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五年,李寧能否帶領李寧公司衝擊2000億,並重新坐上國內運動品牌的頭把交椅?
看這筆收購案,若把李寧公司放在這家基金後面,其目的就呼之欲出了。中年的李寧公司在創始人李寧回歸之後終於再次煥發生機,並再次獲得與國際大牌一戰的實力。
但要再往前發展,還需要更大的力量,海外併購或是其實現快速發展的不二之選。考慮到海外併購成功經驗的匱乏,李寧選擇了這家基金合作。
英國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國民鞋企將易主!
近日,據英國媒體報導,中國香港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萊恩資本(Lion Rock Capital)正在洽談收購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其樂)的股份。一同參與競購的還有專門為陷入困境的零售商提供資金的公司Alteri Investors。據悉,關於交易的討論將在下個月結束。
Clarks是風靡英國百年的國民鞋履品牌,目前Clarks家族持有公司85%的股權。早在今年5月,Clarks就討論可能出售股權,出售之後Clarks家族將持有公司不到50%股權,這會為公司帶來1億英鎊至1.5億英鎊的收入。
作為專注於消費領域的私募基金公司,萊恩資本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抄底」Clarks的好機會,另外,萊恩資本背後浮現的國內運動品牌巨頭李寧也為這筆收購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重新騰飛的李寧是否要借萊恩資本之手為海外擴張做準備?
01 200年英國國民鞋企的老去
Clarks品牌最早可追溯到1825年品牌創始人Cyrus Clark和自己的弟弟James Clark開辦的一家賣綿羊皮地毯的店鋪。之後,兩兄弟轉售鞋履。1833年,兄弟二人成立了Clarks的前身C&J Clark,開始專注於皮鞋和皮靴的生產。
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Clarks因羊皮染色以及長筒橡膠套鞋一舉獲得兩項大獎,也讓更多人認識了這一品牌。
此後的一百年間,Clarks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但這不能阻擋其發展的步伐。1950年,Clarks成為英國最大的鞋履品牌,產品包括男女鞋和童鞋,至今,Clarks仍然是英國常年排名第一的鞋履品牌,有超過一半的英國人第一雙鞋會選擇Clarks的鞋子。
除了英國本土市場,Clarks還在海外4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Clarks在全球擁有1400多家獨立品牌店鋪,近1.2萬名員工,僅中國門店就有400多家。
巔峰時期,Clarks每年能賣出5400多萬雙鞋,這讓Clarks一度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非運動鞋類品牌。
然而,新時尚潮流下,這家歷經三個世紀的老牌已顯頹勢。
由於銷售額的下降,及成本的不斷上升,Clarks的利潤從2015年開始下降,在2018財年,Clarks的稅後虧損達到了3100萬英鎊,2019財年,虧損更是達到8200萬英鎊。
來源:Statistics,晨哨併購
2019年11月,Clarks發布盈利預警,並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關閉大量門店。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本就風雨飄搖的Clarks更是雪上加霜。受英國三月發布的封鎖令影響,Clarks作為非必需商店關門數月,遭受巨大損失。
5月,Clarks 新任執行長公布了一項名為「Made to Last」的戰略,包括裁員900人,關閉一些不盈利的門店,以此來確保公司未來的發展。同時,Clarks開始考慮出售股權,以獲取資金保持長遠發展。
未來Clarks如何發展,或許要看下個月競購結果。
參與競購的神秘中國私募股權公司萊恩資本是什麼來歷?
02 「專注消費」,跨界網際網路、醫療,卻能拉來李寧站臺
官網資料顯示,萊恩資本是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專業投資基金,成立於2011年1月,在全球和亞洲地區擁有豐富的項目投資和國際化管理經驗。萊恩資本的投資人包括海內外傑出企業家與知名家族企業。
萊恩資本創始人美國華裔商人蔣家強擁有超過二十五年的直投經驗。在2011年創辦萊恩資本前,蔣家強擔任新鴻基地產直接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該公司為新鴻基集團旗下的私募投資公司。
萊恩資本創立至今已完成多筆投資,而真正讓其走紅的,還是2019年初對蘇寧旗下國際米蘭的投資。
2019年1月,國際米蘭發布公告確認,萊恩資本以1.5億歐元收購國米前主席託希爾手中持有的國際米蘭31.05%股份,一舉成為國米第二大股東。
除了國米,據萊恩資本官網介紹,此前其還投資了印尼打車服務運營商GO-JEK、英國打車應用Hailo、全球最大的內衣材料供應商超盈國際、國內網際網路家具零售商美樂樂、陸金所、蘇寧體育、85度c母公司美食達人集團、錦欣生殖、滴滴出行等。
萊恩資本投資版圖
來源:官網
另據投中數據顯示,萊恩資本還投資了印度電商Bigbasket、國內餐飲公司心品印象。其中,萊恩資本2014年以300萬美元投資Bigbasket,後者在2017年以來得到阿里的多次投資,現已成為估值近20億美元的獨角獸。
萊恩資本投資版圖
來源:CVsource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萊恩資本官網介紹其「專注於亞洲地區成長期的私營消費類企業」。而細數其成立以來的投資,結合投中數據和官網數據,可以發現,真正屬於消費類的僅有85度c、心品印象、超盈國際等三筆投資,總的來說投資於網際網路企業居多,包括網際網路零售和網際網路打車。當然,萊恩資本還投了完全跨行業的醫療健康企業錦欣生殖。
就是這樣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得到了國內運動品牌巨頭李寧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寧的站臺。
萊恩資本官網顯示,李寧(02331.HK)的創始人李寧是該公司的董事長。
那麼,萊恩資本競購Clarks是不是與李寧公司有關?或者,這筆收購最終受益人是李寧公司?
03 李寧的野望:加大海外投資,決戰下一個五年
現有資料顯示,李寧公司與萊恩資本的關係或始於2019年。
2019年8月,李寧公司的中期業績會上,公司財務長曾華鋒表示,「集團已經與萊恩資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李寧公司投資大約6100萬美元,希望通過該基金投資國外合適的消費及體育品牌。」
然而,翻閱李寧公司2017-2019年年報,並未發現與萊恩資本相關的說法。
從業務角度看,李寧公司收購Clarks是合理的。
曾經的世界冠軍李寧創辦的李寧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穩坐國內運動品牌的頭把交椅。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李寧的飛天一躍,更是讓李寧公司的名聲響徹海內外,李寧在中國運動品牌市場的佔有率也達到9.7%,超過阿迪,僅次於耐克。
不過2010年之後,由於自身改革的失誤以及行業的整體疲軟,李寧從龍頭老大的交椅上跌落,「晉江幫」順利上位。李寧公司的改革被稱為「教科書式的失敗案例」,媒體眼中的李寧也成為「迷途的羔羊」、「偶像的黃昏」。
好在2015年李寧重新回歸公司,提出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網際網路+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的戰略轉型目標,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公司順利扭虧為贏。同時,藉助在國際大秀的出色表現和國潮時尚的定位,李寧重新回到話題中心。
只是現在的國內運動品牌市場,已經不是十年前了。李寧已經錯過了一個十年。
過去的這十年,以安踏為代表的國內運動品牌突飛猛進。
2009年,安踏從百麗手中收購義大利運動品牌FILA大中華區業務時,不會料到這個品牌會有今天的業績。據安踏發布的2020年中期財報,FILA上半年營收已超過經營近30年的安踏主品牌,達到71.52億元。
相比之下,李寧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只有61.81億元,比FILA還低近10億。
除了FILA,安踏還以46億歐元收購了芬蘭體育巨頭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後者旗下擁有多個知名運動品牌。目前安踏正著手複製FILA在中國的成功,準備將亞瑪芬旗下品牌始祖鳥(Arc’teryx)在中國開出200家店,其全球最大旗艦店已於近日在上海淮海中路力寶廣場開設。
特步也在近年開始發力。2019年8月,特步斥資2.6億美元收購韓國衣戀集團旗下「K-Swiss」(蓋世威)、「Palladium」及「Supra」等三大運動品牌。而蓋世威對標的,正是被安踏收購的FILA。
這些年李寧在做什麼呢?作為國內最早實行多品牌戰略的運動品牌,李寧也有過大舉收購。
早在2001年,李寧公司曾短暫取得Kappa在國內的獨家代理權,但很快低價甩賣。2005年,李寧與法國品牌Aigle合作成立艾高(中國)。
2007年,李寧以3億元收購紅雙喜控股權,2009年,李寧1.6億收購羽毛球品牌凱勝。
2008年,李寧收購了樂途(Lotto)在中國大陸20年品牌代理權。然而收購之後樂途品牌出現連年虧損,大批專賣店被關閉。2012年,李寧宣布將合約從原期限20年修訂為10年。
2016年,李寧從艾康尼斯公司(Iconix)手中以1億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百年芭蕾舞裙品牌Danskin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業務。
2019年1月,李寧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非凡中國收購電競戰隊Snake。彼時,李寧集團執行董事、非凡中國體育CEO李麒麟對媒體稱,「董事長(李寧)已經參與其中了,他很積極地關注著電競產業,這次的收購,雖然是我牽頭並主導,我和專業團隊協作完成,但他也是100%支持的。」
2020年5月,非凡中國以4662萬港元收購國內服飾品牌堡獅龍66.6%股份。堡獅龍、班尼路與佐丹奴等港資品牌曾經就是「潮流」「品位」的代名詞,被視為彼時的「時尚服裝三巨頭」,但近年來也躲不過品牌老化的命運。
目前看來,李寧在運動品牌領域的投資併購還沒有一個能獲得安踏收購FILA那樣的成功,甚至大部分都是失敗的。所以,李寧公司才會希望通過跟萊恩資本合作的基金積極投資「國外合適的消費及體育品牌」。
在收購Clarks的案例中,Clarks家族在出售股權後很可能失去控制權,品牌將面臨易主的情況,但也只有「易主」才能給品牌帶來新的生機。若Clarks股份被萊恩資本成功競得,或許有利於萊恩資本和李寧兩家。
對於萊恩資本而言,其此前所做投資,並沒有實際管理公司的經驗和能力;而對於李寧公司而言,其擁有運營品牌的能力,但近年來幾乎沒有海外投資併購的經驗。二者結合,或許更有利於目標的達成。
這或許就是二者合作成立基金的初衷。
安踏的市值已經突破2000億元,而李寧還在900億徘徊。
1963年出生的李寧已經57歲,2015年再次接手李寧公司以來,公司起死回生,市值已經從60億飆升到今天的900多億。
下一個五年,李寧能否帶領李寧公司衝擊2000億,並重新坐上國內運動品牌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