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對於礦產資源著較大的需求量。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得不選擇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礦產資源,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極為稀缺的鎳礦。不過今日有消息稱,中國企業格林美將成為印尼鎳礦的最大股東,這意味著中國將又掌握一戰略礦的話語權。
鎳礦的進口渠道開始變得不穩定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地球自身孕育的各類礦產資源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比如說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礦產、以鐵為代表的金屬礦產等等。中國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因對鎳礦的需求量大以及該礦產資源本身產量較低等緣故不得不選擇從國外進口。
經過多次談判,中國終於從印尼獲得了穩定進口鎳礦的渠道。不過在2020年,印尼在意識到鎳礦資源的重要性後便禁止出口該資源,中國便只能從供貨不太穩定的菲律賓進口。一旦菲律賓仿照印尼例停止對中國出口該礦產資源,那麼中國國內與鎳礦有關的一系列鎳產業鏈將不得不停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許多中國企業開始嘗試著擺脫自身所處的被動局面。格林美增加印尼鎳礦的股權,就是最為突出的例子。
中國努力打破「包圍圈」創造「突圍」機會
2021年1月4日,A股上市公司格林美對外披露公司將加大對印尼鎳礦的投資,使公司股權從原先的36%擴大至72%,進而成為該礦產資源的最大股東。該合約的籤訂,標誌著格林美這一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鎳原料將得到巨大的保障。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打破國外對中國鎳礦進口方面的限制,畢竟中國鎳礦的儲量只佔全球的3%左右,其重要性不輸於晶片。
需要額外提到的是,中國不僅僅在鎳礦需求上受到了限制,許多國家也以減少對中國出口各類礦產資源的方式意圖束縛中國的「手腳」。與此同時,這些國家也在限制中國進口量的同時提高售價,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澳大利亞。
中國一直與澳大利亞保持著密切的礦產資源進出口貿易關係,但近些時日以來澳大利亞頻頻針對中國,並且還在礦產資源上大做文章。澳大利亞此舉也並非是什麼壞事,這反而能夠警醒我們要努力掌握礦產資源方面的主動權,避免在關鍵時刻因過度依賴他國而遭到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