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關係已經進入全面發展的快車道。據統計,2019年中非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2000年的20倍,中國連續11年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去年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491億美元,是2000年的100倍,連續多年對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0%。在此背景下,非洲各國都抓住這前所未有的機遇,趁早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
好消息:剛果金成為中國在非洲的第45個合作夥伴!
據澎湃新聞報導,2021年1月6日,中國和剛果(金)的代表人士舉行會談,會談結束後,雙方籤署了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對此,中國方面表示,我國已經同44個非洲國家分別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歡迎剛果(金)成為我國在非洲的第45個合作夥伴。
不同於西方傳統對非合作方式,中國一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轉讓技術、促進就業、擴大市場、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拉動非洲經濟增長。畢竟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這些理念在非洲各個國家已經落地生根。
這20年來,中國已經幫助非洲修建超過6000公裡鐵路、6000公裡公路,建設近20個港口和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即便是疫情期間,2020年1~10月中國企業在非洲新籤的承包工程合同額還是同比增長了34%。
要知道,剛果(金)可是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列入「2019年全球最貧窮的25個國家」名單裡,人均GDP 僅為495美元。但由於該國擁有廣闊的領土、龐大的人口、自然資源儲藏豐富、以及位處中部非洲的戰略位置,不少經濟學家都在為剛果(金)落後的經濟感到惋惜。
所以,對剛果(金)而言,與中國達成合作將是該國經濟由落後向富有邁進的一個跳板。
打破澳大利亞「鐵飯碗」!中企獲得剛果共和國3張採礦許可證
畢竟剛果(金)自然資源豐富,全國蘊藏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中非寶石」和「地質奇蹟」之稱。而中國是恰好是礦產資源進口大國,2019年我國原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精礦進口額約佔礦產品進口總額的85%。可謂是天生互補的合作夥伴。
實際上,除了剛果金以外,其鄰國剛果布(剛果共和國)早就釋放進一步加強對華合作的信號。2019年4月剛果布首次對華出口了2.3萬噸鐵礦石,正式獲得中國市場的「入場券」。
或許就是此舉讓剛果共和國意識到,與其和澳大利亞等中間商打交道,再把鐵礦石運往中國,不如直接和中國企業或中國買家談生意,又省事又省錢。
澳洲財經見聞早前報導,去年年底已有3家澳礦商失去在剛果共和國的鐵礦開採權。與此同時,具有中資背景的桑加礦業發展公司卻獲得該國3個地區的許可證,分別為Avira、Nabeba及Bandodo。
澳企被剛果共和國「拒之門外」的背後,也折射出澳大利亞在鐵礦石行業的壟斷地位正在終結。過去,這些澳企仗著自己掌握著全球鐵礦石定價的「特權」,經常坐地起價,隨意斷供,讓各大鐵礦石買家「有苦難言」。此次中國與非洲等國礦業的聯手,無疑將打破澳大利亞礦業巨頭的「鐵飯碗」。
文 | 李澤鈽 題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