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晶片研發尺寸突破1納米之後,未來的晶片會是什麼樣?長知識了
現在我們人類的晶片研究已經非常迅速。從大於100納米制式到現在5納米制式,20倍的縮小意味著科技和技術的進一步濃縮和精煉。從理論上講,5納米的只是還不是目前晶片發展的上限,2納米的理論基礎已經具備,但是需要投產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我們假設二十年後人們已經可以批量製造出大量的一納米甚至小於一納米的晶片的時候,根據物理學的定律再小几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那麼那時候的晶片又將何去何從呢。
其實我們人類針對晶片的需求本質上並不是叫它們越來越小,而是讓它們越來越強悍。用相同甚至更小的體積做到更快的運算能力和更低的能源消耗。所以說消費者一味地追求晶片制式其實更多的只是看中廠家宣傳的噱頭。
事實上就現在5納米的工藝製程來看,這樣的晶片和我們人類現在的頂級科技已經可以相互匹配。而隨著人類的科學的發展,新的技術新材料新的發現,才能從科學的層面更好地去推動晶片的發展。
我們其實從晶片發展的歷程看出:
從140納米到90納米——50納米;
從90納米到48納米——42納米;
從48納米到28納米——20納米;
從28納米到14納米——14納米;
從14納米到10納米——4納米;
從10納米到7納米——3納米;
從7納米到5納米——2納米。
這整個過程的時間並不長,可能前前後後就是十多年的時間。但是納米的跨越卻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升級而變得越來越慢。所以可以想見的是,從5納米到3納米可能我們需要跨越的技能難關會呈指數級的提高。畢竟理論基礎實驗室環境和批量生產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所以說想達到1納米的水平首先可能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而且極大的可能是,1納米技術還沒實現,晶片的量子化技術就已經先一步獲得成功。要知道量子技術本身和傳統的晶片之間就有所不同,可能在更遠的未來,量子的能量將會更大。
我們人類不會叫自己總是受困於一種局限之中,晶片領域也是一樣。事實上現在人們就已經開始探求各種可以替代現在技術的晶片生產設計和製造技術。比如臺積電的原子級晶片研究、比如咱們中國現在遙遙領先的量子領域晶片製造技術。
未來的晶片肯定不會現在晶片,也許到時候人們的科技發展飛速,世界上每一個東西都能配備一個晶片。萬物成為互聯整體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將會和現在完全不同。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類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的,造出了計算機,造出了手機,曾經覺得晶片時代離我們很遙遠,現在看來,小小的晶片幾乎承載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精神領域,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別忘記點讚加關注,每天分享世界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