫電商已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如1藥網著力發展「B2C+醫療服務」模式,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如九州通正在打造的連結醫藥全產業鏈的健康管理平臺,將醫藥行業上下遊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遊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遊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粘性。未來幾年內,跨界融合將為醫藥電商注入新的活力,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將日益加劇。

(五)智慧供應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全國性醫藥集團和區域性藥品流通龍頭企業以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為支撐,積極整合供應鏈上下遊各環節資源,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融合,建立多元協同的醫藥供應鏈體系。大中型藥品流通企業在醫藥物流拆零技術、冷鏈箱周轉體系、物流全程可視化信息系統、客戶查詢和服務系統等方面持續優化升級,打造信息化智慧供應鏈。同時,「兩票制」政策實施加速醫藥供應鏈扁平化進程,渠道重心下移已成為必然趨勢。隨著醫藥供應鏈智慧化和物流標準化的持續推進,預計醫藥供應鏈市場將呈現有序競爭、穩步發展態勢。

(六)專業化服務成為藥品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

未來幾年內,零售藥店將不斷向DTP專業藥房、分銷專業藥房、慢病管理藥房、智慧藥房等創新模式轉型。在網際網路技術推動下,無人售藥櫃、人臉識別、AI機器人等新科技應用也將逐步進入零售藥店。預計零售藥店將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專業、更便捷的服務。

(七)藥品流通行業和企業軟實力日益增強。

未來幾年內,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將不斷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導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和規範服務。藥品流通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主動承擔更多保障藥品供應和質量安全的社會責任,著力打造服務品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用誠信創造價值,推動自身健康發展。同時,專業人才將成為藥品流通企業應對當前醫改政策落地、行業結構調整、模式衍變更新的重要資源。

相關焦點

  • 商務部發布2014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
    近日,商務部發布了《2014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對藥品流通行業整體規模、藥品批發和零售企業銷售和經營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並對行業發展的趨勢進行了預測。  《報告》認為,2014年,藥品流通行業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行業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增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藥品零售行業銷售增速明顯回落,醫藥電子商務企業數量激增,創新服務模式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引擎。
  • 2020年版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藥品流通品牌迅速崛起,他們逐漸成為藥品流通行業中的翹楚,引領者醫藥流通市場的走向!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年藥品流通市場需求活躍,行業購銷穩步增長。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發布
    近日,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49.9萬份;1999年至2018年,累計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368萬份。
  • 2019-2025年中國藥店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19-2025年中國藥店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如實地反映了藥店行業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表達準確,概念表述科學化。    三、競爭趨勢預測分析  第三節 中國OTC市場調研    一、OTC 藥品產品特徵    二、OTC藥品市場渠道特徵    二、OTC藥品消費的特徵  第四節 中國藥店保健品銷售市場動態第六章 中國藥店連鎖企業經濟運行分析  第一節 中國百強藥店運行指標分析
  • 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5年內線上...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在醫藥方面同樣不例外,藉助網際網路創造藥品零售新模式,已成為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的共同選擇。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6620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網上藥店銷售額佔比逐漸增加,從2015年僅佔比3.2%增長至2019年佔比18.9%,未來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國家逐漸完善網上藥店銷售規範,我國網上藥店銷售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 [中報]柳藥股份:2018年半年度報告
    近十年來國家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和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使得我國醫藥商業發展較快,藥品流通市場規模不斷提高,具體體現為醫藥商業銷售總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根據歷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的數據統計,全國醫藥商業銷售總額從2000年的1,50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0,016億元,17年間增長了12.30倍。
  • 「藥品分析檢測技術及其發展」會議召開,關注藥品快速檢測技術
    報告簡要介紹了國家藥品快檢資料庫系統的網絡拓撲結構、統計分析模塊構架和統計分析頁面訪問方式。另外還詳細介紹了網絡平臺的功能,包括藥品管理、假劣藥管理、外觀鑑別管理、近紅外檢測管理、工作手冊管理、快檢文庫管理、質量公告管理、檢測記錄管理、快檢任務分配管理、試劑盒管理、車輛設備管理、統計分析和在線交流管理平臺等。報告詳細介紹了各項功能的內容以及資料庫網絡平臺手機客戶端及車載客戶端的功能。系統上線投入使用後,將使我國藥品快檢工作實現數據共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新編統計分析報告寫作方法》
    作者:陳志強開本:880×1230mm  1/32    字數:250千字    裝訂形式:平裝書號:ISBN 978-7-5037-5507-1/C•2160       定價:50元出版時間:2008年8
  • 2018年PhRMA成員企業年度調查報告
    )發布了2018年度該協會成員企業年度調查報告和2018年生物製藥研究行業概況的相關報告,報告總結了自1980年以來PhRMA協會成員企業藥品研發支出及上市藥品銷售情況。本文將介紹2018年度該協會成員企業年度調查報告的基本內容。新藥研發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它耗時許久,成本高昂,風險巨大,最終獲批上市的藥物卻少之又少。
  • 2018-2025年中國化學製藥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從國內來看,**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有望達3萬億元,行業國內外擴展空間均較為廣闊。  市場容量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8-2025年中國化學製藥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認為,自**年以來,我國原料藥商品進出口貿易由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入了個位數的穩定增長軌道。
  • 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不良反應報告表151.4萬份,其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7.7萬份,佔同期報告總數的31.5%,較2018年下降1.6個百分點。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仍然以化學藥品為主,佔比超八成,較2018年同期有所增長;中藥不良反應報告比例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生物製品略有上升。
  • 中國裝備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8-2025年)
    《中國裝備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8-2025年)》主要研究分析了裝備製造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裝備製造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裝備製造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裝備製造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裝備製造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裝備製造市場競爭格局及裝備製造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裝備製造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裝備製造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360營銷學院:2018年化妝品行業研究報告
    完整報告下載:360營銷學院:2018年化妝品行業研究報告.pdf (size 1.6MB) 1、關注『網際網路的一些事』官方微信(微信號:imyixieshi);2、回復關鍵詞【2018年化妝品行業研究】免費下載。
  • [年報]復星醫藥: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復星醫藥: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19年03月25日 21:51:41&nbsp中財網 公司代碼:600196 公司簡稱:復星醫藥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2018年年度報告全文(
  • 2020-2026年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碳酸二甲酯是一種環保綠色原料,可以滿足截至**清潔工藝的要求,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趨勢,同時兼具多種優良性能,因此其合成工藝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艾媒諮詢|2020年9-10月中國化妝品行業運行數據監測雙月報告
    (《艾媒諮詢|2020年9-10月中國化妝品行業運行數據監測雙月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1頁,可點擊文章底部報告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 核心觀點 2020年雙十一外資品牌表現亮眼,霸佔9席TOP10排名 在個人護理類TOP10品牌中,國際大牌佔據9個席位,這也是2014年以來,外資品牌在TOP10
  • 2018年中國菸草行業經濟運行總結及2019年形勢預測(圖)
    中商情報網訊:2018年菸草行業堅決落實「總量控制、稍緊平衡」調控方針,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捲菸零售戶平均實現毛利率9%以上,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行業內部深化精益管理,完善對標指標體系和工作機制,全年實現降本增效43.9億元。
  •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醫藥製造業相關行業協會、國內外醫藥製造業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醫藥製造業行業研究單位提供的詳實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研資料,立足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主要行業對醫藥製造業行業的影響,重點探討了醫藥製造業行業整體及醫藥製造業相關子行業的運行情況
  • 2015-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年是醫藥產業發展關鍵**年,形勢有哪些轉變,政策和市場因素又有哪些變化?  《2015-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針對當前醫藥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醫藥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中報]海利生物:2018年半年度報告
    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 元、萬元 指 人民幣元、人民幣萬元 GMP 指 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是一套適用於製藥行業的強制性標準,要求企業在藥品生產過程中按照GMP要求保證藥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GSP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