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1)

2021-01-19 奇蹟號

一般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廣義相對論的由來基本都是這個樣子的:


狹義相對論橫空出世,成功地解釋了Maxwell方程和麥可-莫雷實驗等一系列別的當年有問題的實驗,接著人們以電磁理論的狹義相對論化的成功案例為出發點,開始嘗試當年已有的各種別的理論的相對論化,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但在搞牛頓引力的時候發生了不可調和的障礙,等等等等,於是進程中斷,最後愛因斯坦通過水桶實驗進而想到了等效原理,從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相等發現了引力與非勻速直線運動的等價,並最終發現了廣義相對論,最終解決了這個大難題。當然在這個序列中肯定還會提一下牛頓引力在當時看來的一些問題比如水星近日點進動,這標誌著牛頓引力存在缺陷甚至是根本性的紕漏,所以需要「升級」。


這是最一般的歷史流程,我們從狹義相對論出發,自然地將各種線索串聯起來,並最終得到了廣義相對論。


但,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完全不同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廣義相對論的由來,比如,我們接著上次的文章(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奇蹟號」並發送「狹義相對論」提取閱讀),接著往下走。


###


在《狹義相對論》一文中,我們已經論述了,在滿足一些看上去非常基本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條件後,我們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狹義相對論所要求的閔科夫斯基時空。


接著,如果我們為時空加上「各向同性」「時空平移不變」,我們就自然得到了狹義相對論。


那麼,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來了:如果後面兩個條件不加上,會怎麼樣?


讓我們將上面這兩個條件換成一個更加寬泛的條件:時空上每個時空點周圍的鄰域,都同構於一個同樣維度的閔科夫斯基時空。


也可以這麼說,每個時空點的領域和一個標準的狹義相對論的閔科夫斯基時空之間,只差一個坐標變換。


很顯然,這樣定義的時空比狹義相對論中的時空要寬泛得多,所以這樣的時空及其上的物理學,我們就稱為「廣義相對論」。



好了,上面是一個框架性的定義,下面開始看看在這個定義下,具體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好玩的東西。



首先,我們要找出刻畫著兩者的基礎物理量或者說數學對象。



在狹義相對論中,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運動所導致的就是世界線的傾斜,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時空上的贗轉動,或者說Boost,推動。


其中的坐標變換可以寫為(為了簡化,我們只考慮一個空間方向):




進一步,為了簡單又不失一般性,我們可以通過恰當的坐標單位選擇,使得這個閔科夫斯基時空的特徵速度或者說極限速度為1(這就是自然單位制),從而可以化簡為:




這樣的坐標變換下,我們最感興趣的自然就是這麼一個東西:裡面有什麼是不變量麼?


容易發現,時空的「長度」是一個不變量:




即,無論v取什麼值,這個長度在上述坐標變換下都是不變的。


進一步,這個如果寫成真正的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的(3+1)維時空形式,那麼這個長度就是:




或者可以用張量的手法寫為:




而,所有的坐標變換都可以看作是左邊的形式不變,改變的是右邊的那個張量。同時我們又知道坐標變換對應的就是每個時空點鄰域上的那個特有的性質,因此也就是說,這右邊的張量現在應該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物理量,那個數學對象。


我們稱這個張量為「度規張量」,因為它給出了時空上一個鄰域內的「長度」的定義。


同時我們也知道,在閔科夫斯基時空中,勻速直線運動所帶來的坐標變換是不會改變這個張量的。也就是說,引起度規張量改變的,絕對不是勻速直線運動這麼平庸的東西。



因此,我們現在手上所有的就是這麼一個東西:


一個時空M,其上的每個點都可以由一組坐標x^μ給出,同時,每個坐標位置x^μ的鄰域內,都有一個只屬於其內部的度規張量g_μυ(x^μ)。


於是,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在這麼一個直觀上很「擰巴」的時空上,一個「不受任何外力」的點粒子,會如何運動?



既然說是「不受任何外力」,那也就是說,這枚點粒子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只不過,現在在這個「擰巴」的時空裡,這種「勻速直線」在每一個鄰域上都成立,但連結成一個整體的時候則未必了。


這種局部上是勻速直線而整體上卻不是的特性,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學對象來刻畫,它成為「聯絡」。


而,在繼續介紹聯絡之前,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來考慮這個問題。



在傳統的物理世界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粒子的運動軌跡,可以用另一個數學概念來刻畫,那就是「最短路徑」。


比如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空間中,點粒子的運動是直線,因為直線是連結兩點的最短路徑。而,如果我們來看一個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的運動軌跡,此時我們都知道會發生折射現象,而這種折射也可以用「最短路徑」來刻畫——當然,這裡更直觀的說法是「最短耗時」。


因此,如果我們將這個原理「借用」到現在的新的時空中,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求這麼一個「擰巴」的時空上的最短路徑,或者這裡更應該說是「極值路徑」的問題了:




其中,對線元l的積分和對線元l的平方的積分,在線元l必然不小於零的情況下,很容易證明是等價的,而這裡之所以用線元的平方,僅僅是因為這樣計算方便(俗稱偷懶)。


而,現在的積分其實就是在給定路徑x^μ(t)的情況下,對這個路徑上每一點的線元求積分,即是路徑的泛函。而在給定初態末態的情況下,求泛函的極值所對應的路徑,要用的就是(固定初末態的)變分為零這個數學工具了,因此後面就是一陣沒啥技術含量的計算。


唯一需要說明的,就是度規張量g_μυ是存在「逆」的,也就是最後一行右側的那一段補充:g^μυ。這個逆元的作用,就是和度規張量無論以哪種方式乘在一起,最後都得到一個「單位矩陣」,這也是最後一行中比較麻煩的步驟所在。


而,進一步,對於最後一行的結果,我們可以進一步構造如下的東東:




由於現在度規和路徑的選擇無關,所以這裡最後的結果可以說是最一般化以後的結果了,其中Γ部分可以被完全確定下來,而C部分則只能確定到它對於兩個下標是反對稱的(第二行右側)。


我們將Γ部分稱為時空的「聯絡」,而C部分稱為時空的「擾率」。


其中,在低速情況下,速度矢量v^μ的時間分量v^t基本保持為1,而其三個空間分量基本為0,從而上面的式子告訴我們:現在點粒子運動受到的「加速度」基本完全就是由度規所決定的了。這就可以類比到各種形形色色的「勢能場」上去了,比如我們的終極目標:引力場。



同時,看,我們又看到「聯絡」這東西了。



聯絡的本意,指的是將一個點的鄰域和它「隔壁鄰居」那個點的領域聯繫起來的數學對象,即:




你看,這裡無窮小間隔的鄰域之間坐標變換就是最後那括號中的東西。


因此,回到那個「不受外力作用」的點粒子的「自由」運動問題上來,顯然此時既然點粒子的運動不受別的因素的作用,那唯一影響其軌跡的就只是不同點之間的「坐標變換」了,也就是說,只有這個代表了「無窮小間隔上的坐標變換」的聯絡,是改變點粒子運動軌跡的唯一元兇了——這個結論和上面通過極值曲線得到的結論是吻合的。


但,聯絡本身的任意性非常大,而且本身和度規張量沒啥關係。


因此,為了消除那些不合適的、非必須的聯絡的任意性,我們就需要引入一些特殊的限制條件。



讓我們考慮這麼一個情況:一個點的鄰域和閔科夫斯基時空差一個恆等坐標變換,這當然是允許的;而後,它「隔壁」的一個鄰點的鄰域和這個點的鄰域這兩者之間差一個空間轉動,這當然也是允許的。將這樣的構造推廣出去,時空的每個點和那個最初的點之間就差一個純粹的空間轉動,別的什麼都不差——而且,更重要的是,轉動是不會改變度量的。


也就是說,這樣得到的時空,從度量的角度來看,和閔科夫斯基時空是完全一致的,但從聯絡的角度來看,卻暗藏了極大的「引力相互作用」。這樣的情況當然是不允許的。


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引入一個條件:度規張量在聯絡作用下是不變的。或者簡稱呼為「保度規」。



這裡就需要解釋一下什麼叫「不變」了。


讓我們考慮標量場在現在這個「擰巴」時空上的「梯度」:




但這個很和諧的關係到了矢量場的「梯度」時,就有點麻煩了,因為現在兩個不同時空點上的矢量場隸屬於兩個不同的鄰域,是在兩個不同的「閔氏時空」中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使用聯絡——它將兩個鄰域的閔氏時空通過一個坐標變換聯繫在了一起。


從而,現在對於矢量我們就有:




其中括號中分號後的部分只是為了區分現在這個矢量「隸屬於」那個鄰域。


現在這個微分法則稱為「協變微分」。


然後,由於兩個矢量可以和度規張量「合併」稱為一個標量,就如一開始說長度線元的時候那樣,那麼根據微分的萊布尼茲法則,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關於度規的「協變微分」: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來說說什麼叫「度規張量不變」了,這個意思其實就是說對於度規張量的協變微分,在時空上恆等與零:




這個約束條件就被稱為聯絡與度規的適配條件,由此我們就可以去掉聯絡的各種多餘的任意性,將其唯一確定為:




你看,和前面通過極值曲線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非但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得到的聯絡是一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來考慮現在「不受外力作用」的點粒子的運動方程,直接從聯絡的「坐標變換」的意義出發:既然不受外力作用,那就是說粒子軌跡上的任意一點的切矢量,沿著軌跡的方向看都是「不變」的,即使切矢量在自己方向上的協變微分為零。


用數學公式來寫就是:




看上去是不是特簡單?而且結果就是上面極值曲線的運動方程。


因此,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說:極值曲線和自平行曲線在現在我們的時空中是完全等價的。



當然,在上述推導中,我們是假定了聯絡對它的兩個下標是對稱的。我們可以放棄這個要求,從而就可以得到一個反對稱的張量C,它是非常任意的,而且,就是在極值曲線的研究中所出現的那個「C部分」。


###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



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礎上,我們放棄了「各向同性」與「時空平移不變」這兩個要求,改為每個點的鄰域都與閔氏時空相差一個坐標變換。這個要求的改變,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每個點的鄰域都不同的時空,且在每個點的鄰域這個無窮小局部裡,時空觀是狹義相對論的,只不過一旦考慮連起來的整體,就不是狹義相對論的了,而是一個處處擰巴的「彎曲時空」。



在這個時空中,我們假定粒子的運動軌跡是極值曲線,然後得到了運動方程與聯絡的表達。同時,我們又研究了作為連接無窮小間隔的兩點及其鄰域的坐標變換的聯絡,並為了消除這種定義的聯絡的任意性而引入了適配條件,從而得到了粒子的運動方程和聯絡的表達。


並且,我們發現,這兩條路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現在其實建立在這麼三條假設上:


1.假定時空每個點的鄰域和閔氏時空就差一個坐標變換;


2.假定粒子運動軌跡是極值曲線(極長或者極短或者駐值)或者自平行曲線;


3.假定度規和聯絡滿足適配條件的約束。


在這三條假定下,我們得到了粒子的運動方程(從極值曲線和自平行入手的結果等價)、聯絡與度規的關係,以及,相當任意的擾率。


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是要求擾率恆為零的上述時空的物理理論。


假設我們將擾率恆為零這個假設去掉,我們就得到了愛因斯坦-嘉當理論,其中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物質的質量引起時空度規和聯絡的改變,而物質的自旋則會引起時空擾率的改變。這樣的理論在宏觀上依然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為宏觀上自旋可以認為可以忽略。但在微觀上,特別在緻密星體內部,此時自旋就不可忽略,從而可以得到和傳統相對論不同的結果。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丟掉一些假設。


比如,我們可以去掉度規和聯絡的適配約束,此時聯絡是一個自由量,度規是和聯絡無關的另一個自由量,這樣得到的理論在經典範疇裡意義不大,但在量子化以後卻可以有很不錯的表現,被很多前輩用來構造規範場論化的引力理論,然後再將適配約束作為規範條件引入,總之很有意思。


作為比較,傳統的廣義相對論的量子化方案會考慮將聯絡作為與身為廣義坐標的度規對應的廣義動量。



當然,引力的量子化方案也可以不是在廣義相對論的範疇裡打圈。


比如,彭加萊規範場論認為彭加萊群可以作為和規範場論中的各類李群一樣的主叢結構,從而建立一套完全規範場論形式的彭加萊引力理論,其和廣義相對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非常接近的。



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扔掉一些假定。


比如,我們可以扔掉前面三個假定的第一條,於是現在時空點的鄰域就可以非常任意了,和閔氏時空可以完全不同。


而,我們知道閔氏時空的特點就是各向同性與處處相等,因此去掉這個假定後的最一般化的時空,就是特徵速度非但在不同點上是不同的,在不同方向上也是不同的,且這種不同無法通過坐標變換來消除。


於是,這就是一個贗Finsler時空。


……


###


我們這次講的主要內容可以看作是在已經知道時空到底是怎麼個扭曲法的前提下(也就是知道了度規張量),物質在上面究竟是怎麼運動的(當然我們只考慮點粒子,非點粒子的話就會有潮汐力,這個也很有意思)。可以說是時空中物質的運動學。


廣義相對論還有另一大部分的內容,是物質作用下時空的運動學,也就是物質是如何影響時空的扭曲與形變的,這個下次再說。


(未完待續)



長按下圖請關注「奇蹟號」



相關焦點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廣義相對論1
    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不難證明,當我們相對於作加速運動的箱子(參考物體K')來考察這同一道光線時,它的路線就不再是一條直線。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光線在引力場中一般沿曲線傳播。這個結果在兩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這個結果可以同實際比較,雖然對這個問題的詳細。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我們將在本文中介紹愛因斯坦如何通過物理思想的多次突破,創建起相對論特別是廣義相對論的大廈,並指出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唯一創建者。1.1 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狹義相對論的創建。1905 年,年僅27 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一文,構建起狹義相對論的大廈。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目前人類描述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兩套比較精確的理論。然而這兩套理論卻是各自為政的,量子力學掌管著微觀尺度,而廣義相對論則掌管著宏觀尺度。然而問題來了,微觀跟宏觀的界限在哪裡呢?也就是說多小的尺度才是微觀?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廣義相對論其實狹義相對論還有質能等價的部分,說的是運動也會影響到質量和能量,不過這並不是我們這次的重點。我們先來說說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被很多人認為是描述引力的一個理論。說的是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彎曲。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轉,就是因為太陽彎曲了周圍的時空。
  • 廣義相對論及其實驗證明
    雖然廣義相對論已被普遍接受,但是廣義相對論還存在一些理論困難,例如,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許多嚴格解難以找到物理解釋;廣義相對論的量子化(量子引力)問題難以解決,等等。因此,物理學家對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基礎、重要預言和理論困難從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多年來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廣義相對論有兩個基本假設:廣義協變原理和(局部)等效原理。
  • 顛覆物理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由於廣義相對論理論十分嚴謹,而且獲得了天文觀測上的證實,在問世後不久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現代物理學的大門從此正式開啟。時至今日,廣義相對論已誕生整整100年,廣義相對論不僅改變了全人類對時空乃至整個宇宙的認識,還大大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或許,直到現在你根本不清楚什麼是廣義相對論,但它的確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不像牛頓所描述的那樣是絕對平直的,而是會在質量和能量的作用下發生彎曲。在彎曲的空間中,天體與光都會沿著測地線運動,由此表現出引力效應。
  •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可統一了?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相對於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顛覆性的改變在於否定了絕對時間和絕對參照物的存在,從而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認知的概念,即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物質相互作用的背景。 下面來說說廣義相對論。
  • 給最美的廣義相對論找找「茬」
    他們一直在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檢驗。愛因斯坦在整整100年前第一次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它解釋了引力是什麼。科學家們一直沒有發現它存在任何不足之處,但卻仍在調查根據它做出的預測,精確到第n位小數。在該理論100周年之際,科學家會做一些特別嚴格的驗證。也許會有人發現這座非凡數學大廈的第一個微小缺陷。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早於廣義,並且狹義相對論的範圍並沒有廣義那麼大,而且不涉及引力。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不久大約10年,廣義相對論便誕生了。
  • 為何自由落體符合廣義相對論
    圖解:在600千米的距離上觀看十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模擬圖),背景為銀河系廣義相對論(GR),也稱為廣義相對論(GTR),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廣義相對論概括了狹義相對論,並完善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提供了對引力的統一描述,引力是時空或時空的幾何特性。特別是,時空的曲率與物質和輻射的存在直接關係到能量和動量。該關係由愛因斯坦場方程(偏微分方程組)指定。廣義相對論的某些預測與經典物理學的預測有很大不同,特別是關於時間的流逝,空間的幾何形狀,自由落體的運動以及光的傳播。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廣義相對論到底在講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研究物質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其最本核心的內容就是引力場方程:史瓦西黑洞廣益相對論的思想就是認為引力只是時空的幾何彎曲的表象而已,引力並不像其它三種基本力一樣,它並不是力。這種描述可以說是顛覆性的,而時空彎曲更是徹底的和牛頓平坦時空不同,完全是人們之前想到沒想過的。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無法被完全精確求解?
    愛因斯坦物理學但在廣義相對論中,情況要複雜得多。即使能夠知道每個粒子的位置、質量和動量,以及它們所在的特定相對論參考系,那也不足以確定事物是如何演化的,因為愛因斯坦理論的結構太複雜了。根據廣義相對論,決定物體如何在空間中運動以及加速的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而是空間本身的曲率。
  • 太陽光譜證實廣義相對論
    太陽,地球和月球的藝術表現圖(未按比例繪製),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曲率在月球反射的太陽光譜上(從藍色到紅色)。@ Gabriel Pérez Díaz, SMM (IAC)。這項工作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將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論文)。愛因斯坦在1911至1916年間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的物體會造成時空的扭曲,即引力。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以及弦理論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基石,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那麼在這其中,量子力學是用來解釋微觀世界的理論。量子力學的法則支配著微觀世界的原子和基本粒子的行為,想知道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如何運動,以及它們與什麼樣的力發生相互作用的話,就必須要用到量子力學。
  • 檢驗廣義相對論,還要經歷「三重門」?
    作為關於時空的理論,廣義相對論自然也沒有「免檢合格」的權利。雖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它在各種挑戰面前屹立不倒,但對它的檢驗還會持續下去。尤其考慮到過去的檢驗都是在弱引力場中開展的,科學家期望未來能在中子星、黑洞等天體附近的強引力場中一試它的對錯。屆時,這個一世紀前愛因斯坦靠一張紙、一支筆搞出來的理論,將遭受更加嚴格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