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北山區紀行:一樣靠山吃山,別樣發展內涵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群山環抱,雲系山腰。

  進入旅遊旺季,鐵嶺子村又熱鬧起來。村口巨石上,今年新添的「化石村」招牌格外顯眼。

  村展覽館裡,黨支部書記丁利講石頭裡封藏的億萬年前時光,講治山治水的故事,博得遊客點讚。

  「現在愛石頭、說石頭,過去,我炸山開礦,可是搞破壞的!」老丁說起過往,有點不好意思。

  村子不遠處,山上「傷疤」猶在。

  上世紀70年代末,鐵嶺子的靜美被炸山的隆隆炮聲打破。最高峰時,30多戶的小山村有6家採石礦。

  可惜鐵嶺子,既有「鐵嶺雲橫」美景,又藏「大地史書」密碼,李四光曾稱讚:「在歐亞大陸同時代地層中,薊縣剖面之佳,恐無出其右者」。但在當時,「青山破膛開肚,空氣塵土飛揚,不是這家果樹被砸,就是那家屋瓦被崩。」

  要了金山銀山,丟了綠水青山。壞處大伙兒都明白,可採石掙大錢,誰肯斷財路?

  「2008年,縣裡下了關停令。丁利還惦記著重新開礦!」羅莊子鎮黨委副書記劉武剛說,直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理念,老丁才徹底打消開礦念頭,帶領鐵嶺子轉型謀變。

  從毀山的主兒變成護山的頭兒,從「吃子孫飯」到「吃綠色飯」,鐵嶺子村的蝶變,是天津市薊州區踐行「兩山理論」的縮影。

  從挖山到護山,綠水青山金銀不換

  薊北多山,山之勝,盤為最。

  史料記載,清乾隆皇帝曾32次巡遊,慨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夏日,記者再訪5A級景區盤山西麓。車行盤山大道,觸目皆是蔥鬱,空氣清新淨爽,耳邊鳥蟲鳴唱。

  然而,走進官莊鎮掛月莊村,仍可見「千瘡百孔」的山體模樣:十幾座光禿禿的小山矗立,若不是有積水的坑塘,儼然置身於西部荒漠的丹霞地貌中——不同的是,這些「石林」不是風化溶蝕形成,而是取土挖沙留下的。

  眼前的「傷疤」,是薊州的刻骨之痛。

  作為天津唯一的半山區,建材業曾是薊州的支柱產業。炸山採石,毀地燒磚,挖河取沙……超過400家石料、化工、採沙等汙染企業,給綠水青山留下累累傷痕,生態破壞觸目驚心。

  「挖山山會倒,吃山山會空。」薊州人逐漸明白,絕不能走先破壞後修復的老路。只有痛下決心,全面關停山區礦山企業,薊州才有出路。

  關停,斷了不少人的財路。矛盾尖銳,政府壓力山大。

  「再難,也必須關!」薊州決策層態度堅決,出重拳、下猛藥,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漸漸地,山野恢復了平靜。

  但也有人心存僥倖,玩起「貓鼠遊戲」。隨之而來,礦點裝監控,公路設卡口,還祭出「飛檢」,懲治利劍始終高懸。2018年7月、8月,薊州區法院分兩批對36名被告人非法採礦案作出一審判決,極大地震懾了盜採行為。

  一手抓關停,一手抓修復。從2014年開始,薊州開展「礦山復綠」行動,為礦山創面「療傷」。

  記者在燕山西大街山口北側見到,大興峪北礦區創面修復,如道道梯田。坡面噴播沙地柏,梯田種上油松、檜柏、毛白楊、臭椿、白蠟。裸露的山體重披「綠裝」。

  「為修復8處『疤痕累累』的山體,區裡已經投入11億元。」負責薊州礦山治理的天津廣成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海茹說。

  除了政府投資,薊州通過招商引資,實現礦坑修復與綠色發展「雙選」。

  伊甸園旅遊水鎮是其中典型一例。這個項目總投資80億元,引入英國礦區修復先進經驗,以廢棄礦坑生態修復為核心,融合旅遊和農業,打造健康及運動、科普教育、影視+藝術、生態農業等業態。

  「預計2021年建成開放後,每年將帶來超過200萬的過夜遊客量,4年內創造稅收10億元,帶動周邊2000戶村民致富。」薊州東方伊甸園項目副總經理劉振東說。

  守住綠水青山,復綠、護綠更增綠。

  一組數據最有說服力。黨的十八大以來,薊州新增林地1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6個百分點。「全區林木綠化率53.5%,其中北部山區林木綠化率達79%,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薊州區林業局高級農藝師劉鳳明說。

  水環境修復是薊州打響的另一生態治理戰。

  登翠屏山俯瞰,於橋水庫煙波浩渺,猶如一顆巨大的藍寶石。誰又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汙染防治的「老大難」。

  從2013年起,薊州加大水庫汙染治理,設置112公裡的隔離網,清理3.6萬畝魚池,清除周邊117家規模養殖場,對水庫北岸107個村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搬遷水庫南岸全部47個村並退耕。

  「水質明顯好轉,從過去四類、五類水,轉化為三類水。」薊州區水務局副局長王志光說。

  生態變化,護林員趙勇感受尤深。「早些年站在八仙山聚仙峰瞭望臺看,到處『千瘡百孔』『狼煙四起』。這些年再看,綠水青山盡收眼底。」

  一代名將戚繼光戍守16年的黃崖關長城,天津最高峰九山頂,5A級景區盤山,「北方西雙版納」八仙山,「天津神農架」梨木臺,「天然氧吧」九龍山……擁有如此多的大美生態區,薊州在723個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檢測評比中,居京津冀區域首位。

  良好的生態優勢,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處京津唐中心地帶的薊州又肩負起新的使命——建設京津冀重要生態涵養區。薊州明確:加快推進環北京1小時生活圈品質城市建設,不斷放大薊州在京津冀區域的重要節點作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綠色的力量。

  「同樣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展理念一變,發展效果截然不同。綠水青山是薊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最大優勢。我們必須看護好這個『傳家寶』。」薊州區委書記於立軍說。

  從低端到高端,旅遊產業鼓足錢包

  早上7點半,喇叭裡傳來《弟子規》誦讀聲,喚醒了郭家溝。

  晨曦中,青山巍巍,溪水潺潺,炊煙嫋嫋。

  路旁一戶農家庭院中,蜿蜒的藤蔓纏繞在涼亭上,大紅燈籠點綴其間,老榆木茶几和幾把躺椅放在一隅。村黨支部書記胡金領正忙著招呼客人。

  山野菜、柴雞蛋、鹹鴨蛋、蒸紅薯、小米粥、烙大餅……豐盛的早餐端上來,遊客滿滿當當坐幾桌。

  眼前旅遊興旺的「黃金溝」,過去卻是地道的「窮山溝」。「收入二千三,百姓抽旱菸」是村民自嘲的順口溜。

  為摘掉「窮帽子」,胡金領帶頭發展農家院。吃住一天,一人收費100元。檔位低,客人少,10年間始終在低端徘徊。

  「鄉村遊,市場人氣火爆。郭家溝,條件得天獨厚。為啥發展不起來?」胡金領反思:單打獨鬥,缺乏品質,互相壓價,搞不出大名堂。

  2012年,郭家溝被納入全區首批鄉村旅遊精品村建設。但一開始,很多村民轉不過彎來,支持的沒幾個。

  「價格便宜,吸引不來客人。調高價,還能有人來嗎?」

  「別的村名氣已經很大了,我們能搶到客源?」

  「投入這麼大,打了水漂怎麼辦?」

  ……

  擔憂一大堆,不改沒出路。區、鎮、村三級幹部,挨家挨戶跑,把整體改造的好處掰開了說、揉碎了講。

  最終,村民們都投了贊成票。縣領導掛帥成立了指揮部,請來了頂尖設計專家,緊鑼密鼓推進改造。

  真正幹起來,棘手問題可不少。

  各家負責屋內裝修,投入大。村民怕賠錢,行動慢。胡金領就帶頭幹,不僅拿出老底兒,還到銀行貸、找親朋借,前後投入150萬元。老父親氣得直跺腳,媳婦和他打冷戰。

  改造完工後,郭家溝迅速走紅,遊客爆棚。父親、妻子換了笑臉,「我們家當年9月底營業,一個月掙了15萬多元,抵得上過去一年的收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村民的熱情被點燃了。胡金領說,201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萬元,以前想都不敢想。

  人氣旺了,新煩惱又來。

  遊客把村裡當免費景點,人滿為患;小商小販湧進村,嘈雜不堪;集體沒收入,衛生保潔、設施維護、景點開發跟不上,遊客開始有抱怨。

  提檔升級,勢在必行。

  瞄準高端鄉村遊市場,村裡實行聯合經營。限人流、管商販,不在村裡吃住的遊客門票費和每個農家院的管理費,統一用於環境維護和旅遊開發;推行營銷推廣、服務質量、客源分配、床單被罩洗滌、收費結算「五統一」;對村民進行禮儀、烹飪培訓;制定星級農家院標準,實行差異化管理……

  這樣一來,旅遊體驗更好了。郭家溝鄉村遊價格「噌噌」往上漲,遊客卻越來越多,上千元一間的高端民宿都要提前預訂。

  「201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8萬元,基本家家戶戶開上了小汽車,今後日子還會更美!」胡金領信心滿滿。

  推進旅遊供給側改革,嘗到甜頭的,不僅僅郭家溝一個村。

  府君山北,蒼翠之間,順青石板路,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西井峪,抬頭是石,低頭是石,石房、石牆、石路、石碾、石磨,質樸的疊層石築就了這個古村落的每一寸肌膚。

  前些年,村民們憑藉「石頭村」特色,開始嘗試經營農家院,但低質低價,辛苦不掙錢,幾十家開開停停,最後只剩下四五家硬撐著。

  「石窩窩」如何產出「金蛋蛋」?2015年,漁陽鎮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從北京請來知名團隊對全村進行包裝設計,依託農家老宅打造高端民宿和優選農舍。

  「老百姓,百人百種想法。說時都說好,幹時一邊瞧。」當時剛剛履新的西井峪村黨支部書記周維東頗多感慨,「不能怪群眾,主要是心裡沒底。」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支部看書記。周維東成了改造優選農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個人只花2萬多元,其餘政府掏腰包,第一年就盈利10多萬元。

  看到確實能掙錢,村民們爭著搶著要加入。8家高端民宿、6家優選農舍相繼建成、投入運營。最高端的價格,是當地五星級酒店的兩三倍,仍然一房難求。

  如今,精心規劃改造的「石頭村」,留白留樸留綠,古秀中透著精緻,「文藝範兒」十足,獲得素有「產品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iF傳達設計」大獎,成為「網紅」打卡地。

  41歲的周恩星經營著一家名為「暖香清舍」的優選農舍。「今年已經掙了20多萬元。進入暑期旺季,周末房源早就訂滿啦。」他高興地說。

  「我們村搞旅遊,原來是刷『流量』,現在是賣『風景』。」周維東說,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旅遊業進入黃金髮展期,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需要來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薊州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周旺說,區裡出臺改造貸款貼息補助、特色村公司化運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鄉村遊全面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從髒窮亂到綠富美,鄉村振興全面發力

  小穿芳峪,意為「穿過芬芳的小山谷」。明清時期,多有朝廷官員、文人墨客在此隱居修建園林。全村現有80多戶、260多口人。

  車停村口,佇立遠望,一座座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宛如一幅水墨畫。

  順路進村,走入名為「響泉農家」的四合院,青磚灰瓦,石板鋪地,園林式的庭院綠化、中國風的室內裝修,處處透著古樸與精緻。

  出院,順坡往上,步入鄉野公園。蜿蜒曲折的小路,造型別致的木屋,爭奇鬥豔的鮮花,綠樹掩映的野營基地,一派優美的田園風光。

  在氧吧中漫步,在樹蔭下小憩,在花草中抒情,在書屋裡品茗,在果園中拾趣……不覺來到一處「土崖」前。順階而下,一排窯洞小院依崖而建。窯洞裡,裝修陳設典雅,又不失現代氣息。

  幾年前,小穿芳峪還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窪狹窄,溝渠雜草叢生,房前屋後到處是垃圾、柴火垛,豬圈散臭,汙水橫流,小賣部亂戳,電線桿上貼著各種小廣告……

  「環境髒亂差,讓遊客怎麼住的下?對比周邊幾個興旺的旅遊專業村、紅火的農家院,鄉親們都抬不起頭。」說起過去,村民苑榮軍直搖頭。

  2012年,小穿芳峪村人均純收入僅8400元,在薊州900多個建制村裡排名倒數,而附近的毛家峪村已達到4萬元。

  這年,在外闖蕩多年的能人孟凡全回村任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村「兩委」結合實際,正式確定了以「鄉野公園」為主題的定位,著力打造全景式特色旅遊村,突出體現「厚厚的鄉情,濃濃的野趣」。

  村集體沒錢,村幹部就自掏腰包,墊資180多萬元搞建設;村裡缺人才,一些黨員寧願不出門賺錢,也留下為集體出力;建高端農家院,村民缺資金,老孟親自出面擔保,累計辦理貸款400多萬元。他還利用自身優勢,免費設計院內園林景觀,打造「一戶一景」……

  到2015年,小穿芳峪村容村貌已是煥然一新。古樸風韻的穿芳老街、古建風格的農家院,整潔平坦的道路延伸到裡巷深處,排汙管網通到各家各戶,河道裡清澈的河水在綠草鮮花簇擁下緩緩流動……

  實現景觀化改造後,村裡先後建成了鄉野公園、農耕文化體驗園、精品民俗、房車基地等休閒旅遊項目。田園風光、歷史文化與民俗生活相結合,成為「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3A景區。

  環境好了,知名度高了,接待的遊客多了,村民的腰包跟著鼓了。到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

  不止於此。村裡還註冊了種植合作社,統一規劃種植結構;成立了旅遊管理服務中心,做大做強鄉村旅遊;籌措3000萬元,組建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宅基地等入股,可以從土地保值增值、合作社和投資公司的利潤分紅、農家院民宿經營等多種途徑增收。

  「你笑我也笑,環境大變貌;你富我也富,旅遊走新路;你好我也好,全靠黨領導;心情好沒煩惱,高高興興活到老!」村民徐金榮自編的詞兒,道出小穿芳峪村發生的變化。

  從「髒亂窮」到「綠富美」,摘掉的不僅僅是「窮帽子」,更有根深蒂固的「老觀念」。

  「村民們常和我說,沒有破壞一寸耕地,沒有砍掉一棵樹木,大家收入卻翻了兩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子孫的『錢袋子』,一定得保護好。」穿芳峪鎮人大主席張長武說。

  政府搭臺,農民唱戲。在薊州,生態優勢正成為鄉村振興優勢。

  山野體驗遊、地質科普遊、紅色主題遊、體育運動遊、農家休閒遊……「山水薊州、京津花園」的旅遊招牌越來越亮。

  踏青節、桃花節、梨花節、杜鵑花節、採摘節、冰雪節……做足旅遊節慶文章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規劃引領,一村一品;市場運作,資金平衡;農企捆綁,集約經營。全新的鄉村遊發展理念引領下,薊州區已創建11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中國美麗田園、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8個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5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名村,100餘個鄉情野趣濃鬱的旅遊特色村。今年上半年,全區共接待遊客11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5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薊州區區長廉桂峰說,我們正搶抓國家級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這兩個機遇,引入高品質休閒旅遊、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產業,打「山水牌」,吃「綠色飯」,走「生態路」。

  一樣的「靠山吃山」,不一樣的發展內涵。一幅生態更美、生產更美、生活更美的大美畫卷,鋪展在薊州的綠水青山間。(記者王明浩、劉元旭、宋瑞)

相關焦點

  • 賞薊品薊論薊 萬人嗨翻西洞庭朝鮮薊旅遊節
    萬名遊客匯聚在此賞薊品薊論薊,盡享清新美麗的田園風光,發掘朝鮮薊的神秘之美。常德市委常委、副市長任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雲文出席活動。   此次活動由匯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湖南省茶葉學會、常德市鄉村旅遊協會協辦,包括開幕式、遊園主題活動、朝鮮薊產業健康發展高峰論壇三大板塊。
  • 植物「菜薊」,外表平淡,內在驚人,國內常見,國外人愛不釋手!
    此時正是國慶節,舉國歡慶,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國家的繁榮昌盛,也看見了科技的不斷發展!不僅是科技方面,人們日常的生活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體都奔向了小康。說起改變,我個人覺得變化最大的無非是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早就達到了以營養為主,再加上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 薊,帶魚刺的草
    分享些「薊」jì,菊科裡的藍紫色妖精 「薊」也是個地名,是戰國時期燕國都成所在地,稱薊城,也就北京那一帶,或許那個地方會長很多
  • 「散文」家鄉的刺薊花
    「刺薊」(小薊)也叫薊薊草、刺兒菜 ,是關中農村田壟裡常見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呈鋸齒狀,外挺內瓤,脆而多汁,兩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絨毛,花序分枝。此草生命力極強,遇到乾旱年景,地裡的莊稼禾苗都枯死了,它仍從乾裂的地縫裡探出葉丙來,頑強地生長著。
  • 什麼是水飛薊?水飛薊因何被稱為「肝臟保護劑」?
    那水飛薊是什麼?水飛薊的功效有哪些?下面就來了解被稱為「肝臟保護劑」的水飛薊。 什麼是水飛薊? 水飛薊,為菊科植物水飛薊的乾燥成熟果實,別名為水飛雉、奶薊、奶薊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種優良的護肝植物,其種植範圍分布於歐洲、地中海地區、北非及亞洲中部,在國內各地公園、植物園、園庭也有栽培。
  • 水飛薊適合哪些人?
    下面這篇文章將以水飛薊的概念、水飛薊適用人群及水飛薊的吃法三部分來講講關於水飛薊的知識。  一、水飛薊是什麼  水飛薊一年或二年生桔梗目菊科植物,別名乳薊。大部分呈紅紫色,少有白色。五月初到七月初是水飛薊的花期。原產於西歐和北非,中國從1972年在聯邦德國引進水飛薊試種。如今我國在陝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有栽種。
  • 顏值與營養俱佳的菜薊
    想必有很多人看過前幾日李子柒的視頻「土豆的一生」,在視頻中多次出現了一種盛開著藍紫色花朵的植物,它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的主角——菜薊(cài jì)。
  • 關於朝鮮薊,你了解多少?
    朝鮮薊朝鮮薊花指朝鮮薊( Cynara scolymus)的大型花蕾,原生於地中海地區,可能是從花蕾瘦小的南歐刺菜薊( Cynara cardunculus)演變而來。古希臘人就吃朝鮮薊的花託和花莖,羅馬人則把朝鮮薊視為珍饈,普林尼就曾坦承這點並引以為恥:「我們就這樣荒唐,動物本能都會迴避的醜東西竟被我們當成珍饈」(《自然史》第十九卷)。朝鮮薊英文名 artichoke本身就是個誤用,由阿拉伯文 al ganshu/間接透過義大利文而來,意思是「細小的刺菜薊」;食物史家佩裡便曾指出,我們今日所見直徑十幾釐米的大型花蕾,可能是在中世紀摩爾人管轄下的西班牙栽培育成。
  • 保肝護肝,水飛薊「一鳴驚人」
    鮮少有人聽過水飛薊吧?其實水飛薊在西方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歷史,後來引進到中國不到50年時間。大約在20世紀初期,德國的採菇工作者發現一種可以解毒菇之毒的藥草——水飛薊,由於它的枝幹切開後會流出類似牛奶般的白色苦味汁液,故為牛奶薊、乳薊或苦薊,也有水飛雉、老鼠蝴之稱,為菊科水飛薊屬植物。
  • 水飛薊(老鼠筋)的簡單介紹
    水飛薊(學名: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別稱:奶薊草、老鼠筋、水飛雉、奶薊。是菊科,水飛薊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2米。水飛薊分布歐洲、地中海地區、北非及亞洲中部。中國各地公園、植物園或園庭都有栽培。
  • 新潛力藥物——牛奶薊提取物停止大腸腫瘤幹細胞生長
    2015年4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2015年年會上,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的學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結果關於治療結直腸癌的新潛力藥物——口服水飛薊賓水飛薊賓治療後採樣的腫瘤幹細胞重新注入到新模型上,細胞未能發展成具有同樣侵襲性的腫瘤,即使在沒有再服用水飛薊賓的情況下。水飛薊賓是存在於牛奶薊種子內的非毒性,潛在的化學預防劑。在去年的AACR年會上Agarwal博士和他的同事發現,在細胞培養物中,水飛薊賓影響大腸癌幹細胞的形成和生存相關的細胞信號傳導。現在,這個充滿希望的研究擴展到這個小鼠模型上。
  • 戚繼光上任薊鎮之前,這裡的邊防局勢是什麼樣的?
    關於薊鎮的設立,明史有簡單的記載:「薊之稱鎮,自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始。時鎮兵未練,因詔各邊入衛兵往戍。……時兵力孱弱,有警徵召四集,而議者惟以據險為事,無敢言戰者。三十七年(1558年),諸鎮建議,各練本鎮戍卒,可省徵發費十之六。然戍卒選懦不任戰,歲練亦費萬餘,而臨事徵發如故。」該史料大致介紹了嘉靖朝薊鎮的情況。
  • 這兩個藥物都叫「薊」,除了大小不一樣,還有這些差別!
    這兩味藥物不論是外觀,還是作用都十分相似,大薊是菊科植物薊的乾燥地上部分,這種植物的葉子裂很深,尖端就像刺一樣會扎手,植株還比較大,可以長到一米多高,開藍色的頭狀花。小薊是菊科植物刺兒菜的乾燥地上部分,植株和大薊的特點基本相同,就像相對矮小一些,一般只有30-40釐米高。這兩味涼血止血藥的功效總體來說是基是一樣的,兩藥都是味甘、苦、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作用。
  • 水飛薊功效作用是什麼
    水飛薊功效作用是什麼?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工廠,所以養護肝臟健康是尤為重要的。日常養肝護肝,應儘量做到少喝酒、戒怒減壓、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積極運動、注意調節情緒、慎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養護肝臟健康,其實也離不開水飛薊。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水飛薊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水飛薊哪個牌子好。
  • 景區附近有人叫賣斑鳩 村民稱:靠山吃山,很正常
    而當地村民對此現象見怪不怪,還說:「山裡人靠山吃山,很正常。」我們山裡人都是這樣,靠山吃山,很正常。」這名村民還說,「在我們這裡,吃斑鳩、野兔很正常,獾子、果子狸、野豬也能吃到,你們城裡人真是少見多怪!」
  • 好文帶讀|奶薊和水飛薊素的好處和用途(包括肝臟排毒)
    其提取物(水飛薊素)被配製為人們用於消化,肝臟和膽囊疾病的補劑。請繼續閱讀以了解更多有關所謂的水飛薊的好處以及基於科學的證據評級的信息。什麼是水飛薊素?傳統用途奶薊(Silybum marianum)是蒲公英和朝鮮薊的親戚。種子狀的植物的果實已經在民間療法中,被用作肝或膽囊功能障礙問題的「肝臟長生不老藥」[ 1 ,2 ,3 ,4 ]。
  • 試試水飛薊和這些植物成分
    說到這裡,可能不少人會想到水飛薊了。水飛薊是一種植物花卉,其當中含有的成分,能夠幫助肝臟護肝細胞膜、輔助其進行自我調節,幫助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對肝臟的保護和修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水飛薊不適合煮花茶,想要攝入水飛薊中的成分,可以選擇含有水飛薊的補充劑。 在挑選的時候,人們還可以選擇一些搭配了其他對肝臟也有幫助的物質,比如葛根、丹參、五味子中的成分。
  • 在地球2.8億公裡之外,隼鳥2號傳回別樣照片,呈現不一樣的世界!
    在地球2.8億公裡之外,隼鳥2號傳回別樣照片,呈現不一樣的世界!但是人類對於外太空的好奇和研究一直沒有停止,他們都想知道,在地球之外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存在,但是根據現在人類的探測來看的話,還沒有發現關於外星人的一些確切的消息,但是人類也不斷的發射一些探測器到太空當中,當然這些探測器也傳回了一些照片,向人類展現了不一樣的外太空的世界。
  • 「百花」抓喜秀龍草原紀行
    抓喜秀龍草原紀行李均抓喜秀龍草原,從天空到地面都是極其美麗的。你看那悠悠白雲時時掛在藍天。這時帳篷內的萬家燈火和景區裡的簇簇彩燈,伴著燃燒的篝火,好像天上的群星一下撒落在草原,民族大團結就像篝火一樣溫暖無比,就像美酒一樣芳香甘甜!【來源:每日甘肅網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