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垂涎的中國礦產,德國要拿100個德械師和一萬架飛機來換

2021-01-09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一種特殊的礦產資源,它為支持抗戰提供了較為有力的軍事和經濟保證,它的名字叫做特種礦產。

其實特種礦產不是一種,而是一個種類。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曾控制的特種礦產有鎢、銻、錫、汞、鉍、鉬6種,其中又以鎢、銻、錫、汞4種為主。這些特種礦產除了民用之外,具有極強的軍事用途,因此成為國際上緊俏的戰略物資。

鎢是一種具有特殊軍事用途的稀有金屬礦產,大部分用於生產特種鋼。添加了鎢的鎢鋼(亦稱高速鋼、工具鋼)有「工業的牙齒」之稱,能耐高溫摩擦,可抵禦劇烈的衝擊,被廣泛用於機械、冶金等工業,常被用於製造坦克的車身、飛機的引擎、軍艦的甲板、穿甲彈和槍炮的管子,也可以用來製造電話機、燈絲和鐘錶零件。

「一戰」爆發後,鎢以其重要的軍用價值而在「一夜之間成為所有戰時金屬中最重要的」。

「二戰」前由於美國得不到足夠的鎢礦只能使用次等的鉬鋼。由於鎢礦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加上在全球近乎獨佔、足可左右國際市場的儲產量——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數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鎢礦資源儲藏國和生產國,估計儲量達190萬噸,所佔世界總儲量的份額達66%;其次俄羅斯儲量為25萬噸,佔8.7%;美國為14萬噸佔4.9%;加拿大12萬噸佔4.2%;玻利維亞5.3萬噸佔1.8%以及基地國家和地區為41.4萬噸佔14.4%,使鎢礦被稱為中國「特礦之首」。

而銻、錫、汞、鉍、鉬等同樣也都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銻,可做彈藥雷管及引線的配料;在鉛丸中加入銻,可以增加鉛丸的硬度,用來製造榴散彈。(根據英國地質調查局2005年的報告,中國是世界上銻產量最大的國家,佔了全球的84%,遠遠超出其後的南非等國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數據,2010年的世界銻儲量,中國銻的儲量為950,000噸,佔世界銻儲量的51.88%)

錫,可用於製造軍用罐頭食品所需的馬口鐵,而罐頭食品是軍隊不可或缺的食物,因而也是重要的軍事物資。(錫在10大有色金屬中是最緊缺的品種。根據《中國金屬通報》數據顯示,在2010年世界錫儲量為520萬噸,而中國錫資源儲量居世界之首,錫儲量150萬噸,佔世界儲量的28.8%)

錫是人類知道最早的金屬之一,從古代開始它就是青銅的組成部分之一,到了戰國時期錫就開始用來作為武器的主要材料。中國江蘇的無錫曾有過「無錫」變「有錫」的更名的說法,和錫有著不解之緣。這種說法認為周、秦間錫山產錫,到了漢朝錫礦被採挖一空,故名「無錫」。後來帶了王莽建立新莽時,人們又再次發掘出錫來,於是縣名被改為「有錫」,東漢初又改回無錫。這一說法最主要的依據是唐朝陸羽《惠山寺記》,謂:「山東峰(指惠山東峰,即錫山),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方殫,故創無錫縣,屬會稽。自光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為無錫縣,屬吳郡。」

無論傳說是否屬實,但當時人們用無錫來命名這個地方的是希望沒有了錫就不會再有戰爭,從這個角度看,或許每一個人都願意相信這個傳說是真實的。

汞,汞是在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又名稱水銀,可製造爆發粉,這是一種製造高烈度性炸藥的原料,還可以與含酒精的硝酸合成軍事上極重要的雷酸汞,用來製造雷管、地雷、槍彈的撞火炸藥等。

在古代中國,汞被認為可以延長生命,常被用來煉丹,但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秦始皇就是死於服用所謂的「丹藥」導致身體中毒而亡;晉哀帝司馬丕吃了方士的「長生不老「丹藥,毒發而亡;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天天在後宮命人煉丹藥,最後也是死於中毒……

汞是地殼中相當稀少的一種元素,極少數的汞在自然中以純金屬的狀態存在。中國是世界上汞礦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總保有儲量汞8.14萬噸,居世界第3位。

鉍與鉛、錫配成的焊錫合金,是理想的焊接材料,常用於軍工生產。

根據2013年新華網的有關報導稱,中國鉍的儲量、產量、出口量均為全球第一。全球鉍金屬儲量為32萬噸,中國有24萬噸,佔全球儲量的75%。

鉬,被發現後更多的用途是煉製各類合金鋼、不鏽鋼、耐熱鋼、超級合金,在軍事工業中應用廣泛,在20世紀初被大量應用於製造武器裝備,現代高、精、尖裝備對材料的要求更高,如鉬和鎢、鉻、釩的合金用於製造軍艦、火箭、衛星的合金構件和零部件,尤其是用在飛機製造方面,被稱作「戰爭金屬」。

世界鉬儲量主要分布在美國、智利、中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這5個國家的儲量佔世界鉬總儲量的90.6%。2003年世界鉬儲量為860萬噸,中國為330萬噸。

上述6種特礦產品都是不可或缺的軍工原料,也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世界各國都在戰前大量儲備,戰時想方設法購買。上面的儲量數據顯示出,中國是這些特種礦產的主要生產國。

1908-1938年間,中國的銻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1.73%,居世界首位;

1913-1937年間,中國的鎢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7%,居世界第一。

我國鉬儲量居世界第二,是當時鉬礦主要生產國。

錫、汞、鉍在世界上均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特種礦產資源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角之一,而且也是國民政府受國際重視的重要政治籌碼,因為列強都有需要中國的特種礦產。

對中國特種礦產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德國,尤其是30年代希特勒上臺以後。急欲報仇和擺脫危機的德國大肆擴充軍備,因此繼續大量的戰略物資,尤其是鎢礦。鎢礦對於德國發展軍事力量來說至關重要。據統計,德國鎢的年消耗量在12000-15000噸之間,德國每年須輸入世界鎢砂產量的一半。而德國本土不出產鎢砂,而英法等戰勝國卻始終對德國抱有戒心,嚴格控制鎢礦等戰略物資的出口,因此德國非常惱火。無奈之下,德國將目標轉移到中國。因為中國是當時鎢礦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也是世界上重要商品生產市場和原來產地。同時德國在列強中在華利益最小,兩國大有同病相憐的味道,中國也一直對德國抱有好感。事實上,在歷史上中國和德國的關係一直非常特殊。可以說,近代中國軍事近現代化受到德國深深的影響,中國軍事化被打上了極深的德國烙印。德國一直是中國的老師和夥伴,不論是晚清還是民國。

「一戰」後,中德關係正常化。儘管中國未籤署《凡爾賽和約》,但德國仍將承認和約第128-134款中關於德國完全放棄前帝國在華特權的規定,中國對德國的印象大為改觀。

1921年,中德兩國正式籤訂《中德協約》,宣布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恢復友好和商務關係;德國放棄了在華領事裁判權,承認中國的關稅自主原則。從此中德關係迅速升溫,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與德國之間居然建立起了令人詫異的密切聯繫。按照美國著名學者柯偉林的說法就是:

從1928年到1938年,蔣介石政府與德國關係的密切程度超過了列強的任何一個。

鎢礦的需求更是讓雙方的合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德國所需的88%的銻和53%的鎢就是通過普通民間從中國獲得的。進入30年代,德國從中國獲得了更多的鎢砂等急需礦產。德國甚至在30年代初計劃開闢一條從柏林到南京的航空專線,但由於遭到蘇聯的阻撓最終流產。在鎢砂貿易的基礎上,雙方合作不斷深入。中國向德國提供繼續的鎢砂等原料,德國向中國提供貸款、機械、軍火及軍事、技術支持,形成中德間以鎢砂貿易和軍事顧問為重心的軍經合作。人們稱當時的中德關係為「鎢砂外交」。親密的合作關係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迅速實現現代化,也對中國抵抗日本起了重要作用。抗戰前,最高80%以上的武器來自德國,近30萬接受德國訓練和武器裝備的部隊及剛剛初步建立起的現代軍事工業。蔣介石甚至誇下海口準備裝備100個德械師和上萬架飛機,這與德國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從淞滬會戰3個德械師的表現和江陰防線就能看出鎢砂外交的實質成果。在抗戰時期,德國還一度對中日進行調停,但終歸於失敗。

德國對華軍事援助主要是在1935-1938年間,德國向向中國提供軍援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國急需最高的特礦產品。

1935年,德國經濟部長沙哈特致函中國財政部長孔祥熙,表示德國完全願意並有能力大量採購中國的礦產及農產品,並且願意全力提供中國所需的各類工業產品、技術和資金。

1935-1938年間,中國用特礦產品換來了大量的機槍、坦克、飛機等各種德制武器裝備和技術,並以特礦產品為抵押得到了德國的巨額貸款。

1936年初,德國同意向中國提供價值2.5億馬克的貸款來購買包括德國的軍火和其他工業用品在內的物資,而且可以將提前運送價值1億馬克的物資。4月中德達成貸款協議,由德國國家銀行向中國提供1億馬克的貸款,最高以特礦產品及桐油、生絲等作抵押。國民政府用這筆資金從德國購買了武器裝備、兵工器材、重工業設備等。以特礦產品為紐帶建立的中德關係持續到抗戰以後。

即使抗戰爆發後,1938年德國仍與中國達成口頭協定,由中國每月向德國提供鎢砂500噸、錫50噸、銻300噸等物資,德國向中國提供中國需要的貸款和工業品。

儘管德日結盟希特勒迫於日本壓力停止對中國大規模援助,但德國仍然通過丹麥貨船秘密向國民政府輸出武器和技術,一部分德國顧問甚至選擇了留在了中國幫助中國抗擊日本。而戰時中國也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向德國提供鎢礦為主的特礦產品。

隨著戰爭的發展,德國為了獲取日本的支持,將所有在華的德國顧問全部撤回國內,中德關係就此走向低谷。1941年7月1日,在德國承認了汪精衛政權後,重慶國民政府迅速作出反應,第二天就宣布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珍珠港事件後,重慶政府正式向德、意、日三國宣戰,雙方關係徹底破裂。

當然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軍事工業和機械工業發達的美國也是中國重要的特種礦產銷售客戶。「二戰」前,美國一直在竭力收購特種礦產,並於1939年頒布《儲備重要軍需品原料法案》,斥巨資收購重要軍工原料。1939年,美國鎢砂的進口量達1485157磅,比上一年增長數倍,其中61%的鎢是從中國進口的。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極為注重特種礦產生產,授權資源委員會對鎢、銻、錫、汞、鉍、鉬等特種礦產實行了嚴格控制,並在1939年專門頒布了《鎢銻專款處理辦法》,規定鎢、銻盈餘除了分撥各省用於各省經濟建設外,其餘的即為鎢銻專款,全數留作資源委員會所辦的國防重工業之用。通過對特礦的統制,國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特礦產品,以此為抵押獲得了外國信用貸款,像著名的華錫借款就是以雲南的錫做抵押,為證明中國有錫,孔祥熙曾派人運了500噸到美國,獲得美國認可。中德、中蘇易貨貿易中的中方產品有50%是特礦產品,中美信用貸款80%的抵押品是特礦產品。1938年到1940年,中蘇間的7批「特種財產」(包括飛機885架、大炮940門等)主要償付就是鎢、錫等特種礦產品。

其實,國民政府用特種礦產作抵押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龐大的戰爭開支讓國民政府入不敷出,對外進行借款已經無法用關、統、鹽稅為擔保,因此只能將鎢、銻、錫、汞等特種礦產作為抵押物,而英美等國也非常樂意用這些物品做交換,因為他們非常需要。通過易貨貿易國民政府從國外換回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進行重工業建設的機器設備、急需的物資及大筆外國貸款,還用特礦收益進行了重工業建設。這大大增加了國民政府軍事和經濟實力,8年抗戰,特礦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致國人稱特礦產品為「我英勇戰士轉戰千裡,殺敵致果的國寶」 。

儘管資源委員會對特礦的控制對抗戰產生了積極影響,但也損害了從事特礦生產經營的礦商、礦工及地方的利益,影響了特種礦產發展。儘管國民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試圖進行彌補,但是政府的扶持只是杯水車薪,同時政府根本無暇顧及廠礦的利益。當然資源委員會也不斷謀求自辦,但是自營生產仍然很有限,依然要依靠收購,資源委員會壟斷了其中利潤最高的一環。

「二戰」中後期,鎢的需求量激增,成為盟國與軸心國拼搶最嚴重的戰略物資。

1939年,美國鎢砂的進口量達1485157磅(相當於674噸),較1938年的162744磅(74噸),增加了8-9倍,其中從中國進口的鎢佔到61%。1943-1945年,經「駝峰」空運出口盟國軍工生產急需的特種礦產品有:鎢25085噸,錫17170噸,汞204噸。

1940年,法國曾請求國民政府支援鎢礦,得到國民政府支持。

1943年,鎢砂價格已漲至戰前的775%。錫、銻等特種礦產價格也飆升,不斷創歷史新高。由於從最大進口國中國進口鎢礦的渠道被切斷,德國無奈的只有轉向葡萄牙、西班牙等中立國與盟國搶奪鎢礦。但是從中立國獲得的鎢礦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以致德國坦克嚴重缺乏大威力的鎢制穿甲彈,包括虎式坦克等武器在火力上都大打折扣。相對軸心國而言,盟國要輕鬆得多,因為他們能從中國這個盟國得到鎢礦,這無疑使得盟國在特種礦產競爭上佔據了很大優勢。

中國的特種礦產為盟軍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的支撐著盟國軍事工業,在「二戰」盟國輝煌勝利的背後凝聚著中國特種礦產資源默默所做的貢獻。

相關焦點

  • 100年前,這班世界級學霸,在福州造船廠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飛機
    最近熱播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裡面有段黃渤主演的農民發明家黃大寶製造出了「UFO」,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告訴你,在100年前,福州馬尾船政製造成功中國第一架飛機,是不是也一樣不可思議?>說起中國第一架飛機,很多人都以為是馮如製造的。
  • 二戰德國十大王牌飛行員,第一名幹掉了350多架飛機
    閃電戰的思想,是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所以二戰時期的德國,不僅僅坦克技術世界領先,其飛機性能和飛行員質量也是世界上的佼佼者;在頻繁的海陸空戰役中,德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異的空戰王牌,這些人是盟軍飛行員的噩夢。
  • 一架等於4架運20,全球最大飛機再次抵達中國,我們會看上嗎
    圖為安225運輸機抵達天津機場的畫面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物資緊缺的各國都來中國尋求幫助,此時全球最大飛機就發揮了作用,如今它再次降落中國,這款飛機就是烏克蘭安225巨型運輸機,各國都租借這款飛機到中國裝載物資,要知道一架安225的運輸能力約等於4架運20運輸機,並且這款運輸機的技術想必連美國都沒有,全球僅僅只有烏克蘭還保存了一架,全球最大飛機再次抵達中國,也讓人們知道了它的戰力,但以目前烏克蘭的情況恐怕難以繼續保留這架運輸機了,那麼我們會看上這架飛機嗎,不知道接下來中國會不會從烏克蘭手中接盤這架運輸機
  • 深圳航空引進第100架A320系列飛機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30日消息:2020年10月30日,深圳航空引進一架全新空客A320neo飛機,這架飛機是深航第100架A320系列飛機,該系列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窄體機之一,乘坐舒適,深受旅客喜愛。
  • 走進德國巧克力工廠生產過程讓人垂涎
    當地時間2018年5月25日,實拍德國羅特阿姆因Confiserie Dengel巧克力工廠製作巧克力過程,美食誘惑,讓人垂涎。巧克力有許多種類,包括原味巧克力、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等。圖為諸多種類的巧克力。
  • 哈薩克斯坦墜毀的飛機曾在中國服役,回顧曾經在中國的福克飛機
    飛機墜毀,該機有96名乘客,5名機組人員。目前已經造成至少15人死亡。出事的這架飛機由荷蘭福克(Fokker)公司製造,出廠於1996年,到現在已經是一架23年的「高齡」飛機,這架飛機與中國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這架飛機出廠後就交付給了中國臺灣的國華航空,後來國航航空與華信航空合併。這架飛機從華信退役後被荷蘭一架公司購買。後來幾經轉手,最後交付給哈薩克斯坦Bek Air航空。今天我們講述墜毀的這架飛機的故事。
  • 第99、100架阿若拉飛機在株洲下線交付
    今天,山河科技第99、100架SA60L(阿若拉)飛機下線及交付儀式在株洲山河航空產業基地舉行。、我國首個獲得中國民航局適航認證的民族自主品牌全複合材料輕型運動飛機,訂購單位分別為陝西信義通航和山西航安金順通航。
  • 空客第100架A350XWB飛機交付華航
    100架A350XWB飛機,距離2014年12月這款寬體飛機首架交付僅過了約30個月的時間。「隨著第100架A350XWB寬體飛機交付裡程碑的達成,我們也達到了寬體飛機最快的生產階段。到2018年底,我們將實現每月10架A350交付的目標。」空中巴士公司營運長兼民用飛機總裁法布雷斯·布利葉說,「我們非常自豪地將這架飛機交付給中華航空。A350在效率和舒適性方面為遠程航空旅行制定了新標準,成為中華航空拓展遠程航線網絡的理想機型。」
  • 空中巴士中國總裝第500架A320系列飛機交付中國南方航空
    2020年10月29日,天津空中巴士舉行A320系列飛機亞洲總裝線第500架飛機交付儀式。該架飛機為一架空客A320neo飛機,由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中國南方航空接收運營。該飛機使用CFM國際公司Leap-1A發動機作為動力,採用了共166座的舒適客艙布局,包括4個公務艙座位,24個明珠經濟艙座位和138個經濟艙座位。
  • 一群人穿越7個時區呆五天,包一臺飛機回來
    12月的上海,有著南方城市特有的溫潤,我在這裡開啟我的法國土魯斯旅行,跟我以往的任何一次旅行都不一樣的是,這次我將跟隨春秋航空一起,去見證春秋航空第100架飛機的交接儀式,然後坐著專機,穿越7個時區,飛行13個小時一萬公裡回到國內。
  • 十架令人稱奇的老式飛機
    為了紀念路易·布萊裡奧歷史性地穿越英吉利海峽一百周年,法國人艾德蒙·薩裡斯在2009年7月駕駛了重新修復的布列裡奧十一號。兩架製造於1909年的布列裡奧十一號依然適航,現保存在位於英國的沙特爾沃思博物館和美國的舊萊茵貝克飛行博物館中。這是現存最古老的可飛行的飛機,雖然由於脆弱性,它們只能在特殊場合飛行很短的距離。
  • 2020空客向中國交付飛機近百架 在華機隊規模逾1900架
    2020年,空中巴士向全球客戶共交付566架民用飛機,其中包括向17家中國用戶交付的94架A320系列單通道飛機和5架A350寬體飛機,佔全球交付量的17.5%。
  • 卡達航空迎來第100架裝有空中WiFi的飛機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11日消息:卡達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卡達航空」)近日迎來了第100架配備「超級Wi-Fi」高速網絡的飛機第100架配備機上高速網絡飛機的到來,也標誌卡達航空將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速網絡機隊。
  • 駝峰通航53架義大利4座火神飛機訂單的首批四架已搭乘中歐班列來成都,每架價值300萬元!
    這是駝峰通航作為義大利火神飛機中國獨家總代理向義大利火神飛公司(VULCANAIR S.p.A.)訂購的53架火神飛機中首批起運的4架(見通航圈前文《重磅!義大利火神Vulcanair V1.0型飛機取得型號認可證,國內單發4座市場再添新軍》)。
  • 空中巴士中國總裝第500架A320系列飛機在天津交付
    今天上午,空中巴士A320系列飛機亞洲總裝線第500架飛機交付,該架飛機為一架空客A320neo飛機,由中國最中國南方航空接收運營。空中巴士中國公司執行長徐崗表示:「由空客天津總裝的第500架A320系列飛機的交付,是空客在中國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是中國航空業和空中巴士之間傑出的產業合作的見證,彰顯了我們和所有合作夥伴對於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我們將繼續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和成長。」
  • C919總設計師:明年交付第一架。2025年產能達到100架
    >2018年8月10日,中國商飛公司ARJ21-700飛機在吐魯番完成為期12天的高溫試驗。從2121年開始,ARJ21兩條生產線,年產能可達50架以上,2025年產能可達100架。因此C919在取得生產許可證後,預計在2023年-2025年產能會快速提升,2025年產能達到50架-100架。要想達到像波音737MAX和A320的幾百架的年產能,怎麼也得2030年了。
  • 馮如與我國的第一架飛機
    世界航空界一般都認為,第一架飛機是美國的萊特兄弟於1903年12月發明的。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雖然我國沒有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但是獲得早期國際飛行比賽冠軍的卻是中國人。他就是製造出我國第一架飛機並成功地飛上天去的著名飛行家馮如。
  • 2020年空客向中國交付民用飛機近百架總數逾1900架
    圖:空中巴士中國總裝第500架A320系列飛機交付 空客供圖民航資源網2021年1月11日消息:2020年,空中巴士向全球客戶共交付566架民用飛機,其中包括向17家中國用戶交付的94架A320系列單通道飛機和
  • 我國大飛機C919,訂單數量超過1000架,到底算不算國產?
    截至2019年6月日,C919訂單數量已經超過了1015架,客戶可謂是遍布全球。除國內7家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以及海南航空、四川航空、河北航空、幸福航空之外,美國GECAS公司、德國普仁航空、泰國都市航空均對C919有採購計劃。
  • 8架波音787機身出現製造缺陷停飛 中國有上百架同型號飛機
    航空圈訊 美國飛機製造巨頭波音(Boeing)在其787遠程客機上發現了部分機身部件連接處的製造缺陷,這是波音公司在波音737 Max在兩次致命墜機後仍停飛的最新挫折。綜合美國媒體報導,這家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公司8月28日表示,8架波音787「夢想飛機」必須經過檢查和維修才能獲準飛行,並與航空公司取得聯繫,後者將這些飛機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