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晶片研發尺寸突破1納米之後,未來的晶片會是什麼樣?長知識了

2021-01-13 知識酷

當晶片研發尺寸突破1納米之後,未來的晶片會是什麼樣?長知識了

現在我們人類的晶片研究已經非常迅速。從大於100納米制式到現在5納米制式,20倍的縮小意味著科技和技術的進一步濃縮和精煉。從理論上講,5納米的只是還不是目前晶片發展的上限,2納米的理論基礎已經具備,但是需要投產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我們假設二十年後人們已經可以批量製造出大量的一納米甚至小於一納米的晶片的時候,根據物理學的定律再小几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那麼那時候的晶片又將何去何從呢。

其實我們人類針對晶片的需求本質上並不是叫它們越來越小,而是讓它們越來越強悍。用相同甚至更小的體積做到更快的運算能力和更低的能源消耗。所以說消費者一味地追求晶片制式其實更多的只是看中廠家宣傳的噱頭。

事實上就現在5納米的工藝製程來看,這樣的晶片和我們人類現在的頂級科技已經可以相互匹配。而隨著人類的科學的發展,新的技術新材料新的發現,才能從科學的層面更好地去推動晶片的發展。

我們其實從晶片發展的歷程看出:

從140納米到90納米——50納米;

從90納米到48納米——42納米;

從48納米到28納米——20納米;

從28納米到14納米——14納米;

從14納米到10納米——4納米;

從10納米到7納米——3納米;

從7納米到5納米——2納米。

這整個過程的時間並不長,可能前前後後就是十多年的時間。但是納米的跨越卻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升級而變得越來越慢。所以可以想見的是,從5納米到3納米可能我們需要跨越的技能難關會呈指數級的提高。畢竟理論基礎實驗室環境和批量生產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所以說想達到1納米的水平首先可能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而且極大的可能是,1納米技術還沒實現,晶片的量子化技術就已經先一步獲得成功。要知道量子技術本身和傳統的晶片之間就有所不同,可能在更遠的未來,量子的能量將會更大。

我們人類不會叫自己總是受困於一種局限之中,晶片領域也是一樣。事實上現在人們就已經開始探求各種可以替代現在技術的晶片生產設計和製造技術。比如臺積電的原子級晶片研究、比如咱們中國現在遙遙領先的量子領域晶片製造技術。

未來的晶片肯定不會現在晶片,也許到時候人們的科技發展飛速,世界上每一個東西都能配備一個晶片。萬物成為互聯整體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將會和現在完全不同。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類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的,造出了計算機,造出了手機,曾經覺得晶片時代離我們很遙遠,現在看來,小小的晶片幾乎承載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精神領域,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別忘記點讚加關注,每天分享世界新鮮事兒!

相關焦點

  •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既然要談晶片的未來,自然要看看晶片的現在。晶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而1nm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點。主要遠在在於及時到了掛點,還需要突破。1nm工藝,將會採用CFET結構,技術細節暫時未知。因為按照摩爾定律,1nm是很那突破的,2nm就是摩爾定律的極限。1nm意味著要挑戰或者說要突破摩爾定律,難度可想而知。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已經到達了矽基晶片的生產極限,想要突破1nm將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加深刻,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納米管,什麼樣的碳納米管才能用來製作晶片呢。根據北大的研究數據顯示,碳基晶片相比同柵長的矽基晶片提升約5-10倍左右,而功耗卻只有其十分之一。是突破傳統晶片的一種非常理想的可代替化方案。
  • 晶片七納米製程,是指電晶體之間的間距是七納米,還是電晶體的尺寸
    晶片的納米製程時,先來了解納米的含義,它就是一個長度單位,相當於假如一張紙的厚度是0.1毫米,要將這張紙的厚度切成10萬條線,也就相當於1納米。這個長度並不是電晶體的間距,而是電晶體內部電流從起點流向終點要經過一道閘門,而這個閘門的寬度就是晶片中所說的納米單位。電晶體的閘門是整個電路的開關,控制著電晶體的電流。工作都要靠它來完成。當在斷開的狀態下就是0,連接的時候就是1,而矽中的電荷是分為兩種,在N極時就是負電子在活動,在P極時就是正電子在活動。
  • 晶片突破 1nm 後,將會如何發展?
    當矽基晶片突破 1nm 之後,量子隧穿效應將使得「電子失控」,晶片失效(確切的說,5nm 甚至 7nm 以下,就已經存在量子隧穿效應)。這種情況下,替換晶片的矽基底,也許是晶片進一步發展的可行出路之一。
  • 我們中科院發明了2納米的高端晶片
    有人說,國產零部件成功實現替代美國貨的事實,沒錯,這是真的搭載華為手機內,鴻蒙作業系統會是華為發展的趨勢,我們王成錄還說「去年美國宣布制裁以後,華為發布的首款旗艦手機器件國產率不到30%,今年發布的P40旗艦機,器件國產率超過86%」中科院打破2納米晶片工藝龜速發展的晶片被中科院打破,臺積電有落後7納米,我們有先進
  • 3納米、2納米、1納米晶片該如何造?
    在2納米/1納米製造晶片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需要在不同的步驟中採用新的技術和設備。這一點在製造過程中應用的薄膜上很明顯。 Brewer Science公司技術研究員James Lamb說::「當你開始深入到厚度小於5納米的自旋塗層層時,你很容易受到表面能微小變化的影響。這可能來自襯底,也可能來自材料。
  • 再迎突破!中科60比特量子晶片將刷新世界紀錄,比碳基晶片更強
    碳基晶片而新型材料晶片的研發成果突破,讓大家明白了這上百年來,矽基半導體其實並不是唯一可以發展的方向,「沉迷」於矽基半導體的研究可能會成為一種束縛,俗話說「思想有多大,科技就能走多遠」,那麼一種導電性能更好的材料被應用在晶片製作中,那就是碳納米管,碳納米管擁有比矽材料更好的傳導性,自身能量的損耗就越低,那麼自然發熱和能耗就會變低
  • 取得突破!中國成功研發出2納米晶片,光刻機的技術何時能突破
    為了能夠在這方面有更好的一些嘗試,我國也在做著不同方面的努力,在我國這麼多的一些努力當中,其實最讓大家擔心的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的發展。畢竟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要是沒有這方面的能力的話,是很難以繼續往前進,而現在我國在這方面投入的也是比較多的,現在又獲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一起來看一看吧。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但是就在前不久,我們中科院彭練矛院士和他的團隊們研發一種新材料的「碳基晶片」,裡面採用的是「碳納米管」製作的,這種材料或許會跳出摩爾定律的瓶頸,使得晶片的性能提升不再完全依賴於高端納米光刻工藝和電晶體的大小。
  • 迎來全新布局,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西瓜視頻]
    隨著市場對晶片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大,半導體納米晶片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中,目前由臺積電為代表的製作廠商生產工藝已經達到了5nm標準,未來的2nm製作工藝也正在研發。但是研發人員陸續發現,光是提高晶片的納米工藝,並不能帶來質的飛躍,而且隨著工藝難度的升級,投入的研發成本也越來越高,由此,很多人認為,2nm或將是矽基半導體晶片的瓶頸。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石墨烯電晶體,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從人類發明電以來,對超導體的研究一直沒間斷過,從我們的生活應用的電纜線,到微觀的晶片電晶體材料上,優良的導體不光能減少能量的損耗,還能提升傳輸的性能。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
  • 單晶氮化硼技術獲重大突破!1nm晶片或成為現實!
    ,全球最薄、厚度只有0.7納米的超薄二維半導體材料絕緣體,這預示著1nm晶片或將成為現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圖片來自網絡眾所周知,目前能夠做到量產的移動處理器最小為5nm,當然3nm技術也是已經在推進了,但是1nm技術一直是個難題,甚至說1nm是極限,但是這回臺積電的研發表面,很有可能能夠突破1nm,使1nm晶片計劃正式開始。
  • 臺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電晶體能做到0.1納米,氫原子尺度!
    年電晶體做到0.1納米,約等於氫原子的大小。臺積電研發負責人Philip Wong(黃漢森)在Hot chips大會上表示,他展示了臺積電對晶片技術的前瞻,稱到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
  • 臺積電:2nm晶片研發重大突破,1nm也沒問題
    一、臺積電:第一家官宣2nm工藝,研發進度超前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2nm工藝取得重大突破,研發進度超前,業界看好其2023年下半年風險試產良率就可以達到90%。
  • 杭州量產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 但離高端的路還很長
    浙江在線8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雲山)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 我國突破3納米電晶體!製造高端晶片指日可待,將領先世界多國
    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中國對於國產晶片的扶持力度再次加大,中國財政部還專門出臺了一項減稅政策,以扶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的發展,可見國家在發展晶片相關產業上的決心而根據港媒最新的報導看,中科院在近日有了新的突破,據港媒報導稱,中科院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電晶體,即在大幅增強晶片性能的同時還能極大地降低同行,現如今市面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晶片都是使用七納米電晶體製造的。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說我國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已經在某一個級別的晶片上取得了突破,但是這些突破的信息永遠都只是活躍了幾天,後面就沒有了音訊。世界上晶片的研究我們都知道,他並不簡單,所以他就想取得的突破也只是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等到我國晶片的各大技術都突破的時候,或許我們就能夠將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了。在那些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之前,有一個好消息還是要和大家說一說的,我國中科院已經使得2納米的晶片技術成功破冰,國產芯未來可期。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等到我國晶片的各大技術都突破的時候,或許我們就能夠將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了。在那些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之前,有一個好消息還是要和大家說一說的,我國中科院已經使得2納米的晶片技術成功破冰,國產芯未來可期。,所以中科院他們也得有晶片進行了研究,而且他們已經研發出了一款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
  • 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1納米需要什麼樣的光刻機?
    打開APP 1納米需要什麼樣的光刻機? 首先,imec的CEO兼總裁Luc Van den hove先生做了主題演講並介紹了imec的整體研究內容,並強調指出,imec通過與ASML通力合作研發並實現新一代高解析度EUV曝光技術(高NA EUV Lithography),促使摩爾定律繼續發揮作用,且即使工藝微縮化達到1納米後,摩爾定律也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