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但是由於需求大,開採礦產成本高,所以中國部分礦產資源仍然要依賴進口。而其中中國的鎳資源更是非常緊缺,儲量僅佔世界3%。可以說,相比晶片我國更加缺少鎳資源。在極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我國企業近期增加對國外鎳礦的投資。
據金十數據1月4日消息,中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格林美宣布,其旗下荊門格林美將加大對印尼鎳礦項目的投資,中企在鎳相關項目的持股份額由原來的36%增加到72%,成為最大股東。中國此舉就是為了打破鎳稀缺的僵局,同時也掌握了又一戰略礦產的話語權。
數據顯示,全球鎳儲量最為先前的國家分別是印尼、澳大利亞和巴西,這三個國家總儲量佔據全球60%。之前我國鎳礦主要是從印尼進口,但是印尼明白鎳的重要性後,自2020年開始禁止對外出口。而印尼斷供以後,菲律賓就成為我國主要鎳礦主要供應國。但是從去年12月開始,菲律賓因天氣原因運輸速度開始減慢,這也導致我國的鎳資源應用陷入緊張狀態。
正是因為不想陷入被動的局面,所以中企計劃掌握主動權。要知道,雖然目前菲律賓未在鎳供應下手,但是一旦菲切斷我國鎳來源,屆時我國鎳產業鏈將無法運作。就如我國晶片問題,美國禁止晶片生廠商向中國供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巨頭對華為中斷晶片供應,最後導致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晶片引進企業壓力大增。
不過,我國晶片也因此加快了研發速度,攻克技術難題,目前已經傳來不少關於晶片的好消息。與此相反的是,美國晶片禁令反而傷其自身,導致不少美企晶片滯銷。鎳礦也是同理,中企已經未雨綢繆,在受限於人之前,就開始收購相關企業,以保證中國鎳供應鏈順暢。
實際上,不只是鎳礦,在其他戰略礦產上,我國也在不斷努力,以獲得開採權。
此前,我國鐵礦石大部分都從澳洲進口,比如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FMG。今年中澳關係轉冷後,澳大利亞抬高鐵礦石價格賺取高額利潤,甚至想在利用鐵礦石反制中國。但是,中國早前拿下了非洲西芒杜鐵礦開採權,又和巴西、印度等國加大鐵礦石貿易合作後,即便降低澳鐵礦石進口量,也不會對自己造成大的影響。中國擴大進口渠道,澳大利亞想要「鉗制」中國,終究只能是想想了。
此外,中國山東黃金近期還在澳大利亞收購一家資源公司,山東黃金就是衝著其金礦項目而來,該項目金礦儲量以及產量都非常可觀。之前,中企還計劃收購加拿大金礦商公司,但因為該公司金礦位於北極敏感地區,所以加拿大以「國家安全」為由喊停中企收購項目。
由此也能夠看出,礦產資源對中國而言非常重要,中國作為一個工業大國離不開礦石資源。既然我國部分礦石不能自給自足,那加大國外礦產投資,也不失為一種補充辦法。就像此次增資,讓中國鎳礦能夠化危機為轉機,只有掌握話語權,我國才不會任人宰割、受人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