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夏天已經向我們招手了,現在是大量上市水果的季節,在南方,我們可以說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啊,各種水果都太忙了,我們討論的是上市四大著名水果之一的上市果實。
菠蘿屬於熱帶水果,他的起源是南美洲亞馬遜河,據說菠蘿是16世紀從巴西引入中國,現在在所有熱帶地區都能看到。菠蘿含有大量維生素B、C、胺基酸以及人體所需的果糖、葡萄糖等營養物質,他的含水量也很高,是夏天解暑解渴的好水果,具有消食止瀉、祛溼、養顏瘦身等功效,是嶺南地區夏天的好水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只吃過菠蘿,卻沒有看到他的母親長什麼樣,他們甚至認為菠蘿長在樹上?
說起菠蘿,很多人會想到鳳梨,到之前為止,網上還有很多人在問,這兩樣東西是不是水果,有什麼區別。其實嚴格來說,菠蘿只是一個普通的名字,鳳梨是他的真名,或者說菠蘿是中國大陸和香港人的名字。當時,這種水果最早是作為臺灣省傳入中國的,當地人把他命名為鳳梨,因為他的形狀像梨,頂部的綠葉看起來像鳳尾,當他傳播到大陸時,由於菠蘿蜜(現在的粵西地區仍稱菠蘿蜜菠蘿或樹菠蘿)而被稱為菠蘿。因為當時臺灣拒絕了菠蘿的味道和內部刺,開發了一個著名的品種金鑽鳳梨,所以現在市場上人們所說的鳳梨實際上就是金鑽鳳梨。
那麼市場上菠蘿和鳳梨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對菠蘿很熟悉,他有刺的外表,上面的綠葉也有刺,剝皮後,果肉表面也有內刺,吃東西的時候去掉內部的刺需要時間和精力,但是,鳳梨沒有這樣的麻煩,綠葉光滑,皮不刺,果肉上沒有內刺。這就是外表和味道的區別,相對而言,鳳梨比菠蘿偏酸甜,而且,菠蘿需要在鹽水中浸泡,以破壞果肉中的菠蘿蛋白酶,而鳳梨則可以直接食用,不用用水浸泡。因此市面上鳳梨的價格比菠蘿高出許多倍,我們通常看到的菠蘿大多是菠蘿,也就是說,需要用鹽水浸泡的菠蘿。
菠蘿也種植在潮汕地區,我們稱之為瓜裡,從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他是一種外來物種。當夏天在家時,我們少吃菠蘿,因為沒有成年人能決定吃什麼,爸爸拿起一把大菜刀,用三下五劃的方式剝開了皮,後來我們還是用一把大菜刀熟練地刨去了皮的菠蘿,上面有非常整齊的鉤子,我們只好把菠蘿糟蹋了,所以父母不讓我們自己處理。
去了裡面的刺後,我們可以把他切成小塊,但不能急著吃,爸爸會拿出一盤醬油,是的,我們吃菠蘿加醬油,而不是泡在鹽水裡。爸爸提醒我,一定要吃一整片蘸上醬油,否則吃完後嘴巴會很不舒服,現在我知道實際上菠蘿果肉中含有一種叫菠蘿蛋白酶的物質,他能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刺激口腔黏膜和嘴唇角質層,讓口腔感覺像針灸一樣不舒服,而這種蛋白酶會被鹽破壞,所以人們在吃菠蘿前會先用鹽水浸泡,我們把他浸在醬油裡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不過,我個人認為,菠蘿蘸醬油後,醬油的味道更鮮美,包括酸、甜、鹹和新鮮味覺體驗齊聚一堂,並迸發出完全不同的味道,這也是潮汕人吃菠蘿的獨特之處。
除了肉的酸甜味外,還能使菜餚的味道大相逕庭。著名的廣東菜「菠蘿咕咾肉」是菠蘿的代表菜,據說這道菜是當時住在國外的廣東中國人發明的,由於缺少家常菜,卻苦於家裡食材不足,他們用當地的豬肉,菠蘿,麵粉和醬汁,用中式烹調法做了這道菜,出乎意料的是,他受到了好評。當華僑回國把這道菜帶回廣東時,他的父母也很歡迎這道菜,當人們問起名字時,他們只是簡單地把名字音譯過來,所以他們有了一個奇怪的名字「菠蘿咕咾肉」,這道菜就成了廣東的經典菜餚。
最後,順便說一下,菠蘿袋裡沒有菠蘿了!菠蘿雖好,但食用要適當,一次性吃太多對腸胃不好,這要注意哦!
本文是由老吳創建的,他每天都令人沮喪,請大家注意,把知識匯集到一起!
本文中的一些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