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繪「健康溫度表」 20℃睡覺最舒服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一夜之間,北方大雪帶來了徹骨的寒冷。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管環境的溫度怎麼變,人的體溫總能保持在恆定的37℃左右?研究表明,不僅恆定的體溫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生活中還有許多溫度與健康有關,比如室內、室外的溫度,食物、飲水的溫度,洗臉、洗澡的溫度。本期,我們就請權威專家為大家描繪一張「健康溫度表」。

  身體、皮膚、內臟各有溫度

  「每個人的體溫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在37℃左右。人類依靠先進的體溫調節系統『以不變應萬變』,在自然界的選擇中存活下來。」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張一民告訴記者。

  37℃左右:正常體溫。這一數據最早來自1868年,是當時測量了2500名成年人的腋下體溫後,得出的平均值。不過,美國馬裡蘭州醫學院的專家麥克維克後來又測量過148人的口腔溫度,得出的平均值是36.8度。測定結果表明:個體之間體溫變動範圍在2.7度之內,都是正常的。人的體溫高低,有細微的差別。美國耶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體溫較高的人一般來說比較友善,更願意把自己的東西贈予他人;體溫較低的人則相反。

  正常人的體溫在一天24小時內會略有波動,不同時間體溫可相差0.6度。「早晨6時,是體溫最低的時候,下午4時則最高。」張一民說,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另外,「肌肉活動可以產生熱量,導致體溫上升。」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也能讓體溫升高。人在緊張的時候,體溫最多會升高2℃左右。而手術麻醉後,體溫會下降,所以要注意保暖。

  除了體溫外,人還有「皮膚溫」,也就是皮膚表面的溫度。在環境溫度為23℃時,人的額部皮膚溫一般為33—34℃,手為30℃,腳為27℃。就連人的內臟也各有溫度:肝臟溫度最高可達38℃;腦產熱量較多,溫度也接近38℃;腎臟、胰腺及十二指腸的溫度則略低。

  37.5℃以上:發熱。臨床上,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超高熱。當體溫高於41℃或低於25℃時,將嚴重影響人體各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很多人把發燒當病來治,這是一種誤區。」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指出,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從某種程度來說,發燒甚至是「有益」的,它可以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等。

  健康的環境溫度

  「每個人都有看天氣預報的習慣。中醫尤其講究天人合一,認為天氣變化對健康有決定性的影響。」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張國璽表示。

  20℃:最佳室溫和睡眠溫度。在春秋季,使室溫保持在20℃左右,是讓人最舒服的溫度。我們常說「溫暖如春」,就是指北方春季的室外氣溫平均為20℃左右。這個溫度和人的體溫有著密切關係,因為200多萬年前人類剛出現時,白天的平均溫度就在25℃以下,最利於身體散發多餘的熱量。同時,20℃也是最佳睡眠溫度。室溫在24℃以上時,睡眠會變淺,睡眠中的身體動作和醒轉次數增多。睡眠溫度在18℃以下,也會容易醒轉,不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因此臥室室溫一般以20℃左右為佳,溼度以60%左右為宜。如果是辦公室,溫度最好恆定在17℃,這是最適合人類思考的環境溫度,也是最佳學習溫度。

  室溫超過25℃時,人體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你會有熱的感覺。若室溫超過35℃,人體汗腺就開始啟動,通過出汗散發體內熱量,你會感到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頭昏腦漲、全身不適和疲勞,有昏昏欲睡的感覺。相反,當室溫低於4℃,你會感到寒冷;當溫度在8℃—18℃時,人體就會向外散熱。除了溫度本身外,人們感受到的冷熱還和溼度有關。氣象專家統計,當相對溼度在30%時,中暑的氣溫是38℃;當相對溼度達80%時,氣溫在31℃就會有人中暑。

  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想維持恆定的室溫就有些困難了。「一般來說,冬天室內溫度不要低於16℃,最好在18—20℃之間;夏天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3℃,最好在25—27℃之間。」張國璽表示,這樣的溫度既可保證舒適,也不至於使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生病。

  降溫10℃,最易生病。「最容易讓人生病的,並不是冬天最冷的時候,而是氣溫驟降的時候。」張國璽提醒說:「一般來說,24小時內的氣溫下降超過10℃就可以算是驟降,這時人對溫度的耐受能力趕不上溫度變化,抵抗力出現『盲區』,最容易感染傷寒。」洪昭光也表示,除了關注絕對溫度外,也應關注溫度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大風降溫或是北方冬季早晨的低溫時分,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鍛鍊,每天回家後,及時用熱毛巾捂臉並用熱水泡腳,這是冬季防病的最好辦法。

  生活中的最佳溫度

  35—38℃:最佳飲水溫度。張國璽解釋,這一溫度最接近人體體溫。對於熱飲來說,衝蜂蜜水的最佳溫度為50℃;熱牛奶、熱湯等在60℃時味道最好。無論如何,飲水和進食食物的溫度,都絕對不要超過60℃。對於冷飲來說,汽水在5℃時最可口。

  39℃:洗澡水最佳溫度。洗澡的水溫應該在35—40℃之間,略高於體溫的39℃最適合。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層,使皮膚喪失對汙染及細菌的抵抗能力。建議洗時先用手試試,如果手覺得燙,那麼對於身體其他部位來說也燙。

  38—43℃:泡腳的最佳溫度。腳部溫度是人體中最低的,因此泡腳水可以稍熱一點,能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擴張,使大腦得以休息,有助睡眠。張國璽表示,最好用深木桶泡腳,並在木桶上蓋一塊塑料布,以達到更好的保溫效果。即便是怕冷的人,也不要一味用特別熱的水「燙腳」。在泡腳水中加入生薑、肉桂等藥材,促進血液循環,才能真正做到為身體保溫。▲(胡楚青)

相關焦點

  • 微博上熱傳身體溫度表 室溫20℃人體最舒適
    我們都知道,37℃左右是人體的正常體溫,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人一定就會不舒服,可能生病了,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氣溫也和我們的舒適度及健康關係密切,比如最近氣溫變化那麼大,一不小心,不是熱傷風就是冷感冒,真是煩死人了。近日,在微博上有一篇博文,號稱「解密身體最喜歡的溫度」。究竟它有沒有道理呢?
  • 繪睡一鍵舒眠水暖墊評測:比電熱毯更舒服更安全
    繪睡恆溫水暖床墊分為一臺主機和一張布管水管的床墊兩部分。其中主機體積不算大,可以放在床鋪邊的任何地方,小巧的體積也使得它可以很方便的擺放。水管的安裝是非常簡單的,相當於傻瓜式的安裝,它有兩個水管接口,其中一個是出口,一個是入口。這樣組成了一條水路循環。正面有一個注水口,可以打開蓋子後往裡面注水。
  • 人體信號:人體有「健康溫度表」過高過低都不好
    通俗來說,就是在這個溫度時,你開始覺得不太能忍耐了。雖然還沒生病,可你已經不舒服了。在耐受溫度上,成年人肯定要超過老人和孩子,特別是老人,因為容易在酷暑、嚴寒天氣出現重大疾病,所以最要小心這個。眼看著天一天冷似一天,我們在這裡提醒南京市民,一旦溫度計指向3℃,你就要特別注意,因為這是由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疾病防治科,經調查得出的南京老人低溫耐受值。
  • 百度百科推出百科醫典 攜手權威專家傳播健康科普
    據介紹百科醫典是百度百科基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醫學專家認為,現在中國醫學科學素養遠遠落後於醫學技術發展,醫學知識內容傳播魚龍混雜,權威的、老百姓能看懂聽懂的醫學科普知識傳播亟待加強。
  • 最不會睡覺的生物竟是人類?!
    我們都知道,人的脊柱有四個生理曲度,而枕頭,就是幫助我們在睡覺的時候維持好頸椎的生理曲度,所以,枕頭枕的其實不是頭,枕的是頸。當頸椎處在正常的位置,我們頭頸部周圍的肌肉才不會容易緊張,也會讓我們睡得更舒服。
  • 人工增雪催化劑影響健康?專家給出權威解釋
    人工增雪催化劑影響健康?專家給出權威解釋 快看 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19年02月17日 20:16 A-A+   央視網消息
  • 男人為什麼晚上睡覺愛出汗?專家說,這是健康出了問題,別忽視
    男人為什麼晚上睡覺愛出汗?專家說,這是「腎」出了問題,別忽視!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男人晚上睡覺時身體愛出汗,夏天溫度高,晚上睡覺出汗是很正常的,可是秋冬季節,溫度降低,晚上睡覺還是大汗淋漓,甚至還把褥子都浸溼,這就值得重視了。
  • 夏天晚上睡覺時,空調開26度最好?其實這個溫度剛剛好,還能省電
    現在已經到了炎熱的夏季,相信很多人早已把空調打開,真的是感覺非常舒服,而且空調也能夠幫助我們度過炎熱酷暑。但是很多家庭基本一天24個小時都會開著空調,雖然感覺非常涼爽,但這樣的做法真的不利於身體健康。晚上睡覺時感覺到溫度比較熱,此時也會選擇開空調睡覺,那麼晚上睡覺開空調多少度最適宜呢?真的是26度嗎?夏天晚上睡覺時,空調開26度最好?
  • 人體健康最佳溫度表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所以我們必須遵循一張健康的溫度表,才能維護我們健康的身體。比如,吃飯的溫度要在35℃~50℃之間。  吃飯溫度之所以要在35℃~50℃之間,是因為我們的口腔唾液酶存在的最佳溫度是37℃,吃過熱的食物會破壞它,不利於消化。另外,我們的食道黏膜也非常嬌嫩,最高耐受50℃~60℃的食物,過熱就會損傷黏膜,久而久之誘發癌變。
  • 夏天開空調睡覺,「多少度」最合適?控制這個範圍內,省電又舒服
    而有的人則在夏天有整晚開著空調睡覺的習慣。那麼,夏天開空調睡覺,「多少度」最合適呢?控制在「這個」範圍,省電又舒服!通過研究表明,最適合人類聖后的環境溫度通常是在25℃,因為在這個溫度下,人類的身體是沒有冷熱感的,這個時候的身體裡的毛細血管是一個舒張平衡的狀態,會讓人感覺到比較舒適。在夏季,人體最適宜的溫度會要比25℃稍稍高一些,大概是在26℃~28℃。
  • 經常穿襪子睡覺,到底對身體健康好不好?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很多女性有手腳冰涼的問題,所以一些人習慣穿襪子睡覺,暖和一些,還有一些父母怕新生兒太冷,也會在睡覺時給寶寶穿襪子。但是,我們都聽過穿襪子睡覺對健康不利的說法,這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睡覺時能不能穿襪子?覺得穿襪子睡覺對健康不利的人會說,睡覺時穿著襪子,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血液循環,對腳部傷害較大。但其實,只要不是特別緊的襪子,一般不會影響到我們的血液循環,要是血液循環不暢的話,腳部會感覺更冷,也起不到保暖的效果。不過,穿襪子睡覺有一些其他的弊端。
  • 室溫20℃,入睡更舒服
    健康【室溫20℃,入睡更舒服】這個溫度有利於身體散發多餘的熱量,如果室溫超過25℃,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會有熱的感覺。當溫度在8℃~18℃時,人體會向外散熱;當室溫低於4℃,就會感到寒冷。20℃左右也是最佳睡眠溫度,室溫在24℃以上或18℃以下時,睡眠會變淺,睡眠中身體動作和醒轉次數會增多。
  • 有醫學專家指出:戴夜光手錶睡覺要當心鐳輻射
    生活中,有不少人怕麻煩,晚上睡覺總是戴著手錶,醫學專家對此指出,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而且戴夜光手錶睡覺,還會遭到鐳輻射。  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高醫生介紹,睡覺,尤其是戴著夜光表睡覺,會危害身體健康。因為夜光表上的指針和刻度盤上的發光材料是由對人體有害的鐳和硫化鋅混合而成的。
  • 孕婦睡覺時,儘量避免做這3個「動作」,胎兒會感到不舒服
    很多孕媽媽覺得,到了懷孕中後期,睡覺真的是一件很難熬的事,不僅入睡困難,而且身體也不舒服。提醒大家,孕婦睡覺的時候儘量避免做三個"動作",否則的話,胎兒會很難受。懷孕期間,準媽媽的身體情況和胎寶寶的成長發育情況是有聯繫的,所以準媽媽覺得不舒服,那麼寶寶也有可能覺得不舒服。準媽媽必須多多關注自己的睡眠情況,要儘量避免做以下三個"動作",否則的話,胎兒會感到不舒服。
  • 寶寶在冬天睡覺穿什麼最適合溫暖舒適很重要
    寶寶在冬天睡覺穿什麼最適合呢?很多媽媽都在為寶寶的睡眠而傷腦筋。原來寶寶在睡覺除了要蓋被子外,穿著也很講究的。寶寶睡的時候穿太多,不舒服而且會越睡越冷。那應該怎樣穿好呢?寒冷冬天,媽媽做足寶寶360度全方位保暖工作。即使是睡午覺,一些媽媽也喜歡給寶寶穿得鼓鼓地再蓋被子,這樣即使寶寶翻身踢被子什麼的也不會著涼,而且起床的時候也不需要重新穿衣服。
  • 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睡覺朝向的說法,到底有什麼依據?
    那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睡覺的朝向呢?老人們常說的「睡覺時不能頭朝東、腳朝西」到底有沒有依據呢?睡覺時不能「頭朝東腳朝西」?這種說法一種是來自「地球磁場」。睡覺時南北朝向能讓身體更好進行陰陽調和。Dr.X認為這種關於但風水的說法,則是個人信仰問題,信則有不信則無……如果要從我們醫生的現代醫學角度來說,與其擔心睡覺的朝向問題,還不如調整到最舒服的睡姿、了解關於睡眠的「真相」,才更為重要。午睡真的更健康?
  • 冬天孩子晚上睡覺要不要穿襪子?這些很多人都不了解,寶媽別忽視
    比如說孩子睡覺的時候,我覺得睡覺的時候就要讓孩子舒服,所以穿好把屋裡的溫度調好,蓋好小被子就可以了,但是婆婆卻要給孩子穿襪子,說怕孩子生病。就這一個事我們誰都說服不了誰,那麼冬天孩子晚上睡覺要不要穿襪子?這些很多人都不了解,寶媽別忽視。育兒專家並沒有直接說孩子睡覺穿襪子好不好,而是列舉了兩個情況。首先,要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和季節。
  • 睡覺時,手機放多遠最可靠?手機輻射會影響健康?不少人蒙在鼓裡
    我們不難發現有些人在馬路上走的時候會看手機;有的人在午休的時間會選擇玩手機;有些學生為了玩手機耽誤學習;而且大部分人會在睡覺前玩手機……可能有些人認為在睡覺前長時間玩手機,也沒有發現身體不舒服,那麼睡前玩手機對身體有害嗎?答案是非常肯定地,會傷害身體健康。
  • 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睡覺的講究,今天總算知道了
    眾所周知,人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夠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在睡覺的過程中很多的注意事項需要了解,很多人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很容易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另外,還有部分人認為睡覺時不能夠腳朝西,頭朝東,這種說法是否有依據呢?
  • 人體最愛的7個溫度,越活越健康,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千百萬年的進化,人類已經訓練出「以不變應萬變」的體溫調節系統從而在多變的自然界中存活下來,繁衍生息為了能更健康、更長壽地生活。古今中外研究者對「人類活動的最佳溫度」進行過無數次探索和思考牢記住一套「最佳溫度表」這將有助於我們健康生活。